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275)
2023(6415)
2022(5279)
2021(5148)
2020(4229)
2019(10026)
2018(9761)
2017(18752)
2016(9987)
2015(11486)
2014(11126)
2013(11288)
2012(10690)
2011(9934)
2010(9789)
2009(9185)
2008(8983)
2007(7913)
2006(7161)
2005(6585)
作者
(27837)
(23329)
(23176)
(22324)
(15026)
(11161)
(10506)
(9203)
(8982)
(8251)
(8206)
(7799)
(7680)
(7663)
(7424)
(7193)
(7040)
(6616)
(6613)
(6444)
(5933)
(5625)
(5596)
(5281)
(5252)
(5238)
(5141)
(4918)
(4691)
(4554)
学科
(50273)
经济(50238)
管理(28528)
(26526)
方法(21730)
(20621)
企业(20621)
数学(19757)
数学方法(19660)
中国(16527)
(11811)
贸易(11802)
(11795)
(11633)
(9365)
地方(9251)
业经(8635)
(8362)
农业(8096)
环境(7947)
(7645)
(7554)
(7550)
银行(7542)
(7481)
(7343)
(7340)
资源(7070)
关系(7023)
(6947)
机构
大学(147678)
学院(145113)
(74274)
经济(73253)
研究(57344)
管理(55536)
理学(47417)
理学院(46902)
管理学(46424)
管理学院(46128)
中国(45424)
(32258)
科学(31125)
(30804)
(28569)
研究所(26075)
财经(25069)
经济学(24669)
中心(24274)
(23142)
经济学院(22295)
北京(21265)
(20436)
(20412)
(19651)
财经大学(18795)
(18257)
科学院(18164)
师范(18150)
业大(17003)
基金
项目(94687)
科学(75785)
基金(72390)
研究(69728)
(63547)
国家(63158)
科学基金(53486)
社会(47903)
社会科(45743)
社会科学(45733)
基金项目(36770)
自然(32488)
(32170)
自然科(31663)
自然科学(31654)
自然科学基金(31164)
教育(31101)
资助(30815)
(28546)
编号(26149)
(23343)
中国(22021)
国家社会(21763)
重点(21703)
(21636)
成果(21559)
教育部(20320)
(19082)
人文(19022)
课题(18077)
期刊
(79083)
经济(79083)
研究(47068)
中国(29935)
管理(22552)
(22279)
科学(21079)
学报(20110)
(18360)
大学(15019)
经济研究(14405)
学学(13865)
(13479)
金融(13479)
财经(13189)
农业(13042)
(11729)
(11614)
教育(11544)
技术(11153)
问题(10907)
国际(10746)
世界(10507)
业经(10221)
资源(8651)
(8646)
技术经济(7997)
图书(7737)
统计(7260)
经济问题(6602)
共检索到22612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张茉楠  
未来十年,全球资源能源格局将呈现三大新趋势:需求增长趋势性放缓、新供给的结构性变化,以及消费增长重心转移,这些变化对中国而言将是实施全球资源能源战略的重要战略机遇期。1.全球经济增长放缓以及"再工业化"周期带来机遇。全球经济增长和结构因素将持续影响全球资源能源需求的变化。一方面,发达国家债台高筑、消费萎缩、人口老龄化,以及总体增长低迷的趋势不会改变,对资源能源的需求量和人均消耗量也将趋势性下降;另一方面,未来十年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刘伟  范欣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保持平稳快速增长,迅速跨越下中等收入阶段,步入上中等收入国家行列。但进入新时代后,中国经济开始出现一些新的变化,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身处重要战略机遇期的中国,未来潜在经济增长率将呈现什么样的发展态势?中国能否顺利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这是新时代下中国不得不面对和回答的重大现实问题之一。本文将采用附加人力资本的增长核算方程进行测算,2022年中国潜在经济增长率将下降至7.32%,人均GDP将达到1.33万美元,顺利步入高收入国家行列,实现全面小康目标。2035年中国潜在经济增长率将下降至6.34%左右,人均GDP将达到3.15万美元,约占美国的38.29%,有望进入现代化低级阶段,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基于此,应通过注重资本投资方向,提升资本投资效率,加大教育投入力度,降低人力资本错配,全面深化改革,加强自主创新等手段多管齐下,精准发力,为保持潜在经济增长率中高速增长,国家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奠定基础。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吕炜  
本文从总揽全局的高度探讨一些有时空跨度的重大问题,包括近10年来财政运行中的问题与矛盾分析、财政矛盾产生的体制性分析、战略机遇期财政在改革发展中需要承担的任务、以及完成这些任务财政自身发展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四个方面。文章认为,经济中的诸多矛盾正呈现向财政集中的趋势;财政矛盾成为考察经济运行状况的一个窗口,其解决也必须着眼于体制;未来财政运行的效果直接影响到战略机遇期改革与发展目标的实现;财政职能总体上将进一步扩展。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于学军  
文章应用“人口机会窗口”理论,从人口转变的角度分析了“十六大”报告提出的战略机遇期的概念。文章认为,快速的人口转变将把中国带入人口负担最轻的时期,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机遇期。由于特殊的国情,特别是庞大的就业人口压力和老年人口负担,中国发挥“人口机会窗口”效应面临诸多的挑战。文章在介绍了东亚各国是如何借助“人口机会窗口”效应实现经济起飞的经验后指出,人口转变所带来的战略机遇期只是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增长提供了一个有利的环境,要将潜在的机遇转换为现实的经济增长和财富积累,必须辅之以及时而有效的发展战略调整。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黄仁伟  
必须深刻理解党中央对今后20年左右是战略机遇期的重大判断。世界经济政治力量结构的巨大变化是战略机遇期的外部条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推进国家制度建设是战略机遇期的基础和动力。战略危机和转机的并存与转化是把握战略机遇的关键。错失战略机遇期将导致极大的历史代价。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祝宝良  
2013年4月19日,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举办第46期"经济每月谈",主题为"一季度宏观经济形势分析"。国家信息中心预测部主任祝宝良认为,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幅度低于社会预期,是在经济增长潜能下限运行;库存调整对经济拉动作用显现;经济增长主要依靠基础设施建设、制造业、房地产投资拉动。未来中国经济增长仍将处于缓慢复苏态势。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胡鞍钢   熊义志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叶荷  
中国仍处于发展的战略机遇期,但与过去30年相比,战略机遇期已经从本质上有所不同。今后的战略机遇期将伴随着更多的风险与不确定性,战略机遇能否实现将更多取决于中国改造国际经济环境的能力。中国必须深刻认识国际经济关系中一些主要因素的变化,以新的判断、新的思路应对不一样的战略机遇期。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周友梅  
中国审计发展的大趋势是怎样的?这是很多中国审计工作者及很多外国同行非常关心的问题。文章审视我国审计的发展机遇,提出2011—2020年是我国政府审计发展的"战略机遇期",而且是重要的"战略机遇期",我国政府审计在审计体制、审计分工、工作思路、审计重点等方面将有战略性的突破。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丁工  
随着全球各国前途相通、命运相联程度的日益加深,需要各国协同合作解决的跨国性、世界性问题大幅增多,中国战略机遇期已由突出"随势"和"用势"向强调"谋势"和"造势"演化。当前,战略机遇期已经不单是中国独享自用的有利时机,还是为增进人类共同利益贡献智慧、力量、方案的特殊阶段。中国若想更好地维系、善用战略机遇期,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视角与合作共赢的新思路来应对风险、化解挑战,就成为中国思考对外战略路径模式的必然选择。因此,中国应牢牢把握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这条贯穿始终的主线,努力将维系和延续中国战略机遇期同全球人民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马小芳  谭琦  
随着全球战略发展的不平衡和战略格局的重新调整,中国崛起的内外环境发生重大变化,重新评估中国国际战略机遇期对于中国未来十年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中国的发展离不开战略机遇期;另一方面,从历史上来看,每个大国崛起无一不是抓住了国际战略机遇期。本文主要分析作为外因的战略机遇期的国际内涵、条件新变化以及中国如何抓住国际战略机遇期的因应对策。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张蕴岭  
未来一个时期,中国将处在一个与之前不一样的战略机遇期,中国本身也成为战略期环境的重要变量。当今世界发展的主要矛盾转为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崛起与发达国家要维护其主导地位之间的矛盾。中国的快速崛起改变了中国与外部世界的权力关系,使其会遭到多种力量的制约和遏制。中国要消除这种紧张状态,关键在于能否与相关国家建立起互信关系和制度化合作机制,使军事互动能够在相互不感到威胁的框架内进行。未来国际规则的制定和国际产业链的调整是一个不同角色、不同力量、不同因素的互动进程。中国要练好内功,在深化改革与加快开放上有大的进展,取得成效,就能在变化的环境中取得新的竞争优势,从而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铺垫新的基础。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肖刚  
面向21世纪头20年的战略机遇期是中国展开战略性全方位经济外交的最佳时期,通过对各种类型国家的经济外交情况进行比较,发现经济外交的模式、力度、效果和目标,往往和一个国家所处的国际环境和实际国力有很大关系,根据自身实际确定的经济外交战略才是有生命力的。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马相东  
十八大报告指出,"这十年,我们紧紧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战胜一系列重大挑战,奋力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到新的发展阶段。"报告还指出,"综观国际国内大势,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战略机遇期。"然而,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沉重打击了全球经济,世界经济至今复苏乏力,"十二五"开局前两年,世界似乎突然变得波诡云谲,我国到底还有没有发展的战略机遇期?这个问题困扰着不少人,我们就此对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朱邦宁教授进行了专访。希望通过对话,向读者解读世界经济新形势下我国发展战略机遇期的理论与现实依据、以及如何利用好新的发展战略机遇期。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