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966)
- 2023(13868)
- 2022(12042)
- 2021(11450)
- 2020(9589)
- 2019(22390)
- 2018(22000)
- 2017(41843)
- 2016(22898)
- 2015(26069)
- 2014(25624)
- 2013(25737)
- 2012(23736)
- 2011(21781)
- 2010(21408)
- 2009(19549)
- 2008(18993)
- 2007(16326)
- 2006(14367)
- 2005(12712)
- 学科
- 济(93667)
- 经济(93564)
- 管理(63011)
- 业(58746)
- 企(46980)
- 企业(46980)
- 方法(44430)
- 数学(39074)
- 数学方法(38677)
- 中国(26568)
- 农(25016)
- 学(21833)
- 财(20434)
- 业经(19578)
- 贸(18448)
- 贸易(18438)
- 易(17987)
- 地方(16913)
- 农业(16840)
- 制(15694)
- 和(15566)
- 环境(15387)
- 理论(14572)
- 技术(13718)
- 银(13089)
- 银行(13027)
- 划(12725)
- 融(12624)
- 金融(12623)
- 行(12511)
- 机构
- 大学(333596)
- 学院(327690)
- 济(134559)
- 经济(131891)
- 管理(128435)
- 研究(119096)
- 理学(111720)
- 理学院(110428)
- 管理学(108499)
- 管理学院(107940)
- 中国(87873)
- 科学(76081)
- 京(73080)
- 所(61387)
- 农(59919)
- 财(57015)
- 研究所(56754)
- 业大(53041)
- 中心(52037)
- 农业(47610)
- 财经(46735)
- 北京(46683)
- 江(45678)
- 范(43366)
- 院(42973)
- 师范(42873)
- 经(42853)
- 经济学(40960)
- 经济学院(36956)
- 州(36846)
- 基金
- 项目(231196)
- 科学(180914)
- 基金(169294)
- 研究(164247)
- 家(150800)
- 国家(149637)
- 科学基金(126379)
- 社会(103299)
- 社会科(97923)
- 社会科学(97895)
- 基金项目(89403)
- 省(87410)
- 自然(83881)
- 自然科(81842)
- 自然科学(81815)
- 自然科学基金(80380)
- 划(75463)
- 教育(74291)
- 资助(70822)
- 编号(64980)
- 成果(52595)
- 重点(52364)
- 部(51597)
- 发(49504)
- 创(47434)
- 课题(44848)
- 科研(44654)
- 创新(44375)
- 教育部(43487)
- 国家社会(43373)
- 期刊
- 济(141426)
- 经济(141426)
- 研究(96355)
- 中国(62802)
- 学报(59137)
- 科学(53380)
- 农(53311)
- 管理(46264)
- 大学(43462)
- 学学(40676)
- 财(40028)
- 农业(37896)
- 教育(34650)
- 技术(26758)
- 融(24281)
- 金融(24281)
- 经济研究(23412)
- 财经(22524)
- 业经(20993)
- 业(20909)
- 图书(19377)
- 经(19343)
- 问题(18643)
- 资源(16586)
- 科技(16310)
- 技术经济(16158)
- 理论(15468)
- 版(15432)
- 贸(15361)
- 业大(15236)
共检索到47582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钟若愚
本文引入物质流分析方法构建资源生产率的指标体系和经济分析框架,考察1978~2008年间中国资源生产率、全要素生产率及其阶段性特征。实证分析的结果显示,1998年以来,中国经济增长对要素投入的依赖性仍在增强,而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却呈下降趋势。本文在此基础上引入资源因素进一步探讨中国全要素生产率的阶段性特征,有助于从资源效率、资源投入与技术进步间的替代关系等多个方面增进对中国经济增长的理解。
关键词:
物质流分析 资源生产率 全要素生产率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孙琳琳 任若恩
中国经济已经经历了20多年的高速经济增长,中国高速经济增长的来源到底是生产要素的积累,还是生产率的增长?对这一问题国内已有不少研究,很多研究用全要素生产率的方法分析了中国经济增长的来源,但这些研究存在的普遍问题是不能准确测量资本投入。本文在中国资本投入指数序列基础上,估计出中国1981~2002年的全要素生产率。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资本投入是中国经济增长的首要原因,而全要素生产率在改革后并没有保持较高增速。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段文斌 尹向飞
本文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全要素生产率的相关文献进行了综述,并详细说明了应用传统的索洛余值法、索洛扩展模型、SFA模型、DEA分析方法测算中国全要素生产率时所存在的缺陷和不足,在文章的第四部分就中国全要素生产率的研究方向进行简单的评述,最后指出不要过分强调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结合中国实际情况,创造出一套适合中国国情、能更准确测度中国全要素生产率方法的意义。
关键词:
全要素生产率 SFA DEA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王文 牛泽东
研究目标:以2008~2017年中国工业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测算资源错配所造成的各所有制、地区、行业层面以及工业总体层面TFP损失,分解工业总体TFP损失,明确类型(所有制、地区及行业)内和类型间的具体贡献。研究方法:构建包含异质性企业的垄断竞争模型,刻画生产要素配置偏离等边际产出原则对不同层面工业TFP的多维度影响,基于反事实分析,进一步分解类型内与类型间的资源错配效应。研究发现:地方国有企业的资源错配程度高于其他所有制;地区的资源错配程度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之间存在密切联系,东部和中部的资源错配程度较低;制造业的资源错配程度相对高于采矿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如果达到美国制造业的资源配置标准,中国工业上市公司总体TFP将在现有基础上增加0.35~0.9倍;不同类型(所有制、地区或行业)内部资源错配与不同类型(所有制、地区或行业)之间资源错配大约分别可以解释总体工业上市公司TFP损失的一半,且不同行业之间的错配程度大于不同所有制和不同地区之间的错配。研究创新:在Hsieh和Klenow (2009)提出的资源错配测算方法的基础上,将所有制、地区及行业因素纳入一个统一的分析框架内,同时考虑了类型内和类型间的资源错配效应。研究价值:为进一步推动工业结构改革提供经验证据。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支道隆
核算全要素生产率支道隆ABSTRACTTheannualfulfactorproductionratearelistedsince1987anditscalculationmethodisexplainedindetail.一二次大战前,西方国家多核...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安宇宏
2015年12月7日,李克强总理在"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国内外专家座谈会上指出,"企业要通过提高生产率提升效益,中国经济也要通过提升全要素生产率,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十三五’规划编制要推动深入实施创新驱动,着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那么,什么是全要素生产率?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将会对我国经济发展带来哪些影响呢?全要素生产率最早是由美国经济学家罗伯特.索罗提出的,因此又称为"索罗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吴磊 周洁
近年来运用Malmquist指数方法测算中国全要素生产率的研究中,在Malmquist指数分解问题上存在分歧和争论,本文对这些分歧做出深入分析,并指出:现有的很多研究由于理解的偏差,对技术变化指数进行了错误地运用;宏观经济研究更适宜使用规模报酬固定的假设;序列DEA方法能够更加准确的测度技术效率变化指数。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Selin Ozyurt
本文利用柯布-道格拉斯(C-D)模型和加总的年度数据对1952—2005年中国工业的生产率表现进行了估算,分别从理论和方法上对C-D函数进行改进以回应学界之前对它的批评:首先,相应的经济假定使我们放松了新古典增长理论框架下一些严格的限制条件,例如竞争性市场行为、固定规模效应和希克斯中性技术进步;其次,本文中的TFP增长率还针对经济周期进行了调整;同时,本文还对大多数相关文献中存在的自相关问题进行了处理。文章的主要发现包括:(1)资本积累是1952—2005年中国工业经济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2)改革开放之后,全要素生产率对于经济增长有十分显著的作用;(3)20世纪80年代后期,随着中国日益融入...
关键词:
全要素生产率 生产函数估算 资本存量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宋冬林 孙尚斌
在政治经济学视域下,全要素生产率由劳动生产率演化而来,它利用价格这一价值与使用价值的桥梁和纽带,既反映了各类要素投入与产出间的技术经济效率,也反映了价值投入与价值产出的效率水平。在价值规律充分发挥作用与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持续存在的条件下,全要素生产率成为刻画劳动生产率的重要指标。作为一种概念、工具,全要素生产率存在一定局限,使其难以准确刻画劳动生产率的情况。在与中国国情相结合后,全要素生产率的内涵发生变化,从而成为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术语、范畴。使全要素生产率更好应用于我国经济建设,既要在认识、应用、发展层面克服其局限,也要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框架内、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在满足时代需要中引导其发展。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张少华 蒋伟杰
本文首次采用基于投入冗余的全要素生产率指数(ISP)来重新测度和分解中国1985-2009年的全要素生产率(TFP),该指数优势在于可以进一步测度与分解投入要素的生产率。研究表明:①国家层面,TFP增长解释了中国经济增长35.08%的份额。相比技术效率,技术进步是导致TFP变化的主要原因,生产前沿面年均向上移动3.53%;相比资本生产率,劳动生产率是驱动中国TFP上升的主要因素,中国的经济增长充分发挥了自身的比较优势。②区域层面,TFP差异是导致东、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差距拉大的主要因素;但是无论是东部、中部还是西部,TFP的提升均体现在资本生产率与劳动生产率的技术变化方面。③省际层面,全部省份在样本期内都实现了TFP提升,2005年之后逐渐有更多的省份成为"创新者",而省际之间追赶效应表现得并不是十分明显;TFP、资本生产率以及劳动生产率在省际之间呈现出"强者恒强、弱者恒弱"的动态趋势。研究对我国今后经济增长挖潜、区域协调发展以及省际发展与赶超等问题,富有启发意义。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清泉 江华
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法在林业生产领域的引入,有助于全要素生产率的准确测算。文章基于1999—2014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采用参数估计将林业随机前沿生产函数分解为技术变化、技术效率变化、规模效率变化和配置效率变化。结果显示:我国林业全要素生产率年均增长5.06%,增长速度整体呈递减趋势;技术进步是林业TFP增长的主要促进因素;规模效率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配置效率和技术效率贡献度有限。进一步研究发现,林业全要素生产率地区差异显著。
关键词:
林业全要素生产率 配置效率 随机前沿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清泉 江华
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法在林业生产领域的引入,有助于全要素生产率的准确测算。文章基于1999—2014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采用参数估计将林业随机前沿生产函数分解为技术变化、技术效率变化、规模效率变化和配置效率变化。结果显示:我国林业全要素生产率年均增长5.06%,增长速度整体呈递减趋势;技术进步是林业TFP增长的主要促进因素;规模效率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配置效率和技术效率贡献度有限。进一步研究发现,林业全要素生产率地区差异显著。
关键词:
林业全要素生产率 配置效率 随机前沿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西贝 李海燕
以创新要素为切入点,构建资源配置和全要素生产率的理论框架,通过计算2010—2020年中国第二产业A股上市公司实物资本、劳动力和创新要素的配置水平与加总TFP,对两者间的作用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中国第二产业要素市场存在明显错配,创新要素配置失衡水平显著高于实物资本和劳动力,且创新要素对实物资本和劳动力存在显著的替代效应,能够有效降低两者的扭曲程度。要素配置水平和TFP间存在倒U型关系,即产业发展初期能够通过对要素的偏向性配置提升TFP水平,但长期持续的资源配置扭曲则会抑制TFP的增长。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第二产业三种要素的配置状况在行业、股权性质以及地区层面上均存在显著的异质性。内生性检验和稳健性检验结果验证了上述结论的有效性。故中国应深入推进创新驱动战略,通过深化供给侧改革和要素市场化改革,优化资源配置和市场结构,提升企业发展质量。
关键词:
创新要素 资源错配 全要素生产率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盛斌 牛蕊
外包作为一种新型资源组织与生产方式对各国技术进步与要素报酬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本文利用中国31个工业部门1998—2006年的面板数据检验了外包及与其相关联的FDI对全要素生产率(TFP)、平均工资和要素收入分配变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外包和FDI显著促进了中国工业部门TFP与工资水平的提高,它们对后者在样本期内增长的贡献度分别达到约42%和80%,但另一方面它们也导致了国内熟练与非熟练劳动力工资收入差距的扩大。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邓宇洋 陈师
文章使用以超越对数生产函数为基础的随机前沿模型,测算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的全要素生产率(TFP),将TFP增长率分解为前沿技术进步率、资源配置效率变化率、规模报酬收益率和技术效率变化率,重点考察各区域资源配置效率的变化情况及其对TFP增长率的影响。研究发现,改革开放以来TFP增长速度相对缓慢,各区域资源配置效率不断提高;在投入要素方面,资本要素配置不断优化,劳动要素存在明显的错配;在贡献度方面,虽然前沿技术进步率对TFP增长贡献最大,但资源配置效率的改善也对TFP增长贡献了很多;规模报酬收益率的持续下降对TFP的增长有很大的不利影响,而技术效率的变化对TFP的增长影响很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