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064)
- 2023(7392)
- 2022(6008)
- 2021(5673)
- 2020(4610)
- 2019(10633)
- 2018(10293)
- 2017(19460)
- 2016(10254)
- 2015(11788)
- 2014(11421)
- 2013(11824)
- 2012(11202)
- 2011(10549)
- 2010(10469)
- 2009(9612)
- 2008(9523)
- 2007(8045)
- 2006(7218)
- 2005(6487)
- 学科
- 济(54899)
- 经济(54855)
- 管理(24993)
- 业(21619)
- 方法(20219)
- 中国(19199)
- 数学(18224)
- 数学方法(18152)
- 企(15497)
- 企业(15497)
- 地方(12464)
- 农(12354)
- 业经(10589)
- 贸(10530)
- 贸易(10524)
- 学(10361)
- 易(10250)
- 产业(10169)
- 环境(9344)
- 发(8847)
- 制(8296)
- 农业(8147)
- 和(7910)
- 资源(7893)
- 财(7405)
- 技术(6819)
- 地方经济(6816)
- 城市(6679)
- 银(6657)
- 银行(6650)
- 机构
- 大学(157678)
- 学院(154961)
- 济(75647)
- 经济(74366)
- 研究(63871)
- 管理(57401)
- 理学(49161)
- 理学院(48490)
- 中国(48130)
- 管理学(47900)
- 管理学院(47602)
- 科学(37904)
- 京(35602)
- 所(32110)
- 财(29912)
- 研究所(29630)
- 中心(27325)
- 经济学(25377)
- 财经(24671)
- 农(24196)
- 院(23284)
- 北京(23049)
- 经济学院(22966)
- 经(22764)
- 范(21200)
- 江(21117)
- 师范(21038)
- 业大(20786)
- 科学院(20680)
- 农业(19124)
- 基金
- 项目(108098)
- 科学(87089)
- 基金(82236)
- 研究(77154)
- 家(73189)
- 国家(72749)
- 科学基金(61677)
- 社会(53048)
- 社会科(50614)
- 社会科学(50604)
- 基金项目(43472)
- 自然(38564)
- 省(37986)
- 自然科(37535)
- 自然科学(37523)
- 自然科学基金(36878)
- 划(33814)
- 资助(33071)
- 教育(32437)
- 编号(27998)
- 发(25873)
- 重点(25250)
- 部(25135)
- 国家社会(24069)
- 中国(23715)
- 成果(22085)
- 创(22019)
- 教育部(21288)
- 发展(21094)
- 创新(20881)
共检索到23279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曹靖 张文忠
当前中国多数资源型城市进入资源枯竭阶段后陷入了发展困境。产业功能严重失衡是造成资源枯竭城市产业发展不可持续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依据经济基础理论、产业生命周期理论,借鉴城市功能研究方法,以国家发改委确定的24个地级资源枯竭城市为案例,对中国资源枯竭城市产业功能特征进行了研究,探讨了1997年以来样本城市产业功能变化的动态过程。结果显示:资源枯竭城市产业功能较多体现在其基本功能方面(采矿业及相关行业),但在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以及大多服务业功能上存在缺陷;约半数资源枯竭城市优势产业功能已经由采矿业转向了制造业,但各城市间存在差异;依据产业功能特征,将24个案例城市分为四大类别,分别探讨其1997-2011年间的产业功能变化。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余建辉 张文忠 王岱
论文通过对资源枯竭城市转型发展中各方面变化的分析总结,提出以基础、经济、社会、生态4个要素为框架建立资源枯竭城市转型发展指标体系的思路,并根据2005—2009年《中国城市统计年鉴》数据,测量各个资源枯竭城市在自身转型和区域发展地位提升两方面的发展状态。之后对城市的转型效果进行分类分析,发现资源枯竭城市转型总体态势较好,但城市转型效果在空间上以及不同类别城市间存在明显差异,部分城市没有实现经济、社会、环境协调转型发展。
关键词:
资源枯竭城市 城市转型 中国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郭凌 王志章
1引言资源枯竭型城市(resource-exhausted city)是指自然资源开发进入后期、晚期或末期的衰退或枯竭阶段的城市。据相关统计,我国目前共有资源型城市118个,约占全国城市数量的18%,总人口1.54亿人⑤。毋庸置疑,诸如大庆、鞍山等资源型城市为国家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然而选择资源城市发展道路大多是因为国家制度的安排,城市在经济发展中过分依赖资源开发,遵从计划指令,资源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赵连荣 葛建平
本文在分析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现实障碍的基础上,运用豪利特(M.Howlett)和拉米什(M.Ramesh)的政策工具分析框架,系统研究我国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中政策工具的运用状况。研究发现,政策工具运用在纵向上逐渐完善和丰富,但对于转型问题的治理具有一定的倾向性。政策工具的运用呈现强制性工具占主导地位、混合性工具为辅、以信息传播和补贴为主、自愿性工具种类单一且力量薄弱等特点。针对现有政策工具选择和运用的不足,本研究从强制性、混合性和自愿性政策工具角度分别提出了政策建议。
关键词:
资源枯竭型城市 转型 政策工具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陶晓燕
产业对接为资源枯竭城市和资源富集城市的共同发展提供了一个契机。本研究引入基于产业梯度理论的产业梯度系数和基于产业生命周期理论的产业成长系数,建立一个二维坐标体系模型,并以河南省焦作市和平顶山市为例,探讨资源枯竭城市和资源富集城市的产业对接问题。该方法为对接产业的选择提供了科学有效的方法。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庞娟
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单一,随着自然资源的枯竭,陷入矿竭城衰的境地。实现产业转型,逐步脱离矿产资源采掘与加工,发展接续产业和替代产业,是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出路,但产业在转型中存在着不确定的风险。规避产业转型的风险,可通过产业结构创新、产业技术创新、产业组织创新、管理创新,培育新的竞争优势,增强产业优势,改变历史形成的不合理的产业结构,并向具有特色功能的或综合性的城市演变,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资源枯竭 产业转型 风险规避 产业创新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宋洋 朱道林 徐阳 张嘉庆
研究目的:检验资源枯竭型城市政策扶持对于工业用地利用效率提升的作用效果,以期为推动资源枯竭型城市工业用地提质增效与扶持政策的精准实施提供决策依据。研究方法:基于DEA的超效率SBM-Undesirable模型与多期双重差分模型。研究结果:(1)研究期内,中国资源枯竭型城市工业用地利用效率显著提升,但整体水平依旧滞后于资源富集型城市和非资源型城市。(2)政策扶持有效促进了资源枯竭型城市工业用地利用效率的提升,其影响效应存在一定的滞后性。(3)政策扶持对于工业用地利用效率的影响在不同地理区位、人口规模和资源类型分组中具有明显的异质性。扶持政策的实施对于东部城市、矿业城市工业用地利用效率提升起到显著的推动作用;与小城市相比,大中城市工业用地利用效率提升受政策扶持的驱动效果更加明显。研究结论:应当结合各地区功能定位和比较优势,继续细化扶持政策的精准实施,纾困不同类型资源枯竭型城市工业行业结构优化与转型升级;鼓励资源枯竭型城市创新工业用地供应方式,盘活利用闲置低效工业空间,凝练可推广的工业用地绿色利用模式。
[期刊] 改革
[作者]
吴要武
《改革》2009年第1期发表了于立、于左的文章《资源枯竭型城市产业转型与社会稳定的关联度》。针对该文观点,《改革》编辑部收到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西南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济宁学院经济与管理系、重庆市对外贸易经济委员会WTO事务中心的专家学者的争鸣文章,现予编发。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李鹏飞 代合治 谈建生
资源枯竭型城市发展滞后已成为我国经济进步的制约因素之一。造成资源型城市衰弱的根本原因是城市本身在长期依赖资源的情况下导致的产业结构不合理。选取典型的资源枯竭型城市枣庄市为研究对象,运用定量和定性的分析方法,对其产业结构和主导产业做出科学评价,由此提出转型方案,为资源枯竭型城市的产业转型提供典型案例。
关键词:
资源枯竭型城市 产业转型 枣庄市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陈浩 陈平 罗艳
本文采用因子分析对我国15个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效果进行测度,并采用聚类分析法对各城市转型成效进行分类,发现各市之间整体转型成效差异较大,其中生产要素和科技水平对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成效的影响最大。从单个主因子得分来看,多个城市在转型过程中积累了各自的优势。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李晶
资源枯竭型城市寻求产业转型与社会稳定的一个突出障碍是产业转型与环境治理“两难交织”。产业转型的终极目标是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而环境治理的终极目标则是实现地区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因此二者具有内在的一致性。“恒山模式”通过合理的机制设计或制度安排,将产业转型的立足点放在环境治理上,在环境治理的同时实现产业转型,实现产业转型与环境治理的相统一。论文评价了“恒山模式”产生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借鉴意义。
关键词:
资源枯竭 产业转型 环境治理 社会稳定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李旭红,安树伟
本文从东北煤炭资源枯竭型城市产业转型中面临的突出问题入手,分析了这些城市产业转型的科技需求,提出了促进煤炭资源枯竭型城市产业转型的科技对策。对于全国其它地区的煤炭资源枯竭型城市的产业转型也具有借鉴价值。
[期刊] 改革
[作者]
于立 于左
资源枯竭型城市普遍面临产业转型与社会稳定之间的"两难矛盾"。化解"两难矛盾"应着力解决的关键问题在于准确把握"两难矛盾"根源与实质,合理确定产业转型及项目搭配,有序协调产业转型与社会稳定政策。包括"先转后稳"、"先稳后转"、"转稳兼顾"三种途径。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田苗 武友德
东川作为我国西南山区典型的资源枯竭型城市,亟待解决的问题除了有一般资源枯竭型城市产业转型的普遍问题外,还面临着交通区位条件差、生态环境破坏严重、文化观念和技术落后等严峻的制约。文章以东川为着眼点探讨了资源枯竭型城市产业结构的形成特征和产业转型的问题,并针对东川的特殊制约因素,探讨目前产业转型的相关对策建议。
关键词:
资源枯竭型城市 产业转型 东川 特殊制约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