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325)
2023(15045)
2022(12963)
2021(12425)
2020(10233)
2019(23783)
2018(23462)
2017(45284)
2016(24643)
2015(27767)
2014(27561)
2013(27439)
2012(25576)
2011(23274)
2010(23352)
2009(21371)
2008(20864)
2007(18168)
2006(16196)
2005(14299)
作者
(71206)
(59301)
(58755)
(56287)
(37966)
(28235)
(26769)
(23315)
(22554)
(21291)
(20225)
(20142)
(19118)
(18728)
(18455)
(18265)
(17626)
(17442)
(16977)
(16865)
(14853)
(14630)
(14353)
(13410)
(13243)
(13215)
(13077)
(12890)
(11887)
(11685)
学科
(102406)
经济(102300)
管理(69711)
(65057)
(52790)
企业(52790)
方法(44360)
数学(38639)
数学方法(38209)
中国(29132)
(28223)
(23429)
(22600)
业经(22481)
地方(20724)
(20291)
贸易(20282)
(19772)
农业(18461)
(18421)
(17383)
环境(17041)
技术(15455)
理论(15375)
(15316)
(15236)
银行(15197)
(14614)
(14213)
金融(14212)
机构
大学(353238)
学院(351110)
(147434)
经济(144415)
管理(139816)
研究(125224)
理学(120652)
理学院(119317)
管理学(117477)
管理学院(116848)
中国(94155)
科学(76848)
(76549)
(65273)
(63169)
研究所(57893)
(55876)
中心(55596)
财经(52388)
业大(50882)
(50406)
北京(49176)
(47808)
(47270)
师范(46894)
(45643)
经济学(44499)
农业(43814)
(40770)
经济学院(40178)
基金
项目(240929)
科学(190246)
研究(177123)
基金(176083)
(153782)
国家(152584)
科学基金(130390)
社会(111989)
社会科(106233)
社会科学(106207)
基金项目(92984)
(91254)
自然(84476)
自然科(82373)
自然科学(82355)
自然科学基金(80871)
教育(79704)
(78005)
资助(72977)
编号(71780)
成果(58592)
重点(54164)
(54029)
(52642)
(49546)
课题(49371)
国家社会(46379)
创新(46259)
教育部(46000)
科研(45720)
期刊
(160607)
经济(160607)
研究(106595)
中国(66133)
学报(53957)
科学(51759)
管理(50893)
(50116)
(46069)
大学(40222)
学学(37537)
教育(36999)
农业(35387)
(30025)
金融(30025)
技术(28704)
经济研究(26221)
业经(25490)
财经(25006)
(21510)
问题(21167)
图书(19910)
(19048)
资源(18163)
(17691)
技术经济(17099)
科技(16781)
理论(16623)
现代(15961)
世界(15955)
共检索到51820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姚海琳  张翠虹  
发展资源循环利用产业能有效缓解资源紧缺、环境污染的双重约束。为促进产业发展,中国政府制定一系列产业政策,并根据产业发展特点和需求不断修正和调整政策重点,政策处于持续发展和演进过程中。深入研究资源循环利用产业的演进特征,对于准确把握其阶段性重点和发展趋势、探究政策演进的内在逻辑、促进政策体系的优化完善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运用共词分析法和社会网络分析法,以1978—2016年中国中央政府颁发的172份政策文本为分析对象,根据高频词聚类结果,从政策主题、利用对象、产业链环节、政策措施四个维度刻画不同阶段的政策特征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屈文建  唐晶  陈旦芝  
为揭示高新技术产业政策特征及演进趋势,结合文献计量与内容分析法对199篇高新技术产业政策有效文本进行共现和聚类分析,得出高新技术产业政策在时空中的分类与演进关系,并采用多维标度法从多个维度分析政策内容的交叉特征。研究表明,高新技术产业政策在创新创业服务、科技成果管理、高新企业管理及高新区建设4个方面存在明显的主题变迁规律,且政策具有较强的内容交叉特征,这些特征的研究有利于管理部门看清政策的细微变化,更容易掌握政策形势,把握政策方向。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杜欢政  张芳  
资源循环利用产业是21世纪的朝阳产业,是我国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节能环保产业的子产业,是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文章从人类社会的发展轨迹、全球区域发展的角度和产业演化规律三个层面阐述了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发展的必然性和必要性,分析了该产业"三密一高"(政策密集型、技术密集型、劳动密集型和高附加值)的特征。最后,文章在总结我国资源循环利用产业的实证发展经验基础上,结合产业未来发展趋势,归纳和演绎了该产业的11类典型发展模式。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沈镭  
世界经济的持续增长带来的"资源危机"或"资源安全"问题,促使人们寻求资源集约型经济和循环经济的新理念。本文旨从对资源循环特征的分析出发,探讨了资源循环利用与资源产品链之间的相互关系,提出了资源流动、资源循环利用与循环经济理论的科学内涵,指出了发达国家政府实现循环经济的宏观调控政策和手段。作者认为资源之所以能够循环利用是由资源产品链特性所决定的,资源的循环利用具体表现为循环经济活动过程,并通过闭环的资源流动来实现,任何资源都不会成为废物无限期地积累在环境中,而总是处于特定的和永久的循环中,它们的存在形式却在不断地发生变化。资源循环利用是实现循环经济的最重要的手段之一,可以通过"3R"提高资源的利...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小苅米清弘  黄龙翔  
1997年11月22日,由上海外贸学院主办、日本东洋大学、复旦大学、华中理工大学、上海国际问题研究所、上海社科院世经所和亚太所等单位参加的“面向21世纪的中日经贸关系研讨会”在我院召开。现将会议论文择要陆续刊出,以飨读者。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邱兆林  
产业政策是政府调控经济运行的重要手段,而选择性产业政策往往体现出政府过度直接干预微观经济、政府选择代替市场竞争的特征。随着经济发展阶段性目标的实现和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其激励不足、阻碍创新和维系行政垄断等弊端逐步显现出来,制约了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长期增长。因此,适应于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产业政策应该由选择性产业政策向功能性产业政策转型,形成竞争政策优先、产业政策与竞争政策互补的公共政策体系。产业政策的作用范围局限在市场失灵和社会服务领域,政策手段由直接干预向市场监管和间接引导转变。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崔万田  
本文认为一个区域是否具有产业竞争力取决于该区域比较优势产业的选择和培育,并由此形成的各个区域不同的产业结构。区域产业政策应选择和培育本区域优势产业,提升区域的产业竞争力,并提出了,区域产业政策实现的途径。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毛熙彦  刘颖  贺灿飞  
受制于生产过程对资源的依赖性,资源禀赋条件被视为资源性产业在空间上集聚的主要原因。随着资源枯竭、环境能源压力上升,以及交通条件改善、技术进步和贸易条件改善等外部因素的变化,资源性产业有条件摆脱资源依赖,导致资源性产业格局发生变化。研究借助空间基尼系数及其分解,并通过进一步细分产业与地理空间,刻画了中国1998—2007年资源性产业的集聚变化特征,结果发现:1资源性产业的空间集聚程度总体表现平稳,但其背后隐含着显著的空间格局变动。采掘业由于生产投入要素在空间上的灵活性较弱,故集聚程度整体高于资源性加工业,但采掘业集聚中心表现出更为显著的分散化特征。2采掘业的空间格局与资源分布特征紧密相关,主要在...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晋良海   李钰涵   方梅   陈颖   张倩  
首先,定义光伏产业政策叙事的3W框架,抽取光伏产业政策结构化内容,基于词频-逆文档算法,挖掘2011—2022年光伏产业政策叙事主题关键词;其次,采用共现网络方法,可视化分析光伏产业政策叙事主题;最后,耦合时序要素,对应分析光伏产业政策叙事主题焦点。结果表明:2011—2019年光伏产业政策叙事主题聚焦于推广分布式光伏应用、解决光伏消纳等问题,而2020—2022年光伏产业政策叙事主题逐渐转向提升储能、保障消纳等方面。省域政策对国家政策的执行度较高,政策主题基本保持一致,但省域政策会根据自身发展实际因地制宜地施策,各地发展方向均有所侧重。从对应分析来看,不同阶段国家政策的叙事主题以及不同阶段省域政策的叙事主题均存在显著差异。省域政策年际间衔接紧密,政策执行力度强,政策寿命长;国家层级与省域层级的叙事主题和时间变量之间都存在非连续的局部相关性。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昶  黄健柏  
金属资源是国家实现工业化的重要物质基础。当前我国金属资源战略形势正面临深刻地变化,压缩式工业化引发我国金属资源消耗临近峰值和环境问题集中爆发,发展阶段转换加快我国金属工业转型升级的步伐,全球供需格局的变化导致我国金属资源安全态势严峻,资源空间分布不均衡加快我国金属资源全球化配置步伐,金属资源社会蓄积量大规模增加催生我国城市矿产加快开发利用。因此,我国金属资源产业政策需要从政策导向、品种选择、空间布局、资源开发等方面进行重大调整。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梁锐  龙勇  刘力昌  
本文运用产业组织相关理论,对我国医药行业的产业组织特征及产业政策影响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提高我国医药行业产业竞争力的思路与对策。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吴松强   王鹏程   马硕   王雨悦  
开展集成电路产业政策量化评价是保障产业政策科学制定与有效实施的前提,也是产业政策调整与完善的重要依据。为了解中国集成电路产业政策关注重点的演进以及当前存在的缺陷和不足,通过文本挖掘、社会网络分析和隐含狄利克雷分布主题模型挖掘政策文本的内容特征、结构特征及主题特征,结合以往研究建立PMC-AE指数模型对新发展格局背景下中国集成电路产业的中央和地方政策进行量化评价,最后提出产业政策的优化路径。研究发现:国家级和省级的政策文本等级均为Ⅰ级,地市级和区县级的政策文本等级集中于Ⅱ级和Ⅲ级,反映出国家级和省级政策文本注重规划引领作用的发挥,而地市级和区县级政策文本更为关注某一具体政策措施和方案的制定与落实。总体而言,各级集成电路产业政策总体合理,但也存在缺乏预测性与监督性、缺乏政策对象的协同联动、缺乏需求型政策工具的充分使用等问题。健全产业政策体系、延伸政策涉及领域、强化政策对象协同、完善政策工具组合等是新发展格局下中国集成电路产业政策蝶变的重要路径。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翁银娇  马文聪  叶阳平  张光宇  
使用内容分析法,通过构建政策目标、政策工具和政策力度三维分析框架,对我国LED产业政策进行计量分析,探讨其演进特征和存在问题。研究结果发现:我国LED产业的政策目标集中在产品开发上,政策工具使用环境面政策居多,政策力度不足且各维度间的匹配有待改善。最后,针对上述问题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王曙光  
检视洋务运动以来尤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中国特色工业化进程的核心视角是考察国家在工业化中的角色与作用机制。"后发大国"的禀赋条件决定了中国高度集权的重工业优先发展的工业化路径选择,这一体制选择为中国迅猛的工业化赶超和全面工业体系的建立奠定了基础,但也存在内在可持续性不足和微观主体活力不足的体制缺陷。改革开放后工业化投资主体和投资结构的深刻变化,意味着国家在工业化中的角色所发生的深刻调整和市场化配置资源的历史趋势,映射出中国工业化阶段的内在演进规律。中国未来的产业政策应在总结历史教训并借鉴美、日等国经验的基础上,构建一个建立在市场配置资源基本体制之上的有效、有限、有为、有序的政府行动体制,这是未来中国彻底完成工业化、实现国家现代化的保障和前提。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李晓萍  张亿军  江飞涛  
如何推动经济社会绿色发展是当今时代的核心议题,绿色产业政策成为了各国推行绿色发展的重要政策选择。文章基于产业政策视角对绿色产业政策理论机理进行剖析,解析中国产业绿色发展及相应政策实践中存在的问题。研究表明:(1)绿色产业政策是在绿色发展理念背景下对传统产业政策、环境政策及其相互关系的变革,其本质涉及经济模式、技术条件和制度结构的深刻调整,其核心在于推动可持续性技术突破,难点在于协调不同利益冲突,承担不确定性政策干预风险;(2)中国绿色产业政策源于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实践,当前政策仍然是行政强制性环境管制手段与传统产业政策相结合的政策组合,对市场机制在其中的作用及政策之间的协调性关注不足;(3)构建与完善中国绿色产业政策体系的关键在于推动产业政策与市场机制、产业政策与环境政策的协同,结合市场机制形成发展新路径,并注重政策工具之间的协调性与互补性,建立推动政策协同的组织机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