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462)
2023(16833)
2022(14407)
2021(13597)
2020(11221)
2019(26288)
2018(26138)
2017(49999)
2016(26960)
2015(30617)
2014(30765)
2013(30453)
2012(28277)
2011(25892)
2010(26224)
2009(23907)
2008(23334)
2007(20470)
2006(18239)
2005(16369)
作者
(79303)
(65780)
(65343)
(62063)
(42075)
(31396)
(29697)
(25869)
(25112)
(23542)
(22431)
(22400)
(21111)
(20891)
(20302)
(20241)
(19531)
(19213)
(18763)
(18758)
(16536)
(16220)
(15965)
(14913)
(14673)
(14643)
(14513)
(14407)
(13238)
(12896)
学科
(120751)
经济(120638)
管理(74304)
(70480)
(56849)
企业(56849)
方法(51419)
数学(44887)
数学方法(44195)
中国(35097)
(31386)
地方(27914)
业经(26537)
(24306)
(23534)
(22303)
贸易(22285)
(21634)
农业(20967)
(20231)
(19144)
环境(18833)
理论(18664)
技术(18117)
(17955)
银行(17912)
(17363)
金融(17361)
(17303)
(16906)
机构
大学(389159)
学院(387576)
(160616)
经济(157289)
管理(152084)
研究(137342)
理学(130946)
理学院(129452)
管理学(127074)
管理学院(126379)
中国(103801)
(85604)
科学(84668)
(69897)
(69777)
研究所(63695)
(62795)
中心(60906)
业大(56761)
(56336)
财经(55891)
北京(55347)
(52652)
师范(52169)
(50877)
(49814)
农业(49063)
经济学(48407)
(46170)
经济学院(43527)
基金
项目(262040)
科学(206152)
研究(191793)
基金(189474)
(165622)
国家(164293)
科学基金(140425)
社会(120696)
社会科(114537)
社会科学(114505)
(101151)
基金项目(99457)
自然(90748)
自然科(88611)
自然科学(88592)
教育(87743)
自然科学基金(86964)
(85711)
资助(79640)
编号(77890)
成果(63373)
(59392)
重点(58934)
(57964)
课题(54403)
(54130)
创新(50542)
国家社会(49796)
教育部(49459)
科研(49424)
期刊
(178961)
经济(178961)
研究(117098)
中国(79588)
学报(59988)
管理(57717)
(57294)
科学(57073)
(49758)
教育(45749)
大学(45151)
学学(42019)
农业(40493)
技术(35200)
(33757)
金融(33757)
业经(29489)
经济研究(29438)
财经(26745)
问题(23270)
(23081)
图书(22635)
(22164)
技术经济(19736)
资源(19041)
科技(18713)
(18599)
统计(18394)
理论(17892)
世界(17627)
共检索到58254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杜欢政  张芳  
资源循环利用产业是21世纪的朝阳产业,是我国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节能环保产业的子产业,是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文章从人类社会的发展轨迹、全球区域发展的角度和产业演化规律三个层面阐述了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发展的必然性和必要性,分析了该产业"三密一高"(政策密集型、技术密集型、劳动密集型和高附加值)的特征。最后,文章在总结我国资源循环利用产业的实证发展经验基础上,结合产业未来发展趋势,归纳和演绎了该产业的11类典型发展模式。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敖宏  邓超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途经。在此背景下,我国资源型企业如何根据自身存在的不足,调整自己的发展策略,以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非常重要。本文分析了循环经济的发展特征,重点结合以铝行业为代表的我国资源型企业实际,针对我国资源型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根据循环经济的要求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应的发展策略。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翟纯红  郝家龙  
产业集群对于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国内外产业集群发展的文献进行了梳理,对循环经济在产业集群构建中的借鉴价值进行了分析,提出在促进资源、环境、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及构建和谐社会中,对产业集群的构建须进行理论创新,超越传统的模式,借鉴循环经济的思想,根据区域的综合比较优势来抉择产业集群,并以被组织的模式来积极推动产业集群的理性发展。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姚海琳  张翠虹  
发展资源循环利用产业能有效缓解资源紧缺、环境污染的双重约束。为促进产业发展,中国政府制定一系列产业政策,并根据产业发展特点和需求不断修正和调整政策重点,政策处于持续发展和演进过程中。深入研究资源循环利用产业的演进特征,对于准确把握其阶段性重点和发展趋势、探究政策演进的内在逻辑、促进政策体系的优化完善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运用共词分析法和社会网络分析法,以1978—2016年中国中央政府颁发的172份政策文本为分析对象,根据高频词聚类结果,从政策主题、利用对象、产业链环节、政策措施四个维度刻画不同阶段的政策特征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张岩贵  
本文叙述了因中国资源供给瓶颈制约而将出现的经济增长极限,中国增长极限的根源 在于只重视GDP增长的战略模式,本文还提出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王延荣  
循环经济作为一种经济范式从概念的提出到理论架构的基本形成经过了探索和争鸣的过程,经过近半个世纪的融合、发展与传播,循环经济理念正在深入人心。作者在总结国内外专家提出的循环经济“3+1”的实践模式的基础上,尝试提出了循环经济运行的静态模式和动态模式。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诸大建  钱斌华  
本文通过对中国到2020年发展的三种模式的比较分析,提出适合中国循环经济发展的C模式。同时指出,实现C模式的发展,要从新型工业化、新型城市化和新型现代化三方面来进行,这其中需要技术和政策的双重保障。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曾丽君  隋映辉  
由于粗放型的发展模式受到严格限制,资源型城市的发展普遍面临严峻困境,发展循环经济,是资源型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途径。对资源型城市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进行计量实证研究,找出其发展共性和差异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通过构建资源型城市循环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收集涵盖全国34个典型资源型城市、17个资源枯竭城市的39个地级资源型城市和参照城市北京的22个原始指标数据,用功能互补的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进行实证研究:首先用因子分析法对原始数据进行分析,用得到的8个因子代替原来的22个指标,进一步进行K-means聚类分析,对资源型城市的循环经济发展水平做了较为完整的评价,结果显示:资源型城市循环经济...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张世荣  张绍岩  
资产证券化作为国际融资市场上重要的金融创新方式,对中国国有商业银行转换经营机制、证券市场发展和金融国际化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目前中国资产证券化大规模推行的制度环境、信用基础以及投资者需求等条件尚不完全具备,常规的发展模式面临着诸多阻滞,应选择“外向型模式”,即“跨国证券化模式”作为突破口,并结合中国具体情况设计其关键环节和程序,增强资产证券化在近期内运作的可操作性。在这一模式下,中国的资产证券化在未来发展过程中,应着力完善法律法规、明确监管主体、培育机构投资者、建立健全信用评级体系和实施相应的会计制度和税收政策。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李健  周慧  
滨海新区功能定位的转变需要新区建立基于循环经济的区域经济发展模式。发展循环经济的主要内容可以归结为产业的生态化,文章首先阐述了产业循环经济模式的内涵,而后分析了滨海新区在优势产业及其他产业两个方面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以循环经济理念为指导,构建了滨海新区产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总体架构,并对该模式的内容和特色作了具体阐述。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贾建国  杨育  刘爱军  刘娜  王家天  刘姣姣  
在分析单个化工企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基础上,提出了化工产业循环经济发展的一体化模式,构建了化工一体化项目风险系统概念模型;并针对化工一体化中存在的风险,建立了一体化动态协同策略及其发展与衰退模式,进一步提出了实践一体化模式的宏观与微观政策,为一体化模式的顺利实施提供参考。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姜义仁  王志强  王楠  刘限  秦利  
资源昆虫在中国具有悠久的发展历史,尤其蚕丝产业是传统的出口创汇产业。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资源昆虫产业将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及挑战。资源昆虫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但在现阶段发展过程中面临相关政策法规不配套;宣传普及工作不到位、种类普查不力及基础研究缓慢、资源昆虫产业上下游环节小弱散和产业人才队伍及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等问题。因此,建议政府应出台资源昆虫产业相关的政策、法规及管理办法;保护和发扬现有资源昆虫产业、开拓新资源昆虫种类;加大资源昆虫产业基础研究及新产品研发投入力度;构建资源昆虫产业发展新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杨敏  
资源环境因素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物质基础和社会物质财富的源泉。改革开放以来,从某种意义来说,我国经济高速增长是以高消耗、高污染、高投入取得的,使得我国资源环境的压力越来越大,严重制约着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与资源的利用效率,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经济发展模式。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任勇  陈燕平  周国梅  冯东方  
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主要是指循环经济的产业发展模式和区域发展模式。根据我国循环经济的内涵、国际做法和国内相关实践探索经验,我国循环经济的产业发展模式涉及生产和消费两个重点领域和四个重点产业。四个重点产业是生态工业、生态农业、绿色服务业和废弃物再利用、资源化及无害化处置产业。循环经济区域发展模式是在区域基础设施体系和生态系统支撑下的两个重点领域和四个重点产业的有机组合和共生,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组成部分。区域基础设施体系也是应用循环经济原理的重要领域,以资源能源高效和环境影响最小为特征。在目前的实践中,我国出现了三种将发展循环经济作为推动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助推器而引发的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战略转型模式:...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诸大建  臧漫丹  朱远  
我国循环经济发展到了需要深化的阶段。运用生态效率的概念揭示循环经济的减物质化本质,通过对生态效率进行情景分析,指出适合我国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C模式。C模式也称1.5—2倍数发展战略,该模式将给予我国的GDP增长一个15-20年左右缓冲的阶段,并希望经过15-20年的经济增长方式调整,最终达到一种相对的减物质化阶段。同时指出实现中国循环经济发展的C模式,需要技术和政策的双重保障。在发展循环经济过程中,中国不但要关注传统的渐进式的部门内部的技术变革,还要前瞻性地促进跨部门的技术变革。同时,还要建立基于生命周期分析和现代治理理论的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全过程、全方位政策体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