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385)
2023(10891)
2022(9237)
2021(8720)
2020(7527)
2019(17843)
2018(17440)
2017(33013)
2016(18115)
2015(20942)
2014(20880)
2013(21025)
2012(19795)
2011(18244)
2010(18411)
2009(17290)
2008(17330)
2007(15294)
2006(13295)
2005(11901)
作者
(54998)
(46231)
(46106)
(44058)
(29392)
(22235)
(21063)
(18190)
(17541)
(16253)
(15837)
(15619)
(14883)
(14628)
(14549)
(14425)
(13957)
(13656)
(13398)
(13271)
(11545)
(11420)
(11340)
(10490)
(10465)
(10387)
(10163)
(9945)
(9349)
(9233)
学科
(85342)
经济(85272)
管理(48068)
(43538)
方法(41809)
数学(38198)
数学方法(37728)
(33715)
企业(33715)
中国(25194)
(19867)
(17969)
(17243)
(16355)
贸易(16347)
地方(15960)
(15904)
业经(14167)
(13374)
农业(13125)
环境(13109)
(12909)
(11470)
银行(11445)
理论(11139)
(11058)
金融(11056)
(10996)
(10697)
(10011)
机构
大学(274498)
学院(270364)
(117250)
经济(114889)
管理(101881)
研究(99377)
理学(88127)
理学院(87002)
管理学(85175)
管理学院(84657)
中国(75243)
科学(62386)
(59834)
(51482)
(50249)
研究所(47319)
(46985)
中心(44670)
财经(40937)
业大(40654)
(38927)
北京(38246)
经济学(37598)
(37349)
农业(37344)
(36240)
师范(35905)
(35656)
经济学院(34085)
(30971)
基金
项目(183310)
科学(144690)
基金(136092)
研究(128396)
(120593)
国家(119754)
科学基金(101484)
社会(82863)
社会科(78715)
社会科学(78691)
基金项目(71400)
(68270)
自然(66829)
自然科(65251)
自然科学(65231)
自然科学基金(64026)
(59606)
教育(58688)
资助(57357)
编号(49735)
重点(42207)
(41776)
成果(40377)
(39740)
(36817)
科研(35646)
国家社会(35587)
教育部(35311)
课题(34680)
创新(34661)
期刊
(121586)
经济(121586)
研究(79139)
中国(50444)
学报(45012)
科学(41999)
(40516)
(36993)
管理(34578)
大学(32868)
学学(30878)
农业(27693)
教育(23149)
技术(22074)
(20953)
金融(20953)
经济研究(20863)
财经(20167)
问题(18221)
(17417)
业经(17130)
(16615)
统计(16323)
资源(15712)
(15051)
(14301)
技术经济(14295)
世界(13398)
图书(13250)
决策(13138)
共检索到39571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韩张骞   李晶   殷守强   苏怡婷  
为探讨资源型城市经济发展水平时空异质性,文章使用2004—2019年国内生产总值(GDP)统计数据,采用马尔科夫链、空间自相关和热点分析、时序数据聚类分析等方法,研究中国115个资源型城市GDP的空间格局特征、时序演变、空间集聚和时序轨迹类型特征。结果显示:(1)中国资源型城市GDP整体呈现“东部和中部高、西部和东北低”的空间分布特征,且高水平和低水平之间相对差异呈缩减趋势。(2)GDP的时序演变呈现向中等和中低水平类型转移的趋同趋势,空间上GDP发展水平表现出集聚特点,热点区一直集中在东中部地区,冷点区由西部向东北地区转移。(3)通过资源型城市GDP时序轨迹聚类发现,“稳定上升且增长率高”的类型主要位于我国东中部地区,“稳定上升但增长率低”或波动增长的类型在西部地区比较普遍,“上升—下降—平稳”的类型主要在东北地区。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罗海霞  段永峰  
本文从投入产出角度,利用内蒙古乌海市、包头、赤峰和鄂尔多斯等10个资源型城市2007-2012年经济发展的面板数据,运用DEA视窗分析对其经济发展效率进行了评价,研究了各个资源型城市经济发展效率的稳定性和发展趋势,并依据不同的特征对评价结果采用系统聚类法进行了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内蒙古资源型城市经济发展效率表现不一,总体呈现投入要素有冗余,规模报酬递减。包头、鄂尔多斯、阿拉善盟和巴彦淖尔经济发展效率良好,发展效率比较稳定性,而乌海和通辽市发展效率较低且不稳定,呼伦贝尔市投入产出效率最低,但效率变动较小。并据此提出各个资源型城市提高经济发展投入产出效率的对策。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曾丽君  隋映辉  
由于粗放型的发展模式受到严格限制,资源型城市的发展普遍面临严峻困境,发展循环经济,是资源型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途径。对资源型城市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进行计量实证研究,找出其发展共性和差异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通过构建资源型城市循环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收集涵盖全国34个典型资源型城市、17个资源枯竭城市的39个地级资源型城市和参照城市北京的22个原始指标数据,用功能互补的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进行实证研究:首先用因子分析法对原始数据进行分析,用得到的8个因子代替原来的22个指标,进一步进行K-means聚类分析,对资源型城市的循环经济发展水平做了较为完整的评价,结果显示:资源型城市循环经济...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樊星  郑金珏  
文章以各省的GDP结构为研究对象,运用灰色关联聚类模型,从三个角度对中国31个省份的GDP结构进行了区域内的横向比较和跨区域的纵向比较。结果表明:不同区域间发展程度不同的省份被归为一类;同一地域发展程度相近的省份在经济结构上反而存在差异,东部省份在三产结构中第二产业与GDP关联度最高,而中西部则是第三产业为主;工业仍是各省经济结构的重要组成,住宿和餐饮业等服务业则已经占据主导地位,中西部尤为突出。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黄寰  段航游  
以中国24个资源型城市为基本单元,采用泰尔指数法和基尼系数法分析中国资源型城市经济差异变动,基于泰尔指数分解分析区域地带和资源类型对资源型城市经济差异的影响。结果表明:位于不同地带、拥有不同资源类型和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资源型城市经济差异波动平稳并略呈现缩小的趋势,地带内经济差异和资源类型间差异对资源型城市经济总体差异贡献率较大,资源类型也是导致地带内经济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张文忠  余建辉  
本文总结了中国20多年来关于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政策演变和不同阶段的转型发展重点,并分析了推进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的成效。主要结论如下:(1)中国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政策近二十年来的发展演化路径,基本遵循了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相结合的发展逻辑,经历了从“行政干预”“行政引导”到“综合治理”的变迁,国家角色不再以单一化的行政干预方式出现,而是以国家、市场与社会的复合型关系系统推进政策治理,施策对象逐步扩大,施策领域呈现精细化、专业化的演化特征。综合来看,政策演化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即解困阶段、分类治理阶段和高质量发展阶段。(2)当前国家已经形成了以资源枯竭城市转型发展、资源富集城市创新发展、独立工矿区改造提升和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为重点的“四位一体”的发展政策框架。从解决资源枯竭城市衰退问题入手,重点关注两类特殊困难地区,同时面向未来规避资源富集地区发展路径依赖,构成了全方位的政策引导体系。(3)各资源型城市充分利用当地优势和发展基础,初步形成了特色化的转型发展模式。(4)在新时期资源型城市面临着碳减排任务大、经济增长乏力、特殊地区发展困难等严峻挑战,亟需全力破解重点问题,推进可持续发展进程。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张荣光  张惠琴  尚甜甜  
学界关于企业技术创新影响因素的研究很多且大多基于定性分析,针对矿产资源型企业技术创新的研究比较罕见。本文以143份矿产资源型企业技术创新情况的调查问卷为实证研究对象,根据模糊聚类分析方法,利用Matlab软件对影响矿产资源型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聚类分析和主从排序,为政府和企业制定促进技术创新的政策和策略提供了可以信赖的数量依据。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王媛  程曦  殷培红  张雪花  
论文选择影响碳排放绩效的主要指标,基于熵值法确定各指标权重,采用系统聚类分析的方法,以中国省域为研究对象,将全国分为7类区域。分析结果显示:区域分工特征是造成目前中国省级碳排放绩效区域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其次是高碳产业工艺特征和能源结构特征,而经济结构对解释省级碳排放绩效区域差异的贡献有限。北方地区高碳产品生产份额高且工艺水平相对低,能源消费中极高的煤炭比例加重了负面影响,造成其二氧化碳排放绩效水平低,特别是华北地区;近年来东南沿海地区高碳产业也逐步增加,但由于其工艺先进,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高碳产品份额高的负面影响;中西部地区目前高碳产品份额虽然低于东部地区,但工艺水平也低,造成了其低水平的二...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彭绿春  于恒隽  余娜  瞿素萍  张艺萍  解玮佳  李世峰  丁鲲  
为探明铁线莲核型特征与种间的亲缘关系,以10种(品种)铁线莲组培苗幼嫩根尖为材料,应用常规压片法分析染色体特征,并进行核型似近系数聚类分析。核型特征分析结果表明:除1个栽培种‘杰克曼’的染色体数为14外,其余9个种的染色体数2n=16,染色体基数为8;10种铁线莲核型特征参数种间存在的差异,可作为铁线莲属植物分类和亲缘关系判定的依据。以核型似近系数进行聚类分析,在核型似近系数为0.818 1时,10种铁线莲聚为3类;在核型似近系数为0.893 9时,10种铁线莲聚为4类。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王梦倩  范逸洲  郭文革  汪琼  
在当前MOOC教学中,学习者普遍按照是否完成课程为标准被分为两大类:完成与未完成。但是,这种二元分类具有一些局限,如忽视了只选择部分参与课程的学习者和积极参与课程但对课程证书没有需求的学习者,不利于解释未完成课程者中途辍学的原因,难以有效捕获具有高度异质性的MOOC学习者真实复杂的学习特点。考虑到MOOC学习者的大规模特征,通过人工方法从多个维度对学习者进行识别和分类存在难度,因此有必要采用技术手段作为一种补充,聚类分析被视为一种有效的探索性技巧来识别和刻画MOOC学习者更多元的特征。本文通过对16篇采用聚类分析技术分析MOOC学习者特征的英文文献进行综述,试图回答三个问题:哪些特征指标被应用于聚类?哪些聚类算法被采用?学习者被分为哪些类别?希望能以此呈现该主题研究的全貌,为国内研究者应用聚类分析技术刻画学习者特征提供思路,并对如何确定合适的聚类指标、聚类算法以及阐释聚类结果提供方法性的指导。最后,本文指出了聚类分析技术的情境依赖性和方法局限性,并对未来应用聚类分析技术分析学习者特征进行了研究展望。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舒良友  郭琎  原白云  
基于河南省2010—2016年23个产业的面板数据,运用非参数估计方法,探讨了河南省产业技术特征演进的过程;借助俱乐部收敛函数,对河南省产业进行了俱乐部聚类分析。研究表明:从研究期初到研究期末,河南省产业技术能力增长率从落后全国水平变为略高于全国水平,且具有不太明显的汇聚趋势;河南省全产业不存在整体收敛,但存在个别收敛俱乐部;进一步的研究得到两个收敛俱乐部和一个不收敛俱乐部。通过对研究结果的分析,验证了政策支持对产业技术的提升具有明显效用,提出河南省人才战略与企业合作促进产业技术发展的建议。
[期刊] 图书情报知识  [作者] 牛春华  沙勇忠  
本文运用链接分析方法,探讨了我国38所“985工程”院校网站Web空间内部的链接情况。并采用聚类分析、多维尺度分析进行了网站聚类,然后就该Web空间内部的连通情况作了可视化表达,还对Web空间内部链接与现实地域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定量分析。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张福宝  
聚类分析是数值分类学的一个年青的分枝,是研究如何对样本(或指标)进行分类的统计方法。过去,人们对样本(或指标)进行分类主要靠经验和专业知识来进行,随着生产技术和科学的发展,分类越来越细,只凭经验和专业知识有时不能确切分类。近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刘开第  刘军  庞彦军  
本文具体构造了上市公司壳资源质量的评价指标体系,强调指标权重的重要性,把指标体系划分为一级指标和二级分指标两个层次,分别对一级指标采用主观赋权法、对二级分指标采用客观赋权法,前者体现用户需求,后者体现尊重实测数据。用综合评价系统方法得到壳资源质量的某种“序关系”,在序关系下进行均值聚类,最终建立上市公司壳资源质量聚类分析模型,该模型是动态的且操作简单,也适用于其他领域中的同类问题。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王亚楠  苏明明  王玉萍  
[目的]:对比分析1995—2018年黄河流域资源型城市与非资源型城市空间扩张的速率、模式和质量差异,为黄河流域国土空间可持续利用提供参考。[方法]:用城市实体地域度量城市空间,综合运用城市扩张强度指数、景观扩张指数、城市用地与人口密度协同发展系数、对比分析等方法。[结果]:1)资源型城市面积增速远低于非资源型城市,1995—2018年资源型城市面积累计增加320.76%;非资源型城市面积累计增长418.62%。2)资源型城市与非资源型城市用地扩张主导模式分别为填充式和边缘式;与非资源型城市相比,资源型城市蔓延式发展更为明显。3)两类城市人地关系特征在扩张过程中具有一定的阶段差异性,资源型城市步入土地快速增长阶段早于非资源型城市。[结论]各地区要根据实际,采取差异化的城市发展措施,严格划定城镇开发边界,鼓励填充式开发,倡导紧凑城市理念;支持资源型城市经济结构转型,吸纳人口就业。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