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679)
- 2023(16936)
- 2022(13954)
- 2021(12985)
- 2020(10613)
- 2019(24398)
- 2018(24028)
- 2017(45319)
- 2016(24344)
- 2015(27561)
- 2014(27401)
- 2013(26857)
- 2012(24693)
- 2011(22489)
- 2010(22347)
- 2009(20372)
- 2008(19800)
- 2007(17123)
- 2006(15251)
- 2005(13790)
- 学科
- 济(113271)
- 经济(113164)
- 管理(66902)
- 业(63120)
- 企(49316)
- 企业(49316)
- 方法(47377)
- 数学(42097)
- 数学方法(41458)
- 中国(35679)
- 农(29749)
- 地方(27012)
- 业经(23967)
- 财(23068)
- 学(20244)
- 农业(20180)
- 贸(19917)
- 贸易(19900)
- 易(19310)
- 制(18292)
- 环境(17501)
- 发(17377)
- 银(16746)
- 银行(16726)
- 融(16441)
- 金融(16439)
- 和(16184)
- 行(16163)
- 技术(15511)
- 理论(15472)
- 机构
- 大学(346019)
- 学院(345866)
- 济(149070)
- 经济(146211)
- 管理(132931)
- 研究(123232)
- 理学(114349)
- 理学院(113044)
- 管理学(110776)
- 管理学院(110131)
- 中国(94384)
- 京(75256)
- 科学(74006)
- 财(65346)
- 所(61290)
- 农(55979)
- 中心(55963)
- 研究所(55743)
- 财经(52289)
- 江(50936)
- 业大(49386)
- 北京(47869)
- 经(47780)
- 经济学(46729)
- 范(46554)
- 师范(46107)
- 院(44947)
- 农业(43528)
- 经济学院(42056)
- 州(40784)
- 基金
- 项目(235667)
- 科学(187798)
- 基金(173807)
- 研究(170863)
- 家(152199)
- 国家(151017)
- 科学基金(130286)
- 社会(111782)
- 社会科(106231)
- 社会科学(106207)
- 基金项目(90327)
- 省(89726)
- 自然(83470)
- 自然科(81564)
- 自然科学(81546)
- 自然科学基金(80051)
- 教育(78090)
- 划(76517)
- 资助(72096)
- 编号(67398)
- 发(54730)
- 成果(53819)
- 重点(53365)
- 部(52534)
- 创(48639)
- 国家社会(47845)
- 课题(46861)
- 创新(45624)
- 教育部(45223)
- 科研(44969)
- 期刊
- 济(162744)
- 经济(162744)
- 研究(104117)
- 中国(71319)
- 学报(51831)
- 农(51334)
- 科学(50318)
- 管理(50312)
- 财(48377)
- 大学(40066)
- 学学(37509)
- 教育(35955)
- 农业(35596)
- 技术(32057)
- 融(31641)
- 金融(31641)
- 经济研究(27363)
- 业经(26084)
- 财经(25572)
- 问题(22673)
- 经(22179)
- 业(19826)
- 统计(19465)
- 技术经济(17843)
- 贸(17674)
- 资源(17483)
- 策(17363)
- 图书(17190)
- 世界(16930)
- 国际(15812)
共检索到52134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吴静 白中科
研究目的:分析经济、社会、产业、空间、公共服务和生态环境6个方面的影响因素对资源型城市城镇化发展水平差异的贡献度。研究方法:固定效应模型、Shapley值分解法。研究结果:(1)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是形成各资源型城市城镇化差异的主要原因,其平均贡献率为97.79%,其次资源型城市城镇化水平差异化还受到财政支出占GDP比重的影响,平均贡献率为13.71%,人口密度、第三产业就业和人均拥有道路面积也是资源型城市城镇化水平差异化的原因,但贡献率较小,分别为0.51%、0.24%和0.03%;(2)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人均GDP和第二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对资源型城市城镇化发展水平差异化的贡献率为负,是缩小资源型城市城镇化水平发展差异的因素。研究结论:随着经济增速的放缓及工业结构的调整,各影响因素对资源型城市城镇化的发展贡献度不同,即形成资源型城市城镇化水平差异化的主导因素具有动态性。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姚东
区域城镇化发展水平的差异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与区域城镇化发展水平相互作用,共同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本文在对我国六大区域城镇化发展水平进行测算的基础上,利用空间对数模型的夏普里值分解方法对区域城镇化发展的影响因素进行排序,分析造成区域城镇化发展差异的主要因素,实证结果表明:房价是拉大我国区域城镇化发展差异的关键性因素;人均收入和人才竞争力对区域城镇化发展差异具有显著的影响,加快人才流动、提高人均收入水平是缩小区域城镇化发展差异的有效措施;国家在公共支出和税收方面的宏观政策优化可以有效平衡区域城镇化发展的不平衡。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吴洪 赵桂芹
本文试图解释1998~2008年中国保险业发展的省际差异。研究发现,在1998~2008年的11年间,保险发展区域差距整体呈现逐步阶梯式收敛的过程。基于回归方程的不平等分解结果表明,区域禀赋,也即地区固有因素,是最主要的区域差异影响因素;其次是经济发展水平、教育发展水平、市场竞争程度、市场化程度。其中,市场化程度是诸因素中持续降低保险区域差异的因素。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李敬 冉光和 万广华
中国区域金融运行严重失衡,对中国经济金融发展造成了不利影响。本文建立了一个基于劳动分工理论的、涵盖教育和创新的金融发展模型,并运用1992—2004年的省际面板数据估计出区域金融发展的协整方程。然后以协整方程为基础运用夏普里值(Shapley value)分解法对中国区域金融发展差异进行分解。研究发现,区域金融发展水平和商品交易效率、金融交易效率、投资品的生产弹性系数、地区人均受教育年限、社会福利水平之间具有稳定的协整关系。分解结果显示,各省市区之间经济地理条件和国家制度倾斜等方面的差异是形成区域金融发展差异的主要原因,其平均贡献率为39.78%;由于先行优势和试点效应,在金融改革活跃时期,这...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李博 李清彬
能源作为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与中国经济的发展息息相关。而由于资源禀赋、历史基础与自然环境等方面的地区差异性,中国的发展具有较为明显的区域性特征,这种存在于各地区之间的差异性显然也表现在了能源消费方面。本文使用1998年-2009年的中国省级面板数据测度人均能源消费水平的地区差距,考察决定地区人均能源消费水平的城市化水平、城镇居民消费、工业化程度、国有化程度、对外开放程度以及技术创新能力等因素的影响情况,然后运用基于回归的Shapley值分解技术,对中国地区人均能源消费水平差距进行分解研究。分解结果显示:地区固有因素是影响地区差距的最主要因素,接下来依次是城市化水平、城镇居民消费水平、工业化...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祝仲坤 聂文广 陶建平
基于2004—2012年的省际面板数据,利用基尼(Gini)系数测算农业保险的区域差异,并运用Shapley值分解方法对影响区域差异的因素进行分解并测度出各类因素对区域差异的贡献度。结果表明:1)2004—2012年,表征农业保险区域差异的Gini系数均值高达0.64,明显高于公认的警戒水平,但呈现收敛趋势,Gini系数最低的2012年已降至0.47。2)区域差异的50.59%来自地区农村经济发展差异的贡献,地区的社会环境及保险市场差异也是形成区域差异的重要动因,贡献率分别达到26.06%和20.78%,地区固有因素贡献最小仅为2.58%。因此,要将努力缩小地区农村经济发展差距作为破解区域差异...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吴静 白中科 曹银贵 张雷
为定量研究资源型城市城镇化水平及其对中国城镇化发展的贡献性,以全国126个地级市(仅限大陆地区)资源型城市为研究对象,分析改革开放以来资源型城市城镇化发展的基本情况,并籍此为基础研究资源型城市城镇化发展对我国城镇化发展的贡献。结果表明:1)四大区域资源型城市城镇化水平发展不平衡,东北地区城镇化率始终保持领先,但增长幅度最小,东部地区城镇化率增长最快,各地区年均增长率呈下降趋势,增速放缓;2)地级市资源型城市城镇化发展对我国城镇化发展的贡献度为0.48~0.90,其中0.79%资源型城市城镇化对我国城镇化贡献度为中,40.48%资源型城市城镇化对中国城镇化贡献度较高,58.73%资源型城市城镇化对我国城镇化贡献度高;3)类型上,均有超过各自总量50%的非金属、金属、煤炭和油气型资源型城市城镇化对我国城镇化的贡献度高,而森工型资源型城市城镇化对我国城镇化贡献度高的城市数量不到其总量的1/3;空间上,东和中部地区资源型城市城镇化对我国城镇化发展贡献度大于东北地区和西部地区。资源型城市城镇化推动了我国城镇化发展,但资源型城市的不同类型和区位,对我国城镇化的贡献度有差异。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袁晓梅 崔海潮 何磊
陕西省榆林市是我国典型的资源型城市,本文采用实证分析的方法重点研究了榆林市经济发展对城镇化进程的影响作用,结果表明:经济增长尤其是收入水平的提高是城镇化演进的主要动力,榆林市城镇化相对滞后于工业化,工业化与城镇化之间呈反向变化,这是资源型城市城镇化过程的独特现象。
关键词:
资源型城市 经济发展 城镇化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李勇 王满仓 杨建飞
中国的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呈现出明显的区域性特征,并对制造业的发展产生较强的阻碍作用。基于上述背景,本文将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定义为由于横向分工和纵向分工效应导致的生产性服务业的出现和发展。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一个涵盖教育和创新的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模型,得出了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内生机制。另外,本文利用2001-2007年的面板数据估计出生产性服务业的面板协整方程,然后以协整方程为基础利用Shapleyvalue对生产性服务业的区域差异进行了分解。夏普里值的分解结果表明:省际地理固有因素、制造业市场的交易效率对于
关键词:
生产性服务业 区域发展差异 夏普里值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李婵娟
基于2005年2015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采用Gini系数、Theil指数和MLD指数测算了物流业发展地区差异的演变,运用Shapley值分解法考察各影响因素对物流业省际差距的贡献程度。结果表明:物流业发展地区间的差距明显,且没有明显缩小趋势;推动省际差距扩大的影响因素依次为经济发展水平、地区固有因素、交通基础设施、产业结构和城镇化水平,劳动力成本因素成为促使省际差距缩小的力量。
关键词:
物流业 省际差距 Shapley值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李婵娟
基于2005年~2015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采用Gim系数、Theil指数和MLD指数测算了物流业发展地区差异的演变,运用Shapley值分解法考察各影响因素对物流业省际差距的贡献程度。结果表明:物流业发展地区间的差距明显,且没有明显缩小趋势;推动省际差距扩大的影响因素依次为经济发展水平、地区固有因素、交通基础设施、产业结构和城镇化水平,劳动力成本因素成为促使省际差距縮小的力量。
关键词:
物流业名际差距 Shapley值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李婵娟
基于2005年~2015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采用Gini系数、Theil指数和MLD指数测算了物流业发展地区差异的演变,运用Shapley值分解法考察各影响因素对物流业省际差距的贡献程度。结果表明:物流业发展地区间的差距明显,且没有明显缩小趋势;推动省际差距扩大的影响因素依次为经济发展水平、地区固有因素、交通基础设施、产业结构和城镇化水平,劳动力成本因素成为促使省际差距缩小的力量。
关键词:
物流业 省际差距 Shapley 值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王鹏飞
资源型县域依靠资源优势,采取以工业化带动城镇化的发展模式,推动了当地城镇化发展。而近年来,随着资源总量的不断减少以及国内外资源市场的变化,城镇化面临困境。本文采用主成分分析的方法分析影响城镇化发展的主要因素,并为我国资源型县域城镇化可持续发展提出具体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资源型县域 城镇化 困境 对策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陈新风
高城镇化率与低经济发展水平并存,高经济发展水平与城镇化发展动力缺乏同时并存,是煤炭资源型县域经济发展与城镇化呈现出了与国际惯例不一样的特征。对造成这种现象的动力机制开展深入研究,并提出纠正煤炭资源型县域经济发展与城镇化发展偏差的对策措施。
关键词:
煤炭资源型地区 城镇化 县域经济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卢晶
文章基于熵值法测度2003—2019年中国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运用Dagum基尼系数和方差分解法探究新型城镇化发展地区差异的空间来源和结构来源,并利用QAP分析法考察新型城镇化发展地区差异的驱动因素。研究发现:中国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呈持续上升态势,但空间非均衡性显著。东部地区地区内差异最大,东-西部地区地区间差异最大,地区间差异是中国新型城镇化发展总体差异的主要来源。无论是全国层面还是地区层面,社会发展差异和经济发展差异都是新型城镇化发展差异的主要结构来源和驱动力。居民生活差异在东西部地区的贡献和驱动影响也比较稳定和显著。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