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3145)
2023(19232)
2022(15996)
2021(14879)
2020(12494)
2019(28705)
2018(27980)
2017(52835)
2016(28849)
2015(32573)
2014(32251)
2013(31609)
2012(29302)
2011(26599)
2010(26450)
2009(24710)
2008(24464)
2007(21736)
2006(18778)
2005(16579)
作者
(86410)
(72018)
(71758)
(68068)
(45622)
(34761)
(32592)
(28305)
(27454)
(25429)
(24492)
(24261)
(22855)
(22851)
(22512)
(22361)
(21844)
(21391)
(20713)
(20696)
(17864)
(17641)
(17531)
(16455)
(16293)
(16085)
(15893)
(15671)
(14571)
(14322)
学科
(120753)
经济(120621)
管理(84879)
(78107)
(63977)
企业(63977)
方法(56738)
数学(50200)
数学方法(49532)
中国(35366)
(31591)
(30520)
(26459)
业经(25513)
(23559)
贸易(23548)
(22950)
地方(22455)
(21532)
环境(21489)
农业(21105)
(19141)
财务(19087)
财务管理(19042)
(18883)
企业财务(18088)
理论(18005)
(17428)
银行(17367)
(17347)
机构
大学(419238)
学院(416976)
(171305)
经济(167874)
管理(159502)
研究(145928)
理学(138717)
理学院(137131)
管理学(134431)
管理学院(133699)
中国(109217)
科学(92542)
(89706)
(76435)
(76011)
(74617)
研究所(68512)
业大(66656)
中心(66625)
财经(61584)
农业(60786)
(60394)
北京(56269)
(56246)
(53812)
师范(53114)
经济学(53062)
(52850)
(48107)
经济学院(48033)
基金
项目(289163)
科学(227655)
基金(212839)
研究(201450)
(189766)
国家(188274)
科学基金(160298)
社会(130158)
社会科(123367)
社会科学(123330)
基金项目(111698)
(111230)
自然(106885)
自然科(104373)
自然科学(104336)
自然科学基金(102476)
(95428)
教育(92559)
资助(87854)
编号(78375)
重点(66030)
(63907)
成果(62839)
(61872)
(59877)
科研(56486)
创新(56081)
国家社会(55166)
计划(54712)
课题(54474)
期刊
(178761)
经济(178761)
研究(115634)
中国(79554)
学报(74269)
(67450)
科学(66317)
(58530)
管理(56803)
大学(54948)
学学(52053)
农业(46112)
教育(38868)
技术(34328)
(32985)
金融(32985)
经济研究(30411)
财经(30105)
业经(28182)
(25986)
(25778)
问题(24870)
统计(21494)
(21342)
资源(20891)
(20326)
技术经济(20140)
(19688)
科技(19457)
图书(19276)
共检索到60268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昌敦虎  李明奎  原佳倩  周继  马中  
“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这一论断在理念层面、事实层面和政策层面都为资源型城市统筹人口发展与绿色发展提供了指引。通过实证研究发现,中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转型政策的主要导向是促进经济增长和扩大就业,人口发展成效相对优于绿色发展成效;与传统意义上的产业转型相比,绿色转型能够更好地促进就业;资源型城市促进就业政策与环境治理政策的协同降低了对财政支出的依赖性,并强化了公共服务,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实现人口发展与绿色发展的协同。资源型城市可持续转型政策优化的关键在于处理好短期与长期、局部与全局、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以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带动人口发展,形成“就业优先”与“生态优先”相互促进的内生机制。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韩凤芹  万寿琼  
自然资源的不可再生性,决定了以其为依托的资源型城市具有生命周期性。据此,我们将资源型城市分为初期资源型城市(包括成长型和战略储备型)、成熟型资源城市和枯竭型资源城市三种类型。从实践中看,可持续发展意识不强是我国各类资源型城市发展中存在的一个共性问题,在政策层面则表现为,问题导向,缺乏分类引导,忽略了不同类型资源型城市的特点。本文建议: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资源型城市应实行差异化发展战略,采取与之相适应的分类引导政策。包括科学规划成长型城市,强调有序发展;激励机制与约束机制并举,引导成熟型城市主动转型,实现可持续发展;财力支持与制度建设相结合,资源枯竭城市要侧重转型发展;推动资源税等税制改革,建立资...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潘明星  朱雪艳  
政府如何运用各种政策工具,优化生态环境,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课题。税收作为政府宏观调控的主要工具,在生态环境保护中的作用不可替代。本文分析了我国环境税费的现状,提出了建立我国环境税制体系的思路。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宋瑞新   耿柳娜  
党的二十大报告深刻阐释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内涵、中国特色和本质要求,其中特别强调了“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近年来,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主题的研究在学术界呈现出暴涨之势,但目前尚缺乏对该研究领域热点、演变历程和趋势等内容的系统性探讨和可视化分析。论文运用文献计量分析软件CiteSpace,从知网、万方和维普三大中文数据库中,选取近十年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研究主题的4 197篇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表明:(1)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研究历经了三个阶段,研究积极响应国家颁布的系列相关政策。(2)少数核心作者长期从事相关领域研究,且相互之间的合作不多;研究机构主要集中在高校,但彼此之间合作较少。(3)热点领域可分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价值意蕴、生态宜居赋能高质量发展、美丽中国路径等。(4)研究趋势从探讨理论渊源、历史逻辑和实践应用,向围绕“顺应自然”的理念遵循和“生态治理”的实施效率转变,体现了向科学性、针对性、可行性发展的趋势。最后,从学科转化需求以及“人”的心理困境等方面对未来的研究方向和重点加以探讨,以期为后续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宋瑞新   耿柳娜  
党的二十大报告深刻阐释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内涵、中国特色和本质要求,其中特别强调了“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近年来,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主题的研究在学术界呈现出暴涨之势,但目前尚缺乏对该研究领域热点、演变历程和趋势等内容的系统性探讨和可视化分析。论文运用文献计量分析软件CiteSpace,从知网、万方和维普三大中文数据库中,选取近十年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研究主题的4 197篇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表明:(1)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研究历经了三个阶段,研究积极响应国家颁布的系列相关政策。(2)少数核心作者长期从事相关领域研究,且相互之间的合作不多;研究机构主要集中在高校,但彼此之间合作较少。(3)热点领域可分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价值意蕴、生态宜居赋能高质量发展、美丽中国路径等。(4)研究趋势从探讨理论渊源、历史逻辑和实践应用,向围绕“顺应自然”的理念遵循和“生态治理”的实施效率转变,体现了向科学性、针对性、可行性发展的趋势。最后,从学科转化需求以及“人”的心理困境等方面对未来的研究方向和重点加以探讨,以期为后续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于舟   万立明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始终离不开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我国走生态优先、低碳发展道路的必然选择。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人与自然之间物质变换的思想实际强调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人类走向现代化的要求。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需要从学理上基于发展理念、发展方式、发展目标等把握其内涵框架,着力从顶层制度设计、城乡融合发展、绿色技术创新、绿色金融体系等方面探索其实践路径,破解困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生态桎梏难题。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刘奕  夏杰长  
一、调查目的与设计1.调查目的。为了贯彻落实《山东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促进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完善相关配套政策、推动东营市生产型服务业的健康发展,"东营市服务业发展规划与空间布局"课题组于2009年6月至2009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杜仕菊   叶晓宣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生态旨归,进行新时代生态话语叙事至关重要。从话语叙事基础来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话语叙事以马克思主义自然观为原初语境,以中华传统生态智慧为本土底蕴,以中国共产党百年生态实践为直接来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有其独特的话语叙事特质,对其进行全面的话语叙事分析,可以总结出其叙事立场的人民性、叙事内容的超越性和叙事主题的针对性特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应在“源”与“流”的延承中丰富话语叙事内涵,在“中”与“外”的交流中塑造话语叙事主题,在“守”与“变”的结合中创新话语叙事方式,以提升我国话语叙事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杜仕菊   叶晓宣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生态旨归,进行新时代生态话语叙事至关重要。从话语叙事基础来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话语叙事以马克思主义自然观为原初语境,以中华传统生态智慧为本土底蕴,以中国共产党百年生态实践为直接来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有其独特的话语叙事特质,对其进行全面的话语叙事分析,可以总结出其叙事立场的人民性、叙事内容的超越性和叙事主题的针对性特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应在“源”与“流”的延承中丰富话语叙事内涵,在“中”与“外”的交流中塑造话语叙事主题,在“守”与“变”的结合中创新话语叙事方式,以提升我国话语叙事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资树荣  
中国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关系具有必然性,但一些现实因素影响制约着这种关系的建设。就目前而言,经济增长与发展对中国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关系是把双刃剑,为此,我们必须采取相应的发展战略和对策,趋利避害,既致力于发展经济,又努力改善人与自然的关系,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目标,创建良好的生态环境。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邵帅   葛力铭   朱佳玲  
“中国式现代化”对经济发展绿色化和居民福利增益化提出了明确要求。如何在尊重、顺应和保护自然的前提下充分释放环境规制的制度红利,从而有效促进以稳增长、保环境和增福祉为主要表征的环境福利绩效改善,是能否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关键所在。本文首先基于地理要素这一独特视角,就环境规制对环境福利绩效的潜在影响进行了规范阐释;进而,采用混合网络数据包络分析模型对环境福利绩效进行了准确测算,并通过对政府工作报告进行文本分词处理而对各地区的环境规制强度进行了有效度量;最后,综合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调节效应模型和工具变量法等多种计量分析方法,实证考察了环境规制对环境福利绩效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环境规制显著促增了环境福利绩效,这一结论在进行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机制分析表明,地理气候条件中的平均海拔、平均地形起伏度和日照时数在环境规制对环境福利绩效的影响中表现出负向调节作用,而平均气温和降水量在环境规制对环境福利绩效的影响中表现出正向调节作用;环境规制对环境福利绩效的促增效应在东部地区、南方地区、胡焕庸线东南侧地区、较大城市与非资源型城市表现得更加明显;环境规制可以通过推动经济增长、促进技术创新、释放人才红利和优化产业结构而促增环境福利绩效。本文在为环境规制与环境福利绩效之间的因果关系提供新的理论解释、分析框架和文献证据的同时,也为在新发展格局下促进居民共享环境福利,从而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提供了学理支持与决策参考。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张文忠  余建辉  
本文总结了中国20多年来关于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政策演变和不同阶段的转型发展重点,并分析了推进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的成效。主要结论如下:(1)中国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政策近二十年来的发展演化路径,基本遵循了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相结合的发展逻辑,经历了从“行政干预”“行政引导”到“综合治理”的变迁,国家角色不再以单一化的行政干预方式出现,而是以国家、市场与社会的复合型关系系统推进政策治理,施策对象逐步扩大,施策领域呈现精细化、专业化的演化特征。综合来看,政策演化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即解困阶段、分类治理阶段和高质量发展阶段。(2)当前国家已经形成了以资源枯竭城市转型发展、资源富集城市创新发展、独立工矿区改造提升和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为重点的“四位一体”的发展政策框架。从解决资源枯竭城市衰退问题入手,重点关注两类特殊困难地区,同时面向未来规避资源富集地区发展路径依赖,构成了全方位的政策引导体系。(3)各资源型城市充分利用当地优势和发展基础,初步形成了特色化的转型发展模式。(4)在新时期资源型城市面临着碳减排任务大、经济增长乏力、特殊地区发展困难等严峻挑战,亟需全力破解重点问题,推进可持续发展进程。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田颖  刘林  
文章通过Malmquist指数分解法将技术进步分解为技术效率与技术变化,并从技术效率与技术变化出发,考察其对我国资源型省份经济可持续增长的影响。首先运用面板VAR模型(PVAR)对我国26个省份1996—2017年的面板数据进行深入剖析,以分析资源依赖、技术进步与地区经济发展的内在交互关系。随后,具体将我国资源型地区划分为中部、西部和东部,利用动态面板模型,研究不同资源型区域经济可持续增长问题。结果表明,我国整体层面存在"资源诅咒"现象,制约了地区经济发展,而技术进步可以显著刺激经济增长,缓解"资源诅咒"现象发生。此外,通过对中部、西部和东部进行分区域研究,发现除技术变化外,技术效率的提升可以有效缓解中西部地区"资源诅咒"现象,而技术变化则是破解东部地区"资源诅咒"的关键。进一步对影响技术水平的各变量进行分析后,认为金融发展与人力资本的投入可以显著提高中西部地区的技术水平,而对外开放度和外资利用率对东部技术水平的提升具有显著促进作用。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于法稳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既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在新时代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中,制度体系不断完善、行动方案持续推进、治理成效不断提升。在新时代新征程中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还存在着生态环境形势依然严峻、理念引领行动尚需强化、绿色低碳发展任务艰巨、支撑保障体系仍待完善等关键问题。为此,应精准识别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三大目标,即提高自然生态系统的服务能力、提高自然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及提高自然生态系统的健康水平;明确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三大重点领域,即生态保护、生态恢复及生态建设;强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三大支撑体系,即科技创新体系、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体系以及资金投入体系;完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三大保障体系,即组织建设、制度建设及法律法规建设。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