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855)
- 2023(11621)
- 2022(10114)
- 2021(9869)
- 2020(8164)
- 2019(19253)
- 2018(18984)
- 2017(36228)
- 2016(19629)
- 2015(22413)
- 2014(22179)
- 2013(22167)
- 2012(20422)
- 2011(18624)
- 2010(18282)
- 2009(16729)
- 2008(16190)
- 2007(13768)
- 2006(11972)
- 2005(10511)
- 学科
- 济(80580)
- 经济(80494)
- 管理(55491)
- 业(50126)
- 企(41039)
- 企业(41039)
- 方法(38233)
- 数学(33535)
- 数学方法(33189)
- 中国(23693)
- 农(20276)
- 财(17544)
- 学(17476)
- 业经(16551)
- 贸(16382)
- 贸易(16373)
- 易(15999)
- 地方(14613)
- 和(14232)
- 农业(13525)
- 环境(13484)
- 制(13335)
- 理论(12775)
- 技术(11798)
- 银(11326)
- 银行(11293)
- 划(11109)
- 融(10841)
- 金融(10840)
- 行(10826)
- 机构
- 大学(284094)
- 学院(277756)
- 济(115736)
- 经济(113466)
- 管理(112932)
- 理学(98371)
- 研究(97880)
- 理学院(97244)
- 管理学(95738)
- 管理学院(95229)
- 中国(72595)
- 京(61832)
- 科学(60284)
- 财(49272)
- 所(48826)
- 研究所(45056)
- 中心(42762)
- 农(41885)
- 财经(40735)
- 业大(40377)
- 北京(39864)
- 范(37734)
- 师范(37443)
- 经(37397)
- 江(37142)
- 院(35476)
- 经济学(35129)
- 农业(32915)
- 经济学院(31735)
- 师范大学(30869)
- 基金
- 项目(195370)
- 科学(153932)
- 研究(143783)
- 基金(143568)
- 家(125262)
- 国家(124287)
- 科学基金(106356)
- 社会(90910)
- 社会科(86215)
- 社会科学(86192)
- 基金项目(76383)
- 省(72459)
- 自然(68854)
- 自然科(67162)
- 自然科学(67146)
- 自然科学基金(65955)
- 教育(65015)
- 划(62277)
- 资助(59462)
- 编号(57976)
- 成果(47254)
- 部(44387)
- 重点(43302)
- 发(41452)
- 创(40043)
- 课题(39155)
- 教育部(38138)
- 国家社会(37985)
- 创新(37395)
- 科研(37145)
- 期刊
- 济(121119)
- 经济(121119)
- 研究(83836)
- 中国(50740)
- 学报(44014)
- 科学(41571)
- 管理(40315)
- 农(37347)
- 财(34316)
- 大学(32862)
- 教育(30769)
- 学学(30328)
- 农业(27083)
- 技术(22522)
- 融(20360)
- 金融(20360)
- 经济研究(19928)
- 财经(19427)
- 图书(18066)
- 业经(17973)
- 经(16577)
- 问题(16014)
- 业(14773)
- 资源(14381)
- 理论(13989)
- 科技(13523)
- 技术经济(13434)
- 贸(13427)
- 世界(12904)
- 实践(12679)
共检索到40036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陈新建 濮励杰
资源地理学是研究资源与地理环境关系的交叉学科,随着经济发展中资源问题的加剧、资源重要性认识的深化和地理科学技术的发展,资源地理学在研究资源形成机理、动态演化、科学配置等方面的作用日益显现,已经形成很强的学科影响与学科独立性。本文介绍了中国资源地理学发展的背景,评价了其学科地位,并对其进行了学科体系划分。通过研究2000-2013年期间国内5种重要学术期刊的文献,分析了中国资源地理学研究的发展趋势及其脉络,归纳了主要研究热点。研究指出,资源地理学在国家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资源科学和地理学中的地位牢固,目前已经具备独立学科的基本条件,学科体系可概括为理论、实务、部门和分区等4个部分21个主...
关键词:
资源地理学 文献研究 学科地位 研究进展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张芳怡 濮励杰 邢志远 丁蕾 彭补拙
随着人类需求增长与资源本身稀缺性、有限性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资源的开发利用问题逐渐成为全球性的热点问题之一。中国当前正面临着人均资源相对贫乏与粗放式、资源消耗式经济增长方式之间的矛盾,这种形势导致资源承载能力不断下降,由此产生了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因此,以资源为研究对象的资源地理学及其相关学科的迅猛发展也将成为必然。本文首先论述了中国资源地理学学科地位的发展过程;阐述了资源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并从资源的广义内涵出发,将资源地理学划分为自然资源地理学和社会资源地理学2大类,初步构建了资源地理学的学科体系。然后回顾了国内外资源地理学产生与发展历史,并总结了资源地理学当前主要研究领域的进展情况。最后从研究内容、方法以及学科建设3个方面提出了中国资源地理学的未来发展趋势。
关键词:
资源地理学 历史回顾 研究进展 发展趋势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谷人旭
日本地理学界近期研究动态谷人旭(日本国立广岛大学)1993年度日本地理学会总会暨春季学术大会以及日本经济地理学会总会暨第40届学术大会,分别在位于东京都的立正大学(4月2日~3日)和明治大学(5月28日~30日)召开,根据参加这两次学术会议的所见所闻...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杨忍 陈燕纯
以地理学主要中文期刊近40年来刊发的有关乡村研究的文献为分析对象,采用Citespace软件文献计量分析及文献归纳方法,对中国乡村地理学研究主要热点进行识别和阶段性划分,并梳理其主要热点的研究进展。结果发现,伴随20世纪80年代的乡镇工业和21世纪初以乡村旅游业兴起的乡村两次产业结构调整,以及国家乡村发展和建设的战略和政策不断调整,乡村地理学的研究热点演化大致可分为3个阶段:(1)1978-2000年,主要聚焦于乡村城市化、城乡关系、乡村聚落、农业发展、农村经济等研究,为国家和地区的农业与农村发展做出了基础性和战略性贡献。(2)2000-2008年,开始转向以乡村旅游、农村居民点、新农村建设、村庄规划、空心村等研究热点话题,中国乡村地理学发展改变了"重城轻乡"的学科格局,逐渐走向繁荣。(3)2008年至今,研究热点转向多元化,涉及乡村转型、乡村重构、乡村性、空间重构、乡村社区、乡村治理等,研究主题逐渐接轨于国际乡村地理学。未来中国乡村地理学的研究应以建设乡村地理学学科基础理论和方法体系为核心目标,服务于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需要,积极关注乡村发展、转型、分化、重构与治理等核心话题,深化乡村多元空间价值理论研究,形成独具中国特色的乡村地理学理论框架和研究范式。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金雪军,田霖
金融地理学是近年来兴起的一门边缘交叉学科。鉴于国内对该学科研究的薄弱状态,文章对金融地理学的学术渊源、最新研究现状等多方面进行了探讨,并指出区域金融学与金融地理学的联系与区别,展望其应用前景,为金融学问题的探讨提出了全新的方法论和研究视角,并为其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初步的理论基础。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王民 高翠微 蔚东英 杨洁
学生地理学科能力的培养是地理课堂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依据我国初中、高中地理课程标准要求及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等构建地理科学能力框架并进行内涵阐述,依据国内外地理课程标准及地理教材确定学科内容主题,依据地理学科能力框架及地理学科内容主题,开发地理学科能力测评工具。经过对北京市两个区的学生进行抽样测查并采用Rasch模型进行测查数据分析,结果显示学生在学科能力分能力之间、不同的内容主题之间存在差异;从7、8年级到10、11年级,学生能力随着年级的增长而提高,并呈现不同的提高速度;学生之间在不同的年级、特定的能力
关键词:
地理学科能力 地理学科素养 能力表现测评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樊杰
我国经济地理学在过去10年服务国家重大决策的应用实践中得到迅速发展,针对优化中国经济地理格局对科学基础建设的需要,文章讨论了未来10年经济地理学学科建设的若干重大问题,主要包括:形成地域功能成因理论与识别方法,为我国不断强化的空间管治和因地制宜等发展观的实施提供地域功能管治原理;建立空间结构有序化演进学说,使之成为能够与产业结构演进理论一样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同等重要的作用;加强时空尺度转换与人文界面(线)作用的基础理论问题研究,为提升经济地理领域的规律性成果的水平创造条件;加快开发研制区域可持续发展分析与模拟系统,增强现代技术方法支撑学科建设的能力和运用现代技术方法提升学科服务社会的能力;在不断拓展经济地理学研究领域、实现增量发展的同时,高度重视交叉科学的基础理论和科学方法论的探讨,促进经济地理学产生质的飞跃。文章认为,以上五个方面重大问题的突破将有助于经济地理学发展成为影响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科学学科之一。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王晓阳 蒙克
文章回顾了西方金融地理学近40年的萌芽、兴起和学科地位的建立。1980年代以来,随着西方发达国家尤其是英美经济体金融资本主义的崛起,金融地理的研究逐渐兴盛。西方金融地理学的发展基本经历了三个阶段,并且深受经济地理学研究范式和方法的影响。2007—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给金融地理学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契机,最近十年金融地理学的学科地位正式确立。金融地理学的分析框架体现了结构主义和后结构主义的融合,具体表现在:文化经济、制度、网络、金融化和"地理"的政治经济等研究方法在学科框架内实现了共存共生。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刘艳军 汤爽爽 吴康 林李月 黄耿志 刘涛 戚伟 魏冶
人口问题是经济地理学关注的重要研究领域之一。新时期经济地理学视角下的中国人口研究主要包括人口空间分布、人口迁移及流动网络、人口城镇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劳动力及人力资本集疏、人口收缩以及城市与区域人口发展等热点问题。在此基础上,梳理各研究领域的最新进展和逻辑关系,形成经济地理学视角下中国人口研究的逻辑框架。在新型城镇化不断推进、人口规模即将达峰、人口流动规模依然庞大以及人口空间格局不断变化等背景下,进一步探讨了经济地理学视角下中国人口研究的未来趋向,对重点研究领域进行了展望,并从强化理论探讨与重大问题研究、深化新数据和技术方法应用、拓展多学科交叉研究、开展国际比较与合作等方面提出了经济地理学视角下中国人口研究的未来方向。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戴俊骋
文学地理学日益受到文学和地理学两大学科的重视,但是两大学科下的文学地理学研究的路径"大相径庭"。通过现有文献综述,对文学地理学的"文学面"与"地理面"进行梳理比较,发现目前文学学科对文学地理学的研究较为成熟,地理学科对文学地理学的重视程度与文学相比仍不足,且本土化研究基本缺失。现有基于学科的研究框架体系,造成了两个"文学地理学"的假象,亟待打破学科边界,从研究意义、研究理论和研究方法上逐步走向融合并轨。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许昕 赵媛 张新林 曾通刚 夏四友 谢倩倩 孙琪
在中国全面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大背景下,老龄问题逐渐成为新常态和学者关注的焦点。本文采用知识图谱分析和传统文献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借助Citespace软件分析了2003-2017年国内老年地理学研究的热点领域,通过关键词共现归纳出中国老年地理学研究的特点为:(1)人口老龄化时空格局及驱动机制和养老设施空间配置成为近年来老年地理学研究的热点领域,但大区域小尺度、更深层次驱动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如何将老年居民的社会交往、情感归属、社会资源与社区多维度结合,是未来社区建设与养老重点关注的方向;居家养老理论探索与实践总结尚未形成理论突破并推动政策实践,亟待学者对其进行本土化的理论构建。(2)老年人健康与环境研究成为新兴研究领域和主导方向,如何由宏观层面关注老年人健康与环境关系到微观层面关注老年个体情感体验、地方依赖,空间化健康与环境关系,选择和量化人文因素将是今后研究的重点难点。(3)对老年人空间行为研究有待实现定量和质性研究的互补融合,探索强调个体认知、行为偏好的行为主义地理学与强调时空整体性与制约的时间地理学的有机结合成为未来发展方向。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彭宝玉 张博 孙威
普惠金融对降低贫困和促进发展成果分享具有重要意义,是国际金融地理学的重要研究议题。论文基于2005—2021年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3421篇核心期刊论文,利用知识图谱可视化技术分析了中国普惠金融研究的基本特征和热点演化,结果表明:(1)学术成果经历缓慢增长、快速增长、加速增长3个阶段,研究热点经由金融排斥、普惠金融到数字普惠金融的演化,其中农村、区域差异、空间格局及发展效应是各阶段的共同关注;(2)国内普惠金融研究具有学科交叉性、包容性、开放性,多学科的参与推动着普惠金融研究的蓬勃发展,在学科交叉融合过程中,不同学科又有各自的关注点;(3)基于金融地理学视角,提出普惠金融发展的空间过程、地方普惠金融发展的文化经济因素与关系网络、普惠金融的发展效应、金融科技的空间性及其潜在影响等未来研究议题。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樊杰 孙威
过去5年,是中国人文—经济地理学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重要时期,以面向中国健康城市化和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社会需求为导向,在国家重大地域规划研制和战略咨询中发挥了重要的支撑作用,一系列重大研究成果得到中央政府采纳,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学科的理论方法建设迈上新台阶,人文—经济地理学者在承担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基金重点项目等方面有所突破,科技论文和学术专著数量与质量有所提升,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和重点学科建设以及科学奖励有所进展。近年中国人文—经济地理学的发展呈现以下特征:交叉科学的定位和应用基础研究的价值进一步明确、"人文地理+经济地理"的人文—经济地理学科架构已经成型、基于人地系统研究的应用领域不断拓展、面向社会和文化发展的新兴领域和方向有所加强、GIS技术方法的应用越来越受到重视。与国外相比,中国的人文—经济地理学人文化倾向并不十分突出、面向政府决策层的服务能力走在前列,但国际交流强度不足、特别是前沿的学术思想研究与系统的理论创新还有待加强。未来中国的人文—经济地理学的发展,必须在交叉学科的综合性研究手段、基础理论建设和学科结构优化、完善数据采集和空间模拟分析方法等方面有所突破和创新。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小建
分析和评述了国际经济地理学界新近出现的一个新方向 :来自经济学的新经济地理学和来自地理学的经济地理学有组织地交流和合作。讨论了新经济地理学的主要研究特点及其存在问题。这些新变化对经济地理学的可能影响包括 :不同观点融合将进一步加强 ,经济地理学地位会明显提高 ,前瞻性研究成果有望逐渐增多 ,新的经济地理学学派有望出现。对我国经济地理学研究的启迪包括 :科学地研究新经济地理学 ,正确对待学术研究的流派 ,在拓宽视野基础上求专精 ,培养严谨的分析习惯。
关键词:
新经济地理学 经济地理学发展 中国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樊杰
经过长期努力,2010年4月9日,"中国科学院区域可持续发展分析与模拟重点实验室"揭牌仪式在北京举行。该实验室是以经济地理学为学科支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