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608)
- 2023(9819)
- 2022(8196)
- 2021(7857)
- 2020(6528)
- 2019(15375)
- 2018(14849)
- 2017(29933)
- 2016(15703)
- 2015(17450)
- 2014(17106)
- 2013(17227)
- 2012(16389)
- 2011(15045)
- 2010(15156)
- 2009(14359)
- 2008(14298)
- 2007(12760)
- 2006(11359)
- 2005(10532)
- 学科
- 济(76927)
- 经济(76859)
- 业(49051)
- 管理(47936)
- 企(39514)
- 企业(39514)
- 方法(36386)
- 数学(33401)
- 数学方法(33190)
- 中国(23412)
- 农(20097)
- 财(19819)
- 贸(17551)
- 贸易(17540)
- 易(17126)
- 制(15487)
- 业经(14018)
- 策(13940)
- 融(13585)
- 金融(13585)
- 银(13550)
- 银行(13550)
- 行(13067)
- 农业(12812)
- 地方(12339)
- 务(11771)
- 财务(11753)
- 财务管理(11734)
- 企业财务(11289)
- 体(10151)
- 机构
- 大学(230489)
- 学院(228133)
- 济(115940)
- 经济(114167)
- 管理(92404)
- 研究(80656)
- 理学(79292)
- 理学院(78562)
- 管理学(77768)
- 管理学院(77296)
- 中国(66853)
- 财(54211)
- 京(47564)
- 财经(43076)
- 科学(39566)
- 经(39543)
- 所(38411)
- 经济学(38175)
- 中心(36262)
- 经济学院(34491)
- 研究所(34156)
- 江(32347)
- 财经大学(32307)
- 北京(30996)
- 农(28985)
- 院(28651)
- 范(27118)
- 师范(26975)
- 商学(26526)
- 商学院(26287)
- 基金
- 项目(142477)
- 科学(116297)
- 基金(109883)
- 研究(109019)
- 家(93078)
- 国家(92378)
- 科学基金(80958)
- 社会(75438)
- 社会科(71898)
- 社会科学(71888)
- 基金项目(55696)
- 教育(49969)
- 省(49723)
- 自然(48749)
- 自然科(47694)
- 自然科学(47686)
- 资助(47223)
- 自然科学基金(46964)
- 划(43005)
- 编号(41879)
- 部(35371)
- 成果(35130)
- 国家社会(32835)
- 教育部(31900)
- 重点(31327)
- 发(30839)
- 人文(30544)
- 中国(29963)
- 创(29663)
- 课题(28957)
- 期刊
- 济(125658)
- 经济(125658)
- 研究(77416)
- 中国(43276)
- 财(40420)
- 管理(36290)
- 融(30894)
- 金融(30894)
- 科学(28022)
- 农(25699)
- 学报(25051)
- 财经(23258)
- 经济研究(22343)
- 大学(21026)
- 经(19979)
- 学学(19640)
- 教育(19438)
- 技术(18014)
- 业经(17865)
- 贸(17733)
- 农业(17234)
- 问题(16824)
- 国际(15980)
- 世界(14348)
- 技术经济(12660)
- 统计(12292)
- 理论(11186)
- 策(10821)
- 商业(10608)
- 现代(10521)
共检索到35476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应展宇
自中国资本市场试点以来,证券供给经历了从额度管理下的审批制到核准制,从内地偏好向内地与海外并重再到鼓励海外蓝筹回归的政策转变。着眼未来,以"扩大规模与优化结构"为核心的证券供给政策不仅是中国资本市场功能提升的基本前提与内在要求,而且对于防范金融风险、推进国际化以及国家发展模式战略转型具有重大意义。海外蓝筹股回归、培育公司债市场、上市公司母公司整体上市以及创业板建设是实施这一政策的战略重点。
关键词:
资本市场 供给政策 国家竞争战略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吴刚 徐爽 周春生
一、2006年中国资本市场回顾2006年,中国资本市场发展取得了突破性进展,部分长期影响资本市场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结构性问题陆续解决,资本市场基础性制度建设得到加强,资本市场迎来了良好的发展局面,在资源配置的过程中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陆正飞 叶康涛
一、引言 随着中国资本市场的迅猛发展,与资本市场有关的公司财务问题也日益受到理论界的重视。本文试图对现有基于中国资本市场的公司财务文献做一简要回顾,指出已有的成果、尚存的不足,以及未来的研究方向。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赵恒
日本官方的反核政策在表面上是一贯的和坚决的,但在具体的执行过程中,从其现实主义的外交政策考虑,显得充满矛盾和悖论;不少高官时不时带有威胁性的发展核武器的言论,让世人倍感疑虑其政策的可信性。通过日本对核武器的反感、日美关系、国家形象、核武器的作用、技术发展等方面因素的分析,可以认为,在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日本不大可能发展核武器,对日本的核动向保持警惕是需要的,但也不必过于担心。
关键词:
日本 核政策 动向 分析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许辉 祝立宏
资本市场与证券投资基金之间是否存在着相互促进、共同繁荣的良性互动以及如何实现,这是一个理论和实践上都存在争议的课题,本文通过构建资本市场与证券投资基金互动机制及约束条件,并以此分析中国资本市场与证券投资基金互动关系,研究表明资本市场能促进证券投资基金的发展,但证券投资基金并没有有效地促进资本市场发展
关键词:
资本市场 证券投资基金 互动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刘兴强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吴晓求
从战略角度看,股权分置改革的成功开启了中国资本市场发展的新阶段。当我们完成了资本市场的制度变革即股权分置改革后,我们就不得不研究中国资本市场的战略定位、战略目标和由此决定的战略转型,这对未来中国资本市场成为一个大国资本市场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本文认为,到2020年,中国(内地,下同)资本市场的战略目标是:以沪深市场为轴心形成的中国资本市场是全球最重要、规模最大、流动性最好的资产交易场所之一,其市值将达到60万亿~80万亿元人民币;届时,它将成为人民币及人民币计价资产的定价中心,拥有人民币及人民币计价资产的定价权。为了实现这一战略目标,中国资本市场必须进行战略转型。
关键词:
资本市场 战略目标 战略转型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杨大楷 许志清 彭晓播
随着相应法律法规的逐步健全,一批有实力、有信誉的大型企业的崛起,企业融资决策的理性化,银行利率的不断下调和利率的日渐市场化,以及机构投资者规模的扩大,在国际资本市场中起着重要作用的企业债券,也将在中国证券市场上取得其应有的位置。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韩雷
1979年2月23日是中国农业银行复行十周年。这是农村经济从自给半自给经济向商品经济发展的十年,是农村金融工作从单纯办农贷到农工、商、第三产业、国内国外业务全面发展的十年,也是农行机构、人员适应农村经济发展需要不断发展壮大的十年。但是,我党领导的农村金融工作要比这段历史长得多。在这个喜庆的日子里,回顾过去,展望将来,无疑是必要和有益的。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张美霞
文章以封闭式基金为研究对象,从基金业绩与基金经理调整的关系、基金经理调整公告的市场反应两个方面对基金经理变动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基金业绩对基金经理更换及更换后的去向具有一定影响,但是基金经理更换并没有带来更换后基金业绩的显著改善;基金经理公告确实引起了基金市场价格的反应,但却没有给基金投资者带来显著的财富增加。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周冬华
选取针对2003~2009年度年报发布的分析师预测样本,分别从横截面角度和时间角度分析了证券分析师在决定跟进某上市公司时,是否会受到公司治理质量及其变化的影响。研究发现,证券分析师偏好跟进公司治理质量高的上市公司。进一步将公司治理划分为内部公司治理和外部公司治理后发现,相对于外部公司治理,证券分析师更偏好跟进内部公司治理质量高的上市公司。在内部公司治理质量各衡量指标方面,信息披露质量越高、监督机制越完善的上市公司,证券分析师跟进的比例越高,而公司管理层的权力越大,公司内部和外部信息不对称的程度越严重,则证券分析师跟进的比例越低。
关键词:
证券分析师 内部公司治理 外部公司治理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闻岳春 卢杰 程天笑
本文以2009~2014年70只蓝筹股季度数据为样本,实证研究发展证券投资基金对资本市场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从短期看,基金持股变动,市场跟风买卖股票,加剧市场波动;从长期看,随着基金规模扩大,基金对市场影响力加深,市场波动逐渐减小。进一步的分析表明,资本市场的波动主要源于市场羊群效应和追涨杀跌等非理性行为,我国资本市场存在显著的羊群和正反馈交易行为,其中约70.7%基金在买卖股票上采取一致性策略,约64.8%个股采取正反馈交易策略。最后,本文根据实证分析,得出了若干结论及政策建议。
[期刊] 管理科学
[作者]
黄国平 李捷 程寨华
从宏观和市场发展层面上,在SVAR分析框架内,结合有向非循环图技术和GRAnGeR因果方法,对2006年至2015年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与M2、M0、SHIBOR、股票、债券以及居民存款之间的联动关系进行分析,研究证券投资基金与股票、债券、居民存款等金融市场和服务之间的因果联系以及证券投资基金发展对货币政策在资本市场的传导机制的影响效果。研究结果表明,股票与证券投资基金存在紧密的因果互动关系,但它们与其他变量之间还没形成有效联动,表明当前中国金融体系发展还不完善,市场还处于分割状态。相对于M0和M2,SHIBOR与金融市场中主要指标变量之间相关性更小,反映了中国以货币供应量作为主要中介目标的现状以...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胡援成 程建伟
本文运用单位根检验、格兰杰因果检验和协整检验方法,对中国货币政策实施与资本市场传导的相互作用和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从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到资本市场的传导机制是顺畅的。相对于利率而言,货币供应量对资本市场有较大的影响,M_0和M_1都对资本市场存在着正向的因果关系。在从资本市场到货币政策目标的传导机制中,资本市场的变化通过财富效应和“q”效应等途径影响消费支出和投资支出,进而对总产出或国民收入产生影响的传导机制作用并不明显。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李路 章玉贵 严弘
机构投资者能否发挥股东积极主义是学术界和监管机构长期关注的议题。中国私募证券投资基金(对冲基金)在经过2014到2016年间井喷式增长后,已与公募基金(共同基金)在日均交易量和资产管理能力方面平分秋色。本文研究发现:与已有文献对中国机构投资者持仓增加上市公司股价崩盘风险的研究结论不同,私募证券投资基金持仓发挥了股东积极主义,进而降低了股价崩盘风险,扮演了"市场稳定器"而非"崩盘加速器"的角色。该结论在2015年私募证券投资基金可以自主发行产品之后样本期内,以及在会计信息质量较低和非融资融券标的的上市公司子样本中更为显著,其作用机制是通过影响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本文研究提供了来自新兴市场的对冲基金股东积极主义研究领域的经验证据,并为国内三大攻坚战之首的防范系统性风险提供了来自私募证券投资基金参与上市公司治理视角的经验证据,有助于金融监管机构制定合理的上市公司极端风险防范对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