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917)
2023(10088)
2022(8381)
2021(7810)
2020(6305)
2019(14436)
2018(14006)
2017(26344)
2016(14156)
2015(16453)
2014(16525)
2013(16437)
2012(15737)
2011(14715)
2010(14614)
2009(13734)
2008(13422)
2007(12054)
2006(11021)
2005(10339)
作者
(42280)
(35384)
(35268)
(33603)
(22667)
(16690)
(15942)
(13749)
(13489)
(12427)
(12350)
(11704)
(11554)
(11468)
(11386)
(10937)
(10490)
(10223)
(10131)
(9642)
(9192)
(8650)
(8429)
(8232)
(8030)
(7885)
(7640)
(7369)
(7151)
(7040)
学科
(84977)
经济(84903)
管理(39141)
(34589)
方法(29859)
(27155)
企业(27155)
数学(26881)
数学方法(26757)
中国(22704)
地方(18179)
(16905)
(15967)
(14790)
业经(14418)
(14392)
(13903)
贸易(13892)
(13490)
(13262)
金融(13255)
地方经济(12996)
(12417)
银行(12402)
(12083)
(11924)
农业(10953)
环境(10689)
(9865)
(9734)
机构
大学(219344)
学院(216939)
(110303)
经济(108505)
研究(83899)
管理(78383)
中国(66713)
理学(66205)
理学院(65481)
管理学(64627)
管理学院(64223)
(50395)
(46676)
科学(44777)
(42263)
财经(39747)
研究所(37967)
经济学(37171)
(36334)
中心(36306)
经济学院(33289)
(32629)
(31391)
北京(30444)
财经大学(29558)
(29434)
业大(26757)
(26428)
师范(26147)
农业(25428)
基金
项目(135264)
科学(107686)
基金(101493)
研究(100412)
(88464)
国家(87843)
科学基金(74446)
社会(68313)
社会科(64929)
社会科学(64916)
基金项目(51790)
(48615)
教育(45373)
自然(44345)
自然科(43360)
自然科学(43345)
资助(42765)
自然科学基金(42629)
(41747)
编号(37836)
(32090)
成果(31825)
重点(30729)
国家社会(30433)
(30303)
中国(28604)
教育部(28138)
(27829)
课题(27477)
人文(26348)
期刊
(127668)
经济(127668)
研究(76104)
中国(45883)
(37482)
管理(31727)
学报(31475)
科学(30195)
(29802)
(25168)
金融(25168)
大学(24509)
学学(23311)
经济研究(22974)
财经(22206)
农业(20056)
教育(19668)
(19401)
技术(18662)
问题(16861)
业经(16362)
(15752)
国际(15179)
世界(14740)
技术经济(12605)
统计(11654)
(11206)
经济问题(10375)
(9943)
经济管理(9523)
共检索到34882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左昊华  何小锋  
无论在短期或长期,虚拟经济部门扩张中因现金资产的流入而可能具有吸收过剩货币的能力,因而起到了吸收实体经济通货膨胀压力的作用,而各子市场对通货膨胀则可能存在不同方向和强度的吸收作用。文章在对近10年数据实证检验的基础上,建立了"吸收通胀能力指数",并发现资本市场整体上确存在着吸收通胀压力的作用,这种作用主要来源于国债市场和期货市场,而股票和基金市场的扩张则与通胀正相关。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左昊华  何小锋  
在长期,资本市场在扩张中因为现金资产的流入而起到了吸收实体经济通货膨胀压力的作用,也会因为大量吸收现金、压抑实体经济的供给能力而促进通胀,两者的综合效果为资本市场对实体经济通货膨胀的净作用。本文建立并计算吸收通胀净能力指数以量化该净作用,发现国债市场表现出促进通胀、股票和基金市场表现出吸收通胀压力的净作用,而期货市场和资本市场整体对货币供给的不显著则反映了"股经背离"和金融脱媒的事实。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黄建华  左昊华  
国内外一些学者已经证明金融市场的扩张可能吸收实体经济中的货币流动性,并得出其内在作用机制。由于房地产市场因与金融市场存在紧密联系,文章试图借鉴该机制来分析近十年来房地产市场中与金融市场紧密联系的交易规模的变化对实体经济通胀压力的作用。结果发现房地产市场中相关交易的规模扩张的确表现出吸收通胀压力的净作用,且这种状态给整体经济带来了一定的结构性不平衡隐患。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左昊华  何小锋  
本文沿着虚拟经济部门对货币供求关系产生结构性影响的思路,对我国的资本市场吸收大量现金资产、从而对实体经济中通货膨胀压力起到了吸收或分流的作用进行了实证检验。根据回归分析结果提出,在货币流通速度稳定的前提下,资本市场规模扩张速度与货币供给的增长速度相差不大时,最有利于整体经济的稳定发展。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赵振全  陈守东  李夺  
以证券市场为主体的整个中国资本市场,从1991年开始到世纪之交已经步人了第十个发展年头,在过去的九年间,市场在规范与探索中迅速发展,已迈上一个新的台阶,使得资本市场在国民经济中所起的积极作用日益显著,已逐渐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推动力。证券市场发展已初具规模。截至1999年底,境内上市公司已达949家,境外上市公司46家,筹资4400多亿元,股票市场筹资与银行贷款增加值之比达到10.26%,反映了我国证券市场企业直接融资能力的发展,近年来上市公司以30%的速度发展,国内股票市值已达2.65万亿人民币,占GDP比重近32%,投资者大约4400多万户,投资基金44家,发行规模达505亿...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周旭  
资本市场在服务实体经济发展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尤其在当前经济动能转换关键期,建设完善资本市场、提升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具有重大战略意义。文章从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实现路径为切入点,剖析当前我国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现状,并通过对海外成熟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分析,总结出可借鉴的经验。最后对我国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提出对策建议。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李永森  
注册制改革稳步推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更加完善,市场基础制度建设不断加强,市场化改革进一步推进,依法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成效显著2021年,注册制改革这一顶层设计稳步推进,北京证券交易所设立,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更加完善,市场基础制度建设不断加强,继续提升市场法治化水平,市场化改革进一步推进,“零容忍”方针深入贯彻,依法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成效显著,维护了市场良好运行秩序,投资者保护集体诉讼制度得以确立和实施,投资者保护有效性增强,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徐明  
<正>创新驱动是我国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国家战略,是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决策部署。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也是实现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创新驱动战略不仅仅体现在科技领域,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同样需要不断创新,促进资本市场更好地为实体经济服务。因此,应当多措并举促进资本市场创新,进一步赋能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叶春和  
重庆作为西部唯一的直辖市,发展潜力巨大。大力发展重庆资本市场,不仅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然要求,也是当前重庆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资本市场与实体经济密不可分。中国证监会主席郭树清在2012年全国证券期货监管工作会上明确提出,要改善资本市场结构,服务实体经济发展。近年来,快速发展的重庆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王冠群  周寂沫  
虚拟经济特征是资本市场与生俱来的基本属性,应合理调控资本市场虚拟化程度,保证其立足实体经济当前,全球经济金融危机仍在深化,世界各国战略竞争正在加剧,发展实体经济已成全球共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李娜  隋静  
研究中国产业政策、资本市场对实体经济的影响,于提高产业政策的实施效果、完善资本市场、促进实体经济的复苏和转型升级有着重要意义。文章从产业政策变动出发,研究产业政策对实体经济转型的影响,并进一步研究产业政策对资本市场资源配置及不同性质企业转型影响的差异性,从而揭示我国产业政策在实体经济转型发展中发挥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十二五"规划政策变化对实体经济转型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其中,借款、现金流、长期投资、无形资产在政策变化时对民营实体经济转型与国有实体经济转型影响差异较大。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倪培根  秦二娃  
绿色可持续发展是我国始终坚持的道路和方向。2016年,人民银行等七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2020年,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提出我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战略目标。资本市场在服务实体经济绿色低碳转型方面具有独特作用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尹中立  
我国经济的特点之一是高储蓄率,高储蓄率意味着有丰富的储蓄资源可以利用,对应的企业融资成本应该低廉,而现实中的实体经济的融资成本却居高不下。这说明我们丰富的储蓄资源没有有效地转化为投资资本,股票市场没有能够有效发挥促进资本形成的功能。数百家公司等待IPO的奇观是股市没有充分发挥融资功能的最好证明。股市如何更好地服务于实体经济成为我们必须面对的难题。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制约因素之一是股市还未形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