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692)
- 2023(16916)
- 2022(14552)
- 2021(13703)
- 2020(11413)
- 2019(26507)
- 2018(25824)
- 2017(49823)
- 2016(26280)
- 2015(29639)
- 2014(29345)
- 2013(28939)
- 2012(26384)
- 2011(23793)
- 2010(23254)
- 2009(21344)
- 2008(20645)
- 2007(17723)
- 2006(15167)
- 2005(13166)
- 学科
- 济(111640)
- 经济(111523)
- 管理(76652)
- 业(72697)
- 企(59823)
- 企业(59823)
- 方法(55402)
- 数学(49359)
- 数学方法(48811)
- 中国(30319)
- 农(28364)
- 财(27891)
- 业经(23197)
- 贸(21906)
- 贸易(21894)
- 学(21502)
- 易(21288)
- 地方(19226)
- 制(19195)
- 农业(18853)
- 务(17891)
- 财务(17820)
- 财务管理(17786)
- 融(17234)
- 金融(17232)
- 理论(17195)
- 环境(16940)
- 企业财务(16938)
- 银(16863)
- 银行(16828)
- 机构
- 大学(379189)
- 学院(374393)
- 济(159788)
- 经济(156808)
- 管理(152444)
- 理学(133221)
- 理学院(131873)
- 管理学(129632)
- 管理学院(128966)
- 研究(124048)
- 中国(94774)
- 京(79441)
- 科学(73807)
- 财(71165)
- 所(59799)
- 财经(58908)
- 中心(56563)
- 农(55374)
- 研究所(54792)
- 经(54015)
- 业大(53658)
- 江(50479)
- 经济学(50235)
- 北京(50176)
- 范(47413)
- 师范(46917)
- 经济学院(45531)
- 院(45309)
- 财经大学(44455)
- 农业(43336)
- 基金
- 项目(263330)
- 科学(208917)
- 基金(195387)
- 研究(191987)
- 家(169810)
- 国家(168504)
- 科学基金(146278)
- 社会(124161)
- 社会科(117914)
- 社会科学(117886)
- 基金项目(103027)
- 省(98757)
- 自然(94904)
- 自然科(92676)
- 自然科学(92651)
- 自然科学基金(91021)
- 教育(88267)
- 划(83766)
- 资助(81184)
- 编号(76014)
- 成果(60326)
- 部(59652)
- 重点(58323)
- 发(54821)
- 创(54466)
- 国家社会(52544)
- 教育部(51998)
- 课题(51469)
- 创新(50890)
- 大学(50631)
- 期刊
- 济(162304)
- 经济(162304)
- 研究(109806)
- 中国(63859)
- 学报(56386)
- 管理(55883)
- 科学(53488)
- 财(53075)
- 农(48619)
- 大学(43885)
- 学学(41352)
- 教育(35871)
- 农业(34164)
- 技术(33241)
- 融(32496)
- 金融(32496)
- 财经(29204)
- 经济研究(27729)
- 业经(25238)
- 经(24984)
- 问题(21461)
- 贸(18577)
- 技术经济(18203)
- 理论(18153)
- 业(18121)
- 图书(17698)
- 统计(17643)
- 科技(16812)
- 商业(16357)
- 世界(16321)
共检索到53161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林卉 许尤洋 刘峰
基于2013年10月中组部发布18号文所产生的特殊情境,本文实证检验了18号文引发的官员独董辞职事件,对辞职原因的不同表述引起的市场反应。本文研究表明,同为18号文引发的官员独董辞职事件,对于将辞职原因披露为"个人原因/工作原因"的样本公司,市场出现了显著的负向反应;而对披露为"依照18号文要求辞职"的样本公司,市场则未有明显反应。市场对"同一事件、不同披露"的差异反应,表明投资者在决策过程中存在非理性的认知偏误,资本市场上存在"框架效应"现象。本文是国内首篇基于经验证据研究"框架效应"的实证文献,弥补了现有框架效应研究主要采用实验方法和问卷调查的不足,也为后续研究"框架效应"现象,提供了可资...
关键词:
框架效应 18号文 官员独董 独董辞职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田利辉 王可第
利用中组部《关于进一步规范党政领导干部在企业兼职(任职)问题的意见》推出所带来的官员独立董事成批辞职的准自然实验,通过探讨"政商旋转门"关闭对股价崩盘风险的影响及作用机理,发现在非国有上市公司中,官员独立董事辞职显著降低了该公司的股价崩盘风险。进一步分析发现,外部融资依赖越高、所在地法治环境越差、寻租越严重、政府干预越多的上市公司,官员独立董事辞职的股价稳定效应越显著,从而说明"政商旋转门"关闭能够带来融资约束趋严效应、监管实施强化效应、寻租行为中断效应和政治负担减负效应,从而有效降低了股价崩盘风险。规范官员兼职等净化政商关系的规则和举措,有助于金融市场的稳定。
关键词:
政商旋转门 股价崩盘风险 中组部18号文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辛宇 邓晓飞 滕飞
现有文献发现,官员特征(如官员的任期、异地交流、更替等)对地方经济增长和公司财务行为有重要影响,但是由于不易准确度量及缺少恰当的研究情境,对官员对制度压力的感知情况考察不足。作为外生的政策冲击,"中组部18号文"的颁布及施行提供了难得的研究机会。使用手工搜集的自"中组部18号文"发布以来的官员独董辞职数据,本文从制度压力感知的角度,考察了官员行政级别、公司产权性质和地区政治强度对官员独董辞职时间早晚的影响。研究发现:行政级别越高、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以及上市公司所属地区政治强度越大的官员独董,对制度压力的感知越深刻、越敏锐,辞职时间也就越早。可见,企业经营者需要深入思考政治关联的不确定性和脆弱性,...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侯青川 靳庆鲁 刘阳
中国资本市场于2010年3月31日正式放开卖空管制,投资者可以对特定的股票进行卖空。放松卖空管制后,大股东如果继续侵占公司利益,投资者可通过卖空公司股票对大股东进行制衡。当卖空导致的股价下跌损失大于大股东侵占现金的收益时,现金资产被侵占的可能性降低,现金价值会有所提升。本文采用2007-2014年的中国上市公司为样本,借助放松卖空管制这一外生事件检验了这一问题,研究发现,放松卖空管制提高了公司的现金价值,并且这一影响主要体现在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较高的民营企业样本。
关键词:
卖空 外部治理 现金市场价值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陈远志
加入WTO之后,解决中国资本市场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融资结构调整问题就变得更为迫切和必要。本文强调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之间的信息敏感度差异,并且从市场信息结构和整体金融市场的角度来分析和设计中国资本市场未来发展的目标框架,指出了当前大力发展中国资本市场的现实切入点和若干误区。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王勇 芦雪瑶
资本市场开放是中国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经济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重大举措。文章以中国启动"陆港通"交易试点为背景,运用多期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了资本市场开放对企业避税的治理效应。研究发现,引入"陆港通"机制显著抑制了企业避税,其作用机理主要是通过缓解上市公司融资约束,增强外部监督,削弱企业避税的动机和能力,进而发挥资本市场开放的治理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上述治理作用在税收征管力度较弱及企业内部治理水平较高的样本中更为显著,与企业内部治理存在协同效应,但未能产生对外部税收征管的替代效应。本研究为坚定扩大资本市场对外开放战略、深化金融供给侧改革提供了理论支撑,也为实现税收公平和正义、促进实体经济稳健发展提供了经验证据。
关键词:
资本市场开放 陆港通 企业避税 公司治理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赵晓雷
在S=I的国民经济恒等关系中,如果利率的下降导致储蓄S减少,那么从储蓄流出的货币将转向投资I,形成S<I的状况,投资的增加一方面通过投资乘数的作用引起国民收入成倍增长,另一方面又引致利率上扬。这两方面的结果促使储蓄增加,S与I在一个新的水平恢复均衡。...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万华林 朱凯 于雪彦
基于资本市场公平视角,以沪港通开通为准自然实验,文章以双重差分法研究了资本市场开放对内幕交易水平的影响,以检验资本市场开放是否有利于促进资本市场公平。研究结果表明:(1)资本市场开放对内幕交易具有治理作用,有效降低了内幕交易水平,促进资本市场公平,这意味着资本市场开放能同时兼顾效率和公平;(2)上述治理作用在信息披露改进动机较强、量化信息披露较少、信息披露质量较差和信息透明度较低的公司以及融资需求较高的公司中更显著,说明资本市场开放对内幕交易的治理主要通过减少信息不对称和融资需求机制发挥作用;(3)地区金融竞争与资本市场开放的治理作用有一定互补效应。文章结论为中国进一步扩大资本市场开放举措提供了新的经验证据支持,也说明了其作用发挥的主要约束条件。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李彤彤
以往文献大多研究股指期货交易对股票市场定价效率的促进作用。本文以2015年8月至2017年2月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限制股指期货交易为自然实验,研究限制股指期货交易对股票市场定价效率的影响,可与以往研究成果形成对照和相互印证,为研究期货市场与现货市场之间的相互影响提供新的经验证据。研究结果表明:在限制股指期货交易期间,所有股票的信息反应速度和信息含量均出现了显著下降,并且股指期货交易品种所对应的成份股的定价效率下降得更为明显。为此,建议在放松股指期货交易限制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动股指期货市场发展,充分发挥其价格发现功能,从而提高整个资本市场的运行效率。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李彤彤
以往文献大多研究股指期货交易对股票市场定价效率的促进作用。本文以2015年8月至2017年2月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限制股指期货交易为自然实验,研究限制股指期货交易对股票市场定价效率的影响,可与以往研究成果形成对照和相互印证,为研究期货市场与现货市场之间的相互影响提供新的经验证据。研究结果表明:在限制股指期货交易期间,所有股票的信息反应速度和信息含量均出现了显著下降,并且股指期货交易品种所对应的成份股的定价效率下降得更为明显。为此,建议在放松股指期货交易限制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动股指期货市场发展,充分发挥其价格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刘程 王仁曾
利用"沪港通"政策实施这一外生冲击,构建双重差分模型(DID)实证研究资本市场开放对公司治理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从盈余管理和高管薪酬业绩敏感性这两个指标来看,对比控制组,"沪港通"政策实施确实有效地提高了公司治理水平,且在"沪港通"活跃成交股样本中更为明显,同时这一影响存在显著并且持续增强的滞后效应;通过影响机制检验发现,"沪港通"政策实施能够显著提高股票流动性,进而提高公司治理水平;对非国有企业和国有企业样本分别进行回归,发现"沪港通"政策实施对公司治理的优化作用在非国有企业样本中更为明显。这表明"沪港通"政策的实施对于改善公司治理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干伟明 张涤新
采用2007年1月至2016年12月的国内A股月度收益率数据,基于Fama-French的多因子模型研究价值与成长对股票收益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我国资本市场还存在投机现象,但以盈利和成长为基础的价值投资依然有效,因此国内资本市场进一步发展就应引导优质公司IPO,提升上市公司质量。本文补充了国内资产定价理论和实证分析,为国内资本市场下一步健康发展和价值投资实践提供参考。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王跃堂 张莉 赵子夜
会计准则国际化是否应考虑我国的具体国情,学术界争议颇大,监管机构也对此存在分歧。那么会计准则国际化是否就能产生会计实务的可比,而背离国际会计准则是否就一定会导致会计实务的不可比呢?文章利用《企业会计制度》出台的改革政策既有与国际会计准则一致的,也有背离的情况,运用中国资本市场AB股公司境内外审计利润的数据对此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发现,与国际会计准则一致的改革政策执行当年并未消除实质性差异,而与国际会计准则背离的改革政策也并未产生实质性差异,由此证实会计准则的国际化并不能保证会计实务的可比,考虑经济环境的改革举措并不一定妨碍会计实务的国际化。研究进一步发现审计是影响我国会计准则国际化效应的基...
关键词:
会计国际化 境内外审计利润 公允价值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肖蕊 谭雅静
我国资本市场XBRL应用已经从分类标准制定阶段转入系统建设阶段。如何加强以XBRL技术为基础的资本市场数据管理、挖掘和应用,为资本市场各应用主体提供高效、便捷的信息服务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对美国、新加坡等国家XBRL数据应用的分析,剖析我国资本市场XBRL数据应用的主体、范围、方式及存在的问题,希望对XBRL数据在我国资本市场的应用提出更为合理、可行的设想。
关键词:
XBRL 资本市场数据 XBRL数据应用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王化成 蒋艳霞 王珊珊 张伟华 邓路
本文对国内外已有的内部资本市场文献进行了归纳和梳理,针对目前我国内部资本市场理论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构建了体现我国特色的内部资本市场理论研究框架体系:以内部资本市场环境为起点、内部资本市场功能为主线,研究内部资本市场运作及其经济后果的交互作用关系,最终传递到公司价值的形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未来我国内部资本市场理论研究的若干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资本市场中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研究——基于我国资本市场的实证分析
资本市场开放与企业社会责任——基于“陆港通”的准自然实验证据
资本市场国际化与投资—股价敏感性:基于A股纳入MSCI指数准自然实验的研究
资本市场开放与银行流动性创造关系研究——基于“沪深港通”的准自然实验分析
ISO14000认证出口效应研究——基于中国资本市场的经验证据
基金业绩、基金经理更换与投资者财富效应——一项基于我国资本市场的实证研究
股权分置对中国资本市场实证研究的影响及模型修正
中国资本市场的流动性模型及其实证研究
联合风险投资的协同效应研究:基于中国资本市场的经验数据
放松卖空管制提高了高管薪酬业绩敏感性吗——基于我国资本市场的准自然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