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935)
2023(11670)
2022(9686)
2021(9363)
2020(7803)
2019(18207)
2018(17544)
2017(33589)
2016(17381)
2015(19582)
2014(19090)
2013(18679)
2012(16918)
2011(14896)
2010(14208)
2009(12879)
2008(12202)
2007(9998)
2006(8271)
2005(7223)
作者
(43963)
(36907)
(36571)
(35105)
(23339)
(17444)
(16590)
(14505)
(14055)
(12575)
(12567)
(12373)
(11527)
(11366)
(11291)
(11150)
(10965)
(10672)
(10439)
(10415)
(8882)
(8692)
(8540)
(8477)
(8318)
(8279)
(7819)
(7468)
(7147)
(7119)
学科
(76222)
经济(76151)
管理(48583)
(47544)
方法(38888)
(37605)
企业(37605)
数学(35657)
数学方法(35294)
中国(23049)
(20816)
(19865)
(19538)
贸易(19531)
(19224)
业经(14554)
农业(13513)
(12979)
(12142)
(11862)
财务(11827)
财务管理(11801)
企业财务(11219)
(10951)
金融(10950)
(10728)
地方(10685)
(10656)
银行(10651)
技术(10454)
机构
大学(239531)
学院(236125)
(113925)
经济(112373)
管理(97524)
理学(85926)
理学院(85130)
管理学(83937)
管理学院(83476)
研究(77456)
中国(61385)
(48999)
(48252)
科学(41239)
财经(40763)
经济学(37937)
(37802)
中心(36316)
(35028)
经济学院(34460)
研究所(32055)
财经大学(31089)
(30542)
业大(30363)
(30315)
北京(29999)
(28269)
(28265)
师范(28037)
商学(26859)
基金
项目(168222)
科学(136801)
基金(129727)
研究(124754)
(111806)
国家(110976)
科学基金(97844)
社会(85917)
社会科(81827)
社会科学(81812)
基金项目(68053)
自然(61161)
(60140)
自然科(59861)
自然科学(59846)
自然科学基金(58826)
教育(57248)
资助(52893)
(51905)
编号(47700)
(40197)
国家社会(38233)
重点(37259)
成果(36784)
教育部(35927)
(35799)
(35395)
人文(34794)
创新(33567)
大学(32965)
期刊
(108522)
经济(108522)
研究(68317)
中国(40584)
(36890)
管理(34939)
科学(31002)
学报(29938)
(26218)
大学(25008)
学学(23593)
财经(20369)
技术(20136)
(20037)
金融(20037)
经济研究(19949)
农业(18593)
教育(18270)
(17613)
(15857)
业经(15850)
问题(15146)
国际(13672)
世界(13079)
理论(12980)
统计(12400)
技术经济(11681)
实践(11527)
(11527)
(10950)
共检索到33425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柏培文  杨伊婧  
本文通过建立生产部门的要素买方垄断市场均衡模型,利用1996—2016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测算中国劳动力价格扭曲程度,并使用固定效应模型(FE)及面板固定效应的工具变量(IV)估计方法加以分析,从劳动力价格扭曲视角解答了中国资本产出、资本回报与资本流向之谜,即中国经济如何在赶超阶段面临资本深化不断加剧和TFP增长乏力的情况下,依靠劳动力价格扭曲实现低资本产出与高资本回报水平共存,从而维持长期高速资本积累以及优质的资本流向结构。实证研究表明:劳动力价格扭曲降低了资本产出效率,但这并不能掩盖由劳动力向资本方转移的垄断利润对资本回报的直接补贴,因此劳动力价格扭曲对中国维持高资本回报水平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并通过高资本回报水平实现了地区资本快速积累,劳动力价格扭曲对资本流向的积极作用还体现在抑制资本"脱实向虚"及吸引外资流入。因此,应正视劳动力价格扭曲在赶超阶段的特殊作用,在矫正扭曲的过程中循序渐进,更积极采取措施规避其对资本回报和资本流向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许捷  柏培文  
资本回报率对于理解宏观经济运行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旨在测算省际资本回报率和资本错配程度,以及考察资本错配程度对资本回报率的影响,进而判断中国经济是否长期可持续发展。在市场不完全的环境下,将资本回报率变动分解为资本深化速度、技术进步增长率、乘数效应和资本错配变动速度四个部分,构建资本错配程度影响资本回报率的计量模型,结合资本回报率和错配指数的省际面板数据,对中国经济中资本错配影响资本回报率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发现,1978—2013年中国接近1/2的省份存在资本相对劳动配置过度的现象,而且这种资本错配现象没有明显的地区差异。实证研究表明,1978—2013年中国资本回报率嬗变是资本错配程度降低等带来的整体经济基本面长期改善和金融危机等短期冲击造成的负面影响综合作用的结果。期间,资本错配降低显著提高资本回报率水平,资本错配程度每降低1个标准差会使得资本回报率上升约0.11个标准差,资本错配程度降低对于资本回报率的下行存在显著的支撑作用。进一步分析发现,资本错配对于资本回报率的影响具有地区异质性和改革阶段异质性。因此,中国经济长期可持续发展具有良好基础。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刘晓光  卢锋  
多年来,中国在保持很高投资率的同时,资本回报率却呈现出持续上升的趋势,这在现有理论框架下难以较好地解释。本文以内生视角重审中国经济结构转型,构建了扩展的二元经济模型提供一种可能的解释。本文模型放松了"知识溢出模型"对技术溢出效应的单位弹性假设,提出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经济体维持上升的资本回报率所要求的"强条件"和"弱条件"。理论研究表明,农业劳动力转移因素使资本回报率上升对技术溢出效应的要求降低为弱条件;而实证分析发现,中国技术溢出效应满足弱条件。因此,劳动力转移与技术溢出效应结合是解释中国资本回报率上升之谜的关键。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许捷  柏培文  
资本回报率对于理解宏观经济运行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旨在测算省际资本回报率和资本错配程度,以及考察资本错配程度对资本回报率的影响,进而判断中国经济是否长期可持续发展。在市场不完全的环境下,将资本回报率变动分解为资本深化速度、技术进步增长率、乘数效应和资本错配变动速度四个部分,构建资本错配程度影响资本回报率的计量模型,结合资本回报率和错配指数的省际面板数据,对中国经济中资本错配影响资本回报率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发现,1978—2013年中国接近1/2的省份存在资本相对劳动配置过度的现象,而且这种资本错配现象没有明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智超  孙巍  
针对省际资本回报率显著分化问题,引入劳动力迁徙因素,在工业领域探索了劳动力迁徙度量方法,从劳动力流动机制、资本与劳动替代和资本回报率分化机理方面进行了分时段理论与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工资差距是劳动力流动的主要诱因,流出省份劳动要素供给过剩向减少的转变,佐证了人口红利关闭的学术观点;同时由于"迁徙之谜"的存在,流入地区劳动供给持续增多。伴随着人口红利关闭,流出地区不得不通过持续的资本替代劳动解决劳动价格上涨问题,导致资本边际产出递减加速和回报率下滑。劳动供给缺口补充使流入地区避免了资本替代劳动可能带来的资本回报率下滑。迁徙改变的劳动供给与异质性的替代特征最终导致了资本回报率省际分化的严重后果。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伍振军  郑力文  崔传义  孔祥智  
本文借鉴刘易斯二元经济发展模型和托达罗模型,构造了农村劳动力两阶段迁移理论模型,理论分析表明,农村劳动力返乡是理性选择,原因是其人力资本回报在欠发达地区要高于发达地区。随后,本文利用2007年5月调查获得的中西部70个县2 353位返乡农村劳动力数据,利用改进后明瑟尔收入模型,比较这个群体在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的人力资本回报率,验证了理论模型的分析结论。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郭圣乾  俞远鹏  唐雪  
本文基于1978—2015年的统计年鉴数据,测量了中国资本与劳动力价格扭曲程度和城乡收入差距程度,通过VAR模型分析了资本与劳动力价格扭曲对收入差距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中国收入差距大概经历了五个阶段的变化,总体呈现倒U趋势,资本与劳动力价格扭曲呈现负向扭曲,资本价格扭曲对收入差距的影响占13.86%,劳动力价格扭曲对收入差距的影响占4.19%。研究结果表明应逐步降低要素市场中资本与劳动力价格扭曲程度,逐步缩小中国城乡收入差距。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刘晓光  苟琴  
近年来,伴随农业劳动力转移的持续放缓,中国资本回报率和投资增速急剧下滑。文章从内生技术进步的角度,探讨了农业劳动力转移对中国技术进步、资本回报率及经济发展的影响。通过对中国31省区1992—2010年工业部门面板数据分析发现,农业劳动力转移对中国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通过增加劳动要素投入和促进技术进步两条渠道提升资本回报率。同时发现,不同的劳动力转移方式的影响及作用机制也有所不同,城市化方式比单纯的就业转移对技术进步的促进作用更为显著。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刘晓光  苟琴  
近年来,伴随农业劳动力转移的持续放缓,中国资本回报率和投资增速急剧下滑。文章从内生技术进步的角度,探讨了农业劳动力转移对中国技术进步、资本回报率及经济发展的影响。通过对中国31省区1992—2010年工业部门面板数据分析发现,农业劳动力转移对中国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通过增加劳动要素投入和促进技术进步两条渠道提升资本回报率。同时发现,不同的劳动力转移方式的影响及作用机制也有所不同,城市化方式比单纯的就业转移对技术进步的促进作用更为显著。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张兴龙  沈坤荣  
经济新常态下,亟需从供给侧进行结构性改革以增强我国的经济增长动力,而资本要素的扭曲是需要关注的重要方面。本文研究发现,现阶段我国资本要素的扭曲配置,导致经济总产出的损失比率在15%-20%左右,且存在恶化趋势。使用2002-2007年和2002-2013年两组数据,对行业、区域及所有制三个维度导致的资本扭曲进行分解并计算产出损失,结果发现:行业因素和所有制因素导致的产出损失在下降,而区域因素导致的产出损失在上升;现阶段资本扭曲的主要原因是资本在地区间的扭曲配置。政府需要进一步消除行业进入壁垒、提高行业内部竞争,减少融资的所有制歧视问题,并重点破除地区间的资本流动障碍,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王明益  戚建梅  
本文首先剖析了劳动力价格扭曲对产品质量的经济效应,提出了理论假说,然后利用2000-2007年工业企业数据库与海关数据库的相关合并数据对理论假说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劳动力价格扭曲对我国出口产品质量存在显著时间效应,其影响趋势呈"N"型;扭曲较轻时能显著促进产品质量升级,扭曲较重时对产品质量促进作用变小甚至会阻碍产品质量升级;扭曲存在要素配置效应,对劳动密集型产品质量的影响显著大于对资本密集型产品的影响;扭曲与规模经济的结合有助于企业产品质量升级;扭曲存在显著的经验累积效应和生产率效应,其影响趋势均呈"U"型;扭曲会产生研发抑制效应,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产品质量。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王明益  戚建梅  
本文首先剖析了劳动力价格扭曲对产品质量的经济效应,提出了理论假说,然后利用2000-2007年工业企业数据库与海关数据库的相关合并数据对理论假说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劳动力价格扭曲对我国出口产品质量存在显著时间效应,其影响趋势呈"N"型;扭曲较轻时能显著促进产品质量升级,扭曲较重时对产品质量促进作用变小甚至会阻碍产品质量升级;扭曲存在要素配置效应,对劳动密集型产品质量的影响显著大于对资本密集型产品的影响;扭曲与规模经济的结合有助于企业产品质量升级;扭曲存在显著的经验累积效应和生产率效应,其影响趋势均呈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朱丽  
文章基于劳动力供求结构失衡的现状,首先分析劳动力供求结构性失衡对人力资本回报的影响,并分析在此影响下如何更好地通过企业薪酬政策的优化来应对面临的问题和挑战。研究发现:劳动力供求结构失衡会增加企业招聘成本、培训成本及隐性成本,从而降低人力资本回报率。因此,在此基础上,企业需要通过构建包容与弹性的薪酬机制,加强薪酬预算与政策评价,提升企业人力资本利用率与价值创造功能。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黄先海  杨君  肖明月  
本文推导了资本回报率的计算公式,从资本深化和技术进步的视角对资本回报率的变动进行了分解,发现影响资本回报率变动的主要因素有:乘数大小、资本深化和技术进步。利用1980—2009年数据计算了中国的资本回报率,估算了资本的边际产出弹性,并对资本回报率的变动进行了分解。实证研究发现,中国的资本回报率并没有随投资的增长而降低,资本深化虽然导致了资本回报率的降低,且乘数放大了这种效应,但技术进步却提高了资本的边际产出,从而使得中国的资本回报率处于一个稳定水平。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璐  王晋斌  武睆  
Gourinchas和Jeanne发现,1980—2000年新兴市场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的资本净流入与TFP增速之间呈反向关系,这与新古典增长模型的预测相反,进而将该现象称为“资本配置之谜”,并且认为储蓄扭曲是导致其产生的主要原因。通过对2000—2014年“资本配置之谜”情况的考察,发现“资本配置之谜”依然存在,并且加入消费者习性之后,能够使模型预测的资本净流入更接近真实数据,从而缓解“资本配置之谜”。储蓄扭曲和投资扭曲都有助于解释“资本配置之谜”,但是与1980—2000年相比,2000—2014年的储蓄扭曲有所缓解,投资扭曲成为解释“资本配置之谜”的主要原因。金融发展水平提升(即储蓄扭曲降低)和资本市场要素价格扭曲降低(即投资扭曲降低)均有助于资本流向TFP增速较快的经济体。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