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173)
- 2023(11943)
- 2022(9847)
- 2021(9283)
- 2020(7702)
- 2019(17391)
- 2018(16750)
- 2017(31635)
- 2016(17056)
- 2015(18765)
- 2014(18227)
- 2013(18255)
- 2012(17057)
- 2011(15632)
- 2010(15429)
- 2009(14030)
- 2008(14176)
- 2007(12052)
- 2006(10509)
- 2005(9453)
- 学科
- 济(72476)
- 经济(72398)
- 管理(43756)
- 业(43419)
- 方法(34319)
- 企(33720)
- 企业(33720)
- 数学(30423)
- 数学方法(30160)
- 贸(23987)
- 贸易(23977)
- 易(23336)
- 中国(21383)
- 农(18340)
- 财(18251)
- 学(17907)
- 业经(14045)
- 制(14030)
- 银(12100)
- 银行(12045)
- 农业(12038)
- 融(11761)
- 金融(11760)
- 行(11608)
- 地方(11440)
- 出(11119)
- 务(10977)
- 财务(10968)
- 财务管理(10950)
- 环境(10634)
- 机构
- 大学(256971)
- 学院(251730)
- 济(112489)
- 经济(110812)
- 研究(97374)
- 管理(90108)
- 理学(79220)
- 理学院(78169)
- 管理学(76741)
- 管理学院(76291)
- 中国(72298)
- 科学(61544)
- 京(54261)
- 农(52028)
- 所(51099)
- 财(48498)
- 研究所(47582)
- 业大(42047)
- 农业(41766)
- 中心(41603)
- 财经(40206)
- 经济学(37263)
- 经(37094)
- 院(35011)
- 江(34758)
- 北京(33924)
- 经济学院(33878)
- 范(31814)
- 师范(31323)
- 科学院(30566)
- 基金
- 项目(177872)
- 科学(140323)
- 基金(134856)
- 家(123461)
- 国家(122576)
- 研究(118986)
- 科学基金(102002)
- 社会(79845)
- 社会科(76029)
- 社会科学(76009)
- 基金项目(70853)
- 自然(68122)
- 自然科(66673)
- 自然科学(66646)
- 自然科学基金(65561)
- 省(64570)
- 划(57651)
- 资助(55304)
- 教育(53585)
- 编号(42021)
- 重点(41804)
- 部(41113)
- 发(38148)
- 创(36919)
- 国家社会(35588)
- 科研(35448)
- 计划(35048)
- 创新(34903)
- 教育部(34483)
- 中国(34137)
- 期刊
- 济(111633)
- 经济(111633)
- 研究(73422)
- 学报(52001)
- 科学(45499)
- 农(45456)
- 中国(43711)
- 大学(37801)
- 学学(36415)
- 财(34704)
- 管理(31287)
- 农业(31029)
- 经济研究(21630)
- 融(21374)
- 金融(21374)
- 财经(20428)
- 贸(19833)
- 国际(17891)
- 业(17826)
- 经(17684)
- 教育(17573)
- 问题(16584)
- 业经(16175)
- 技术(15739)
- 世界(14496)
- 版(13753)
- 业大(13544)
- 科技(11890)
- 资源(11675)
- 技术经济(11485)
共检索到36176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熊维 张群
一、中国贸易顺差的规模及其结构性特征从1994年到2005年,我国经常项目实现了12年的顺差,2001年,经常项目顺差174亿美元,2005年达到了1607亿美元,增加了8倍。贸易项目也持续了12 年的顺差,尤其是近年来,贸易顺差出现异常变化,总额大幅增加,2005年突破历史记录,达到910.8亿美元。货物贸易迅猛发展,从1997年到2005年,货物贸易顺差额从462.2亿美元急剧上升到1018.8亿美元, 出口额从1826.7亿美元上升到7620亿美元,出口占 GDP的比重从20.2%上升到34%,中国出口占世界出口的比重从1997年的3.4%上升到2004年的6.5%, 在全球贸易地...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费广平
在当前国际国内经济环境错综复杂的背景下,我国贸易顺差的可持续及其与人民币汇率关系受到了广泛关注。在分析我国贸易顺差变动趋势的基础上,通过构建SVAR模型,研究分析贸易顺差与人民币汇率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贸易顺差对汇率的正向影响较为显著,但汇率对贸易顺差的影响相对较小,我国贸易顺差和汇率受国际经济冲击影响较大,"8?11汇改"结构性特征对贸易顺差和汇率具有显著影响。建议加快推进外贸供给侧改革,有效管理人民币汇率预期,不断提升汇率政策的针对性、灵活性。
关键词:
贸易顺差 人民币汇率 汇率波动率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费广平
在当前国际国内经济环境错综复杂的背景下,我国贸易顺差的可持续及其与人民币汇率关系受到了广泛关注。在分析我国贸易顺差变动趋势的基础上,通过构建SVAR模型,研究分析贸易顺差与人民币汇率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贸易顺差对汇率的正向影响较为显著,但汇率对贸易顺差的影响相对较小,我国贸易顺差和汇率受国际经济冲击影响较大,"8?11汇改"结构性特征对贸易顺差和汇率具有显著影响。建议加快推进外贸供给侧改革,有效管理人民币汇率预期,不断提升汇率政策的针对性、灵活性。
关键词:
贸易顺差 人民币汇率 汇率波动率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宋树理
开放经济条件下,我国贸易顺差持续增长之久已是不争的事实,然而,值得深思的是形成贸易顺差持久的根源所在。根据中国海关总署的统计,自2001年底加入WTO以来,我国对外贸易已连续六年以20%以上的速度增长,而且对外贸易顺差的增速远远超过了贸易总值的增速,2007年的贸易顺差额比2001年增长了11.6倍。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姚枝仲
2008年2月,中国的贸易顺差开始下降了,到6月,累计贸易顺差比2007年同期降低了128亿美元,降低幅度为11.6%,6月当月的顺差更是同比下降了20.7%。这次顺差减少与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外需下降有一定的关系,更为重要的是,近几年来的政策调整效果开始显现。当然,在贸易顺差朝着"基本平衡"的目标迈进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出口企业陷入困境的现象,出现了担心净出口减少引起GDP增长率过度下滑的忧虑。本文对这次贸易顺差变化的性质、构成进行了深入分析,从中找出了顺差变化的真正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应对措施,这对我们如何正确看待此次贸易顺差减少提供了有益参考。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徐毅
文章分析了我国贸易顺差的结构特征并对贸易顺差的未来演变做出展望。通过对贸易顺差的结构分析可以发现,我国持续贸易顺差的产生是产品内分工背景下我国劳动力在国际市场竞争力的集中体现。文章从两个方面对我国贸易顺差的未来做出了预测,计量工具所给出的预测是贸易顺差将持续很长一段时间,通过国际比较以及针对我国现实的分析也给出了同样的预测结果。
关键词:
贸易顺差 产品内分工 向量自回归模型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汪伟
文章首先通过构建一个开放经济三期世代交替模型讨论了人口结构变化对中国经常账户余额的影响。理论研究发现,少儿抚养系数的下降会引起储蓄率相对于投资率上升从而形成经常账户盈余,人口老龄化会降低储蓄率从而对经常账户余额产生负向影响。文章然后运用中国1993-2009年省级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经验结论与理论模型预测一致,人口结构变化能够解释中国经常账户余额变化的近45%。在控制了其他解释变量后,人口年龄结构变量对经常账户的影响依然显著。文章的估计结果对替代性的经常账户余额指标、人口年龄结构变量的选取以及模型的动态设定也非常稳健。
关键词:
人口结构变化 储蓄 投资 经常账户差额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刘阳阳 冯明 唐燕华
本文通过向量误差修正模型(VECM)研究汇率变动对中国贸易顺差的影响。我们发现,人民币汇率变动会经由两条路径来影响进出口贸易:第一是通过进口价格和出口价格的改变以及进出口贸易弹性来影响进口和出口,本文称之为"直接效应";第二是汇率变动还会通过出口量的变动来间接影响进口量,本文称之为"联动效应"。实证研究还发现,金融危机前,由于加工贸易在我国对外贸易中所占份额较大,因而联动效应在现实中占据主导地位,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贸易顺差的影响并不明显。金融危机后,本币贬值带来的"J曲线"效应在短期增强,汇率调整引发的波动幅度增大了两倍,但恢复均衡所需要的调整周期变短。本文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已有文献中...
关键词:
人民币汇率 直接效应 联动效应 净出口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蒲华林 张捷
持续的中美贸易顺差源于多方面的因素,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美国和东亚诸国的产业升级以及对华产业转移,特别是劳动密集型加工环节的转移所导致的产品内分工和产品内贸易。本文实证分析表明,产品内贸易与中美贸易顺差存在长期的协整关系,是产生中美之间结构性贸易顺差的根源。
关键词:
中美贸易 贸易顺差 产品内分工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董志勇 官皓
中国和美国之间的贸易顺差问题似乎已经成为中美关系的一个较大阻碍,理性地分析中美之间贸易顺差的成因已渐显迫切。本文从中美贸易顺差的规模和结构入手,详细分析了造成这一现象的结构性成因,得出中美贸易顺差是以比较优势为基础的正常的国际贸易不平衡的结论,从而两国应该以正确且双赢的态度来看待和处理这一问题。文章认为,要素禀赋理论肯定了各国发挥比较优势所能给自己所带来的福利的改善。中美的贸易顺差,从长远来看,它不仅有利于中国充分发挥其劳动丰裕国的优势,增进就业并推动中国经济的腾飞,同时有利于美国将其国内有限的资源应用到
关键词:
中美贸易 贸易顺差 比较优势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赵文军 于津平
本文首先从商品耐用性角度考察中国贸易顺差的内部结构特征,然后通过建立两贸易品跨期均衡消费理论模型和相应的计量模型,对中国耐用和非耐用品贸易收支变动原因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非耐用品贸易顺差是中国贸易顺差的首要来源,但其增速远低于耐用贸易品。从长期看,国内实际资本存量快速扩张是推动耐用和非耐用品贸易顺差不断走高的根本因素,国内实际消费支出上升和非耐用品跨时价格下降是抑制非耐用品贸易顺差的有力因素,而国内实际消费支出上升对耐用品贸易顺差不存在显著抑制作用。本文还分析了相关变量间的短期动态关系,并根据长短期的分析结果,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李东平
改革开放近30年来,中国贸易以超过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持续增长,对就业、税收、经济等方面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近年来贸易的高速增长对中国经济的发展发挥了更大的作用。在中国贸易高速增长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问题,分析这些问题及其对中国经济和金融体系的影响对保证中国经济持续发展和金融体系安全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利用基于数学模型的实证方法分析2005年中国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实施以来贸易顺差中的虚假成分,并在此基础上简单分析虚假贸易对中国货币政策的影响。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高敬峰
通过对有关贸易理论和我国贸易发展现实的分析,说明我国贸易顺差的变化及其影响。指出我国对外贸易活动今后的发展方向是在继续扩大出口规模的同时加大进口规模,以保持进出口基本平衡为目标,并以此目标来调整相关的贸易政策。
关键词:
贸易顺差 外汇储备 重商主义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项松林
在最优跨时消费的基础上,建立国际货币政策影响贸易收支的短期和长期理论模型,使用该模型对中国1979—2008年的贸易收支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美元的过度发行是造成中国贸易顺差的重要因素;短期内,使用人民币升值的办法对平衡中国贸易收支的作用较小;消费不足不能解释中国长期的贸易收支问题,长期的贸易收支是最优跨时贸易的结果,体现出中国与其它国家贸易的互补性、互利性。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张琼 齐源
文章总结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贸易顺差的三个阶段,分析近几年贸易顺差的结构性特征。据此认为,我国贸易顺差实际是一种"转移顺差",是国际间产业转移以及资本项目顺差隐形转移的必然产物,是我国劳动力价格、国内产能过剩及内需不足、配额限制取消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提出从顺差总量、贸易不平衡度以及顺差与GDP之比的国际比较上看,中国贸易顺差并不像一些研究人员所认为的那样严重。
关键词:
贸易顺差 贸易结构 贸易差额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