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595)
2023(18257)
2022(15789)
2021(14838)
2020(12592)
2019(29421)
2018(29023)
2017(55660)
2016(29997)
2015(34204)
2014(34244)
2013(33992)
2012(31317)
2011(28395)
2010(28156)
2009(26179)
2008(25935)
2007(22714)
2006(19457)
2005(17352)
作者
(86964)
(72932)
(72118)
(68905)
(46286)
(34835)
(33046)
(28632)
(27516)
(25766)
(24568)
(24478)
(22878)
(22848)
(22572)
(22301)
(22001)
(21586)
(20819)
(20775)
(17916)
(17784)
(17635)
(16498)
(16201)
(16147)
(15978)
(15934)
(14671)
(14341)
学科
(126268)
经济(126133)
管理(85401)
(81442)
(67297)
企业(67297)
方法(62039)
数学(53916)
数学方法(53269)
中国(33015)
(32638)
(31595)
(30325)
贸易(30312)
(29397)
(26829)
业经(26542)
地方(23278)
农业(21675)
(21659)
理论(20978)
(19998)
财务(19918)
财务管理(19875)
(19560)
企业财务(18753)
环境(18614)
(18491)
银行(18438)
(18269)
机构
大学(439586)
学院(436462)
(181951)
经济(178296)
管理(171726)
理学(149545)
理学院(147914)
研究(146013)
管理学(145291)
管理学院(144526)
中国(109014)
(92717)
科学(89491)
(80742)
(73168)
(69058)
研究所(66982)
财经(66055)
中心(65925)
业大(64329)
(61034)
(60149)
北京(58707)
(56846)
师范(56324)
经济学(55900)
农业(54552)
(52827)
经济学院(50584)
(49667)
基金
项目(296883)
科学(233175)
基金(216709)
研究(215447)
(188748)
国家(187246)
科学基金(160721)
社会(136151)
社会科(129105)
社会科学(129072)
基金项目(114175)
(113833)
自然(104891)
自然科(102461)
自然科学(102432)
自然科学基金(100597)
教育(99237)
(96341)
资助(90773)
编号(87456)
成果(70495)
(66342)
重点(66264)
(62593)
(60925)
课题(59748)
科研(57153)
教育部(57048)
创新(56931)
国家社会(56310)
期刊
(191722)
经济(191722)
研究(126249)
中国(75119)
学报(68792)
科学(62863)
(61536)
(60747)
管理(60297)
大学(52119)
学学(49089)
教育(44105)
农业(42824)
技术(37294)
(34842)
金融(34842)
经济研究(32539)
财经(31850)
业经(30669)
(27269)
问题(25733)
(25150)
(22825)
技术经济(21350)
图书(21300)
国际(21190)
统计(21014)
商业(20425)
理论(20346)
(20113)
共检索到62569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赵文军  于津平  
本文首先在跨时最优消费理论的基础上,建立以中国贸易收支为研究对象的理论模型和相应的计量模型,然后运用Johansen协整分析法、Granger因果检验法及VEC模型对中国在1978—2006年间贸易顺差的成因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长期而言,中国实际资本存量和实际资本使用成本与贸易顺差均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中国居民实际财富和政府实际消费支出与贸易顺差显著负相关;中国实际资本存量高速增长和居民实际财富缓慢爬升是贸易顺差快速增加的主要原因。短期内,实际资本存量与居民实际财富的变化对贸易收支的影响具有一定的滞后性,甚至会出现与长期关系相反的现象。根据上述分析结果,本文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赵文军  于津平  
本文首先从商品耐用性角度考察中国贸易顺差的内部结构特征,然后通过建立两贸易品跨期均衡消费理论模型和相应的计量模型,对中国耐用和非耐用品贸易收支变动原因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非耐用品贸易顺差是中国贸易顺差的首要来源,但其增速远低于耐用贸易品。从长期看,国内实际资本存量快速扩张是推动耐用和非耐用品贸易顺差不断走高的根本因素,国内实际消费支出上升和非耐用品跨时价格下降是抑制非耐用品贸易顺差的有力因素,而国内实际消费支出上升对耐用品贸易顺差不存在显著抑制作用。本文还分析了相关变量间的短期动态关系,并根据长短期的分析结果,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汪伟  
文章首先通过构建一个开放经济三期世代交替模型讨论了人口结构变化对中国经常账户余额的影响。理论研究发现,少儿抚养系数的下降会引起储蓄率相对于投资率上升从而形成经常账户盈余,人口老龄化会降低储蓄率从而对经常账户余额产生负向影响。文章然后运用中国1993-2009年省级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经验结论与理论模型预测一致,人口结构变化能够解释中国经常账户余额变化的近45%。在控制了其他解释变量后,人口年龄结构变量对经常账户的影响依然显著。文章的估计结果对替代性的经常账户余额指标、人口年龄结构变量的选取以及模型的动态设定也非常稳健。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宋树理  
开放经济条件下,我国贸易顺差持续增长之久已是不争的事实,然而,值得深思的是形成贸易顺差持久的根源所在。根据中国海关总署的统计,自2001年底加入WTO以来,我国对外贸易已连续六年以20%以上的速度增长,而且对外贸易顺差的增速远远超过了贸易总值的增速,2007年的贸易顺差额比2001年增长了11.6倍。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宗建亮  熊豪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1978年国内生产总值为3624.1亿人民币,2005年则达到182321.0亿元人民币,平均以每年9.4%左右速度增长。是什么在支撑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呢D由凯恩斯国民经济恒等式Y=C+I+G+(N-M)可知,C、I、G和(N-M)的增加都会拉动经济的增长。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李元旭  金伦希  
随着韩中两国经济交流的加深,两国在对方对外贸易的地位越来越高。中国自2003年起超过美国成为韩国最大的贸易对象国,而韩国目前也已经是中国第二大进口对象国和第四大出口对象国,两国之间的贸易总额稳定增长,其中韩国对中国的贸易顺差也一直较快增长。然而自2006年开始,这一贸易顺差开始呈现负增长趋势。本文作者通过分析,发现造成这一负增长态势主要来自在中国的韩国企业带来的出口效应减弱、中国本土产品复进口的替代效应、中国原材料及零部件自给率提高等六个方面的影响,同时也提出了自己的建议,这对我国应对中韩贸易逆差提供了有益参考。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熊宇  
文章讨论了我国贸易顺差与我国以廉价劳动力要素参与国际要素分工之间的关系,认为贸易顺差产生的根本原因是我国以廉价劳动力要素参与国际要素分工。若要从根本上解决或者缓解贸易顺差,需要提升我国的要素禀赋,以更高级的要素参与国际要素分工,参与国际产品价值链的更高级阶段,从事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的生产环节。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高敬峰  
通过对有关贸易理论和我国贸易发展现实的分析,说明我国贸易顺差的变化及其影响。指出我国对外贸易活动今后的发展方向是在继续扩大出口规模的同时加大进口规模,以保持进出口基本平衡为目标,并以此目标来调整相关的贸易政策。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毕玉江  
文章选取中国主要贸易伙伴美国、欧盟、日本、东盟和韩国作为研究对象,使用1999年1月到2010年1月的月度数据,分析了人民币汇率的趋势性变动与波动风险对双边贸易差额的影响,考查了中国加入WTO和2005年的第二次汇改对双边贸易差额调整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人民币趋势性变动对贸易顺差的调整效应是不显著的,其作用结果对不同贸易伙伴存在差别,而汇率波动率风险总体而言对双边贸易差额具有显著影响。贸易伙伴国(地区)国内经济发展状况是双边贸易差额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中国自身的经济发展对贸易顺差的形成及调整具有重要作用。加入WTO对我国贸易顺差的变化具有显著影响,但第二次汇率制度改革对国别(地区)贸易顺差调...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徐毅  
文章分析了我国贸易顺差的结构特征并对贸易顺差的未来演变做出展望。通过对贸易顺差的结构分析可以发现,我国持续贸易顺差的产生是产品内分工背景下我国劳动力在国际市场竞争力的集中体现。文章从两个方面对我国贸易顺差的未来做出了预测,计量工具所给出的预测是贸易顺差将持续很长一段时间,通过国际比较以及针对我国现实的分析也给出了同样的预测结果。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赵明  
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基于贸易顺差的原理,文章应用分省面板单位根和协整技术分析了影响我国贸易顺差的内外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外贸净出口与工资水平、交通建设、消费水平、固定资产投资以及出口退税之间存在协整关系;外贸净出口与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加工贸易出口额、高技术引进经费、以及实际有效汇率间也存在协整关系。比较而言,内部因素可以更好的解释我国贸易的顺差的原因,实际有效汇率的变化对于外贸净出口的影响最大。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崇曦农  刘晶  
该文通过分析我国贸易顺差的深层次原因及要素价格与贸易顺差的微观形成机制,提出我国较大的贸易顺差是不会持续存在的。随着要素市场化进程的推进,加工贸易的渐进转型,我国巨额贸易顺差会逐渐下降并稳定于收支平衡略有盈余的长期均衡水平。在此建议,要使我国现阶段积累的贸易顺差回归并稳定于收支平衡略有盈余的长期均衡水平单靠市场的自发调节是不够的,政府应从宏观层面,重点着手国内生产要素价格形成机制改革,尤其要保持实际工资的合理增长,最终从价格机制上迫使企业优化生产要素的使用,促进生产方式和贸易方式的转变。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姚枝仲  
2008年2月,中国的贸易顺差开始下降了,到6月,累计贸易顺差比2007年同期降低了128亿美元,降低幅度为11.6%,6月当月的顺差更是同比下降了20.7%。这次顺差减少与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外需下降有一定的关系,更为重要的是,近几年来的政策调整效果开始显现。当然,在贸易顺差朝着"基本平衡"的目标迈进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出口企业陷入困境的现象,出现了担心净出口减少引起GDP增长率过度下滑的忧虑。本文对这次贸易顺差变化的性质、构成进行了深入分析,从中找出了顺差变化的真正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应对措施,这对我们如何正确看待此次贸易顺差减少提供了有益参考。
[期刊] 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学报  [作者] 毕玉江  
汇率是开放经济环境下的核心工具变量,汇率波动会直接影响到进出口商的贸易利润。由于不同贸易主体的经营管理水平、经济实力大都不同,其贸易进出口对同等程度汇率变动的响应应该是不同的。文章研究了汇率变动对外资企业、国有企业、集体企业以及其他类型企业贸易差额发展变化的影响。研究发现,各类型企业的外贸顺差额变化与汇率及世界需求变动之间都存在长期稳定关系。外商投资企业的外贸顺差受汇率及世界经济发展状况的影响程度比较高,国有企业与集体企业外贸顺差受汇率及世界经济状况的影响模式是一致的,但是国有企业外贸差额受世界需求变动的影响程度要高于汇率变动的影响程度。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王胜  陈继勇  吴宏  
针对中美贸易顺差与人民币汇率关系的问题,本文通过协整分析和Granger因果检验发现,人民币升值在短期难以对中美贸易顺差产生调节作用,从长期影响而言,人民币升值的影响作用也不大。此外,中美贸易顺差在短期还是主要取决于当前贸易收支的现实情况,而中长期则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美国经济波动的影响。因此,人民币升值不会缓解美国巨大的贸易逆差,而且即使美国贸易收支出现改善也不会对美国经济发展产生显著的正面影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