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10.2.114.168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673)
2023(17120)
2022(14407)
2021(13391)
2020(11233)
2019(25982)
2018(25691)
2017(48860)
2016(26394)
2015(30612)
2014(30657)
2013(30254)
2012(28278)
2011(25580)
2010(25745)
2009(24338)
2008(23979)
2007(21657)
2006(19234)
2005(17729)
作者
(76497)
(64090)
(63958)
(61052)
(40685)
(30565)
(29145)
(25001)
(24110)
(22874)
(22086)
(21412)
(20651)
(20503)
(20279)
(19849)
(18939)
(18914)
(18712)
(18359)
(16269)
(15821)
(15521)
(14642)
(14383)
(14338)
(14164)
(14160)
(12951)
(12752)
学科
(121900)
经济(121753)
管理(76541)
(69498)
(56316)
企业(56316)
方法(47404)
数学(40890)
数学方法(40563)
中国(33540)
(30860)
(30389)
(28138)
贸易(28122)
(27294)
(25864)
地方(25694)
业经(25085)
(23478)
农业(19766)
(19431)
银行(19388)
(18887)
金融(18879)
(18776)
(18585)
理论(18140)
(17527)
财务(17472)
财务管理(17425)
机构
大学(386702)
学院(386407)
(172078)
经济(168654)
管理(141594)
研究(136686)
理学(120411)
理学院(119060)
管理学(117142)
管理学院(116428)
中国(105640)
(81637)
(80565)
科学(78737)
(69240)
财经(63128)
研究所(62217)
(62172)
中心(61752)
(59172)
(57160)
经济学(54907)
业大(52995)
北京(52034)
(49632)
经济学院(49331)
师范(49128)
(48730)
农业(48715)
财经大学(46477)
基金
项目(246291)
科学(193301)
研究(183617)
基金(178540)
(154877)
国家(153616)
科学基金(130466)
社会(118310)
社会科(112165)
社会科学(112136)
(94586)
基金项目(93346)
教育(84871)
自然(80528)
(79711)
自然科(78680)
自然科学(78656)
自然科学基金(77279)
编号(74381)
资助(73382)
成果(62426)
(56131)
重点(55990)
(53916)
课题(52368)
(51284)
国家社会(49833)
教育部(48564)
(48467)
创新(48163)
期刊
(197402)
经济(197402)
研究(121109)
中国(83070)
(64239)
学报(58305)
(57580)
管理(54039)
科学(53271)
大学(44869)
教育(42870)
学学(42248)
农业(38632)
(38060)
金融(38060)
技术(34104)
经济研究(33419)
财经(32736)
业经(29684)
(28372)
问题(26341)
(25701)
国际(22736)
(21252)
世界(20645)
技术经济(19677)
统计(18021)
(17847)
商业(17706)
理论(17240)
共检索到599460条记录
相关度优先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王剑锋  顾标  
本文基于中国式分权体制下"储蓄——投资"失衡的研究视角,详细考察了我国贸易顺差增长与波动的成因问题。我们的研究得到以下基本结论:在中国式分权体制改革及其实施过程中,国有企业与财政支出结构改革导致的储蓄转化率下降,以及地方政府竞争带来的国民储蓄率上升,在长期中具有提高贸易顺差比重的作用。在不同宏观经济形势下,中央与地方围绕融资体系储蓄转化率所展开的博弈,则是导致我国贸易顺差占比出现短期波动的重要因素。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乔晓楠  冯志轩  张坷坷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认为商品之间交换量的关系或比例由其各自所包含的价值量所决定,因此,国际贸易的本质就是劳动的跨国交换。并且,在进行国际贸易时,商品的价值标准也随之发生了变化。这其中包含着两重偏离,即国别价值与国际价值的偏离,以及国际价值与国际生产价格的偏离。前者反映了生产效率的差异,后者则刻画了国际价值转移。基于上述理论,运用世界投入产出表分析中国27个生产性部门1995~2009年贸易顺差的两重偏离情况,研究发现,中国实现特定贸易顺差所消耗的国别劳动时间始终高于世界必要劳动时间,但是其差距在显著缩小,生产效率大幅提升,并且由于贸易结构的变化,中国的价值转出情况也得到了大幅改善。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魏雯青  
贸易顺差一直以来是我国对外贸易的常态,它对中国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持久性的贸易顺差却说明一国经济增长模式存在很大问题。本文从贸易顺差的概念入手,分析了中国贸易顺差的现状以及原因,然后从对外贸易的角度探讨了目前中国经济增长模式存在的问题,以及实现内外平衡的新经济增长模式的途径。新经济增长模式的关键是内外平衡,既要重视外需市场也要重视内需市场,实现两者的协同发展。政府要增强人力资本投入力度和研发投入力度,从根本上实现国内制造业转型升级,提升服务业质量、培养消费者的偏好、拉动国内需求层次的提升,才能最终实现内外平衡的新经济增长模式。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余斌  
最早的现代化就是资本主义化,马克思和恩格斯将其原因解释为“不想灭亡”。随着资本主义内在矛盾的日益激化,现代化有了社会主义化的倾向,并出现了西欧资本主义模式和苏联社会主义模式两种不同且相互对立的模式。旧中国的现代化注定要“输在起跑线上”。直到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的现代化才真正“站在了起跑线上”,开启了中国式现代化之路。由于历史原因,新中国获得了新的现代化起跑方式,形成中国式现代化的起跑。改革开放使中国抓住了新的契机,中国式现代化开始加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后,中国式现代化开始奋飞。中国式现代化为人类实现现代化提供了新的选择,虽然这与中国国情和特殊的历史机遇有关,但仍然具有一定的世界历史意义,并可为其他国家完成现代化建设任务提供有益启示。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陈世波  
近年以来,华为、三一重工等中国企业在美投资屡屡失利,使得中国高端制造业贸易在美受阻研究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该文回顾了贸易保护主义的理论渊源,分析了在WTO规则约束和经济一体化背景下贸易保护与经济衰退的"悖论";引入了新政治经济学公共选择理论的分析框架,指出了"选票至上"的公共物品供给逻辑是造成中国高端制造业在美国受阻的贸易摩擦症结;认为世界经济复苏的不确定性所带来的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以及美国核心产业受到我国前所未有的冲击,决定了今后相当长时期内中美贸易摩擦和协调成为两国经济关系的主题。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马述忠  李淑玲  
贸易政策是各种理念相互交锋、各种利益集团彼此博弈的结果。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美国贸易政策的侧重点有所不同。为了对日益加剧的中美贸易摩擦给出一个合理的解释,本文从政治学、政治经济学和新政治经济学的分析框架出发,阐释了利益集团在美国贸易政策嬗变过程中的政治表现。20世纪80年代后,“利益集团”模型成了贸易政策分析的主要发展方向之一,尤其是它的“政治献金”模型,更是给出了任何贸易保护的产生都是利益集团、政治家和选民之间均衡博弈的结论。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樊明  
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后,未来增长的前景如何普遍受到关注。有一个流行的观点:一个经济国家经济基数或规模大了,经济增长率就必然会下降。为此通过采用178个经济体数据对此进行了检验,发现GDP和增长率的相关度很低,因此这一看似合理的观点并经不起数据的检验,并妨害对经济增长率下降做正确的分析和判断。对中国经济增长潜力的市场分析发现,依当下中国和发达国家人均收入的巨大差距,还存在巨大经济增长潜力,在近期房地产是重要的经济增长点。经济增长及增长潜力的政治经济学分析强调,基于一个经济社会的政治结构,阶级、利益集团的力量对比及相互作用,对收入及由收入决定的消费进行分析和评价,由此分析和解释一个经济社会经济增长及...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谢地  张巩  
特朗普就任美国总统以来,推出了一系列贸易保护主义政策。中国作为美国最大的贸易顺差国,不可避免地成为特朗普政府的重点攻击对象。自2017年8月18日美国启动对中国的"301"调查后,中美贸易摩擦持续升级。2018年7月6日,中美贸易战正式打响。中美贸易摩擦是中美两大经济体经济利益关系矛盾运动的产物,也只能在彼此经济利益关系的调试中逐步得到解决。本文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视角对中美贸易摩擦问题进行不同于一般贸易理论的有效解释及说明,有助于理性认识中美贸易摩擦。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吴宗金  
一、贸易保护主义的制度分析在一个民主政体中,多数人的意愿应该具有决定性的力量。当双边转向自由贸易按照经济理论提高福利时,政府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张淑芹  
目前发达国家的贸易保护主义日益抬头,尤其是其贸易保护主义对象频频指向中国。在此背景下,本文深入剖析了当前贸易保护主义的问题根源及对策。在当前世界经济格局深度调整的过程中,贸易保护主义既有全球经济增长动能不足、国际经济力量深刻演变的经济层面动因,也有经济发展成果未获得广泛共享和平等分配等的政治因素。但无论是贸易保护还是自由贸易,都是经济发展的手段,而不是经济发展的目的。发达国家贸易保护的根本目的是为了继续保持它们在全球价值链的高端位置和保住其全球生产体系控制者的地位,即通过"环境的塑造"来提升其产业竞争力,打压他国经济的转型升级。基于此,本文探讨了中国在当前国际经贸环境下的应对策略。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严建苗  
自由贸易政策将提高世界范围内的要素配置效率,增进各国的经济福利。贸易保护经常盛行的国际贸易政策演进,却往往与这种基于比较优势的古典处方相矛盾。一般认为,造成这种反论的根本原因在于,国际贸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张衔  李少武  
从十八世纪工业革命至今,英国和美国先后主导了国际贸易体系,并根据本国国际竞争力由"弱-强-弱"的变化,采取了"保护贸易-自由贸易-保护贸易"的政策循环。TPP和TTIP就是这一政策循环的必然结果。从马克思经济学的视角看,英关两国根据相对生产力水平调整国际贸易政策是为了争夺和维持其既有的国际贸易地位,进而建立落后国家依附于先进国家的国际贸易体系。中国应该采取国家干预和各种贸易政策组合的方式,提高企业生产效率,以应对TPP和TTIP的不利影响,进而提高在国际贸易体系中的地位。
[期刊] 税务与经济(长春税务学院学报)  [作者] 杨云母  
自由贸易谈论的是效益问题,保护贸易强调的是公平问题。入世后,中国同样面临自由贸易和保护贸易的选择。只要遵循政治经济学规律,采取措施使世界贸易组织规则朝着有利于我们的方向发展,不断增强自身国际竞争实力,就一定能够把握自由贸易的正确方向。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毕玉江  
文章选取中国主要贸易伙伴美国、欧盟、日本、东盟和韩国作为研究对象,使用1999年1月到2010年1月的月度数据,分析了人民币汇率的趋势性变动与波动风险对双边贸易差额的影响,考查了中国加入WTO和2005年的第二次汇改对双边贸易差额调整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人民币趋势性变动对贸易顺差的调整效应是不显著的,其作用结果对不同贸易伙伴存在差别,而汇率波动率风险总体而言对双边贸易差额具有显著影响。贸易伙伴国(地区)国内经济发展状况是双边贸易差额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中国自身的经济发展对贸易顺差的形成及调整具有重要作用。加入WTO对我国贸易顺差的变化具有显著影响,但第二次汇率制度改革对国别(地区)贸易顺差调...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卢文鹏  李达  
第五次东盟与中国领导人会议确定了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目标。在全球经济衰退的大背景下,创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有其特殊的政治经济学含义。中国和东盟国家存在地缘上的亲和力和经济优势的互补,建立一种自由贸易区形式的区域分工协作机制有其合理性和必然性,而这种协作机制的建立必将对东亚地区经济一体化进程起到重大的作用。
0
文献操作(0)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