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263)
2023(7612)
2022(6288)
2021(6037)
2020(4900)
2019(11534)
2018(11069)
2017(21199)
2016(11259)
2015(12888)
2014(12541)
2013(12533)
2012(12011)
2011(11060)
2010(11098)
2009(10309)
2008(10232)
2007(8854)
2006(8076)
2005(7432)
作者
(31446)
(26377)
(26316)
(25191)
(17129)
(12476)
(12026)
(10293)
(10080)
(9420)
(9017)
(8695)
(8634)
(8572)
(8544)
(8181)
(7919)
(7612)
(7608)
(7545)
(6591)
(6547)
(6277)
(5949)
(5931)
(5886)
(5789)
(5659)
(5382)
(5314)
学科
(49347)
经济(49302)
管理(29607)
(27130)
(21919)
贸易(21906)
(21378)
方法(20883)
(20397)
企业(20397)
数学(18611)
数学方法(18438)
中国(17396)
(13773)
(11942)
(9846)
(9845)
(9690)
关系(9080)
地方(9045)
业经(8897)
(8823)
银行(8816)
(8580)
农业(8309)
(8234)
(7962)
金融(7962)
及其(7947)
环境(7930)
机构
大学(163638)
学院(163375)
(82845)
经济(81617)
研究(63977)
管理(59378)
理学(50484)
中国(50414)
理学院(49922)
管理学(49309)
管理学院(49005)
(36735)
(34672)
科学(34588)
(31908)
研究所(28804)
财经(28680)
中心(27722)
经济学(27284)
(26349)
(24919)
经济学院(24644)
(23287)
(23067)
北京(22689)
财经大学(21229)
(20581)
师范(20418)
业大(19893)
(19663)
基金
项目(103743)
科学(83458)
基金(78882)
研究(78246)
(68514)
国家(68034)
科学基金(57695)
社会(52073)
社会科(49636)
社会科学(49631)
基金项目(39544)
(36249)
自然(35312)
教育(35066)
自然科(34493)
自然科学(34486)
自然科学基金(33919)
资助(33595)
(32067)
编号(29945)
成果(25497)
(25200)
中国(23772)
(23685)
重点(23642)
国家社会(22940)
教育部(21956)
课题(21488)
(21391)
(20586)
期刊
(89736)
经济(89736)
研究(56257)
中国(32424)
(26078)
(23261)
管理(22718)
学报(22369)
科学(22107)
(19025)
金融(19025)
(18278)
经济研究(17438)
大学(17362)
国际(16635)
学学(16367)
农业(16175)
教育(14739)
财经(14566)
问题(13070)
业经(13041)
(12724)
世界(12167)
技术(12141)
(9238)
(8627)
贸易(8627)
技术经济(7884)
统计(7554)
国际贸易(7255)
共检索到25848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王孝松  翟光宇  谢申祥  
本文将可能影响中国贸易超调的原因归纳为五类,即贸易结构、供应链国际化、经济形势、贸易政策和中国特定因素,每类指标均选取多个变量纳入计量方程中进行回归分析。经验分析结果稳健地表明,"可延迟商品"的出口比重成为中国贸易超调最重要的影响因素;此外,主要贸易伙伴从中国进口比重、主要贸易伙伴的GDP增长率,以及中国库存占GDP比重,对中国贸易超调也产生了较为重要的作用;而中国参与国际垂直专业化生产程度、出口退税因素以及游资因素对超调幅度的影响未能获得实际数据的支持。未来中国对外贸易克服超调问题,实现健康稳定发展的出路在于,一方面遵循比较优势,承接国际外包,在国际生产链条中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另一方面,积极...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罗长远  张少川  
研究目标:捕捉近期中国贸易发展的关键特征,并对其成因进行量化分析。研究方法:借助Solow(1958)的方法进行组内和组间效应分解,通过误差修正模型进行周期和结构性因素分析。研究发现:与2012~2014年的情形有所不同,在2014~2016年,在商品维度,出口增速下降主要受资本品等的组内效应影响,进口增速下滑则由大宗商品等的组内效应导致。在地区维度,进出口增速下降是由东部的组内效应主导。在贸易伙伴维度,出口增速下降的主因是欧盟、美国、东盟等的组内效应,进口增速下降则受欧盟、美国、韩国等的组内效应影响。在此基础上,我们利用误差修正模型,分析了中国贸易失速的深层次特征,发现周期性而非结构性因素占据主导地位。研究创新:通过组内和组间效应分解,呈现不同贸易成分对贸易失速的贡献。借助误差修正模型,把握贸易失速的周期和结构性问题。研究价值:为贸易失速的应对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路。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琦  
分工决定贸易的模式、方式及贸易双方的利益分配问题。这种产品内分工也就决定了国与国之间在开展贸易过程中所获得的利益分配不同于以往分工模式下的利益分配。当前,在国际分工进一步深化的背景下,我国进出口贸易在总额增长的基础上呈现出新的特点,同时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贸易摩擦等问题。因此,积极关注我国巨额贸易顺差背后各国的利益分配,有助于进一步研究其影响因素,有利于战略决策。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张天颖  
中欧建交四十年来,双边贸易额不断上升。然而,在经济低迷的环境下,欧盟贸易保护主义越来越强烈,对华贸易救济调查愈加频繁,导致中欧贸易摩擦不断升温。因此,本文总结了当前中欧贸易摩擦的主要表现及产生的具体原因,并提出缓减中欧贸易摩擦的应对策略,为促进双边贸易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借鉴。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张天颖  
中欧建交四十年来,双边贸易额不断上升。然而,在经济低迷的环境下,欧盟贸易保护主义越来越强烈,对华贸易救济调查愈加频繁,导致中欧贸易摩擦不断升温。因此,本文总结了当前中欧贸易摩擦的主要表现及产生的具体原因,并提出缓减中欧贸易摩擦的应对策略,为促进双边贸易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借鉴。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俞海山  
表面上公平且对贸易双方都有利的国际贸易其实隐含着一个严重的不公平一外部效应。在现行国际贸易格局下,发展中国家成了发达国家生产和消费所产生的外部不经济的承受者。国际贸易外部效应具有空间转移单向性、发展趋势严重性、危害上的代际性、表面上的自愿性特点。为了消减国际贸易外部效应,必须修正传统国际贸易理论,促进外部成本内部化,建立和完善国际补偿和国际援助机制。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丁宝根  闫娅  
2009年3月17日,世界银行发布一份名为《贸易保护:初现端倪但趋势令人担忧》的报告,该报告显示,自2008年11月以来,G20中的17个国家已经实行了47项贸易保护措施,以牺牲其他国家为代价对贸易进行限制。在世界各国经济遭遇金融危机的无情吞噬、且各国政府谋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金丹  冯飞云  
中越作为当今世界两大新兴经济体,两国经贸关系的协调发展对世界经济增长起着重要推动作用。但当前中越贸易失衡问题日趋突显,已严重影响双边政治互信与经贸合作的发展。基于越南对华贸易逆差现状以及供应链、价值链和产业链视角,文章认为越南供应链面临出口需求激增与对华进口依赖局面,而越南制造业常年位于全球价值链低端,本土配套产业基础薄弱,无法满足国内需求,使其不得不增加对中国进口的需求,从而形成对华贸易逆差不断扩大的局面。最后结合RCEP为两国贸易带来的机遇,文章分析出可扩大中越贸易规模、改善贸易失衡的产品,并进一步为缩小两国贸易逆差提供新思路。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宋树理  
开放经济条件下,我国贸易顺差持续增长之久已是不争的事实,然而,值得深思的是形成贸易顺差持久的根源所在。根据中国海关总署的统计,自2001年底加入WTO以来,我国对外贸易已连续六年以20%以上的速度增长,而且对外贸易顺差的增速远远超过了贸易总值的增速,2007年的贸易顺差额比2001年增长了11.6倍。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仲鑫  金靖宸  
中国在2001年入世之后,按照WTO规则开展贸易活动,但受到美国贸易保护政策的冲击却越来越严重,其中化工、钢铁、有色金属、纺织等传统制造业受到的冲击尤其明显,对新时期中国全面深化对外开放和经济增长造成了较大压力。为此,本文分析了入世以来美国历任总统主导的贸易保护政策的特点:小布什政府倡导"竞争性自由化",使发展中国家被迫扩大市场开放,但有一定的自由贸易倾向;奥巴马政府以走出金融危机、刺激经济复苏为目标,"两反一保"成为主导政策;特朗普政府强调"美国优先",企图摆脱多边贸易规则的限制,贸易保护倾向已达到反对自由贸易的程度,甚至挑起"贸易战"。在此基础上,本文从积极磋商、运用WTO规则、采取反制措施、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加强自主创新、发挥"一带一路"倡议和自由贸易试验区的优势等方面为我国应对美国贸易保护政策提供建议。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刘环  乐海洋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程大为  
一、问题的提出1990年,国际发展委员会主席勃兰特提出了"全球治理"这一概念,在此基础上逐渐形成了全球治理理论。全球治理理论是顺应全球化趋势,旨在对全球事务进行共同管理的理论,其核心观点是:全球化导致国际行为主体多元化,解决全球性问题的重要途径是强化国际规范和国际机制,以形成一个具有机制约束力和道德规范力的、能够解决全球问题的"全球机制"。全球性问题包括政治、军事和经济贸易等各个方面,全球贸易治理作为一个细分领域,是全球治理的一部分,主要解决全球贸易治理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张华容  
对一个国家而言,"保护"是一切贸易理论与贸易政策的实质。在贸易保护主义演变为"超贸易保护主义"的历史背景下,我国贸易政策演进应持三个方面的价值取向:严格遵循世界贸易组织的有关规则,努力促进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进行必要的、阶段性的贸易保护。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黄亚钧  汪亚楠  
关税税率下降和贸易政策不确定性下降,是贸易自由化进程中的两大典型特征。本文对Melitz(2003)和Chatterjee et al(2013)的企业异质性理论进行了改进,着力于研究贸易自由化与企业出口表现之间的作用机制。我们采用2000-2006年工业企业数据库和海关数据库的匹配数据,运用DID方法实证研究发现:WTO的政策效应在2003年开始发挥,关税减免对于企业出口表现的作用显著,贸易政策不确定性提高了企业出口表现对于关税减免的变化弹性。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黄亚钧  汪亚楠  
关税税率下降和贸易政策不确定性下降,是贸易自由化进程中的两大典型特征。本文对Melitz(2003)和Chatterjee et al(2013)的企业异质性理论进行了改进,着力于研究贸易自由化与企业出口表现之间的作用机制。我们采用2000-2006年工业企业数据库和海关数据库的匹配数据,运用DID方法实证研究发现:WTO的政策效应在2003年开始发挥,关税减免对于企业出口表现的作用显著,贸易政策不确定性提高了企业出口表现对于关税减免的变化弹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