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005)
- 2023(14289)
- 2022(11852)
- 2021(10878)
- 2020(9257)
- 2019(21161)
- 2018(21002)
- 2017(40005)
- 2016(21578)
- 2015(24756)
- 2014(24431)
- 2013(24167)
- 2012(22291)
- 2011(20284)
- 2010(20320)
- 2009(19218)
- 2008(18874)
- 2007(16480)
- 2006(14680)
- 2005(13835)
- 学科
- 济(98452)
- 经济(98326)
- 管理(63045)
- 业(58456)
- 企(48057)
- 企业(48057)
- 方法(47433)
- 数学(42425)
- 数学方法(41958)
- 中国(27948)
- 贸(26377)
- 贸易(26359)
- 易(25641)
- 财(24951)
- 农(23341)
- 制(21783)
- 业经(20326)
- 融(17104)
- 金融(17101)
- 银(16742)
- 银行(16728)
- 学(16651)
- 行(16064)
- 地方(15935)
- 体(15106)
- 农业(14891)
- 务(14605)
- 财务(14561)
- 财务管理(14527)
- 理论(14139)
- 机构
- 大学(318317)
- 学院(312951)
- 济(142838)
- 经济(140361)
- 管理(119148)
- 研究(110026)
- 理学(102538)
- 理学院(101466)
- 管理学(99652)
- 管理学院(99076)
- 中国(87534)
- 财(67230)
- 京(66617)
- 科学(61582)
- 所(54215)
- 财经(53497)
- 中心(50053)
- 经(48935)
- 研究所(48909)
- 经济学(46718)
- 农(45989)
- 江(45345)
- 北京(42294)
- 经济学院(42237)
- 业大(41168)
- 财经大学(40099)
- 院(39684)
- 范(38943)
- 师范(38595)
- 农业(35900)
- 基金
- 项目(206594)
- 科学(165633)
- 基金(156096)
- 研究(150487)
- 家(135921)
- 国家(134990)
- 科学基金(116369)
- 社会(100945)
- 社会科(96023)
- 社会科学(96006)
- 基金项目(80567)
- 省(75583)
- 自然(73370)
- 自然科(71786)
- 自然科学(71774)
- 自然科学基金(70538)
- 教育(69605)
- 资助(65619)
- 划(65083)
- 编号(58004)
- 成果(48588)
- 部(48385)
- 重点(46986)
- 国家社会(44011)
- 发(43496)
- 创(42555)
- 教育部(42496)
- 制(41702)
- 课题(40444)
- 人文(40334)
- 期刊
- 济(150410)
- 经济(150410)
- 研究(98497)
- 中国(61814)
- 财(50454)
- 学报(46232)
- 管理(45120)
- 科学(43637)
- 农(41483)
- 大学(36391)
- 融(35080)
- 金融(35080)
- 学学(34077)
- 教育(29434)
- 农业(28039)
- 财经(27521)
- 经济研究(27062)
- 技术(25252)
- 贸(23958)
- 经(23631)
- 国际(22582)
- 业经(21553)
- 问题(21235)
- 世界(17557)
- 统计(17443)
- 业(16116)
- 策(15704)
- 技术经济(15329)
- 理论(14265)
- 决策(14001)
共检索到47814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高明宇 李婧
贸易因素是一国货币发展成国际货币的核心驱动力量。本文基于全球国家和地区的双边贸易数据构建世界贸易网络,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刻画中国2001年至2016年的贸易网络特征,并分析其对人民币国际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中国贸易网络特征对人民币国际化起到了稳健显著的正向推动作用。其中,贸易网络联系强度自2005年起,对人民币国际化的推动作用持续上升,中间中心度和网络异质性对人民币国际化的促进作用出现下降趋势;结构向量自回归模型的结果与状态空间模型的结果基本一致,同时方差分解结果表明,中国贸易网络特征对人民币国际化的促进作用存在差异,网络联系强度对人民币国际化的正向促进作用最大。进一步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应继续优化贸易网络特征,提升中国在全球贸易网络中的影响力;巩固人民币在亚洲区域的影响力,建立亚洲的人民币循环系统;重点关注人民币官方记账职能的发挥,通过更加广泛的地域分布形成网络效应。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马涛 丁文丽 李丽 李明
本文以2010~2014年四个经济影响因素(TDC、CRC、SEC、GDP)的季度数据为基础,运用向量自回归(VAR)模型,分析它们与人民币国际化指数之间的协整关系。结果表明:我国进出口贸易额占世界进出口贸易额的比重、人民币境外信贷总额占全球信贷总额的比重能够显著影响人民币国际化指数的变化,人民币国际债券发行额占国际货币市场发行总额的比重对人民币国际化指数变化影响的因果关系不显著,而我国GDP占世界GDP的比重不能满足模型稳定要求,因此不能简单地认为这一变量能够决定或显著影响以人民币国际化指数为代表的人民币国际化水平。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马涛 丁文丽 李丽 李明
本文以20102014年四个经济影响因素(TDC、CRC、SEC、GDP)的季度数据为基础,运用向量自回归(VAR)模型,分析它们与人民币国际化指数之间的协整关系。结果表明:我国进出口贸易额占世界进出口贸易额的比重、人民币境外信贷总额占全球信贷总额的比重能够显著影响人民币国际化指数的变化,人民币国际债券发行额占国际货币市场发行总额的比重对人民币国际化指数变化影响的因果关系不显著,而我国GDP占世界GDP的比重不能满足模型稳定要求,因此不能简单地认为这一变量能够决定或显著影响以人民币国际化指数为代表的人民币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范祚军 陆晓琴
汇率变动的贸易效应,尤其人民币汇率变动对中国-东盟贸易的影响效应已成为学术界和理论界探讨的一个焦点。本文将在企业最优出口定价模型和行业出口定价模型构建的基础上搭建汇率变动对中国-东盟贸易效应的理论模型。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实证分析人民币汇率变动对中国-东盟贸易的影响。其结果显示,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文莱、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泰国、越南7国贸易的影响满足马歇尔-勒纳条件;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柬埔寨、老挝、缅甸三国贸易的影响符合"J曲线效应"。基于此,提出人民币汇率变动条件下中国-东盟未来贸易发展的策略选择。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韩朝怡 李原
当今世界经济形势波谲云诡,分析全球贸易格局的变化及特征,进一步测度中国贸易的外部效应,对于研判和测度国际贸易环境,稳固我国对外贸易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首先编制了全球贸易流量表(GTFT),其次分析了全球贸易网络特征,最后构建了模拟系统模型(GTFTS-SE)以预测分析外部环境对中国贸易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全球贸易格局呈现“三足鼎立”态势,亚洲、北美、欧洲板块分别形成了以中国、美国、德国为核心的三大贸易圈;第二,中国大陆在全球贸易网络中具有明显优势,出口影响力排在全球首位,进口影响力居于全球第二;第三,通过模拟俄乌冲突、中美贸易摩擦对中国的影响,发现大多数国家(地区)的贸易均受到较大冲击,但中国贸易仍能维持稳定增长。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闫海洲 张桁国
文章利用2000~2020年CEPII-BACI数据库中的双边贸易数据和各国GDP数据,构建了220个国家(地区)的贸易网络地位指标并与Zephyr全球并购交易数据库进行匹配,分析中国贸易网络地位的提升对中国企业跨国并购成败的影响。结果发现,中国贸易网络地位提升能够显著促进企业跨国并购成功率;中国贸易网络地位提升对并购成功率的促进作用对国有企业、东部企业、劳动密集型企业更为明显;贸易网络地位通过提升中国金融地位、建立合法性以及缩短制度距离促进其对跨国并购成功的影响。文章的贡献在于言明了跨国并购等金融投资活动的开展需要符合产品市场的客观条件,从而实现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发展。通过提升中国在全球贸易网络中的地位,可以加快中国迈入投资强国行列的步伐。
关键词:
贸易网络 跨国并购 中国企业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吴立雪
为解释人民币国际化、汇率和外汇储备的关系,本文建立一个内嵌人民币国际化、境内外汇差、外汇市场压力和货币当局有限干预的一般均衡理论模型,并通过三因子TVP-SV-VAR模型验证。研究结果表明:人民币国际化与外汇市场压力和离岸市场价格等因素紧密相关;人民币国际化的快速发展与长期以来的人民币升值压力、外汇储备累积压力以及以离岸市场价格代表的升值预期压力有较强相关度;人民币国际化会对中国的外汇市场压力带来额外波动。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孙波 郭世辉
近年来在人民币不断升值的同时,中国贸易顺差仍持续扩大,这一现象无法被经典汇率理论解释。本文利用1980-2008年的年度贸易数据对中美贸易进行协整分析,以便检验汇率变动与出口贸易之间是否满足马歇尔-勒纳条件。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中美贸易之间的马歇尔-勒纳条件并不满足,即人民币升值并不能改善中美之间持续扩大的贸易顺差。本文就其可能原因给出几点解释。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颜银根 李安琪
2005年汇率制度改革是中国汇率制度市场化改革中最具跨越性的改革,对中国加入WTO后出口贸易的持续增长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使用1995~2015年20个国家(地区)作为对照组,采用合成控制法进行反事实检验,量化研究了2005年人民币汇率制度市场化改革对中国出口贸易的效用,结果表明:2005年人民币由固定汇率制调整至浮动汇率制的市场化改革具有显著的正向出口贸易效应,使得中国出口技术复杂度提升了约1.83‰;且其作用具有异质性,汇改抑制了初级、资源型产品的出口,促进了中等和高技术产品出口技术复杂度的提升。汇率制度市场化改革是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有望推动中国出口贸易达成稳外贸的目标。
关键词:
汇率制度 市场化改革 出口贸易 稳外贸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马德功 曹文婷
在逆全球化的背景下,本文基于"两国模型"探讨了人民币国际化对中国贸易的影响机理;然后选择代表人民币国际化的多元指标和贸易竞争力指数,运用协整、VAR模型实证检验了人民币国际化对中国贸易竞争力的影响。得到如下结论:长期内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扩大、人民币离岸市场的发展对贸易竞争力的提升有正向作用;人民币直接投资(RFDI和ROFDI)的增加对贸易竞争力的提升有负面影响,但影响较小,说明人民币直接投资提升贸易竞争力的动力在现阶段还未被充分释放。中国应进一步推进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循序渐进推动资本市场开放,提高人民币的使用程度和国际地位,实现人民币国际化与贸易发展的良性互动,让中国的对外贸易在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中真正受益。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刘凤娟
运用时序单位根检验和协整技术进行的实证研究表明,我国贸易平衡与实际有效汇率及其波动、国内外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协整关系,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与贸易平衡值呈负相关;汇率的波动、国内外经济增长均扩大了贸易平衡。采用我国地区的面板数据,结合面板单位根检验和协整分析,进一步证实了上述结果。采用广义脉冲响应函数法和方差分解证明,尽管短期内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会对贸易平衡产生负面的冲击,汇率波动对贸易平衡产生正的作用,但长期内实际有效汇率变化对贸易平衡的影响是不确定的,而汇率波动对贸易平衡的冲击作用是负的。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周捷
本文以构建国际贸易中间商为抓手,把国际贸易中间商引入传统企业异质性模型。同时为了能对国际贸易反脱媒机制进行分析,通过利用我国2006-2015年工业企业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
关键词:
国际贸易 反脱媒 检验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贾利军 刘宜轩
人民币在国际范围内的使用率不断提高,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将由从结算货币到投资货币再到储备货币逐步升级,其中人民币贸易国际化程度将成为人民币国际化水平的风向标。通过对人民币贸易国际化程度的测度和以VAR模型为基础进行的各因素对人民币贸易国际化影响作用的分析发现,人民币的国际化程度在贸易领域内有着较为明显的提高。其中,工业增加值对人民币贸易国际化有着持久的正面影响;贸易竞争优势短期内对人民币贸易国际化造成显著的不利影响,长期内负面影响有所减弱;汇率对人民币贸易国际化的影响效果最大,人民币贬值使人民币贸易国际化程度大幅降低;外汇储备能促进人民币贸易国际化的发展。
关键词:
人民币国际化 贸易 影响因素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陈其安 杜方舟
从国际贸易与货币政策角度出发,利用向量误差修正(VEC模型)的方法构建了一个涵盖影响汇率与外汇储备变动主要因素的理论机制模型。通过实证分析阐述汇改前后外汇储备变动与汇率变动的影响路径以及二者之间的联动影响机制,解读理论机制中各个变量在汇改前后的政策含义及其变化,最终得出相应结论并提出政策建议。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张忠平
人民币用于贸易结算初期,由于支付系统的网络型产业性质,人民币支付网络规模小、存在转移成本会影响外商对人民币结算的接受程度;参与人民币结算的银行数量和是否能实现规模经营会影响境外银行参与人民币结算系统的意愿;银行和商人之间的交叉网络效应使以上两者互相影响。本文针对这种状况,提出应对这些不利影响可采取的措施:在人民币用于贸易结算初期,给予境外银行和外商一定价格优惠,以弥补人民币网络效应较低带来的损失;选择利用人民币结算获得价值较高的外商作为初期的推广对象。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