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376)
- 2023(9438)
- 2022(7990)
- 2021(7382)
- 2020(6295)
- 2019(15138)
- 2018(14790)
- 2017(28532)
- 2016(15431)
- 2015(17649)
- 2014(17716)
- 2013(18074)
- 2012(17246)
- 2011(15889)
- 2010(15713)
- 2009(14504)
- 2008(14552)
- 2007(12946)
- 2006(11143)
- 2005(10202)
- 学科
- 济(73299)
- 经济(73246)
- 管理(40674)
- 业(37591)
- 方法(35140)
- 数学(31435)
- 数学方法(31229)
- 企(28929)
- 企业(28929)
- 贸(23323)
- 贸易(23313)
- 易(22673)
- 中国(21024)
- 农(18280)
- 财(16777)
- 学(15616)
- 环境(14091)
- 制(13358)
- 地方(12993)
- 业经(12695)
- 农业(11533)
- 银(10974)
- 银行(10940)
- 出(10920)
- 和(10889)
- 融(10740)
- 金融(10738)
- 行(10533)
- 关系(9971)
- 务(9839)
- 机构
- 大学(234567)
- 学院(231115)
- 济(109386)
- 经济(107609)
- 研究(86071)
- 管理(84387)
- 理学(72720)
- 理学院(71870)
- 管理学(70718)
- 管理学院(70289)
- 中国(65426)
- 科学(50881)
- 京(49805)
- 财(46308)
- 所(44252)
- 农(40998)
- 研究所(40495)
- 中心(37888)
- 财经(37659)
- 经济学(36254)
- 经(34378)
- 业大(34187)
- 经济学院(32958)
- 江(32913)
- 农业(32634)
- 北京(31917)
- 院(30718)
- 范(29053)
- 师范(28731)
- 财经大学(27922)
- 基金
- 项目(151677)
- 科学(118992)
- 基金(112696)
- 研究(108847)
- 家(99197)
- 国家(98516)
- 科学基金(82602)
- 社会(70894)
- 社会科(67451)
- 社会科学(67432)
- 基金项目(58791)
- 省(56059)
- 自然(52191)
- 自然科(50972)
- 自然科学(50954)
- 自然科学基金(50098)
- 教育(49121)
- 划(48524)
- 资助(47428)
- 编号(41761)
- 部(35587)
- 重点(35107)
- 成果(34034)
- 发(33956)
- 创(30945)
- 中国(30837)
- 国家社会(30770)
- 教育部(30337)
- 科研(29859)
- 创新(29298)
- 期刊
- 济(114224)
- 经济(114224)
- 研究(69852)
- 中国(41408)
- 学报(38396)
- 农(36321)
- 科学(34820)
- 财(34750)
- 大学(28717)
- 管理(28711)
- 学学(27234)
- 农业(24695)
- 经济研究(20879)
- 融(20388)
- 金融(20388)
- 贸(19989)
- 财经(19107)
- 技术(18021)
- 教育(18002)
- 国际(17470)
- 问题(17030)
- 业经(16759)
- 经(16611)
- 业(14454)
- 世界(13862)
- 技术经济(12268)
- 统计(11754)
- 商业(10937)
- 版(10890)
- 理论(10085)
共检索到34246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乌力吉图 王东亚
通过投入产出SKYLINE分析法,探讨了中国进出口贸易在国际分工中的二氧化碳排放问题,研究结果显示2007年中国贸易结构在国际分工中具有污染逆差特征。分行业看,净出口二氧化碳排放比例排在前八位的产业部门分别是纺织业、纺织服装鞋帽皮革羽绒及其制品业、木材加工及家具制造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金属制品业、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造纸印刷及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张文君 任荣明
使用1998~2010年中国30个省的面板数据,研究了不同技术通道对中国工业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增加贸易和FDI可以降低工业二氧化碳排放;R&D对于二氧化碳排放具有非线性效应,当R&D强度较低时,R&D强度的增加可能提高二氧化碳排放,只有当R&D强度达到一定水平时,R&D强度的增加才可降低二氧化碳排放。
关键词:
二氧化碳排放 R&D 贸易投资 FDI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李国志 王群伟
文章基于变参数模型,分析了我国出口贸易结构对二氧化碳排放的动态影响。结果表明,出口贸易各项组成部分与二氧化碳排放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并呈现动态变化。其中初级产品出口对碳排放的影响系数呈逐渐增加的趋势,而工业制成品出口对碳排放的影响系数呈逐渐降低的趋势。基于此,本文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罗栋
本文基于2000-2016年省级面板数据,构建STIRPAT模型测算消费结构升级对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考察时间段内,消费结构升级对二氧化碳减排有正向促进作用,消费结构升级会显著降低二氧化碳排放,在引入能源效率的交乘项后,发现消费结构升级和能源效率提升的协同推进能显著降低二氧化碳排放。文章指出,积极推动消费结构升级,系统推进能源消费提质增效和消费结构转型,加强绿色消费的宣传教育,均可促进二氧化碳减排。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谭飞燕 李孟刚
基于中国1960—2010年的时序数据,结合环境学理论与经济增长理论建立定量分析的二氧化碳排放的估计方程,采用ARDL法估计的结果表明,金融深化与二氧化碳排放量呈负相关关系,中国金融深化并没有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反而降低了我国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从长期来看,我国的碳排放主要由收入、能源消耗和贸易开放度决定。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刘华军 赵浩
本文采用IPCC的方法测算了1995-2009年中国省际层面二氧化碳排放量,并根据Dagum(1997)提出的基尼系数及其按子群分解方法实证研究了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强度的地区差异及其演变态势。实证结果显示: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强度在地区分布上呈现明显的非均衡特征;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强度的地区差异呈增大趋势,但并不明显;利用基尼系数及其子群分解方法对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强度进行了地区分解,结果表明地区间差距对地区差异贡献率增加,地区内差距贡献率变化不明显,超变密度贡献率呈下降态势。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龙家勇 吴承祯 洪伟 林君燕
相邻原则构造空间邻接矩阵,以全局自相关和局部自相关分析研究我国省域2000~2008年二氧化碳排放量空间差异性。全局空间自相关指数(Moran's I)统计值由2000年0.159增大到2001年0.202 9,后减小到2007年的0.197 9,继续减小到2008年的-0.034 9,趋势分析表明:中国省域碳排放量在2000~2007年之间存在空间正相关,且总体上呈减弱趋势,到2008年呈显著性很弱的负相关。对局部空间自相关指数分析确定了碳排放量的空间集聚模式及空间演变态势,其散点图揭示我国存在中东部碳排放量高而西部低的空间聚集现象。并对我国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走上低碳发展道路,实现全国经济健...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周杰琦 汪同三
采用中国 1990—2010 年的省级面板数据,选取排放总量和碳强度作为二氧化碳排放指标,实证考察贸易开放对中国碳排放的影响,研究发现: ( 1) 贸易开放显著提高了碳排放,"向底线赛跑"假说揭示的环境负面效应强于贸易的环境收益效应。(2)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假说在中国成立,人均收入是影响碳排放的关键因素。( 3) 贸易开放的环境效应存在时空上的结构性差异,随着时间的推移,贸易开放对环境的负面效应有所减弱; 相对于内陆地区,贸易开放对沿海地区环境的负面效应要小。在分析实证结果背后原因的基础上,得出了相应的政策启示。
关键词:
贸易开放 二氧化碳排放 环境效应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李锴 齐绍洲
本文首先估算了1997—2008年中国30个省区的CO2排放量,并利用面板数据全面客观地考察贸易开放与CO2排放之间的关系。本文基于不同的模型设定——静态和动态面板模型,以及不同的工具变量策略——外部工具变量、滞后期工具变量以及动态模型设定时的内部工具变量组合,来控制有关变量的内生性。研究结果发现:在加入了人均收入和其它控制变量之后,贸易开放增加了中国省区的CO2排放量和碳强度,国际贸易对中国环境影响是负面的,向底线赛跑效应大于贸易的环境收益效应,但是中国当前面临的环境贸易形势具有一定的客观原因,长远来看,政府应该加强环境规制。
关键词:
贸易开放 二氧化碳排放 工具变量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朱德进 杜克锐
利用SBM模型对1995~2009年我国28个省市的碳排放效率进行了测算,发现多数地区的碳排放效率在0.51~0.57,处于较低水平,且部分地区差异较大。进一步研究发现,各省市的进出口贸易与碳排放效率之间存在倒U形关系,对于大多数省市来说,进出口贸易促进了碳排放效率的提高;随着进出口贸易的增加,碳排放效率呈现先提高后降低的趋势。因此,打破原有的产业结构格局,引进外资和先进技术,调整对外贸易结构,是我国实现碳减排目标最有效的途径。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美昌 徐康宁
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背景下.贸易开放使经济增长与碳排放之间的关系更加复杂.需要使用一个包含世界主要经济体的计量经济模型考察三者之间的关系。为此.本文从开放宏观经济系统的视角.构建了包含33个国家5个变量的GVAH模型.并基于1980-2010年的季度数据研究了贸易开放、经济增长和中国二氧化碳排放的动态关系。1985, 2000和2010年三个不同时期贸易权重的模型结果表明:三者间存在共同发展趋势和长期均衡关系:随着贸易开放强度增加.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对经济增长冲击响应由强变弱.呈现从倒U型转变为微弱正向关系特征.两者间关系并不符合环境库茨涅茨曲线假说:中国的贸易开放增加了我国二氧化碳排放...
关键词:
GVAR 贸易开放 碳排放 动态关系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姬世东 吴昊 王铮
分析城市化进程、贸易开放程度对中国城市二氧化碳排放的动态影响特征,对于中国调整城市增长方式,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利用中国32个城市1999~2011年的相关数据,通过构建面板协整模型,分析和检验中国城市化水平以及对外贸易发展水平对其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从长期来看,城市能源消耗增加100%,将导致城市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117.1%;二氧化碳排放的贸易开放度弹性为-0.151,表明城市对外贸易总额增加100%,导致其二氧化碳排放量将减少15.1%。但从估计结果也可以看到,城市人均GDP水平、城市化水平对城市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并不显著。从...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刘云枫 冯姝婷 葛志远
利用结构分解分析方法并借助EORA数据库,分析了碳排放强度、投入产出结构、最终需求结构、最终需求规模4项驱动因素对1980~2013年中国各年二氧化碳排放变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从总体上看碳排放强度降低对于减缓二氧化碳排放的贡献最大;最终需求规模扩大和投入产出结构变化对于二氧化碳排放增长贡献最大。从变化趋势看,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和4项因素在1980~1986年,1986~2001年,2001~2013年3个阶段由基本稳定到变化幅度增大;从部门角度看,2001~2013年天然气生产、水泥产品、电力、建筑等部门是二氧化碳排放增长的主要来源。
关键词:
二氧化碳排放 环境投入产出 结构分解分析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魏巍贤 杨芳
本文将内生增长理论与环境污染模型相结合,运用1997-2007年中国省市面板数据,对我国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着重研究了技术进步(包括自主研发和技术引进)对CO2减排的贡献。本文得到如下结论:总体而言,我国CO2排放总量上升与经济总量的扩大、工业化水平的提高以及贸易自由化进程的加快等因素正相关;其次,自主研发、技术引进对我国的CO2减排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自主研发对引进技术的吸收能力较低,在促进生产率提高和节能减排方面,与技术引进形成互补优势的能力尚待提高;再次,技术进步对我国CO2排放的影响表现出明显的地区差异。
关键词:
自主研发 技术引进 二氧化碳排放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姜鸿 江涛涛 张艺影
本文采用我国2007年投入产出表,比较2006-2008年中国与30个国家陶瓷制品贸易隐含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结果显示:2006年二氧化碳直接排放强度最大的行业是非金属矿物制品业,2007年和2008年最大的行业则是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2006-2008年中国陶瓷制品贸易隐含的二氧化碳净出口排放量分别是33 619 399、22 269 174、27 897 935吨,占当年全国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的比例分别为0.55%、0.34%、0.4%;从二氧化碳排放和环境收益的角度看,在研究的30个贸易伙伴中,美国是中国陶瓷制品贸易的最大受益者,日本次之,奥地利位列最后。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