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351)
- 2023(9367)
- 2022(7913)
- 2021(7325)
- 2020(6246)
- 2019(14965)
- 2018(14661)
- 2017(28404)
- 2016(15277)
- 2015(17522)
- 2014(17542)
- 2013(17931)
- 2012(17086)
- 2011(15731)
- 2010(15536)
- 2009(14315)
- 2008(14358)
- 2007(12767)
- 2006(10975)
- 2005(10085)
- 学科
- 济(73481)
- 经济(73429)
- 管理(40918)
- 业(37957)
- 方法(35353)
- 数学(31667)
- 数学方法(31466)
- 企(29317)
- 企业(29317)
- 贸(23315)
- 贸易(23304)
- 易(22662)
- 中国(20925)
- 农(18219)
- 财(17053)
- 学(15079)
- 环境(14038)
- 制(13286)
- 地方(13038)
- 业经(12712)
- 农业(11491)
- 银(10978)
- 银行(10950)
- 出(10902)
- 和(10869)
- 融(10746)
- 金融(10744)
- 行(10538)
- 务(10148)
- 财务(10133)
- 机构
- 大学(232269)
- 学院(229031)
- 济(109419)
- 经济(107668)
- 研究(84728)
- 管理(84648)
- 理学(72936)
- 理学院(72101)
- 管理学(71059)
- 管理学院(70637)
- 中国(64627)
- 科学(49341)
- 京(49158)
- 财(46327)
- 所(43321)
- 研究所(39597)
- 农(39149)
- 财经(37731)
- 中心(37392)
- 经济学(36257)
- 经(34440)
- 经济学院(32988)
- 业大(32986)
- 江(32359)
- 北京(31559)
- 农业(31108)
- 院(30218)
- 范(28692)
- 师范(28405)
- 财经大学(27990)
- 基金
- 项目(150199)
- 科学(118173)
- 基金(111850)
- 研究(108677)
- 家(98121)
- 国家(97447)
- 科学基金(81910)
- 社会(71182)
- 社会科(67751)
- 社会科学(67732)
- 基金项目(58473)
- 省(55175)
- 自然(51357)
- 自然科(50148)
- 自然科学(50131)
- 自然科学基金(49285)
- 教育(48958)
- 划(47825)
- 资助(46849)
- 编号(41910)
- 部(35475)
- 重点(34678)
- 成果(34081)
- 发(33692)
- 国家社会(30927)
- 中国(30750)
- 创(30708)
- 教育部(30403)
- 科研(29441)
- 创新(29058)
- 期刊
- 济(113822)
- 经济(113822)
- 研究(69328)
- 中国(40341)
- 学报(36480)
- 财(34896)
- 农(34565)
- 科学(33639)
- 管理(28540)
- 大学(27330)
- 学学(25885)
- 农业(23531)
- 经济研究(20824)
- 融(20308)
- 金融(20308)
- 贸(19939)
- 财经(19164)
- 技术(17843)
- 教育(17555)
- 国际(17396)
- 问题(16980)
- 业经(16745)
- 经(16638)
- 业(13933)
- 世界(13793)
- 技术经济(12272)
- 统计(11642)
- 商业(10965)
- 版(10391)
- 理论(10147)
共检索到33825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乌力吉图
笔者采用投入产出的SKYLINE分析法对我国贸易结构与碳排放的关联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显示:2002、2007年我国贸易结构在国际分工中皆具有污染逆差的特征;净出口二氧化碳排放从2002年的轻工业、传统行业向2007年的高科技、重化工业转移;出口对中国环境影响的持续扩大主要是因为出口在最终需求中的比重持续上升,而不是因为出口贸易的污染密集程度高于内需。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乌力吉图 王东亚
通过投入产出SKYLINE分析法,探讨了中国进出口贸易在国际分工中的二氧化碳排放问题,研究结果显示2007年中国贸易结构在国际分工中具有污染逆差特征。分行业看,净出口二氧化碳排放比例排在前八位的产业部门分别是纺织业、纺织服装鞋帽皮革羽绒及其制品业、木材加工及家具制造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金属制品业、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造纸印刷及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汪洪 张薇 陈仲常
20世纪90年代除1993年外,我国贸易收支保持持续顺差的状态,贸易收支的顺差额在不断的增长,贸易收支在国际收支和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重要。对我国的贸易收支进行研究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试图研究我国贸易收支内部结构的特点,对我国贸易收支进行结构分析。
关键词:
贸易收支 初级产品 工业制成品 结构分析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蔡琦晟 郭于玮 鲁政委
<正>在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全球以气候治理为目标的低碳转型方兴未艾。其中,以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为代表的低碳贸易规则将会对全球贸易格局产生重要影响。贸易隐含碳排放是贸易产品在生产过程中直接或间接排放的二氧化碳,其捕捉了贸易产品在全生命周期中的总体碳排放以及碳排放随产品贸易在国家间的流动,也为评估各国在国际贸易中的碳排放责任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在全球低碳贸易规则影响力不断扩大的趋势下,出口产品隐含的碳排放将逐渐成为影响出口成本的重要因素,因此贸易隐含碳排放竞争力作为一项贸易禀赋将在一国的对外贸易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孙焱林 李华磊 王春元
本文以贸易开放影响环境污染的"三效应假说"为理论依据,运用修正的GML指数法将2000-2010年中国省级的碳排放分解为经济规模变动、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变动和投入产出结构变动三个部分,然后在控制变量内生性、时间趋势等因素的基础上分别对贸易开放进行回归,以检验贸易开放对碳排放的规模效应、技术效应和结构效应。研究发现:贸易开放总体上增大了碳排放,主要源于正的技术效应,其次源于正的规模效应;贸易开放的结构效应为负,但不显著;由于环境规制力度的中外差异,贸易开放通过恶化技术效率与前沿技术水平两种路径引致环境全要素生产率下降,从而形成正的技术效应。
关键词:
规模效应 技术效应 结构效应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金哲松
从长期的经济发展进程来看 ,贸易结构与生产结构应呈现高度的相关性 ,至少在长期的变化方向上应保持一定的趋同性。但是 ,在我国制成品贸易结构的变化和制造业生产结构的变化上看不出任何趋同的倾向 ,反而出现了两种结构明显偏离的情况。对这种反常现象 ,文章从三个方面分析了可能导致该种偏离的原因。
关键词:
贸易结构 生产结构 比较优势 时滞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王菲 李娟
笔者综合能源、贸易方面的数据,应用投入产出方法,研究了中国对日本出口贸易中隐含的能源与碳排放。认为:中国承担的日本消费型隐含碳排放量巨大,1997年~2007年间隐含二氧化碳排放累计增长约1.5倍;中国对日本出口隐含碳排放产业分析表明,2007年的承担日本隐含碳排放最多的3个行业分别是通用及专用设备制造业、化学制造业、服装皮革羽绒及其制品业;基于SDA模型的隐含碳排放的结构分解证明1997年~2007年间中国能源使用效率的改进起到了碳减排的作用,生产技术、对日本出口规模和出口结构均促进隐含碳排放增长,其中出口规模的作用最为显著,贡献率为119.02%。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潘晨 李善同 何建武 周鹏 周德群
中国是二氧化碳排放大国且具有较强的减排决心,其碳排放增长的驱动因素受到广泛关注。已有研究较少考虑国内区域间贸易结构变化的影响,而随着经济发展,该因素显得愈发重要。为此,本研究纳入省际贸易结构,采用基于中国省级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的两阶段六因素结构分解分析方法,探究2002—2012年这一重要发展时期内中国碳排放变化的驱动因素。结果表明,2007—2012年期间,省际贸易结构变化呈高碳化态势;最终需求规模对碳排放增长的促进作用由2002—2007年期间的出口及东部投资拉动为主,转变为各省份投资的普遍拉动。部门层面,电力生产的碳排放强度持续改善,非金属矿物制品、金属压延和加工品等也有不同程度改善;但建筑业与服务业用电量有所上升。未来,可将生产侧碳排放强度和生产技术改善与需求侧需求主体偏好的倒逼相结合,并促进地区间基于产业链的低碳发展合作。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施炳展 李坤望
本文同时考虑了进出口结构,利用改进的标准化贸易均衡指数(NB)和转移矩阵技术,研究了中国贸易结构的动态演进。结论发现:1992—2004年的贸易发展中,从比较静态看,73%的商品始终处于同一贸易状态;从动态看,54.4%的商品13年始终处于同一贸易状态;从横向比较看,中国与发达国家贸易结构并没有明显的一致的趋同性。因此,中国贸易结构并没有明显的改善。这一结论具有统计显著性,对于四分位、五分位、六分位贸易数据是稳健的。从政策上看,提升"中国制造"的中国含量是对外贸易发展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
贸易结构 转移矩阵 标准化贸易均衡指数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东艳
在全球价值链下国际产业转移呈现新趋势,中国贸易也面临新的挑战与机遇。中国在全球价值链分工模式下产业转移的可行方向是:向丝绸之路经济带国家转移,促进国内产业链向外扩展;对南美和东欧的投资和产业转移有助于中国进入美洲和欧洲市场;对美国和欧盟转移,有助于提升中国制造业的技术水平,实现中国在产业链上的升级。
关键词:
全球价值链 贸易结构转型 产业转移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刘博文
自中国加入WTO以来,市场机制逐渐在外贸企业的资源配置中发挥了决定性作用。从目前来看,中国已在外贸领域取得了斐然成就,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中国的三类产权企业,国企、民企、港澳台及外资企业,各自具有不同的政企联系、国际网络和管理制度,以致中国企业产权间的差异十分显著。此外,中国各地方政府普遍给予高效企业以政策支持,这拉宽了企业间的效率分布,即使在细分行业中,企业间的差异也较为明显。面对当今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局势,有必要对贸易利得进行全面系统的评估和反思,并客观评价中国市场结构与外国市场结构的异同,从而为中国实现开放共赢与包容性增长的全球经济治理改革目标提供政策支持。文章基于产权异质性讨论了市场结构与进出口额提高、进口渗透度加深、企业效率改进、资源误置程度减小等贸易利得的关系。
关键词:
异质性 贸易利得 市场结构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徐毅
文章分析了我国贸易顺差的结构特征并对贸易顺差的未来演变做出展望。通过对贸易顺差的结构分析可以发现,我国持续贸易顺差的产生是产品内分工背景下我国劳动力在国际市场竞争力的集中体现。文章从两个方面对我国贸易顺差的未来做出了预测,计量工具所给出的预测是贸易顺差将持续很长一段时间,通过国际比较以及针对我国现实的分析也给出了同样的预测结果。
关键词:
贸易顺差 产品内分工 向量自回归模型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刘似臣
This paper briefly surveys the literature of measures of trade openness and points out the main factors affected the size of trade openness. Then we estimate the trade intensity in China and adjust it after several selected factors.The conclusion is that the nominal trade intensity in China has been larger than its theoretical value, especially for 2001~2003. Reasons for the deviation of 2001~2003 are (1) the lag effect of the accession into WTO; (2) the depreciation of USD and (3) other trade policy and industry policy.
关键词:
贸易开放度 外贸依存度 外贸依存度理论值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保乾 陈 盼 杜 根 蒋晓花
本文运用环境三效应理论,将影响中国与主要伙伴国出口贸易隐含碳排放的因素分解为技术效应、结构效应和规模效应,并在投入产出模型框架下,构建双边贸易隐含碳排放的结构分解模型。研究结果表明:技术效应有助于抑制中国出口贸易隐含碳排放,规模效应增加了隐含碳排放,结构效应可能增加中国贸易隐含碳排放也可能抑制碳排放;且规模效应对中国出口贸易碳排放影响程度最大,技术效应次之,结构效应作用效果最小。基于此,提出促进中国出口贸易碳减排的根本途径是强化技术改造与技术进步,优化能源结构和出口贸易结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