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600)
2023(9170)
2022(7821)
2021(7409)
2020(6400)
2019(15273)
2018(14836)
2017(28783)
2016(15364)
2015(17709)
2014(17625)
2013(17902)
2012(16993)
2011(15653)
2010(15568)
2009(14690)
2008(14780)
2007(13127)
2006(11350)
2005(10434)
作者
(45670)
(38461)
(38457)
(36811)
(24419)
(18478)
(17630)
(15093)
(14453)
(13422)
(13242)
(12684)
(12418)
(12220)
(12193)
(12141)
(11611)
(11507)
(11163)
(11038)
(9681)
(9526)
(9372)
(8744)
(8690)
(8651)
(8456)
(8263)
(7765)
(7723)
学科
(74231)
经济(74177)
(39682)
管理(39561)
方法(36256)
数学(32498)
数学方法(32292)
(29949)
企业(29949)
(23564)
贸易(23554)
(22911)
中国(21042)
(19426)
(17138)
(13933)
(13509)
业经(13304)
地方(12933)
农业(12378)
(11047)
(10972)
银行(10946)
(10729)
金融(10727)
(10526)
关系(10092)
(10021)
财务(10005)
财务管理(9979)
机构
大学(236028)
学院(232750)
(111877)
经济(110101)
研究(86315)
管理(86100)
理学(74263)
理学院(73404)
管理学(72319)
管理学院(71885)
中国(65734)
(50113)
科学(49963)
(47203)
(44280)
(40763)
研究所(40459)
财经(38453)
中心(37839)
经济学(37185)
(35160)
经济学院(33813)
业大(33646)
(33045)
农业(32392)
北京(32099)
(30515)
(29262)
师范(28974)
财经大学(28594)
基金
项目(151884)
科学(119619)
基金(113341)
研究(109724)
(99522)
国家(98811)
科学基金(83083)
社会(72345)
社会科(68846)
社会科学(68827)
基金项目(58779)
(55527)
自然(51963)
自然科(50784)
自然科学(50767)
自然科学基金(49939)
教育(49691)
(48018)
资助(47943)
编号(42327)
(35982)
重点(34843)
成果(34521)
(33680)
国家社会(31646)
中国(31148)
(31052)
教育部(30889)
科研(29531)
创新(29361)
期刊
(116587)
经济(116587)
研究(71118)
中国(41308)
学报(37183)
(36283)
(35469)
科学(34207)
管理(29620)
大学(27985)
学学(26500)
农业(24782)
经济研究(21435)
(20616)
金融(20616)
(20275)
财经(19740)
技术(18566)
教育(18191)
国际(17602)
问题(17453)
(17177)
业经(17103)
(14625)
世界(14395)
技术经济(12795)
统计(12146)
商业(11108)
(10797)
(10310)
共检索到34500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金哲松  
从长期的经济发展进程来看 ,贸易结构与生产结构应呈现高度的相关性 ,至少在长期的变化方向上应保持一定的趋同性。但是 ,在我国制成品贸易结构的变化和制造业生产结构的变化上看不出任何趋同的倾向 ,反而出现了两种结构明显偏离的情况。对这种反常现象 ,文章从三个方面分析了可能导致该种偏离的原因。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汪洪   张薇   陈仲常  
20世纪90年代除1993年外,我国贸易收支保持持续顺差的状态,贸易收支的顺差额在不断的增长,贸易收支在国际收支和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重要。对我国的贸易收支进行研究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试图研究我国贸易收支内部结构的特点,对我国贸易收支进行结构分析。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刘红  
近些年,中国出口到美国(以下简称"中输美")的产品逐渐由初级产品向高新技术产品转移,贸易商品结构趋于优化。在此,首先考察了近年来中输美主要商品大类的份额变化,归纳出中美商品贸易结构的演变特点;然后从资源禀赋不同、产业结构调整、金融危机以及技术进步等方面分析了中输美商品结构演变的原因;最后对今后中输美商品结构的演变进行了预测。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施炳展  李坤望  
本文同时考虑了进出口结构,利用改进的标准化贸易均衡指数(NB)和转移矩阵技术,研究了中国贸易结构的动态演进。结论发现:1992—2004年的贸易发展中,从比较静态看,73%的商品始终处于同一贸易状态;从动态看,54.4%的商品13年始终处于同一贸易状态;从横向比较看,中国与发达国家贸易结构并没有明显的一致的趋同性。因此,中国贸易结构并没有明显的改善。这一结论具有统计显著性,对于四分位、五分位、六分位贸易数据是稳健的。从政策上看,提升"中国制造"的中国含量是对外贸易发展的必由之路。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东艳  
在全球价值链下国际产业转移呈现新趋势,中国贸易也面临新的挑战与机遇。中国在全球价值链分工模式下产业转移的可行方向是:向丝绸之路经济带国家转移,促进国内产业链向外扩展;对南美和东欧的投资和产业转移有助于中国进入美洲和欧洲市场;对美国和欧盟转移,有助于提升中国制造业的技术水平,实现中国在产业链上的升级。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刘博文  
自中国加入WTO以来,市场机制逐渐在外贸企业的资源配置中发挥了决定性作用。从目前来看,中国已在外贸领域取得了斐然成就,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中国的三类产权企业,国企、民企、港澳台及外资企业,各自具有不同的政企联系、国际网络和管理制度,以致中国企业产权间的差异十分显著。此外,中国各地方政府普遍给予高效企业以政策支持,这拉宽了企业间的效率分布,即使在细分行业中,企业间的差异也较为明显。面对当今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局势,有必要对贸易利得进行全面系统的评估和反思,并客观评价中国市场结构与外国市场结构的异同,从而为中国实现开放共赢与包容性增长的全球经济治理改革目标提供政策支持。文章基于产权异质性讨论了市场结构与进出口额提高、进口渗透度加深、企业效率改进、资源误置程度减小等贸易利得的关系。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徐毅  
文章分析了我国贸易顺差的结构特征并对贸易顺差的未来演变做出展望。通过对贸易顺差的结构分析可以发现,我国持续贸易顺差的产生是产品内分工背景下我国劳动力在国际市场竞争力的集中体现。文章从两个方面对我国贸易顺差的未来做出了预测,计量工具所给出的预测是贸易顺差将持续很长一段时间,通过国际比较以及针对我国现实的分析也给出了同样的预测结果。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乌力吉图  
笔者采用投入产出的SKYLINE分析法对我国贸易结构与碳排放的关联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显示:2002、2007年我国贸易结构在国际分工中皆具有污染逆差的特征;净出口二氧化碳排放从2002年的轻工业、传统行业向2007年的高科技、重化工业转移;出口对中国环境影响的持续扩大主要是因为出口在最终需求中的比重持续上升,而不是因为出口贸易的污染密集程度高于内需。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孙强  李旭超  王翔  
对北京服务贸易规模与结构现状进行了归纳,分析表明,竞争力分量下降是考察期内年度总增量在波动中下降及总偏离分量由正变负的主要原因。此外,北京传统服务贸易项目增长更依赖于份额分量,新兴服务贸易项目中竞争力分量作用较为明显。这意味着:相对于全国服务贸易发展而言,北京服务贸易增长仍然较快,但主要驱动力量是规模,竞争力逐渐下降导致北京服务贸易发展相对增长率逐年走低。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姜子叶  
2000年后中国经济进入迅速发展的"黄金十年",年均GDP增长达到2位数,呈现出经济起飞的良好态势。然而,在此过程中也暴露出很多不平衡问题,贸易平衡从略微逆差到外汇储备跃居全球第一,国际收支不平衡凸显。国际收支平衡问题是宏观经济学中的重要内容,是宏观经济政策的四大目标之一。认识和理解巨额贸易顺差的特征和性质,对于政策调整具有重要意义。中国贸易失衡的性质与特征中国的国际收支失衡规模可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姚枝仲  
早在2001年"入世"初期,中国贸易结构已发生变动。考察中国贸易顺差增长期与下降期两个时间段,通过中国顺差产品的结构图分析中国比较优势的变化;通过顺差产品的分布图揭示了中国产业内贸易为主的分工形态。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乌力吉图  王东亚  
通过投入产出SKYLINE分析法,探讨了中国进出口贸易在国际分工中的二氧化碳排放问题,研究结果显示2007年中国贸易结构在国际分工中具有污染逆差特征。分行业看,净出口二氧化碳排放比例排在前八位的产业部门分别是纺织业、纺织服装鞋帽皮革羽绒及其制品业、木材加工及家具制造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金属制品业、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造纸印刷及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张明志  马静  
分析和解决中国当前的贸易收支失衡即巨额的贸易顺差问题是解决中国经济外部失衡的关键所在。从贸易方式看,加工贸易逐渐成为中国贸易收支失衡的决定性因素;从商品结构看,机械及运输设备类产品已成为工业制成品贸易顺差的重要来源。理论分析表明,中国巨额的贸易顺差是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形成的,具有一定的脆弱性。实证研究发现,产业结构和贸易结构及二者的相互影响对中国贸易收支失衡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人民币升值虽然有利于改善中国的贸易收支失衡状况,但与结构变量相比,其改善的程度较弱。要从根本上解决中国经济的外部失衡,政策的着力点应更多地放在以产业结构调整为核心的结构性问题方面。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蓝庆新  
我国贸易增长主要是数量扩张型增长 ,出口商品的高附加值趋势有所表现 ;我国参与国际水平分工程度有所提高 ,与美日发达国家的贸易仍具有较强的垂直分工特征 ;我国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出口商品主要来自劳动密集型产业 ,技术和资本密集型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仍然偏低。最后结合我国贸易结构的具体实际 ,提出我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贸易结构变化的对策建议。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裴长洪  
本文认为,2005年7月人民币汇率改革后的三年,国家对出口贸易政策进行了较大幅度调整,执行这些政策的结果是出现了出口贸易快速增长的回落,并引起了中国出口贸易结构的若干变化。这种变化是"价格转移"的结果,并以出口竞争力削弱和出口商品结构高级化停滞为代价,因此没有实现转变出口贸易增长方式的目的。相反,"十五"期间的出口贸易高速增长、特别是沿海地区和加工贸易出口高速增长状态反倒有助于出口商品结构的优化提升。那种认为只有让出口增长减速、特别是限制加工贸易发展,才能转变出口贸易增长方式的认识值得反思。在今后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为了恢复和增强我国出口商品竞争力,必须采取包括人民币汇率调整在内的出口贸易救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