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266)
- 2023(9161)
- 2022(7711)
- 2021(7226)
- 2020(6190)
- 2019(14734)
- 2018(14274)
- 2017(27343)
- 2016(14582)
- 2015(17088)
- 2014(17114)
- 2013(17230)
- 2012(16233)
- 2011(14915)
- 2010(14843)
- 2009(13952)
- 2008(14060)
- 2007(12513)
- 2006(10731)
- 2005(9770)
- 学科
- 济(70052)
- 经济(69991)
- 管理(37332)
- 业(36590)
- 方法(34623)
- 数学(31062)
- 数学方法(30884)
- 企(27338)
- 企业(27338)
- 贸(23472)
- 贸易(23461)
- 易(22827)
- 中国(21790)
- 农(18167)
- 财(16018)
- 业经(12444)
- 学(12369)
- 制(12265)
- 地方(11913)
- 农业(11794)
- 出(10850)
- 银(10619)
- 银行(10598)
- 融(10429)
- 金融(10427)
- 行(10207)
- 关系(9982)
- 环境(9881)
- 和(9373)
- 务(8934)
- 机构
- 大学(224168)
- 学院(221124)
- 济(106931)
- 经济(105257)
- 管理(81989)
- 研究(80979)
- 理学(70861)
- 理学院(70054)
- 管理学(69076)
- 管理学院(68655)
- 中国(61730)
- 京(47171)
- 科学(46281)
- 财(45730)
- 所(41235)
- 研究所(37646)
- 财经(37287)
- 农(37043)
- 中心(35908)
- 经济学(35751)
- 经(34147)
- 经济学院(32663)
- 江(31036)
- 业大(31010)
- 北京(30270)
- 农业(29446)
- 院(28599)
- 范(27796)
- 财经大学(27765)
- 师范(27566)
- 基金
- 项目(144815)
- 科学(114249)
- 基金(108133)
- 研究(105682)
- 家(94432)
- 国家(93744)
- 科学基金(79115)
- 社会(70070)
- 社会科(66642)
- 社会科学(66624)
- 基金项目(56394)
- 省(52729)
- 自然(48929)
- 教育(48125)
- 自然科(47830)
- 自然科学(47813)
- 自然科学基金(47028)
- 划(45671)
- 资助(45128)
- 编号(40971)
- 部(34575)
- 成果(33419)
- 重点(33000)
- 发(31822)
- 国家社会(30648)
- 中国(29931)
- 创(29892)
- 教育部(29891)
- 人文(28301)
- 课题(28188)
共检索到32766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罗良文
就业问题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首要问题,由于中国国情的特殊性,解决就业问题所依赖的经济高速增长,不能单纯依赖国内的消费与投资,而应该通过多种途径来进行。在经济日益全球化的今天,贸易深化对经济增长进而对就业的促进作用越来越明显,应大力推进贸易深化的发展,通过贸易深化来增加就业总量。
关键词:
贸易深化 就业效应 贸易方式 经济增长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杨曦 徐扬
本文量化评估了“中国贸易冲击”对中美双边贸易失衡与美国制造业就业的影响。文章从贸易成本、生产技术和消费需求三个方面区分了影响贸易和就业的冲击性因素。我们发现:相比贸易成本和生产技术,消费需求冲击更好地拟合了中美贸易失衡的实际变动。中国贸易冲击和美国消费冲击对2000—2010年美国制造业就业减少的贡献比例分别约为20%和36%。因此,双边贸易成本变动并非中美贸易失衡的主要原因,中国冲击对美国制造业就业的影响也相对有限。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范爱军 刘馨遥
中国对东亚国家(地区)的贸易长期处于逆差状态,而同时对美国却保持高额顺差。本文通过实证分析认为,中国对东亚的贸易逆差及对美国的贸易顺差之间存在联动效应,并从雁行模式的东亚产业转移、东亚生产网络及美国需求三方面分析了该联动效应产生的原因。还探讨了差额联动的变化趋势:长期看,由于中国在三角贸易中的地位将有所改变,差额联动效应有望减弱;短期看,差额联动效应仍将存在。
关键词:
贸易差额 联动效应 生产网络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李夏玲 殷凤 王志华
本文基于1994年1月至2016年10月的月度数据,运用非线性自回归滞后(NARDL)模型,分析了中国与主要贸易伙伴之间汇率变动对贸易收支影响的非线性动态效应(1)。研究结果表明:中国与贸易伙伴在贸易收支与汇率变动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但不同经济体的这种长期均衡关系表现不同;中国与7个经济体间在汇率变动和贸易收支关系上存在J曲线效应;当汇率受到负向冲击时中国与6个经济体的贸易收支将受到更大的影响,总体来说近年来人民币升值对中国与贸易伙伴贸易收支的恶化效应逐渐出现。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曾忠东 谢志超 丁巍
金融危机的贸易溢出效应主要是通过价格效应和收入效应实现的。中美两国存在密切的互补型贸易关系,本文就美国金融危机通过价格效应对我国贸易状况的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并与收入效应的影响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发现,美国金融危机对我国贸易溢出的价格效应显著,而收入效应较小;美国金融危机对中国贸易的溢出效应主要是显著影响了出口,而对进口的影响较为短暂。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杨超 庄芮 常远
投资与贸易关系密切,对外直接投资(OFDI)能够促进母国贸易发展,不同投资动因结果不同。本文基于2007—2019年中国对东盟和欧盟两个区域的OFDI和货物贸易数据,构建引力模型,探讨中国对上述两个区域投资对母国货物贸易规模和结构产生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在东盟的OFDI带动了国内相关零部件原材料等中间品、生产设备等资本品的出口,以及部分消费品和中间品回流母国;对欧盟的OFDI虽替代了部分对欧盟的出口,但有助于中国获取先进技术、关键设备等战略资产,并显著提升自欧盟进口中、高技术产品的规模。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于燕
文章利用1995~2010年间16个发展中国家和22个发达国家之间制造业各行业的双边进口数据,实证分析了发展中国家进口贸易带来的技术溢出效应,得出发展中国家在进口贸易时,进口产品所附带的技术在经过消化吸收之后会产生明显的技术溢出,带来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并且发展中国家在与发达国家贸易时的溢出效应大于发展中国家之间贸易的溢出效应。这说明发展中国家需要进一步扩大与发达国家的经济交流,提高与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水平,从而提高自身R&D水平和全要素生产率。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陶剑
中国自从1979年实行改革开放以来,致力于发展市场经济体系,朝市场化、自由化的方向推进.从90年代中期开始,在贸易领域实行大刀阔斧的改革:不断的降低进口关税税率、削减非关税壁垒、简化进口程序、实现在经常项目下的货币自由兑换.给予一大批企业进出口自营权.这些措施大大地推进了中国的贸易自由化进程,为全面的贸易自由化开辟了道路.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刘似臣
This paper briefly surveys the literature of measures of trade openness and points out the main factors affected the size of trade openness. Then we estimate the trade intensity in China and adjust it after several selected factors.The conclusion is that the nominal trade intensity in China has been larger than its theoretical value, especially for 2001~2003. Reasons for the deviation of 2001~2003 are (1) the lag effect of the accession into WTO; (2) the depreciation of USD and (3) other trade policy and industry policy.
关键词:
贸易开放度 外贸依存度 外贸依存度理论值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汪洪 张薇 陈仲常
20世纪90年代除1993年外,我国贸易收支保持持续顺差的状态,贸易收支的顺差额在不断的增长,贸易收支在国际收支和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重要。对我国的贸易收支进行研究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试图研究我国贸易收支内部结构的特点,对我国贸易收支进行结构分析。
关键词:
贸易收支 初级产品 工业制成品 结构分析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李金昌 刘波 徐蔼婷
文章基于2000~2012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采用系统广义矩估计方法和修正的最小二乘虚拟变量估计方法克服内生性问题,量化分析了贸易开放的非正规就业效应。研究发现,贸易开放是带动中国非正规就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并且相对于出口贸易,进口贸易对非正规就业的带动作用更为明显。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中国非正规就业增长中的18.89%~35.41%由贸易开放创造。增加物质资本投资和人力资本投资会阻碍贸易开放对非正规就业的带动作用,而且相对于人力资本投资,物质资本投资引发的"资本替代劳动"现象更容易产生阻碍作用。尽管目前这种阻碍作用尚未凸现,但长远来看必须处理好两种资本投资与非正规就业之间的关系,警惕其对非正规就业的负面冲击。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李一文 王仁才
中美贸易是近代中国三大(中英、中日和中美)对外贸易之一。中国对美国的贸易条件虽然并不完全有利于中国,但也未见明显恶化,甚至在1920年以后直至1936年,中国的贸易条件呈逐步改善的趋势。这与中国同期对外贸易条件日益恶化的事实形成鲜明对比。因此可以说,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进行贸易,其贸易条件并非完全不利于发展中国家。
关键词:
贸易条件 综合贸易条件 个别贸易条件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田文
本文在新古典贸易理论的分析框架下,对Jones的要素跨国流动对偶均衡贸易模型进行改进,以发展中国家从事产品内分工的加工生产与贸易为研究对象,在要素不能跨国流动的条件下,得出加工贸易使发展中国家工资租金比率下降的结论;在特定资本跨国流动的条件下,得出工资租金比率的变动是不确定的结论;在资本为非特定要素且可跨国流动条件下,得出租金比率上升进一步变小,且一体化与外包的均衡取决于FDI与国内资本流动的规模,即取决于产业的相对规模与要素需求的价格弹性的结论。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杨全发 陈平
在国际资本流动的贸易效应研究中,长期过分注重外资对东道国贸易数量扩张型增长的作用。但从促进发展中国家可持续经济增长的角度出发,目前对该领域理论的研究具有局限性,现结合对中国改革开放以来(1979~2001年)相关数据的实证分析,提出了如何针对跨国公司技术与市场内部化战略,采取相应对策,使外资利用更有效地推动我国的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升级。
关键词:
国际资本流动 贸易效应 中国 外资利用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周苹 周小青
根据"早期收获"计划(以下简称"计划"),中国和东盟于2004年1月(泰国于2003年)先期启动了对农产品降税,到2006年基本实现了水果自由贸易。这是双边先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前实现"零关税"的领域。因此,分析水果自由贸易的经济效应对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深化发展是有意义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