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718)
2023(9960)
2022(8529)
2021(8053)
2020(6977)
2019(16576)
2018(16142)
2017(30890)
2016(16762)
2015(19506)
2014(19483)
2013(19698)
2012(18874)
2011(17415)
2010(17266)
2009(16263)
2008(16331)
2007(14614)
2006(12692)
2005(11657)
作者
(52123)
(43687)
(43604)
(41588)
(27869)
(21181)
(19863)
(17179)
(16670)
(15396)
(15123)
(14630)
(14117)
(14108)
(13990)
(13769)
(13287)
(13014)
(12766)
(12692)
(11063)
(10862)
(10836)
(10038)
(9985)
(9792)
(9757)
(9509)
(8923)
(8915)
学科
(76331)
经济(76256)
管理(41716)
(40567)
方法(37244)
数学(33219)
数学方法(32977)
(31049)
企业(31049)
(24085)
贸易(24073)
(23425)
中国(21984)
(19964)
(18068)
(16759)
(13932)
业经(13467)
地方(13009)
农业(12743)
(11816)
金融(11814)
(11784)
银行(11734)
(11303)
(11185)
(10696)
环境(10590)
关系(10355)
(10326)
机构
大学(256084)
学院(251381)
(114591)
经济(112620)
研究(97824)
管理(89157)
理学(76304)
理学院(75326)
中国(74714)
管理学(74021)
管理学院(73565)
科学(59914)
(56081)
(52193)
(49923)
(49851)
研究所(47713)
中心(43070)
农业(39974)
财经(39861)
业大(39609)
经济学(37527)
(36972)
(36498)
北京(36178)
(34830)
经济学院(34107)
(31789)
师范(31382)
科学院(30539)
基金
项目(165428)
科学(128441)
基金(121983)
研究(115600)
(109589)
国家(108790)
科学基金(89644)
社会(73692)
社会科(69886)
社会科学(69865)
基金项目(63212)
(60577)
自然(58577)
自然科(57181)
自然科学(57155)
自然科学基金(56192)
(53623)
教育(52430)
资助(52337)
编号(44269)
重点(38757)
(38537)
成果(36741)
(36438)
(33491)
中国(32947)
科研(32764)
教育部(32322)
国家社会(31819)
创新(31651)
期刊
(121338)
经济(121338)
研究(77134)
中国(48919)
学报(46499)
(44575)
科学(40559)
(37669)
大学(34044)
学学(32204)
管理(31189)
农业(30391)
(23737)
金融(23737)
经济研究(22089)
教育(21517)
(20862)
财经(20385)
技术(19082)
国际(18745)
(17790)
(17694)
问题(17667)
业经(17332)
世界(15675)
技术经济(12699)
(12581)
统计(12242)
资源(11364)
理论(11145)
共检索到38172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黄满盈  邓晓虹  
本文在联合国统计司Comtrade数据库的基础上对中国贸易条件的变化和波动情况进行了经验分析,结果发现:(1)从1987~2006年,中国的初级产品贸易条件有一定程度的改善,而整体贸易条件和制成品贸易条件则出现了明显的恶化。(2)对贸易条件波动性分阶段考察的结果表明,在中国加入WTO前后,不管是整体贸易条件还是分类商品贸易条件,其波动性都是显著下降的。(3)中国贸易条件的波动主要是由于低技术产品大的出口份额、中技术产品大的进口份额以及中技术产品进出口贸易发展的不均衡所造成的。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黄满盈  
本文在联合国统计司Comtrade数据库的基础上对中国同欧盟贸易条件的变化情况和波动情况进行了经验分析,结果发现:(1)从1987—2006年,中国同欧盟的整体贸易条件、初级产品贸易条件和制成品贸易条件都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2)在中国加入WTO前后,除了高技术产品,中国同欧盟不管是整体贸易条件还是分类商品贸易条件,其波动性都是显著下降的;(3)减小中国同欧盟贸易条件波动的关键,一方面在于降低我国中技术产品进口对欧盟的过分依赖;另一方面在于改善中欧技术产品进出口贸易发展不平衡(进口大于出口)的局面。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黄满盈  
依据在联合国统计司Comtrade数据库,对中国与东盟贸易条件的变化情况和波动情况进行经验分析,结果发现:在1987~2006年期间,中国与东盟的整体贸易条件和初级产品贸易条件都有一定程度的改善,而制成品贸易条件则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恶化;中国与东盟初级产品进出口贸易发展的不稳定、资源型制成品进出口贸易发展的不平衡以及初级产品贸易条件大的波动对中国与东盟整体贸易条件的波动起了主导作用。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黄满盈  邓晓虹  
文章在联合国统计司Comtrade数据库的基础上对中国同日本贸易条件的变化和波动情况进行了经验分析,结果发现:从1987-2006年,中国同日本的初级产品贸易条件有一定程度的改善,而整体贸易条件和制成品贸易条件则出现了明显的恶化;中国同日本贸易条件的波动主要是由中国对日本初级产品出口份额大的波动、中技术产品及高技术产品进出口贸易发展的不平衡以及高技术产品贸易条件的较大波动引起的,而减小中国同日本贸易条件波动的关键在于减小高技术产品贸易条件的波动。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黄满盈  
贸易条件的波动对一国的宏观经济有着重要的影响。文章在联合国统计司Comtrade数据库的基础上,首先全面系统地测算出中国同欧盟、美国、日本不同时期不同类别商品贸易条件的波动性,然后运用方差分解的方法对中国同欧盟、美国、日本贸易条件波动的根源进行了系统的比较分析。最后得出结论认为,减小中国同欧盟、美国、日本贸易条件波动的一个共同的关键因素是改善中国同这些国家中技术产品进出口贸易发展不平衡的局面。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李一文  王仁才  
中美贸易是近代中国三大(中英、中日和中美)对外贸易之一。中国对美国的贸易条件虽然并不完全有利于中国,但也未见明显恶化,甚至在1920年以后直至1936年,中国的贸易条件呈逐步改善的趋势。这与中国同期对外贸易条件日益恶化的事实形成鲜明对比。因此可以说,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进行贸易,其贸易条件并非完全不利于发展中国家。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黄满盈  邓晓虹  
贸易条件的波动对一国的宏观经济有着重要的影响。文章在联合国统计司Comtrade数据库的基础上,首先全面系统地测算出中国同主要贸易伙伴(美国、日本、欧盟和东盟)不同时期不同类别商品贸易条件的波动性,然后运用方差分解的方法对中国同主要贸易伙伴贸易条件波动的根源进行了系统的比较分析。最后得出结论认为,减少中国同美国、日本、欧盟等发达国家贸易条件波动的一个共同的关键因素是改善中技术产品进出口贸易发展不平衡的局面,而减少中国同东盟贸易条件波动的关键在于减少初级产品贸易条件的波动。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赵玉敏  郭培兴  王婷  
在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框架中,贸易条件被定义为一国出口与进口的交换比价,其经济学含义是,随着出口商品相对于进口商品价格的变化,出口每单位商品所购买的进口商品的数量。如果在一定时期出口一单位商品所能换回的进口商品比基期增加/减少,则被认为是贸易条件改善/恶化。因此,贸易条件是衡量一国一定时期出口盈利能力(相对于进口)的重要指标。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张根能  徐丽秋  徐瑞平  
贸易条件是衡量一国一定时期出口盈利能力(相对于进口)的重要指标。笔者根据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商品贸易条件、贸易收入条件的变化情况,结合进出口商品结构中制成品和初级产品所占比重的变化,对我国贸易条件的变化趋势作出了综合分析,并给予了经济学上的解释,以期反映我国的出口盈利能力,进而为企业进行贸易活动提供参考。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韩青  
本文利用1980-2002年的数据分别对我国的价格贸易条件和收入贸易条件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工业制成品出口和外资企业出口是导致价格贸易条件恶化的最重要原因,而出口量和顺差是促使收入贸易条件提高的最重要因素。另外,初级产品进口是随工业制品的出口而影响贸易条件的,而外资企业出口对价格贸易条件的恶化效应大于其对收入贸易条件的改善效应。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张建华  刘庆玉  
普雷维什提出的贸易条件概念和发展中国家贸易条件恶化的结论在经济学界引起了激烈的争论,本文利用我国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数据对西方经济理论中贸易条件与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的关系做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经济增长对贸易条件的影响并不显著。而产业结构对贸易条件却有明显的影响。根据实证结果本文从产业结构角度对我国今后的政策导向提出建议。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郑传均  谢卡尼  
文章分析了我国贸易条件与贸易利益之间的关系,通过交换利益和生产专业化利益两方面实证计算,得出静态贸易利益和动态贸易利益的趋势都是在不断减弱。但是价格贸易条件和一国的总体福利之间的趋势有时候并不都是一致的。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刘喜和  
针对2007年第二季度至2012年期间我国价格贸易条件异常波动的现象,文章利用可变参数状态空间模型,比较分析了相关要素的影响方向和力度。结果表明:(1)国外产出缺口、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和人民币升值是影响我国价格贸易条件异常波动的主要原因;(2)比较收入贸易条件的影响因素,国外产出缺口始终处于正向影响,人民币升值具有较强的负向影响,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和国内通货膨胀的影响较中性。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顾国达  周咪咪  
本文基于Feenstra(1994)的理论分析框架,引入双层CES效用函数,将扩展边际纳入贸易条件测算中,并加入多技术等级进出口替代弹性,利用中国同世界233个国家(地区)HS92-6位码层面的双边贸易数据,得到了中国1995-2014年间变动种类下的总体贸易条件、分技术等级和分地区贸易条件的动态演进趋势。研究结果表明:纳入扩展边际后,中国自1999年以来贸易条件并没有恶化,固定种类下中国贸易条件平均被低估0.1左右,低估幅度达13.71%,被低估的主要产品是中高技术产品,主要来源是发展中地区。进一步分析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张海波  刘洪钟  
利用回归方程对1981~2007年中国贸易条件变动趋势进行测算,研究发现:中国贸易条件以每年4.6%的速度下降,其中工业制成品贸易条件下降是主要动因。在此基础上,对于贸易条件的影响因素进行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长期来看,汇率变化对于贸易条件无显著影响,出口商品结构、FDI和关税水平对贸易条件都有显著影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