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3321)
2023(18769)
2022(15853)
2021(14825)
2020(12524)
2019(28636)
2018(28217)
2017(54238)
2016(29536)
2015(33021)
2014(32975)
2013(32826)
2012(30157)
2011(27274)
2010(27206)
2009(25429)
2008(25442)
2007(22512)
2006(19992)
2005(18343)
作者
(85319)
(71146)
(70429)
(67347)
(45397)
(33839)
(32137)
(27690)
(26827)
(25484)
(24332)
(24016)
(22874)
(22701)
(22208)
(21607)
(21148)
(20786)
(20416)
(20248)
(17708)
(17566)
(17079)
(16138)
(15956)
(15871)
(15768)
(15640)
(14258)
(13998)
学科
(124176)
经济(124006)
(103308)
管理(97841)
(91285)
企业(91285)
方法(55336)
数学(44714)
数学方法(44266)
(38634)
(36157)
业经(34596)
中国(34405)
(28829)
贸易(28812)
(28468)
(28019)
(26384)
财务(26314)
财务管理(26275)
企业财务(24953)
农业(24767)
(23816)
地方(22120)
技术(21900)
理论(21676)
(21354)
(20580)
(19973)
银行(19925)
机构
大学(427521)
学院(427296)
(181031)
经济(177511)
管理(168196)
研究(145655)
理学(144615)
理学院(143053)
管理学(140921)
管理学院(140133)
中国(111950)
(91350)
科学(86786)
(85592)
(73341)
(69982)
财经(67911)
研究所(66326)
中心(64215)
(63147)
(61839)
业大(61461)
北京(57973)
经济学(55359)
农业(54863)
(53198)
(52778)
师范(52688)
财经大学(50364)
(50097)
基金
项目(282508)
科学(223604)
研究(207787)
基金(207546)
(180475)
国家(178981)
科学基金(154130)
社会(133486)
社会科(126596)
社会科学(126564)
基金项目(109309)
(108024)
自然(99000)
自然科(96702)
自然科学(96677)
自然科学基金(95008)
教育(94187)
(90789)
资助(85538)
编号(82830)
成果(68076)
(63625)
重点(62978)
(59986)
(59977)
课题(57048)
国家社会(55624)
创新(55516)
教育部(54880)
(54143)
期刊
(202089)
经济(202089)
研究(130762)
中国(82415)
(68359)
管理(66233)
学报(65532)
(64950)
科学(61634)
大学(50359)
学学(47619)
农业(44813)
教育(42772)
(39557)
金融(39557)
技术(36082)
财经(34476)
经济研究(32752)
业经(32684)
(29677)
问题(27124)
(25603)
(25084)
技术经济(22080)
国际(21715)
世界(20757)
现代(20179)
(19516)
科技(19448)
理论(19362)
共检索到64158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马光明  刘春生  
2005年后,我国城镇制造业就业结构出现了非对称变化,东部省区制造业就业比重显著下降,中西部省区下降速度较慢甚至有所上升。产业结构、外商投资、贸易规模和商品结构等传统研究视角无法完美解释这一现象。基于2006-2013年28个省级地区制造业整体及各子行业面板数据,在控制了相关变量及内生性问题后,文章研究发现:代表低端劳动密集型的加工贸易比重与当地制造业就业占比呈显著正相关,纺织、服装等传统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及计算机、通信、电子设备制造和电器仪表制造等高劳动-资本比的制造业是加工贸易方式影响制造业就业结构的主要渠道;此外,近年全国尤其是东部省区加工贸易比重的下降带动了当地制造业熟练劳动力比重的上升...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肖挺  
文章分析的是我国制造业部门国际贸易频度加大对制造业就业结构的影响,而在实体产业服务化的背景下,国际贸易的发展也进一步促进了产业内部就业岗位的模糊化,制造业部门中可以衍生出更多配套的生产型服务业岗位。实证结果证实,在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外贸强度的增加会导致制造业从业人口比重下滑,而进入21世纪以后,外贸强度则与生产型服务业人口从业比例正相关。总体上,进口对于行业劳动力就业结构的调整力度更大一些,而多年以来的贸易顺差则几乎没有对产业结构造成实质性的影响。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张永旺  宋林  
通过110个主要国家的SITC三位码贸易数据计算了我国2002—2014年26个制造业细分行业的出口复杂度,以此衡量我国贸易结构转型情况,检验了制造业要素结构动态变化对贸易结构的影响。研究发现:要素结构的不断升级,对于贸易结构转型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不同类型的制造业受到的影响不同。出口贸易中高端要素占比较低,但在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之后,要素结构呈现逐步合理化的态势。由于产业或出口政策等因素的影响,初级要素对高级要素存在挤出效应,阻碍了贸易结构的转型,因此,应针对不同产业以及要素结构的特征采取差异化的要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宋林  张永旺  
通过用Hausmann的方法对我国制造业出口复杂度进行了测算,并以此衡量制造业贸易结构转型情况,结果显示制造业出口复杂度虽然有小幅波动但整体呈上升趋势。进一步分析了制造业资本深化对该行业贸易结构转型的影响,研究发现,总体而言,资本深化对贸易结构转型的影响呈"倒U"型特征,同时,针对不同类型的制造业受到影响呈分化特征,具体来说,劳动密集型产业和技术密集型产业的资本深化对制造业贸易结构转型影响显著,而资本密集型产业资本深化对制造业贸易结构转型不显著。因此针对不同产业资本深化情况,改变要素投入规模和方向,优化不同细分产业要素投入结构。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宋林  张永旺  
通过用Hausmann的方法对我国制造业出口复杂度进行了测算,并以此衡量制造业贸易结构转型情况,结果显示制造业出口复杂度虽然有小幅波动但整体呈上升趋势。进一步分析了制造业资本深化对该行业贸易结构转型的影响,研究发现,总体而言,资本深化对贸易结构转型的影响呈"倒U"型特征,同时,针对不同类型的制造业受到影响呈分化特征,具体来说,劳动密集型产业和技术密集型产业的资本深化对制造业贸易结构转型影响显著,而资本密集型产业资本深化对制造业贸易结构转型不显著。因此针对不同产业资本深化情况,改变要素投入规模和方向,优化不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张建华  
美国制造业具有增加值规模最大、创新能力最强和世界级大型企业最多的历史特征,但是在发展中经济体的追赶下,其制造业占世界份额趋于下降、失业增加。美国政府把复兴制造业作为重振经济和增加就业的途径。政府致力于发展先进制造业,油气的大量开采和廉价供应刺激了对制造业的投资,一些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也迁回本土。美国复兴制造业对我国制造品贸易和制造业发展既有挑战也有机遇。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罗军  
以履行加入世贸组织服务贸易领域开放的各项承诺这一政策作为准自然实验,利用双重差分法系统分析了生产性服务进口对制造业就业技能结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生产性服务进口显著促进了制造业就业技能结构的优化;生产性服务进口提升了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和服务创新能力,促使企业向价值链上游和下游服务化转型,通过产品升级推动了制造业就业技能结构的优化;生产性服务进口对不同制造业行业就业技能结构的影响存在异质性,相比于传统制造业,生产性服务进口对现代制造业就业技能结构具有显著的优化作用;不同的生产性服务进口对制造业就业技能结构的影响存在异质性,研发服务进口、电信服务进口和金融服务进口显著促进了就业技能结构优化,而商业服务进口并未优化就业技能结构。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李卉  李彬  
文章运用回归分析法,比较分析了制造业结构变动与大学生就业的关联性。研究表明:技术型人才在制造业发展过程中作用最大,大学生作为技术型人才主要来源,制造业整体就业结构需求直接受着大学生专业结构的制约,制造业结构变动决定了大学生就业结构的变动。笔者认为,伴随制造业结构变动,改善大学生就业供给结构,合理进行学科专业设置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主要途径。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邹璇  黎恢富  
本文根据1998~2013年制造业细分行业的产出与就业等数据,分别运用结构协调度和结构偏离度来测量制造业总体和制造业三大子行业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协调程度。结果发现制造业总体的协调度呈现出先恶化再改善的倒"U"型的走势,制造业三大子行业结构偏离度的走势虽各有特点,但与制造业总体协调度大体保持了一致性。此外,本文采用了偏最小二乘模型(PLS)对影响制造业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协调性的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制造业发展战略、对外开放程度、市场化程度、劳动者素质和技术进步是影响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调性的主要因素。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戚自科  
本文首先分析了美国商品贸易逆差的SIC两位编码制造子行业构成,然后分段回归出1970年以来以一年为递进幅度的每15年的各子行业KLEMS生产函数,在分析各要素对各子行业的贡献趋势后,发现服务要素和资本要素边际贡献变动是决定各子行业成本、进而决定各子行业国际竞争力表现的关键。对美国的比较优势行业来说,服务要素的可转移性是另一个制约其发挥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因此,专业服务的流转问题得到解决或是成本有所下降是美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大幅度提高,进而平衡美国商品贸易逆差的有效途径。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阚大学  
当前,我国贸易结构和就业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一是贸易结构和就业结构演化趋势大致表现为第一产业持续下降,第二产业稳中有升,第三产业贸易结构比重经历了下降—上升—下降三个阶段,第三产业就业结构比重明显上升;二是第三产业贸易结构对就业结构变动的影响力高于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且影响力和就业起点均有减弱的趋势,第一产业贸易结构对就业结构变动的影响力和就业起点有增加的趋势,第二产业贸易结构对就业结构变动的影响力有减弱的趋势;三是整体上贸易额增加对就业增加影响不大,各产业贸易额增加对就业增加的作用各不相同,且就业结构与产业贸易结构变化存在不协调性,但产业贸易额增加会带动就业增加。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李坤望  黄玖立  
本文首先构造了一个标准化进口变量并预测该变量在自由贸易条件下的基准数值,然后利用回归模型确定实际标准化进口对基准的偏离程度,据此判断一个经济体的总体贸易开放度以及经济体间的双边贸易开放度。本文的研究表明,1987~1997年中国制造业的总体进口和出口开放度(以美国为参照)均较低;从双边意义上看,中国对主要贸易伙伴的贸易开放度低于这些贸易伙伴对中国的贸易开放度。本文的测算结果及其解释要考虑到标准化进口的折算标准、制成品的成本优势以及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的特征等因素。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杨曦  徐扬  
本文量化评估了“中国贸易冲击”对中美双边贸易失衡与美国制造业就业的影响。文章从贸易成本、生产技术和消费需求三个方面区分了影响贸易和就业的冲击性因素。我们发现:相比贸易成本和生产技术,消费需求冲击更好地拟合了中美贸易失衡的实际变动。中国贸易冲击和美国消费冲击对2000—2010年美国制造业就业减少的贡献比例分别约为20%和36%。因此,双边贸易成本变动并非中美贸易失衡的主要原因,中国冲击对美国制造业就业的影响也相对有限。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丁一兵   孙艺宁  
加快贸易方式转型,对我国优化出口贸易结构、安全高效稳定实现国际循环意义重大。本文通过匹配2001—2013年的中国工业企业数据、中国海关进出口数据和世界投入产出数据,实证分析了制造业投入服务化对我国制造业企业出口贸易方式转型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制造业投入服务化通过成本调节和创新激励的影响机制,显著削减加工贸易比重,并提高一般贸易比重,推动我国制造业企业出口贸易方式转型升级。异质性分析发现,制造业投入服务化在不同服务要素投入、不同服务要素来源、不同制造业企业、不同时期中存在差异影响。因此,优化国内制度环境、深化服务业开放以及提升行业全球价值链地位是发挥制造业投入服务化贸易方式转型效应的重要战略政策。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卜伟  李剑桥  徐黄华  
本文依据"教育可以促进经济发展"这一人力资本理论,对制造业发展与其教育进行了关联性分析。选取制造业发展比例和教育比例两个指标进行统计分析,发现我国制造业发展与其教育存在较大的缺口;通过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推导出了制造业教育与发展成正的相关关系,从理论上论证了两者之间的关联关系;对我国和美国的制造业发展与教育比例进行了单位根检验,发现我国制造业发展和教育之间不存在长期平稳关系,而美国存在;最后对未来趋势进行了预测,发现未来几年我国制造业发展与其教育缺口有收窄的趋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