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288)
2023(7883)
2022(6611)
2021(6431)
2020(5231)
2019(12152)
2018(11916)
2017(22071)
2016(11874)
2015(13527)
2014(13721)
2013(13500)
2012(12619)
2011(11711)
2010(11577)
2009(10453)
2008(10617)
2007(9279)
2006(8104)
2005(7598)
作者
(33733)
(28035)
(27832)
(26811)
(18065)
(13603)
(12863)
(10914)
(10604)
(10218)
(9773)
(9351)
(9326)
(9072)
(8961)
(8582)
(8206)
(8177)
(8139)
(8005)
(7158)
(6840)
(6707)
(6440)
(6370)
(6287)
(6107)
(6102)
(5712)
(5707)
学科
(50547)
经济(50493)
管理(29888)
(27744)
方法(22823)
(21550)
企业(21550)
(21436)
贸易(21424)
(20888)
数学(19828)
数学方法(19673)
中国(17083)
(12780)
(12477)
(11050)
(9628)
(9389)
业经(9336)
(9266)
银行(9258)
关系(9001)
(8932)
(8582)
金融(8581)
地方(7864)
理论(7803)
(7664)
出口(7655)
出口贸易(7655)
机构
大学(171794)
学院(171191)
(80701)
经济(79337)
研究(64597)
管理(58155)
中国(50774)
理学(49237)
理学院(48621)
管理学(47872)
管理学院(47540)
(36944)
(36556)
科学(36043)
(32885)
研究所(29700)
财经(29245)
中心(28031)
经济学(27351)
(26851)
(26371)
(24867)
经济学院(24780)
北京(23950)
(23340)
(22038)
财经大学(21904)
师范(21824)
业大(21692)
农业(20726)
基金
项目(108072)
科学(84733)
研究(80615)
基金(80063)
(70508)
国家(69984)
科学基金(58395)
社会(52551)
社会科(49965)
社会科学(49954)
基金项目(40748)
(38441)
教育(37368)
自然(35658)
自然科(34870)
自然科学(34861)
自然科学基金(34307)
资助(34173)
(33505)
编号(31066)
成果(26233)
(25883)
重点(24952)
中国(24094)
(23651)
国家社会(23356)
(23237)
课题(22552)
教育部(22497)
(22372)
期刊
(87299)
经济(87299)
研究(56972)
中国(35905)
(28391)
学报(26552)
科学(24178)
(23962)
管理(22324)
大学(20335)
教育(19411)
学学(19009)
(17840)
(17642)
金融(17642)
经济研究(16775)
农业(16436)
国际(15890)
财经(15132)
技术(13611)
(13244)
问题(12999)
业经(12493)
世界(11631)
(9892)
(8491)
贸易(8491)
技术经济(7946)
商业(7744)
(7640)
共检索到26791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宋树理  
开放经济条件下,我国贸易顺差持续增长之久已是不争的事实,然而,值得深思的是形成贸易顺差持久的根源所在。根据中国海关总署的统计,自2001年底加入WTO以来,我国对外贸易已连续六年以20%以上的速度增长,而且对外贸易顺差的增速远远超过了贸易总值的增速,2007年的贸易顺差额比2001年增长了11.6倍。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姚枝仲  
2008年2月,中国的贸易顺差开始下降了,到6月,累计贸易顺差比2007年同期降低了128亿美元,降低幅度为11.6%,6月当月的顺差更是同比下降了20.7%。这次顺差减少与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外需下降有一定的关系,更为重要的是,近几年来的政策调整效果开始显现。当然,在贸易顺差朝着"基本平衡"的目标迈进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出口企业陷入困境的现象,出现了担心净出口减少引起GDP增长率过度下滑的忧虑。本文对这次贸易顺差变化的性质、构成进行了深入分析,从中找出了顺差变化的真正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应对措施,这对我们如何正确看待此次贸易顺差减少提供了有益参考。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熊维  张群  
一、中国贸易顺差的规模及其结构性特征从1994年到2005年,我国经常项目实现了12年的顺差,2001年,经常项目顺差174亿美元,2005年达到了1607亿美元,增加了8倍。贸易项目也持续了12 年的顺差,尤其是近年来,贸易顺差出现异常变化,总额大幅增加,2005年突破历史记录,达到910.8亿美元。货物贸易迅猛发展,从1997年到2005年,货物贸易顺差额从462.2亿美元急剧上升到1018.8亿美元, 出口额从1826.7亿美元上升到7620亿美元,出口占 GDP的比重从20.2%上升到34%,中国出口占世界出口的比重从1997年的3.4%上升到2004年的6.5%, 在全球贸易地...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林峰  吴周恒  
本文利用1997—2013年中国省际层面的面板数据,借助异质性动态调整模型从动态视角考察了地方财政行为对中国贸易收支调整速度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1)平均而言,在地方财政行为的驱动下,中国实际贸易收支向最优水平动态调整的速度约为0.045。总体表明,地方财政行为对中国贸易收支的驱动性影响较弱,引致实际贸易收支向最优水平调整的速度也较为缓慢。(2)财政支出分权的强化会制约贸易收支的调整速度,贸易收支调整呈现"相对惰性"。财政收入分权的提高和预算内财政支出的扩张能够加快实际贸易收支向最优贸易收支调整的速度,助力贸易收支实现平滑调整。预算外财政支出和财政收入的变化对调整速度则不会产生显著性影响。(...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殷德生  
本文运用单位根检验和协整方法估算了中国的贸易收支方程、出口需求方程和进口需求方程,计量了中国贸易收支的汇率弹性与收入弹性、进出口需求的汇率弹性与收入弹性。同时还在中国贸易收支VAR模型的基础上研究了汇率、国内实际收入以及外国实际收入冲击对中国贸易收支的影响程度。检验结论认为,人民币汇率弹性较低,人民币汇率变动对中国贸易收支变动的影响很小,这与中国的贸易大国地位不相适应,汇率政策理应成为中国调节外部经济的重要工具,现阶段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必须改革。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刘义圣  王春丽  
随着福建和东盟产业转移及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双方产业同构性日益显现,传统的产业间贸易开始向产业内贸易过渡。在构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大背景下,福建和东盟要实现“合作共赢”,进一步发展产业内贸易就成为双方区域合作的必然趋势。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汪洪   张薇   陈仲常  
20世纪90年代除1993年外,我国贸易收支保持持续顺差的状态,贸易收支的顺差额在不断的增长,贸易收支在国际收支和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重要。对我国的贸易收支进行研究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试图研究我国贸易收支内部结构的特点,对我国贸易收支进行结构分析。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朱真丽  宁妮  
世界经济增长放缓对中国贸易收支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压力。本文对中国贸易1981-2000年的多边和双边价格弹性和收入弹性进行了分析,发现国民收入因素对于贸易收支的影响是显著的。我们认为,改善中国贸易收支的途径是降低出口商品特别是对美国出口商品的成本,并对进口的奢侈品尽快实施进口替代。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毕玉江  
文章选取中国主要贸易伙伴美国、欧盟、日本、东盟和韩国作为研究对象,使用1999年1月到2010年1月的月度数据,分析了人民币汇率的趋势性变动与波动风险对双边贸易差额的影响,考查了中国加入WTO和2005年的第二次汇改对双边贸易差额调整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人民币趋势性变动对贸易顺差的调整效应是不显著的,其作用结果对不同贸易伙伴存在差别,而汇率波动率风险总体而言对双边贸易差额具有显著影响。贸易伙伴国(地区)国内经济发展状况是双边贸易差额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中国自身的经济发展对贸易顺差的形成及调整具有重要作用。加入WTO对我国贸易顺差的变化具有显著影响,但第二次汇率制度改革对国别(地区)贸易顺差调...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华晓红  杨立强  郑学党  
面对区域经济一体化浪潮,内地与港澳、台湾分别签署了经济一体化协定,进而为两岸四地经济整合创造了条件,"中华自由贸易区"有可能从假设走向实践。分析表明,整体上四地经济一体化对各个经济体的影响是正面的,将促进经济和贸易的大幅增长。在此基础上,对建立"中华自由贸易区"的可能性、主要障碍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合作模式、内外部关系等具体设想。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吴白乙  史沛然  
贸易投资便利性的"主观判断"和"客观取舍"之间的冲突已然常见,却未能引起学术上的充分探究和理论修正。目前通行的衡量标准、评估体系和简单化指数均无法充分解释丰富多样且不断变动的国际贸易投资实践。本文从现有的社会安全衡量因素出发,讨论社会安全与贸易投资环境的关系,通过初步分析既有社会安全衡量指标的不足,提出投资对象国的人口年龄结构、投资方的获利模式以及国家间政治互信程度、文化差异等部分新变量,以期引起同行的争论,推动对社会安全与贸易投资二者关系的学术研究更加深入、多维且更具实际解释力。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李秉强  
首先分析了服务贸易的现状,随后采取多种方法考察了其国际竞争力及出口相似性,以期探析"10+3"服务贸易竞争与合作的可能性。研究表明,采取不同指标测度服务贸易竞争力会得出不同的结论,东盟与中、日、韩服务贸易的比较优势存在差异,而各类服务内部贸易比重较高为进一步合作提供了可能,但出口相似性较高致使竞争明显,由此"10+3"之间的服务贸易是合作与竞争并存。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小川雄平,张晓梅  
日本海、东海、黄海统称为东亚地中海 ,由于环保、交通等原因 ,“东亚地中海经济圈”的现实性日益加强。根据中、日、韩现有的贸易关系 ,在三国之间缔结自由贸易协定是互利的 ,应首选部分地区搞自由贸易圈 ,并在此基础上将俄、朝、蒙等国扩充进来 ,最终建立起“东亚地中海自由贸易圈”。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