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555)
- 2023(11074)
- 2022(9429)
- 2021(8841)
- 2020(7620)
- 2019(17944)
- 2018(17418)
- 2017(33589)
- 2016(18064)
- 2015(20732)
- 2014(20829)
- 2013(21057)
- 2012(20052)
- 2011(18421)
- 2010(18234)
- 2009(17021)
- 2008(17232)
- 2007(15397)
- 2006(13262)
- 2005(12246)
- 学科
- 济(80685)
- 经济(80607)
- 业(45917)
- 管理(45866)
- 方法(39759)
- 数学(35392)
- 数学方法(35107)
- 企(34790)
- 企业(34790)
- 贸(24483)
- 贸易(24472)
- 易(23828)
- 中国(23357)
- 财(21974)
- 农(21382)
- 学(17782)
- 制(15172)
- 业经(14449)
- 农业(14153)
- 地方(13527)
- 银(13059)
- 银行(13018)
- 融(12798)
- 金融(12796)
- 行(12495)
- 出(11596)
- 务(11547)
- 财务(11526)
- 财务管理(11492)
- 和(11196)
- 机构
- 大学(275909)
- 学院(270761)
- 济(123426)
- 经济(121254)
- 研究(103134)
- 管理(97131)
- 理学(83515)
- 理学院(82498)
- 管理学(81091)
- 管理学院(80607)
- 中国(77860)
- 科学(62582)
- 京(59434)
- 财(54402)
- 所(54363)
- 农(52514)
- 研究所(49742)
- 中心(45232)
- 财经(43629)
- 业大(42172)
- 农业(42021)
- 经济学(40518)
- 经(39945)
- 江(39260)
- 北京(38039)
- 经济学院(36819)
- 院(36562)
- 范(34173)
- 师范(33737)
- 财经大学(32633)
- 基金
- 项目(179074)
- 科学(139715)
- 基金(132798)
- 研究(125283)
- 家(118984)
- 国家(118112)
- 科学基金(98042)
- 社会(81071)
- 社会科(76984)
- 社会科学(76962)
- 基金项目(68807)
- 省(65795)
- 自然(63646)
- 自然科(62213)
- 自然科学(62186)
- 自然科学基金(61159)
- 划(57769)
- 教育(57020)
- 资助(56481)
- 编号(47550)
- 部(41658)
- 重点(41509)
- 成果(39527)
- 发(38897)
- 创(36513)
- 科研(35429)
- 国家社会(35270)
- 教育部(35220)
- 中国(34612)
- 创新(34467)
- 期刊
- 济(128916)
- 经济(128916)
- 研究(82807)
- 中国(51901)
- 学报(49692)
- 农(46760)
- 科学(43609)
- 财(41347)
- 大学(36665)
- 学学(34742)
- 管理(34148)
- 农业(31831)
- 融(25576)
- 金融(25576)
- 经济研究(23833)
- 教育(23421)
- 财经(22475)
- 贸(21513)
- 技术(20437)
- 经(19508)
- 国际(19175)
- 问题(18721)
- 业经(18427)
- 业(18338)
- 世界(15818)
- 版(13717)
- 技术经济(13647)
- 统计(13399)
- 商业(11977)
- 业大(11933)
共检索到40664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奚君羊 李志军
本文基于中国与前18大贸易伙伴的月度双边数据,计算了双边贸易收支的长期汇率弹性和收入弹性。结果表明汇率弹性有正有负,存在相互抵消现象,因而汇率对中国总的贸易收支影响可能不显著。另一方面,收入弹性普遍大于汇率弹性,再加上全球经济的长期增长幅度一般要超过汇率变动幅度,因此,中国和贸易伙伴的经济增长对中国贸易收支的影响要明显大于汇率,中国的巨额贸易顺差主要来源于中国和全球的经济增长而非汇率变动,因此以中国存在贸易顺差而要求人民币升值缺乏充分的依据。
关键词:
贸易收支 汇率弹性 收入弹性 人民币升值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殷德生
本文运用单位根检验和协整方法估算了中国的贸易收支方程、出口需求方程和进口需求方程,计量了中国贸易收支的汇率弹性与收入弹性、进出口需求的汇率弹性与收入弹性。同时还在中国贸易收支VAR模型的基础上研究了汇率、国内实际收入以及外国实际收入冲击对中国贸易收支的影响程度。检验结论认为,人民币汇率弹性较低,人民币汇率变动对中国贸易收支变动的影响很小,这与中国的贸易大国地位不相适应,汇率政策理应成为中国调节外部经济的重要工具,现阶段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必须改革。
关键词:
协整检验 汇率弹性 收入弹性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朱真丽 宁妮
世界经济增长放缓对中国贸易收支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压力。本文对中国贸易1981-2000年的多边和双边价格弹性和收入弹性进行了分析,发现国民收入因素对于贸易收支的影响是显著的。我们认为,改善中国贸易收支的途径是降低出口商品特别是对美国出口商品的成本,并对进口的奢侈品尽快实施进口替代。
关键词:
贸易收支 价格弹性 收入弹性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戴祖祥
我国贸易收支的弹性分析:1981-1995戴祖祥(中山大学世界经济专业)一、概述从1981年开始,人民币汇率的政策调整就与进出口状况联系起来[1]。到1994年1月1日,人民币汇率实现了官方牌价与外汇调剂价格的统一并轨,从而确立了以市场供需为基础的...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陆前进 卢庆杰
名义汇率改善贸易收支要受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价格传递的弹性、美元名义有效汇率传递弹性和进出口需求价格弹性的共同影响。实证研究显示,在2005年7月汇改前,汇率的进出口价值受美元汇率指数传递和需求价格弹性的影响较大,修正的马歇尔—勒纳条件不成立;在汇改后,进出口价值受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传递和需求价格弹性影响较大,修正的马歇尔—勒纳条件成立;而在1996年10月至2013年6月汇率的出口价值受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和需求价格弹性影响较大,进口价值受美元有效汇率和需求价格弹性影响较大,修正的马歇尔—勒纳条件不成立。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姚远
本文以2005年1月到2010年10月和2007年2月到2010年10两个时间段为样本期,分析我国对日本、韩国按HS分类标准分类的进出口贸易额,按照贸易品技术含量再分为初级产品、再加工产品和制成品三大类,利用面板数据方法,研究我国对两国的三类产品的进出口额在两个时期的汇率弹性,发现两国两时期各类产品的进出口需求弹性存在不对称性。
关键词:
有效汇率 贸易弹性 贸易结构 金融危机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金桩 罗忠洲
本文研究的是弹性悲观论及其发展过程。20世纪40年代中期以前的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由于进出口需求弹性极低,导致一国汇率贬值不能有效改善贸易收支,从而产生了弹性悲观论。70年代,随着将工资刚性导入蒙代尔-弗莱明模型,研究者发现,在汇率波动对进出口价格高度弹性的前提下,名义汇率的变动对实质经济变量不产生影响。80年代末以来现代弹性悲观论者从汇率波动对进出口价格的传导机制入手,分析了汇率波动对贸易收支影响弱化的原因。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董继华
本文在国际收支弹性分析法框架下,讨论汇率变动影响贸易收支状况的临界弹性条件。放弃传统的马歇尔—勒纳条件,采用更符合实际情况的修正BRM条件,并且在实证检验中首次使用了Gamma分布滞后模型来估计相关贸易弹性,为政府通过汇率变动来调节经常账户提供了更精确的参考标准。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刘洋 陈守东 吴萍
本文研究中美双边贸易汇率弹性和收入弹性的时变性。实证表明:2005年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以来,我国对美国进出口贸易已基本完成对人民币双向波动的适应过程。进口需求汇率弹性稳中有升,出口需求汇率弹性明显下降。人民币汇率变动对进出口贸易的总体影响已明显减弱,中美双边贸易的马歇尔-勒纳条件已基本失效。虽然我国对美国进出口收入效应不对称性依然存在,但收入效应的差距并不是固定不变的。美国对我国出口贸易的收入弹性已明显提高,这充分说明互利共赢的中美双边贸易对两国经济的重要性。美国应摒弃狭隘的单边贸易保护主义,解除对中国的出口管制政策限制,积极发展对华比较优势的出口贸易,从中国经济增长中获得更大收益。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伯娜
金融危机之后,中美贸易顺差成为美国贸易保护主义的主要借口,人民币升值的压力日益增加。此背景下,准确测度中美贸易收支的人民币汇率弹性,关系"后危机时代"中国对外贸易政策以及汇率政策的选择。实证分析表明,中国对美国出口的人民币汇率富有弹性,而对美国进口与人民币汇率不相关。因此,对中国政府来说,应该顶住外部压力,尽可能保持人民币汇率的稳定,促进贸易、就业和经济增长;对美国来说,人民币汇率不是其贸易逆差的根源,人民币升值的结果只能产生贸易转移效应,并不能缓解其逆差状况,过度和偏激地施压人民币升值实非明智之举。
关键词:
贸易收支 人民币 汇率弹性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罗宏锋
有别于传统的总量分析,利用双边贸易收支模型考量人民币汇率波动与双边贸易收支的关系,能更深刻地揭示汇率波动与我国贸易收支的关系。研究发现,无论是在短期还是在长期,对不同国家而言,不仅双边汇率对双边贸易收支的弹性系数大小不一样,而且双边汇率的波动对贸易收支的影响方向也并不一致,这也说明了采用双边汇率和双边贸易收支样本比总量样本更具有针对性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
实际汇率 贸易收支 J-曲线效应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赵大平 汤玉刚
如果汇率变动不传递给进出口价格,即使马歇尔-勒纳条件成立,汇率变动也不能影响进出口。本文通过将汇率变动对净出口的影响分解为汇率的价格效应和数量效应,在此基础上论证了汇率传递与马歇尔-勒纳条件的关系,重新构造了贸易收支改善的汇率弹性条件。然后用中国2005-2009年分类商品的月度面板数据估计了人民币名义汇率变动对中国各类商品进出口的价格效应、数量效应和贸易收支效应,以便理解近期人民币汇率升值影响中国贸易顺差持续扩大的过程和机制。
关键词:
人民币 贸易收支 价格效应 数量效应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蒋紫文
中美贸易差额在急剧增加,而美国认为是由于人民币汇率低估造成的,在此背景下,本文选取2000-2009年的季度数据,采用实证分析的方法,得出中国对美国出口的人民币汇率富有弹性,而中国对美国进口的人民币汇率没有相关性的结论。
关键词:
贸易收支 人民币 汇率弹性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曹永福
在探讨人民币汇率问题时,一般认为汇率升值会引起出口价格的上升,本文指出如果考虑进口价格对出口价格的影响,那么出口价格的变动幅度将小于汇率的变动幅度,因此在讨论贸易弹性时有必要区分汇率弹性和价格弹性这两个概念;在介绍了China_QEM①模型中的贸易模块以及该模块与其他模块的相互作用机制之后,阐述了汇率变化对出口价格水平以及进出口贸易的影响机理;最后通过政策模拟,对我国进出口的汇率弹性和价格弹性给出了定量的计算结果。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姜子叶
本文通过对标准贸易模型的OLS估计,从总体和行业层面上系统地估算2005~2011年中国的长期贸易弹性。结果显示,中国贸易收支的调节主要来自于国内外收入,相对价格对贸易收支的调节能力日益明显;Houthakker-Magee假说在中国成立,存在"弹性悲观论"和行业层面的总量偏见;人民币升值并未有效改善贸易条件,汇率支出转换效应更多地体现于进出口相对价格对贸易量的影响。
关键词:
贸易弹性 人民币汇率 标准贸易模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