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878)
2023(17221)
2022(14857)
2021(14107)
2020(11750)
2019(27458)
2018(26877)
2017(50966)
2016(27220)
2015(30737)
2014(30432)
2013(30120)
2012(27634)
2011(24953)
2010(24473)
2009(22398)
2008(21860)
2007(18307)
2006(15609)
2005(13676)
作者
(76718)
(64269)
(63238)
(60533)
(40755)
(30657)
(28958)
(25080)
(24228)
(22585)
(21764)
(21549)
(20150)
(20043)
(19878)
(19530)
(18858)
(18847)
(18325)
(18226)
(15667)
(15621)
(15347)
(14509)
(14240)
(14216)
(14006)
(13771)
(12884)
(12578)
学科
(112099)
经济(111984)
管理(75636)
(71818)
(58836)
企业(58836)
方法(56067)
数学(49485)
数学方法(48890)
中国(30771)
(28319)
(28149)
贸易(28136)
(27688)
(27328)
(23079)
业经(22925)
地方(20487)
农业(18793)
(18775)
(17656)
财务(17583)
财务管理(17550)
理论(17341)
技术(16838)
环境(16746)
(16681)
(16645)
金融(16643)
企业财务(16632)
机构
大学(385917)
学院(381581)
(161564)
经济(158585)
管理(151656)
理学(132827)
理学院(131385)
研究(130930)
管理学(128966)
管理学院(128288)
中国(97862)
(81259)
科学(79256)
(70839)
(64373)
(59814)
研究所(59139)
中心(59131)
财经(58210)
业大(56344)
(53408)
(51624)
北京(51256)
经济学(49902)
(49349)
师范(48882)
(48314)
农业(47098)
经济学院(45227)
财经大学(43836)
基金
项目(269064)
科学(212735)
基金(198817)
研究(194617)
(174028)
国家(172703)
科学基金(148642)
社会(124586)
社会科(118281)
社会科学(118254)
基金项目(104646)
(101432)
自然(97230)
自然科(95028)
自然科学(95004)
自然科学基金(93313)
教育(89233)
(86813)
资助(83039)
编号(77246)
成果(61672)
(60590)
重点(60170)
(56544)
(55588)
课题(52677)
国家社会(52522)
教育部(52271)
科研(52141)
创新(52001)
期刊
(162804)
经济(162804)
研究(111669)
中国(67180)
学报(60877)
科学(56386)
管理(53921)
(52420)
(52404)
大学(46784)
学学(44016)
教育(38623)
农业(37090)
技术(32446)
(31056)
金融(31056)
经济研究(28582)
财经(27936)
业经(25308)
(23955)
(23027)
问题(21960)
(20122)
国际(19950)
图书(18562)
统计(18475)
技术经济(18105)
理论(18042)
世界(17583)
科技(17510)
共检索到54804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姜子叶  
本文通过对标准贸易模型的OLS估计,从总体和行业层面上系统地估算2005~2011年中国的长期贸易弹性。结果显示,中国贸易收支的调节主要来自于国内外收入,相对价格对贸易收支的调节能力日益明显;Houthakker-Magee假说在中国成立,存在"弹性悲观论"和行业层面的总量偏见;人民币升值并未有效改善贸易条件,汇率支出转换效应更多地体现于进出口相对价格对贸易量的影响。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吴小康  郑莹  
文章在考虑贸易方式差异的情况下,重新估算了中国企业的进口逃税弹性。根据Fisman and Wei(2004)的研究,企业为了逃避关税通关时会低报真实进口价值,因此税率越高的行业逃税越多。文章认为,由于加工贸易进口免税,加工贸易越密集的行业逃税倾向越小。如果不考虑贸易方式的差异,会错误估计进口逃税弹性。结合COMTRADE和中国海关数据库,实证估计发现:加工贸易进口比例越低的行业,中国报告的进口额相对出口国报告的出口额越低。并且,在加工贸易进口比例更高的行业中,关税税率对进口逃税的影响更小。当加工贸易进口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姜子叶  范从来  
为了考察2005年汇改以来人民币升值对价格的影响,本文从总体和行业两个层面研究人民币汇率对进口价格的传递效应,讨论进口价格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中国进口价格的汇率传递率较高,长期接近于完全传递,存在时滞效应,行业差异较为显著。国外资源品和生产成本的大幅上涨是推动进口价格上涨的主要因素,名义汇率的影响程度较弱。同时,本文分短期和长期计量了汇率传递率的动态趋势,并分析其差异和成因。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曹永福  
在探讨人民币汇率问题时,一般认为汇率升值会引起出口价格的上升,本文指出如果考虑进口价格对出口价格的影响,那么出口价格的变动幅度将小于汇率的变动幅度,因此在讨论贸易弹性时有必要区分汇率弹性和价格弹性这两个概念;在介绍了China_QEM①模型中的贸易模块以及该模块与其他模块的相互作用机制之后,阐述了汇率变化对出口价格水平以及进出口贸易的影响机理;最后通过政策模拟,对我国进出口的汇率弹性和价格弹性给出了定量的计算结果。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张为付  
本文运用替代弹性方法对我国贸易部门与非贸易部门、贸易产品与非贸易产品的替代弹性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的贸易品与非贸易品间存在较大的弹性。最后,文章研究了通过提高非贸易品价格以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减少贸易顺差,扩大内需,推动经济健康平稳发展的可能性。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陈建奇  
反思人民币汇率十年争论,大多围绕"外部施压——内部被动反应"的逻辑展开,人民币汇率陷入升值"恐惧症"。本文以经验数据实证分析人民币汇率各种争论的理论逻辑。研究表明,人民币升值并没有导致通货紧缩,人民币升值也没有促使就业下降,相反,人民币升值还伴随经济过热及就业持续增加;同时,人民币升值无助于改善国际收支平衡和贸易条件、人民币升值引起热钱流入的观点都缺乏经验的支持。因而,人民币升值"恐惧症"的理论逻辑值得重新审视,中国开放宏观政策选择有必要跳出被动应对怪圈,这对促进当前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及可持续发展的政策选择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王媛  王文琴  方修琦  魏本勇  李东哲  
国际贸易中的碳排放转移问题正在日益受到人们关注,中国在全球化经济中的分工角色对于碳转移有着深刻的影响。本文在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计算产业完全碳排放强度的研究基础上,采用2007年中国对外进出口贸易数据,分析基于国际分工背景下的中国贸易隐含二氧化碳空间转移路径,结果显示:国际产业分工形成以中国为中转站的两条碳转移路径,一条是中国从哈萨克斯坦、中东国家、澳大利亚、巴西、俄罗斯联邦、印度(Ⅲ类)输入能源和金属类高碳产业产品,制成中、低碳类的工业制成品输出到世界各国,主要是欧美国家(Ⅰ类);另一条是中国从东盟、韩国、亚洲其他未定义地区及日本(Ⅱ类)输入中、低碳产品的半成品或零部件,组装成中、低碳类的工业...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殷德生  
本文运用单位根检验和协整方法估算了中国的贸易收支方程、出口需求方程和进口需求方程,计量了中国贸易收支的汇率弹性与收入弹性、进出口需求的汇率弹性与收入弹性。同时还在中国贸易收支VAR模型的基础上研究了汇率、国内实际收入以及外国实际收入冲击对中国贸易收支的影响程度。检验结论认为,人民币汇率弹性较低,人民币汇率变动对中国贸易收支变动的影响很小,这与中国的贸易大国地位不相适应,汇率政策理应成为中国调节外部经济的重要工具,现阶段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必须改革。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正平  
随着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推进,汇率风险日益突出,人民币大幅升值对我国商业银行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利用汇改以来我国若干上市商业银行的数据,从财务数据和银行股价的角度实证分析了汇率变动对银行的影响,发现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而股份制银行影响相对较小,但人民币汇率与股份制银行股价并不存在明确的协整关系和Granger因果关系。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陈勇兵  陈小鸿  曹亮  李兵  
弹性分析法是国际贸易领域研究中常用的工具,采用这一分析方法对中国进口需求弹性进行测算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利用CEPII-BACI数据库中1995~2010年中国HS-6分位数进口贸易数据,基于Kee等(2008)的方法估算了中国进口产品需求弹性,并进一步从产业和生产层面上分析进口需求弹性的分布情况。研究结果发现,样本中产品的平均弹性为-1.0302,中位数弹性为-0.9983。进一步我们利用进口需求弹性估算了中国的贸易限制指数和无谓损失,结果表明,中国入世后,由关税壁垒引致的无谓损失占GDP的比重大幅减少。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许统生  涂远芬  
本文利用向量自回归模型及其相关检验估计了中国1994~2005年贸易弹性,并对中国为实现“十一五”规划提出的“国际收支基本平衡”的目标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研究结果表明,进出口贸易需求关于汇率弹性都是缺乏弹性的,而出口需求关于国外收入和世界价格弹性的绝对值都大于2,进口的国内收入弹性稍大于1,因此,仅靠人民币汇率的升值很难缩小贸易顺差。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奚君羊  李志军  
本文基于中国与前18大贸易伙伴的月度双边数据,计算了双边贸易收支的长期汇率弹性和收入弹性。结果表明汇率弹性有正有负,存在相互抵消现象,因而汇率对中国总的贸易收支影响可能不显著。另一方面,收入弹性普遍大于汇率弹性,再加上全球经济的长期增长幅度一般要超过汇率变动幅度,因此,中国和贸易伙伴的经济增长对中国贸易收支的影响要明显大于汇率,中国的巨额贸易顺差主要来源于中国和全球的经济增长而非汇率变动,因此以中国存在贸易顺差而要求人民币升值缺乏充分的依据。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刘峰  
在当前我国对外贸易纠纷与摩擦越来越多的情况下,贸易分散可以提供有效的缓解机制,并深刻影响国家的贸易利益和经济安全。本文对1980至2005年我国对外贸易的地区分散程度进行了综合研究。在总量分析的基础上,用HH指数分别计算和分析了进、出口的分散程度,并检验了其与各地区进、出口的格兰杰因果性关系。研究结果显示,我国贸易的分散程度受到国内政策与国际贸易秩序的严重影响,贸易总量也会对其产生限制。消除这几个因素后,贸易结构逐渐趋于分散并保持平稳。另外,进口与出口能够互相推动,贸易分散具有自我加强机制。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郭维  
本文运用计量方法考察汇率制度改革后贸易平衡价格弹性的变化和人民币升值对中国贸易平衡的影响。主要得到以下的结论:自2005年7月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以来,我国贸易平衡的价格弹性显著增强,汇率的价格信号机制有所加强,表明汇率制度改革使人民币汇率更好地发挥对贸易收支的调节作用;人民币升值不能显著减少中国贸易顺差,但人民币升值会改变中国与不同贸易伙伴之间的贸易平衡关系;汇率制度改革后的人民币升值对工业制成品贸易的影响要大于对初级品贸易的影响。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朱真丽  宁妮  
世界经济增长放缓对中国贸易收支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压力。本文对中国贸易1981-2000年的多边和双边价格弹性和收入弹性进行了分析,发现国民收入因素对于贸易收支的影响是显著的。我们认为,改善中国贸易收支的途径是降低出口商品特别是对美国出口商品的成本,并对进口的奢侈品尽快实施进口替代。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