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364)
2023(15983)
2022(13358)
2021(12428)
2020(10679)
2019(24773)
2018(24478)
2017(46396)
2016(25117)
2015(28595)
2014(28508)
2013(28437)
2012(26514)
2011(23959)
2010(23897)
2009(22752)
2008(23110)
2007(20667)
2006(18110)
2005(16746)
作者
(71691)
(60233)
(60062)
(57075)
(38560)
(28656)
(27380)
(23518)
(22696)
(21301)
(20585)
(20265)
(19388)
(19174)
(18784)
(18398)
(17918)
(17771)
(17464)
(17381)
(14988)
(14846)
(14508)
(13674)
(13467)
(13440)
(13434)
(13218)
(12006)
(11958)
学科
(111914)
经济(111764)
(93818)
管理(86112)
(82390)
企业(82390)
方法(49123)
数学(39500)
数学方法(39185)
(35539)
(34685)
业经(31729)
中国(29527)
(27703)
贸易(27686)
(26891)
(25986)
(24204)
财务(24171)
财务管理(24128)
农业(23731)
企业财务(22807)
地方(20603)
技术(19607)
(19212)
(18594)
理论(17878)
(17814)
(17739)
(17379)
机构
学院(367833)
大学(366760)
(163149)
经济(160080)
管理(142933)
研究(124840)
理学(122119)
理学院(120801)
管理学(119225)
管理学院(118502)
中国(99359)
(77561)
(77329)
科学(71595)
(62622)
(60984)
财经(60672)
中心(56992)
(56423)
研究所(56056)
(55032)
业大(50762)
经济学(50588)
北京(49161)
农业(47865)
经济学院(45732)
(45043)
(45042)
师范(44656)
财经大学(44626)
基金
项目(235037)
科学(186416)
研究(175296)
基金(172844)
(149061)
国家(147766)
科学基金(127303)
社会(113889)
社会科(107970)
社会科学(107942)
基金项目(91330)
(90047)
自然(80028)
教育(79204)
自然科(78139)
自然科学(78115)
自然科学基金(76810)
(75365)
编号(70201)
资助(70190)
成果(57391)
(53772)
重点(52670)
(51075)
(50998)
课题(48095)
国家社会(47820)
(47576)
创新(47166)
教育部(46535)
期刊
(185228)
经济(185228)
研究(112833)
中国(73096)
(64019)
(56998)
管理(55597)
学报(51285)
科学(50247)
大学(39853)
农业(38660)
学学(37527)
(36521)
金融(36521)
教育(33139)
技术(31866)
财经(30971)
业经(30136)
经济研究(29586)
(26766)
问题(25659)
(25161)
(23500)
国际(21998)
世界(20298)
技术经济(20113)
现代(17705)
财会(17223)
商业(16810)
(16797)
共检索到56380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李坤望  黄玖立  
本文首先构造了一个标准化进口变量并预测该变量在自由贸易条件下的基准数值,然后利用回归模型确定实际标准化进口对基准的偏离程度,据此判断一个经济体的总体贸易开放度以及经济体间的双边贸易开放度。本文的研究表明,1987~1997年中国制造业的总体进口和出口开放度(以美国为参照)均较低;从双边意义上看,中国对主要贸易伙伴的贸易开放度低于这些贸易伙伴对中国的贸易开放度。本文的测算结果及其解释要考虑到标准化进口的折算标准、制成品的成本优势以及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的特征等因素。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党玉婷  万能  
本文运用Grossman和Kruger的分析方法对中国1994~2003年期间对外贸易的环境效应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我国对外贸易对环境影响的技术效应和结构效应为正,但由于较大的负规模效应,故总效应仍为负,即现阶段进出口贸易在总体上恶化了我国的生态环境。要改善我国对外贸易对环境的不利影响,需要进一步降低污染密集度,不断增强正的技术效应和结构效应。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杨晓云  邓晓霞  
利用1999—2010年中国制造业行业数据,采用固定效应模型探讨了中国制造业行业的贸易开放度与产出波动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贸易开放对行业产出波动具有抑制作用。稳健性检验结果显示,上述结果不受关键指标选取和样本极端值的影响,且在控制了内生性问题后依然成立。最后指出:平抑产出波动是贸易开放的重要利得,我国制造业制定发展战略时仍需积极贯彻扩大开放的思路,同时倡导多样性的发展道路,其中产品多样性较市场多样性更为重要。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张建华  
美国制造业具有增加值规模最大、创新能力最强和世界级大型企业最多的历史特征,但是在发展中经济体的追赶下,其制造业占世界份额趋于下降、失业增加。美国政府把复兴制造业作为重振经济和增加就业的途径。政府致力于发展先进制造业,油气的大量开采和廉价供应刺激了对制造业的投资,一些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也迁回本土。美国复兴制造业对我国制造品贸易和制造业发展既有挑战也有机遇。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赵文军  
长期以来,学者们偏重于从中国总体、地区或国别视角考察人民币汇率、FDI与中国贸易收支关系,较少从行业层面上对其展开定性和定量分析。本文从制造业行业视角,采用有界协整检验法和Granger因果检验法对人民币汇率、FDI与中国贸易收支关系进行了深入分析。结果表明:人民币汇率、FDI与贸易收支关系在不同的行业具有不同的表现;在短期内,人民币升值有助于改善高新技术产业贸易收支,而从长期看,则不利于高新技术产业的出口;无论在短期还是长期,FDI增加均有助于提升高新技术产业的出口竞争力,改善其贸易收支。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刘似臣  
This paper briefly surveys the literature of measures of trade openness and points out the main factors affected the size of trade openness. Then we estimate the trade intensity in China and adjust it after several selected factors.The conclusion is that the nominal trade intensity in China has been larger than its theoretical value, especially for 2001~2003. Reasons for the deviation of 2001~2003 are (1) the lag effect of the accession into WTO; (2) the depreciation of USD and (3) other trade policy and industry policy.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佟家栋  刘钧霆  
本文基于边际产业内贸易分析,分别运用A、B和S指数测度法对1992-2003年间中国与日韩制造业贸易的调整成本进行了经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中国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普通机械等以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为主的行业调整成本较大,而服装及纤维品制造、木材加工等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的行业调整成本较小。总体而言,这一时期中国与日本制造业贸易调整成本低于中国与韩国制造业贸易调整成本,但是中国与韩国制造业贸易调整成本在1998年后是趋于下降的,而日本情况却与此相反。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杨曦  徐扬  
本文量化评估了“中国贸易冲击”对中美双边贸易失衡与美国制造业就业的影响。文章从贸易成本、生产技术和消费需求三个方面区分了影响贸易和就业的冲击性因素。我们发现:相比贸易成本和生产技术,消费需求冲击更好地拟合了中美贸易失衡的实际变动。中国贸易冲击和美国消费冲击对2000—2010年美国制造业就业减少的贡献比例分别约为20%和36%。因此,双边贸易成本变动并非中美贸易失衡的主要原因,中国冲击对美国制造业就业的影响也相对有限。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陈晓华  刘慧  范良聪  
本文以中国制造业出口技术复杂度升级与贸易条件恶化并存的事实为切入点,通过三个指标(贸易条件、出口价格指数和进口价格指数)与四个区域(美日欧韩)层面的描述性统计和系统GMM估计来揭示出口技术复杂度升级对贸易利益的实际作用机制。结论如下:制造业出口技术复杂度升级能改善中国与发达国家贸易的贸易利益;中国出口技术复杂度与贸易利益之间的关系具有显著的合成谬误特征;中国出口技术复杂度升级具有"国外高端中间品和技术"替代功能及"非均衡型赶超"均衡化功能,且进口国与中国技术差距越大,中国出口技术复杂度升级带来的贸易利益增幅越大;物质资本积累具有国外中间品依赖加强的特征,人力资本积累具有缓解国外中间品依赖的作用...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马光明  刘春生  
2005年后,我国城镇制造业就业结构出现了非对称变化,东部省区制造业就业比重显著下降,中西部省区下降速度较慢甚至有所上升。产业结构、外商投资、贸易规模和商品结构等传统研究视角无法完美解释这一现象。基于2006-2013年28个省级地区制造业整体及各子行业面板数据,在控制了相关变量及内生性问题后,文章研究发现:代表低端劳动密集型的加工贸易比重与当地制造业就业占比呈显著正相关,纺织、服装等传统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及计算机、通信、电子设备制造和电器仪表制造等高劳动-资本比的制造业是加工贸易方式影响制造业就业结构的主要渠道;此外,近年全国尤其是东部省区加工贸易比重的下降带动了当地制造业熟练劳动力比重的上升...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杨玲  李林玥  
基于服务贸易限制指数,分析生产性服务业扩大开放对中国制造业升级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从不同区域来看,生产性服务业扩大开放显著提升了我国上市制造业企业生产效率,其中,东部地区相比中部和西部地区提升作用更为明显;从不同所有制来看,中外合资和中央国有上市制造业企业受到生产性服务业扩大开放的影响较为显著,而公众制造业企业表现出负向的"挤出效应";从不同制造业行业来看,纺织业纺织服装服饰皮革皮毛制品及制鞋业、木材加工及制品家具制造业等劳动密集型行业受到生产性服务业扩大开放作用最显著,汽车制造业和专用设备等资本密集型制造业虽然也受到生产性服务业扩大开放的正向影响,但提升空间较小。因此,生产性服务业在扩大开放的同时,要充分发挥好"鲶鱼效应",加快本土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形成扩大开放与倒逼本土生产性服务业共进局面,还要在发挥好扩大生产性服务业开放对制造业效率提升的基础上,激发本土生产性服务业活力,全面构建以本国制造为引领的完整产业链,为建设中国制造业自主产业链打好根基。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孙辉煌  兰宜生  
文章利用中国制造行业的面板数据,分析贸易开放对我国国内行业成本加成的影响。回归结果表明,市场竞争与国际贸易是影响我国制造行业成本加成的重要因素。进口贸易在高竞争性行业对成本加成具有正向的促进效应,而在低竞争性行业具有相反的效应;出口贸易对国内行业的成本加成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效应。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翟涛  于翠平  
本文将以机器种类数增加为特征的内生技术进步纳入到Acemoglu(2003)模型,分析贸易开放及其引致的偏向型技术进步对工资差距的影响机制,并利用1998-2012年中国制造业细分行业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中国贸易开放对制造业工资差距的影响,结果显示:就制造业整体而言,贸易开放缩小了工资差距,而贸易开放引致的技能偏向型技术进步拉大了工资差距,后者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无论是劳动密集型行业还是技术密集型行业,贸易开放引致的技术进步均会拉大工资差距,但是贸易开放会缩小技术密集型行业的工资差距,不显著影响劳动密集型行业的工资差距。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张先锋  黄魏  洪蕾  
首先从理论上分析了产业内贸易通过影响消费者偏好多样性、产品差异性和规模经济进而对技能溢价产生影响。然后,利用2001—2010年我国制造业28个细分行业的数据,建立动态面板模型,并运用一阶差分GMM估计方法进行回归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产业内贸易通过促进制造业的技术进步和资本投入增加引致我国制造业的技能溢价扩大,通过促进行业产出规模扩大和FDI等增加引致我国制造业的技能溢价缩小;总体来看,产业内贸易的发展会缩小技能溢价。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余振  葛伟  陈继勇  
目前,中国—东盟FTA表现出越来越明显的贸易结构效应,对于区域内贸易利益的分配产生了日益重要的影响。本文在研究制造业贸易结构决定因素的基础上,通过GMM方法对中国—东盟FTA与中国制造业贸易结构的关系做实证分析。实证结果显示,中国—东盟FTA区域内部壁垒强化了中国贸易结构对比较优势的反应,即内部关税的下降,有利于中国具有比较优势产业的产品生产和出口;优惠幅度强化了规模报酬递增和成本需求关系的产业对中国市场潜力的反应,即区域内外关税差异越大,中国的大市场和良好工业基础对产业吸引力越大,越有利于这些产业的出口。因此,中国在推动该自贸区深入发展过程中,需要采取更多的利益协调政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