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182)
2023(9131)
2022(7820)
2021(7538)
2020(6635)
2019(15841)
2018(15604)
2017(29196)
2016(15829)
2015(18581)
2014(18744)
2013(18880)
2012(18045)
2011(16602)
2010(16482)
2009(15660)
2008(16042)
2007(14228)
2006(12290)
2005(11405)
作者
(46937)
(39573)
(39562)
(37860)
(25204)
(18928)
(18213)
(15573)
(14881)
(13875)
(13667)
(13181)
(12800)
(12578)
(12525)
(12304)
(12001)
(11728)
(11499)
(11437)
(9999)
(9736)
(9623)
(8929)
(8923)
(8874)
(8709)
(8627)
(8047)
(8005)
学科
(73334)
经济(73240)
管理(40821)
(38837)
方法(35167)
数学(31201)
数学方法(30957)
(29761)
企业(29761)
(23875)
贸易(23864)
(23210)
中国(21435)
(18695)
(17156)
(14980)
(14459)
业经(12777)
地方(12702)
(11816)
银行(11791)
农业(11722)
(11691)
金融(11689)
(11360)
(11250)
关系(10573)
(10424)
(9967)
环境(9699)
机构
大学(245139)
学院(239277)
(112003)
经济(110092)
研究(89073)
管理(87576)
理学(74907)
理学院(74000)
管理学(72930)
管理学院(72456)
中国(68131)
(52332)
科学(51240)
(49530)
(45849)
研究所(41674)
(40325)
财经(39635)
中心(39464)
经济学(36945)
(36071)
(34490)
北京(33986)
业大(33652)
经济学院(33508)
农业(32019)
(31496)
(31090)
师范(30799)
财经大学(29268)
基金
项目(153539)
科学(119985)
基金(113263)
研究(112566)
(99190)
国家(98449)
科学基金(82060)
社会(73000)
社会科(69212)
社会科学(69194)
基金项目(58870)
(55524)
教育(51168)
自然(50699)
自然科(49500)
自然科学(49482)
自然科学基金(48651)
(48613)
资助(47749)
编号(44455)
成果(37643)
(36523)
重点(35250)
(33609)
国家社会(31549)
中国(31452)
教育部(31333)
(31230)
课题(30782)
科研(29841)
期刊
(119528)
经济(119528)
研究(74924)
中国(45862)
学报(37565)
(37466)
(36141)
科学(34312)
管理(29860)
大学(28279)
学学(26485)
农业(24422)
(22676)
金融(22676)
教育(22015)
经济研究(21309)
(20832)
财经(20292)
国际(18536)
技术(18278)
问题(17741)
(17549)
业经(17296)
世界(14852)
(14255)
技术经济(12181)
统计(12054)
商业(11035)
(10916)
理论(10893)
共检索到36257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刘似臣  
This paper briefly surveys the literature of measures of trade openness and points out the main factors affected the size of trade openness. Then we estimate the trade intensity in China and adjust it after several selected factors.The conclusion is that the nominal trade intensity in China has been larger than its theoretical value, especially for 2001~2003. Reasons for the deviation of 2001~2003 are (1) the lag effect of the accession into WTO; (2) the depreciation of USD and (3) other trade policy and industry policy.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李坤望  黄玖立  
本文首先构造了一个标准化进口变量并预测该变量在自由贸易条件下的基准数值,然后利用回归模型确定实际标准化进口对基准的偏离程度,据此判断一个经济体的总体贸易开放度以及经济体间的双边贸易开放度。本文的研究表明,1987~1997年中国制造业的总体进口和出口开放度(以美国为参照)均较低;从双边意义上看,中国对主要贸易伙伴的贸易开放度低于这些贸易伙伴对中国的贸易开放度。本文的测算结果及其解释要考虑到标准化进口的折算标准、制成品的成本优势以及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的特征等因素。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李宜航  
文章利用1997~2015年间7次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数据(CHNS)构建了家庭层面的代际收入流动指标,从代际间收入流动视角考察地区贸易开放对代际不平等问题的影响。结果表明:贸易开放会促进代际间收入流动,推动子辈向高于父辈的收入等级攀升,同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阻碍子辈向低于父辈的收入等级流动,缩小了代际间收入差距。贸易开放对代际间收入流动在城乡存在异质性,整体上贸易开放对城镇子辈代际间收入向上流动有更强的促进作用。代际间收入流动的提升归功于贸易开放带来的职业变动和受教育程度的提高,这一结论对中国贯彻实行对外开放政策、推动城镇化进程、促进代际机会平等以及应对逆全球化思潮有重要的政策意义。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汪洪   张薇   陈仲常  
20世纪90年代除1993年外,我国贸易收支保持持续顺差的状态,贸易收支的顺差额在不断的增长,贸易收支在国际收支和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重要。对我国的贸易收支进行研究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试图研究我国贸易收支内部结构的特点,对我国贸易收支进行结构分析。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王进  高乐咏  
本文回顾近年国外有关贸易开放度的主要度量方法,分析了它们的特点和不足,在此基础上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几个重要贸易开放度进行了实际测算,同时考察了它们之间的相关性。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胡立法  
本文在对20世纪60年代以来国外关于度量贸易开放度文献综述的基础上,通过回归分析,运用修正的道拉斯法和修正的对外贸易比率法,对中国的贸易开放度进行了重新估计,结果得出了同样结论,即中国实际贸易开放度不正常地偏高。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李一文  王仁才  
中美贸易是近代中国三大(中英、中日和中美)对外贸易之一。中国对美国的贸易条件虽然并不完全有利于中国,但也未见明显恶化,甚至在1920年以后直至1936年,中国的贸易条件呈逐步改善的趋势。这与中国同期对外贸易条件日益恶化的事实形成鲜明对比。因此可以说,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进行贸易,其贸易条件并非完全不利于发展中国家。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聂文静  李太平  
经济距离是测度国家间可量化的政策成本、运输费用和难以量化的信息、监管等贸易壁垒的探索性方法。本文利用2009年世界投入产出数据,以传统贸易理论为支撑,从生产成本角度测算出中国与9个贸易伙伴国的经济距离和各国16个贸易产业的比较优势。研究显示,中国与欧盟之间的经济距离小于中国同美、日的距离,中欧贸易便利程度较高;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劳动力成本优势迅速下降;中美贸易结构的强互补性伴随着贸易摩擦的不断升级;中国优势产业的比较优势与日本相似,而劣势产业的生产成本远高于日本。因此,强化贸易关系,利用产品差异和技术优势挤入高端制造业市场,转变粗放型增长方式,是缩小中国贸易产业的经济距离、提升国际竞争力的重要策...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戴翔  
本文在理论分析基础之上,通过构建计量模型,利用1994~2009年的季度数据,从实证角度比较分析了不同贸易模式下中国贸易收支对汇率波动敏感性的差异性,结果表明,其敏感性在产品内贸易模式下较之传统产业间和产业内贸易模式下更低。由于中国持续性贸易顺差正是中国融入产品内国际分工体系所致,所以人民币升值并不是解决中国贸易顺差的合理之道。本文研究同时发现,人民币汇率波动对内资企业冲击较之外资企业更大。据此本文认为,尽可能维持人民币汇率稳定,通过攀升产品内分工高端价值链、优化贸易结构、鼓励企业"走出去"等,对于缓解中国贸易顺差更为可行。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庄起善  彭芸  王健  
贸易开放、贸易增长和贸易平衡是衡量一国贸易状况及其发展程度的重要指标。本文以转型国家为主要研究对象,在将它们划分为中东欧(CEE)和独联体(CIS)两个转型国家群体的基础上,集中论证贸易开放度的差异对不同国家集团贸易增长和贸易平衡的影响。我们得出的结论是:贸易开放对于转型国家的贸易增长具有积极作用,长期能够促进本国出口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从而带来贸易得益;但短期内则不利于转型国家的贸易平衡,它们需要为此承担一定的贸易赤字。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孔庆峰  亓蕊  
在全面分析中国服务贸易现状的基础上,文章创新性地从贸易三元边际角度,计算出分解的中国服务贸易开放度。研究发现:中国服务贸易整体开放度偏低,这与中国经济结构和经济增长方式有关;服务贸易开放中存在失衡现象,服务贸易开放主要体现在数量集约边际角度,不利于中国服务业和服务贸易的可持续发展。中国应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重视提升服务贸易技术含量,吸收国际服务贸易新规则,积极培育技术研发、人力资本等新竞争力,探索加快推动中国服务贸易开放和发展并行的有效路径。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戴桂林  苏萌  
本文结合改革开放20多年来对外贸易额的数据,对我国贸易战略和政策的实施对对外贸易自身的发展带来的影响进行分析,以对选择和制定“十一五”时期以及更长时期内相应的贸易战略、政策时提供参考和借鉴。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贾净雪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喻志军  姜万军  
随着贸易规模的迅速扩张,中国与伙伴国的贸易摩擦愈演愈烈。原因在于,出口产品立足于使用廉价劳动力,以低附加值为特征。本文试图论证:在中国,依据比较优势理论形成的"点线优势"遇到了困境;而依据国家竞争优势理论发展"立体优势",尚需漫长的努力过程。现阶段,中国应依据产业内贸易理论构建"平面优势",作为两者的衔接和过渡。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李杰  庞皓  
完全预期到的通货膨胀在理论上并不会对真实经济活动产生实质性的影响,通货膨胀的真正危害在于它的不确定性。随着贸易开放的不断扩大和深化,影响中国通货膨胀的不确定性的因素变得更加复杂。本文利用EGARCH模型估计了中国的通货膨胀不确定性,并在此基础上利用协整分析方法检验了贸易开放度、贸易结构与通货膨胀不确定性的关系。研究表明:贸易开放度的提高对通货膨胀不确定性具有负向的影响;贸易结构的变化对通货膨胀不确定性具有正向的影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