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222)
2023(6154)
2022(5006)
2021(4703)
2020(3817)
2019(9044)
2018(8548)
2017(16541)
2016(8227)
2015(9444)
2014(9064)
2013(9304)
2012(8874)
2011(8168)
2010(7850)
2009(7329)
2008(7168)
2007(5989)
2006(5322)
2005(4932)
作者
(22672)
(19268)
(19216)
(18464)
(12206)
(9169)
(8597)
(7548)
(7341)
(6826)
(6585)
(6282)
(6171)
(6147)
(6073)
(5935)
(5683)
(5549)
(5398)
(5089)
(4790)
(4546)
(4518)
(4330)
(4300)
(4262)
(4125)
(3863)
(3847)
(3769)
学科
(46660)
经济(46626)
方法(22318)
数学(20489)
(20467)
贸易(20457)
数学方法(20437)
(19942)
管理(19504)
(18771)
中国(14941)
(12557)
企业(12557)
(10279)
(9435)
(9159)
关系(8694)
地方(7873)
(7739)
出口(7738)
出口贸易(7738)
业经(7101)
农业(6876)
(6876)
金融(6876)
(6828)
(6747)
银行(6739)
环境(6700)
(6583)
机构
大学(127285)
学院(124484)
(72613)
经济(71959)
研究(49349)
管理(44949)
理学(39213)
理学院(38817)
中国(38545)
管理学(38436)
管理学院(38216)
(29727)
(26209)
经济学(26187)
科学(24718)
财经(24655)
经济学院(24016)
(23811)
(22938)
研究所(21781)
中心(20525)
财经大学(18660)
(17684)
(17162)
北京(17047)
(16952)
科学院(15354)
(15126)
研究中心(14500)
商学(14421)
基金
项目(83156)
科学(67359)
基金(65884)
研究(60944)
(57876)
国家(57543)
科学基金(48870)
社会(44576)
社会科(42743)
社会科学(42739)
基金项目(33523)
自然(28614)
自然科(28035)
自然科学(28029)
资助(27707)
自然科学基金(27605)
(26944)
教育(26700)
(23816)
中国(21344)
国家社会(21290)
(21253)
编号(20879)
重点(19066)
教育部(18916)
(18661)
人文(17687)
(17121)
社科(16935)
成果(16566)
期刊
(71238)
经济(71238)
研究(43323)
中国(21000)
(20678)
学报(17111)
科学(17037)
(16848)
管理(16775)
经济研究(15590)
国际(14989)
(14920)
大学(13754)
学学(13165)
财经(13003)
(11893)
金融(11893)
(11478)
问题(11396)
世界(11040)
农业(10838)
业经(9121)
(8267)
贸易(8267)
技术(8244)
(7066)
国际贸易(6860)
统计(6794)
技术经济(6735)
商业(6144)
共检索到18775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易先忠  欧阳峣  
外贸增长的"大国效应"会发生福利的对外"转移支付",这一观点成为质疑立足比较优势实现出口导向发展战略的重要论据。本文基于UNCTAD 1995年以来的商品贸易数据分析发现:2002年以来,由于其他以制成品出口为导向的新兴经济体的崛起和中国外贸的进一步扩张。中国外贸增长的"大国效应"才得以凸显,中国外贸增长对外福利转移效应在"合成谬误"条件下更加明显。这意味着中国外贸发展呼吁战略调整以避免"合成谬误"。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张亚斌  车鸣  易先忠  
外贸发展的"合成谬误"会导致所有实施同一发展战略的国家贸易条件恶化,降低外贸增长的福利,这一观点成为质疑立足比较优势实现出口导向发展战略的重要论据。基于UNCTAD 1995年以来的商品贸易数据分析发现:由于其他与中国出口商品结构相似的新兴经济体的崛起,中国贸易条件恶化态势得以凸显,即中国贸易条件恶化在"合成谬误"的前提下更加明显。那么这就需要调整中国外贸发展战略以避免"合成谬误"。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方文超  肖晨明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实施以来,双方贸易额有了大幅增长。帕克(Park,1989)命题认为:合成谬误将在中国与东盟四国率先出现。本文提出了两个核心假说:第一,贸易竞争会导致结构调整和生产分工;第二,结构调整和生产分工会导致贸易互补。并根据可获得的各种统计资料,运用实证分析的方法和各种判定指标对帕克命题进行了判定。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崔殿超  
长期居统治地位的自由贸易理论建立在比较优势论之上。比较优势论缺少一个关于分工过程的理论 ,由于没有正确定义比较利益 ,贸易理论误认为 ,只有比较优势而无绝对优势的条件下也能实现分工。从决定分工的因素和贸易均衡看 ,起决定作用的是绝对优势和绝对价格 ,而非比较优势和相对价格。由于有绝对优势 ,就有比较优势 ,许多分工表面上看是比较优势决定的 ,实则是其背后的绝对优势决定的。正是这些错觉才产生了比较优势论 ,比较优势论不过是经济学中流行了近 2 0 0年的一个误会 ,自由贸易理论必须退回到绝对优势论。这样 ,那些只有比较优势而无绝对优势的贸易就应该实行贸易保护 ,并非比较优势下的所有自由贸易都对双...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魏革军  
合成谬误不是一个新词,却是一段时期以来人们常用的高频词。2021年我国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甚至一度出现缺煤、缺电的情况,一些人用合成谬误来检视政策选择。所谓合成谬误,是指仅仅对局部而言是对的,便认为对总体也必然是对的。事实上,有很多东西,微观上看是对的,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张理智  
一、俄林定理 瑞典经济学家、197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依林(Bertil Ohlin),在其代表作《区间贸易和国际贸易》中提出:国际贸易的成因在于各国生产要素禀赋的相对差异,国际交换可以逐渐消除不同国家和地区间的商品价格差异,进而消除生产要素的价格差异,并使参加国际贸易的国家都能因利用了自身相对丰饶的资源而获得比较利益,这一命题,被称为“俄林定理”(由于这一命题与赫克雪尔、萨缪尔森的学说相关联,又被称为“赫克雷尔——俄林定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孙时联  熊柴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许礼生  高凌云  
通过对国家宏观经济数据分析,发现进口竞争变化与全要素生产率变化率之间具有正向关系;国内竞争虽然对全要素生产率变化率具有促进作用,但却不具有统计显著性;而且进口竞争在国内竞争程度较低时,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的提升效应较大,说明我国培育统一、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仍然是一个漫长过程。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张友国  
本文构建了1987~2006年的可比价格投入产出表,并以此为基础测算了贸易对中国能源消耗和SO2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此期间出口含能量和出口含硫量增长迅速,且增速快于相应的进口含污量增速,同时能源和SO2的贸易条件也明显恶化。而出口含能量和出口含硫量之所以快速上升,这主要是出口规模迅速增长带来的规模效应。不过技术变动有效地抑制了上述规模效应。此外,结构效应很小,这意味着中国的出口结构变化对能耗和SO2排放的影响不大。
[期刊] 改革  [作者] 陈梦根  
本文分析了中国巨市场下产品供求缺口骤变的现象。这种供求缺口的骤变是市场成长过程中特有的一种现象 ,表现为产品供不应求的巨量缺口吸引众多厂商的进入或原有厂商增加生产 ,导致产量快速增长 ,市场供求缺口骤然转变 ,出现供过于求的巨量缺口。从实质上说 ,这种现象是产品供给中的一种合成谬误。产品供求缺口骤变现象的产生常常伴随着一些明显的经济效应 ,对企业、市场、甚至整个经济都将产生显著影响 ,而且随着市场在不同方向上的演进 ,会表现出不同的发展趋势。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陈梦根  
中国巨市场下产品供求缺口骤变是市场成长过程中特有的一种现象,表现为产品供不应求的巨量缺口吸引众多厂商的进入或原有厂商增加生产,导致产量快速增长,市场供求缺口骤然转变,出现供过于求的巨量缺口。从实质上说,这种现象是产品供给中的一种合成谬误。产品供求缺口骤变现象的产生常常伴随着一些明显的经济效应,对企业、市场甚至整个经济都将产生显著影响,而且随着市场在不同方向上的演进,会表现出不同的发展趋势。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李学林  
经济理论表明经济增长中存在大国效应。我国作为一个大国在其经济增长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大国效应包括经济高速非均衡增长、经济结构快速演进、大规模国际收支顺差和高对外贸易依存度、资源和环境压力增大等等。大国效应下我国经济高速增长是阶段性的,经济增长速度放缓是未来经济增长的新常态。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许统生  徐睿  
采用拓展的引力模型,基于增加值贸易测算中国与60个贸易伙伴的双边贸易成本,发现双边贸易成本呈现逐年下降趋势,其中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成本年均下降幅度大于非沿线国家年均下降幅度。计算得到贸易成本下降对增加值贸易增长影响的平均贡献率约为29%。进一步实证分析双边贸易成本的决定因素,发现除了关税、距离等传统因素外,GVC嵌入程度也是其决定因素。因此,中国应进一步深化全球价值链分工、加快信息化建设,以降低贸易成本、促进贸易便利化水平和增加值贸易发展。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张平  赵志君  
本文分析了中国经济增长模式的内在逻辑和机理,阐明了从乡镇企业大发展到制造业逐步具备全球竞争优势的技术进步路径转变,指出了政府干预在低成本竞争和外向型扩张中的作用。本文的分析表明,随着中国从一个封闭的“小国”逐步成长为“开放”的大国,出现了大国效应和参与国际协调的必要性。作者建议政府为保持宏观政策的自主性,主动改变干预模式、参与国际协调,避免外部的“强制调整”,为此,提出了增长路径转变过程中的政策选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