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209)
2023(9124)
2022(7709)
2021(7348)
2020(6337)
2019(15031)
2018(14689)
2017(27819)
2016(15010)
2015(17609)
2014(17476)
2013(17784)
2012(16940)
2011(15487)
2010(15411)
2009(14410)
2008(14645)
2007(13031)
2006(11177)
2005(10161)
作者
(45692)
(38524)
(38424)
(36750)
(24404)
(18592)
(17645)
(15176)
(14464)
(13421)
(13249)
(12755)
(12400)
(12278)
(12265)
(12035)
(11716)
(11390)
(11199)
(11084)
(9621)
(9598)
(9404)
(8727)
(8648)
(8637)
(8535)
(8325)
(7882)
(7774)
学科
(68191)
经济(68132)
管理(36852)
(35916)
方法(33575)
数学(29835)
数学方法(29633)
(27299)
企业(27299)
(23326)
贸易(23314)
(22668)
中国(20009)
(17651)
(15986)
(14923)
(12262)
业经(11917)
地方(11837)
农业(11242)
(10597)
(10593)
银行(10569)
(10142)
(9964)
金融(9962)
(9908)
关系(9800)
环境(9647)
(9270)
机构
大学(229279)
学院(225560)
(103622)
经济(101837)
研究(85485)
管理(81156)
理学(69596)
理学院(68727)
管理学(67620)
管理学院(67202)
中国(65437)
科学(51656)
(49231)
(44916)
(44577)
(41362)
研究所(40811)
中心(38068)
财经(36231)
经济学(33967)
业大(33650)
(33091)
农业(32972)
(32644)
北京(31586)
经济学院(30904)
(30420)
(29237)
师范(28940)
财经大学(26810)
基金
项目(148084)
科学(115980)
基金(109971)
研究(105550)
(97448)
国家(96761)
科学基金(80542)
社会(67756)
社会科(64337)
社会科学(64320)
基金项目(57578)
(54015)
自然(51612)
自然科(50392)
自然科学(50375)
自然科学基金(49508)
教育(47704)
(47529)
资助(45786)
编号(41123)
(34588)
重点(34375)
成果(34109)
(32639)
中国(30187)
(30152)
国家社会(29418)
科研(29306)
教育部(29260)
创新(28494)
期刊
(108316)
经济(108316)
研究(68595)
中国(42004)
学报(38847)
(36785)
科学(34856)
(34101)
大学(28505)
管理(27114)
学学(26977)
农业(24946)
(19934)
金融(19934)
经济研究(19868)
(19628)
教育(18659)
财经(18196)
国际(17337)
技术(17090)
问题(16185)
(15769)
业经(15728)
(14889)
世界(13578)
技术经济(11506)
统计(11079)
(11031)
资源(10383)
商业(10335)
共检索到33782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罗长远  张少川  
研究目标:捕捉近期中国贸易发展的关键特征,并对其成因进行量化分析。研究方法:借助Solow(1958)的方法进行组内和组间效应分解,通过误差修正模型进行周期和结构性因素分析。研究发现:与2012~2014年的情形有所不同,在2014~2016年,在商品维度,出口增速下降主要受资本品等的组内效应影响,进口增速下滑则由大宗商品等的组内效应导致。在地区维度,进出口增速下降是由东部的组内效应主导。在贸易伙伴维度,出口增速下降的主因是欧盟、美国、东盟等的组内效应,进口增速下降则受欧盟、美国、韩国等的组内效应影响。在此基础上,我们利用误差修正模型,分析了中国贸易失速的深层次特征,发现周期性而非结构性因素占据主导地位。研究创新:通过组内和组间效应分解,呈现不同贸易成分对贸易失速的贡献。借助误差修正模型,把握贸易失速的周期和结构性问题。研究价值:为贸易失速的应对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路。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王孝松  翟光宇  谢申祥  
本文将可能影响中国贸易超调的原因归纳为五类,即贸易结构、供应链国际化、经济形势、贸易政策和中国特定因素,每类指标均选取多个变量纳入计量方程中进行回归分析。经验分析结果稳健地表明,"可延迟商品"的出口比重成为中国贸易超调最重要的影响因素;此外,主要贸易伙伴从中国进口比重、主要贸易伙伴的GDP增长率,以及中国库存占GDP比重,对中国贸易超调也产生了较为重要的作用;而中国参与国际垂直专业化生产程度、出口退税因素以及游资因素对超调幅度的影响未能获得实际数据的支持。未来中国对外贸易克服超调问题,实现健康稳定发展的出路在于,一方面遵循比较优势,承接国际外包,在国际生产链条中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另一方面,积极...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琦  
分工决定贸易的模式、方式及贸易双方的利益分配问题。这种产品内分工也就决定了国与国之间在开展贸易过程中所获得的利益分配不同于以往分工模式下的利益分配。当前,在国际分工进一步深化的背景下,我国进出口贸易在总额增长的基础上呈现出新的特点,同时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贸易摩擦等问题。因此,积极关注我国巨额贸易顺差背后各国的利益分配,有助于进一步研究其影响因素,有利于战略决策。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赵文军  于津平  
本文首先从商品耐用性角度考察中国贸易顺差的内部结构特征,然后通过建立两贸易品跨期均衡消费理论模型和相应的计量模型,对中国耐用和非耐用品贸易收支变动原因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非耐用品贸易顺差是中国贸易顺差的首要来源,但其增速远低于耐用贸易品。从长期看,国内实际资本存量快速扩张是推动耐用和非耐用品贸易顺差不断走高的根本因素,国内实际消费支出上升和非耐用品跨时价格下降是抑制非耐用品贸易顺差的有力因素,而国内实际消费支出上升对耐用品贸易顺差不存在显著抑制作用。本文还分析了相关变量间的短期动态关系,并根据长短期的分析结果,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赵学尽  
随着中国马铃薯生产消费的发展,马铃薯的出口贸易也逐渐活跃起来。本文总结了近年来马铃薯出口贸易的特点,并且采用恒定市场份额模型(CMS)探寻增长的原因。实证结果表明竞争力效应对出口的拉动效果非常显著,需求效应是促进马铃薯出口的第二大因素,产品结构效应由负转正,存在较大的改进空间。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张弛  史翔娜  
中印两国贸易摩擦态势愈演愈烈,目前印度已经超过美国、欧盟等发达经济体成为对华发起贸易摩擦最多的国家。印度对华发起的贸易摩擦主要集中在化工、纺织、钢铁等产业。本文以对这些产业的特征分析为研究的出发点,据此得出中印两国贸易摩擦产业分布的规律,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邓志新  
我国出口贸易连续四年以20%的速度增长,在这高速增长的背后却蕴藏危机,因为高增长的同时并没有带来高效益,产业结构没有得到进一步提升。本文通过对出口贸易高速增长的原因分析,认为这种增长很大程度上是我国转轨时期市场扭曲带来的高增长,以牺牲社会资源为代价的高增长,市场扭曲造成了贸易的福利损失,因此这种增长是不可持续的,是贫困化的增长,应该引起高度重视。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张天颖  
中欧建交四十年来,双边贸易额不断上升。然而,在经济低迷的环境下,欧盟贸易保护主义越来越强烈,对华贸易救济调查愈加频繁,导致中欧贸易摩擦不断升温。因此,本文总结了当前中欧贸易摩擦的主要表现及产生的具体原因,并提出缓减中欧贸易摩擦的应对策略,为促进双边贸易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借鉴。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张天颖  
中欧建交四十年来,双边贸易额不断上升。然而,在经济低迷的环境下,欧盟贸易保护主义越来越强烈,对华贸易救济调查愈加频繁,导致中欧贸易摩擦不断升温。因此,本文总结了当前中欧贸易摩擦的主要表现及产生的具体原因,并提出缓减中欧贸易摩擦的应对策略,为促进双边贸易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借鉴。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李元旭  金伦希  
随着韩中两国经济交流的加深,两国在对方对外贸易的地位越来越高。中国自2003年起超过美国成为韩国最大的贸易对象国,而韩国目前也已经是中国第二大进口对象国和第四大出口对象国,两国之间的贸易总额稳定增长,其中韩国对中国的贸易顺差也一直较快增长。然而自2006年开始,这一贸易顺差开始呈现负增长趋势。本文作者通过分析,发现造成这一负增长态势主要来自在中国的韩国企业带来的出口效应减弱、中国本土产品复进口的替代效应、中国原材料及零部件自给率提高等六个方面的影响,同时也提出了自己的建议,这对我国应对中韩贸易逆差提供了有益参考。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赵文军  于津平  
本文首先在跨时最优消费理论的基础上,建立以中国贸易收支为研究对象的理论模型和相应的计量模型,然后运用Johansen协整分析法、Granger因果检验法及VEC模型对中国在1978—2006年间贸易顺差的成因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长期而言,中国实际资本存量和实际资本使用成本与贸易顺差均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中国居民实际财富和政府实际消费支出与贸易顺差显著负相关;中国实际资本存量高速增长和居民实际财富缓慢爬升是贸易顺差快速增加的主要原因。短期内,实际资本存量与居民实际财富的变化对贸易收支的影响具有一定的滞后性,甚至会出现与长期关系相反的现象。根据上述分析结果,本文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刘似臣  
This paper briefly surveys the literature of measures of trade openness and points out the main factors affected the size of trade openness. Then we estimate the trade intensity in China and adjust it after several selected factors.The conclusion is that the nominal trade intensity in China has been larger than its theoretical value, especially for 2001~2003. Reasons for the deviation of 2001~2003 are (1) the lag effect of the accession into WTO; (2) the depreciation of USD and (3) other trade policy and industry policy.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汪洪   张薇   陈仲常  
20世纪90年代除1993年外,我国贸易收支保持持续顺差的状态,贸易收支的顺差额在不断的增长,贸易收支在国际收支和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重要。对我国的贸易收支进行研究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试图研究我国贸易收支内部结构的特点,对我国贸易收支进行结构分析。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宋树理  
开放经济条件下,我国贸易顺差持续增长之久已是不争的事实,然而,值得深思的是形成贸易顺差持久的根源所在。根据中国海关总署的统计,自2001年底加入WTO以来,我国对外贸易已连续六年以20%以上的速度增长,而且对外贸易顺差的增速远远超过了贸易总值的增速,2007年的贸易顺差额比2001年增长了11.6倍。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熊宇  
文章讨论了我国贸易顺差与我国以廉价劳动力要素参与国际要素分工之间的关系,认为贸易顺差产生的根本原因是我国以廉价劳动力要素参与国际要素分工。若要从根本上解决或者缓解贸易顺差,需要提升我国的要素禀赋,以更高级的要素参与国际要素分工,参与国际产品价值链的更高级阶段,从事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的生产环节。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