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737)
2023(11090)
2022(9314)
2021(8770)
2020(7309)
2019(17006)
2018(16552)
2017(31903)
2016(16941)
2015(19687)
2014(19618)
2013(19873)
2012(18856)
2011(17280)
2010(17206)
2009(16263)
2008(16355)
2007(14661)
2006(12746)
2005(11572)
作者
(50008)
(42022)
(41874)
(40079)
(26495)
(19986)
(19189)
(16422)
(15747)
(14751)
(14350)
(13846)
(13391)
(13155)
(13149)
(13041)
(12577)
(12402)
(12040)
(12027)
(10494)
(10329)
(10306)
(9512)
(9494)
(9346)
(9244)
(9117)
(8443)
(8381)
学科
(83137)
经济(83076)
(44593)
管理(43646)
方法(36896)
(34499)
企业(34499)
数学(32183)
数学方法(31977)
(24583)
贸易(24572)
(23883)
中国(23769)
(22838)
业经(17593)
(17410)
地方(16748)
农业(14808)
(14751)
(14149)
(12380)
银行(12358)
产业(12072)
(11971)
金融(11967)
(11903)
(11554)
(11140)
环境(11088)
技术(10812)
机构
大学(257231)
学院(256864)
(121135)
经济(119120)
管理(95373)
研究(94182)
理学(81744)
理学院(80824)
管理学(79737)
管理学院(79250)
中国(71336)
(54531)
科学(53610)
(51558)
(47857)
研究所(43446)
(42047)
中心(41784)
财经(41607)
经济学(39288)
(37835)
(37240)
经济学院(35698)
业大(35492)
北京(35136)
(33537)
农业(33189)
(32838)
师范(32570)
财经大学(30738)
基金
项目(165884)
科学(130602)
研究(123900)
基金(121098)
(105004)
国家(104210)
科学基金(87899)
社会(80741)
社会科(76768)
社会科学(76748)
基金项目(63138)
(62604)
教育(55853)
自然(53279)
(53245)
自然科(52010)
自然科学(51994)
自然科学基金(51106)
资助(50100)
编号(49459)
成果(40565)
(38439)
(38365)
重点(38035)
(34763)
课题(34529)
国家社会(34450)
教育部(33117)
中国(32962)
创新(32592)
期刊
(132202)
经济(132202)
研究(79238)
中国(47615)
(38987)
(38461)
学报(37610)
科学(35860)
管理(33790)
大学(28693)
学学(27042)
农业(26621)
经济研究(23481)
(23386)
金融(23386)
教育(23306)
(21482)
技术(21248)
业经(21172)
财经(20995)
问题(19369)
国际(18896)
(18394)
世界(15395)
(15019)
技术经济(13865)
商业(12954)
统计(12690)
(11529)
经济问题(11399)
共检索到38617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喻志军  姜万军  
随着贸易规模的迅速扩张,中国与伙伴国的贸易摩擦愈演愈烈。原因在于,出口产品立足于使用廉价劳动力,以低附加值为特征。本文试图论证:在中国,依据比较优势理论形成的"点线优势"遇到了困境;而依据国家竞争优势理论发展"立体优势",尚需漫长的努力过程。现阶段,中国应依据产业内贸易理论构建"平面优势",作为两者的衔接和过渡。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孔媛  
本文运用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和产业内贸易指数对近年来世界范围内的水果粉、糖制水果、干制水果、新鲜水果、水果汁和加工水果的比较优势和产业内贸易状况进行了深入研究,并以中法两国之间的加工水果贸易为例,试图为进一步提升我国在世界水果市场的地位和竞争力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李辉文  石燕  
流行的见解认为,比较优势只能解释产业间贸易,而现实中大量存在的产业内贸易应当由基于报酬递增和不完全市场的新贸易理论来解释。通过对1980年代以来的相关研究的回顾说明:第一,从纯理论来看,在报酬递增和不完全市场之外的比较优势,可以作为产业内贸易的解释变量;第二,经验研究显示,比较优势是产业内贸易的主要原因。此外,结合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的新特点来看,探讨比较优势与产品内分工的内在联系是产业内贸易研究进一步发展的重要趋势。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朱刚体  
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以国家市场为基本分析单位,以比较优势为架构来解释国际贸易结构、利益和流向。这种分析思路已经由于跨国公司在各个领域普遍发展而需要改进。传统的贸易理论只能解释一部分国际贸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冯耀祥  
产业内贸易越来越成为国际贸易利益的主要来源。通过对1981-2006年中美产业内贸易总体水平、按技术含量高低分类的产品产业内贸易水平、水平型产业内贸易和垂直型产业内贸易等进行量化分析,结果表明,中美产业内贸易呈增长之势,但总体水平不高;垂直型产业内贸易在产业内贸易中所占比重总体呈下降之势,表明中美两国在技术水平和国际分工地位上的差距正在缩小。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刘兴坤  张文胜  
电气机械产业内贸易指数显示,产业内贸易成为中日贸易的主要部分,但是进出口贸易存在动态失衡现象,对双方贸易收支平衡产生不利影响。竞争力和比较优势指数进一步表明,中国只具有分工链的组装优势,而日本占据了上游研发、核心零部件的生产环节,导致中国在中日产业内分工和利益分配结构中长期处于不利地位。中国必须着眼于"微笑曲线"的研究开发和关键零部件以及品牌和营销等上游环节,努力实现分工链条的升级。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王国安  范昌子  
自中欧建交以来,双边贸易取得了快速进展。经过2004年东扩的欧盟已经成为我国最大的贸易伙伴,同时我国也成为了欧盟的第二大贸易伙伴,不断扩大的双边贸易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欧贸易的互补性。本文利用近十几年的贸易统计数据,分别以比较优势理论和产业内贸易理论为依据对中欧贸易的互补性进行了实证分析,从而得出了以下结论:中欧双边贸易存在较强的互补关系,中欧之间的国际分工主要以产业间的垂直分工为主,同时随着我国工业制成品国际竞争力的迅速提高,产业内贸易在中欧双边贸易中的重要性正在不断增强,中欧之间的国际分工正逐步向水平方向发展。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王晶  郭翔宇  
本文分别计算了12类服务部门和服务贸易总体从1999-2009年的G-L产业内贸易指数、Brülhart边际产业内贸易指数、Thom&McDowell边际产业内贸易指数。发现我国服务贸易的整体产业内贸易水平比较高,Brülhart指数显示我国服务贸易产品十一年来贸易的增量主要来自于产业内贸易,Thom&McDowell指数表明我国服务贸易产业内贸易的增量主要是由水平型产业内贸易带来的。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刘春香  闫国庆  
1992~2001年间,中菲产业内贸易有了较大的发展。在过去十年中菲贸易额的持续增长中,产业内贸易相对于产业间贸易略占优势;在中菲产业内贸易中,工业制成品产业内贸易占主导地位,工业制成品正在逐步取代资源产品而成为中菲产业内贸易的主力军;中菲双边贸易强度指数不高,因此中菲贸易合作前景还很广阔。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李臣  刘之月  万志芳  
利用国家竞争优势理论对中国木质林产品竞争力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运用格鲁贝尔-劳埃德指数对2004~2013年中国木质林产品的产业内贸易水平和结构进行测算。结果表明中国木质林产品贸易仍以产业内贸易为主,林产品贸易增长是由产业内贸易和产业间贸易共同引起的,产业内贸易主要表现为垂直型产业内贸易,最后结合国家竞争优势理论,提出中国木质林产品贸易的发展对策。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马鹏  秦晓敏  
本文根据"平滑调整假说",从产业内贸易角度构造了相对要素调整指数来区分同一产业在不同的生产要素上的调整压力的差异,并用A指数、S指数和S’指数测算了我国工业20个行业的贸易调整成本。研究表明:我国技术水平较高的行业贸易调整成本较低,而技术水平较低的行业贸易调整成本较高,进口扩张型行业的平均产业内贸易水平高于出口扩张型行业,且同一行业在不同生产要素上的调整压力不同。因此,应支持和鼓励中、高技术行业的发展,积极推进低技术行业的合理转型和优化升级,并重视贸易对不同生产要素的调整成本以降低结构性失业风险。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孟东梅  张春月  姜延书  
本文通过对我国产业内贸易的实证分析,总结了我国产业内贸易发展的特点,进而对我国贸易战略的调整提出了四点建议:通过规模化经营战略,达到产业规模经济;通过实行产品差异化战略,促进国际产业内贸易发展;通过科技创新,促进贸易结构升级;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跨国公司。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陈迅  李维  
产业内贸易是同一产业内产品同时进口和出口的贸易活动。对产业内贸易计量方法的研究一直是产业内贸易理论研究的重点之一。文章在回顾了传统计量方法的基础上 ,概括和推导出新的计量方法 ,并加以论证 ,进而归纳出当前最优的产业内贸易计量方法。最后 ,结合我国情况予以实证检验 ,并分析我国产业内贸易的实际水平和发展趋势。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徐娅玮  
一、中国产业内贸易发展现状 目前广为接受的衡量产业内贸易水平高低的是由格鲁贝尔(Grubel)和洛依德(Lloyd)研究时用的产业内贸易指数ITT:ITT=1-{|XI-Mi|÷(Xi+Mi)}其中Xi,Mi分别表示产业i的出口值和进口值。当ITY=0时,表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许咏梅  苏祝成  
文章利用产业内贸易测算指标Gruble-Lloyd指数、Thom指数和Thom & McDowell指数对中国茶产品产业内贸易进行了测算。测算结果表明:中国茶产品产业内贸易有产业间贸易和产业内贸易两种形式,其中产业间贸易占主导优势。产业内贸易方式主要是垂直型产业内贸易,但目前水平型产业内贸易有增强趋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