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794)
- 2023(5494)
- 2022(4557)
- 2021(4502)
- 2020(3673)
- 2019(8637)
- 2018(8420)
- 2017(14977)
- 2016(8137)
- 2015(9891)
- 2014(9522)
- 2013(9366)
- 2012(8888)
- 2011(8452)
- 2010(8375)
- 2009(7616)
- 2008(7587)
- 2007(6542)
- 2006(5754)
- 2005(5338)
- 学科
- 济(36838)
- 经济(36811)
- 贸(19990)
- 贸易(19980)
- 易(19488)
- 方法(16843)
- 管理(15835)
- 业(14767)
- 数学(14684)
- 数学方法(14625)
- 中国(14104)
- 企(10297)
- 企业(10297)
- 农(8936)
- 关系(8712)
- 出(8528)
- 口(7465)
- 出口(7458)
- 出口贸易(7458)
- 理论(6568)
- 制(6337)
- 学(6145)
- 业经(6119)
- 教育(6084)
- 银(5941)
- 银行(5927)
- 财(5877)
- 行(5840)
- 融(5822)
- 金融(5822)
- 机构
- 大学(120625)
- 学院(119483)
- 济(62036)
- 经济(61272)
- 研究(50920)
- 管理(38201)
- 中国(38166)
- 理学(32397)
- 理学院(32008)
- 管理学(31599)
- 管理学院(31395)
- 科学(26751)
- 京(26568)
- 所(25993)
- 财(24277)
- 研究所(23732)
- 经济学(21458)
- 中心(20578)
- 财经(19917)
- 经济学院(19455)
- 农(19027)
- 院(18515)
- 经(18471)
- 北京(17761)
- 江(16200)
- 贸(16129)
- 范(16018)
- 师范(15869)
- 科学院(15644)
- 农业(15133)
- 基金
- 项目(76194)
- 科学(59485)
- 研究(58150)
- 基金(56043)
- 家(49626)
- 国家(49310)
- 科学基金(40283)
- 社会(37883)
- 社会科(36054)
- 社会科学(36049)
- 基金项目(28147)
- 教育(27834)
- 省(26379)
- 资助(24397)
- 划(23560)
- 自然(23530)
- 自然科(23022)
- 自然科学(23013)
- 自然科学基金(22640)
- 编号(22194)
- 中国(19540)
- 部(19107)
- 成果(18672)
- 重点(18302)
- 发(17311)
- 国家社会(17164)
- 课题(16845)
- 教育部(16640)
- 创(15976)
- 大学(15387)
共检索到19105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吴杨伟 王胜
发挥贸易优势使中国成为贸易大国,但全球化下贸易发展呈现新特征,贸易优势源于要素升级、优化和集聚。要素双向流动能够促成传统比较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应通过贸易优势培育机制培育要素双向流动的立体贸易竞争优势,这种竞争优势由企业、产业和国家三个层面构成,以要素为载体,要素流动理论为指导,要素升级与优化为基础,要素集聚主导国际价值链分工为核心,获取本国要素收益为本质,提升贸易竞争力为客观体现。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吴杨伟 王胜
发挥贸易优势使中国成为贸易大国,但全球化下贸易发展呈现新特征,贸易优势源于要素升级、优化和集聚。要素双向流动能够促成传统比较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应通过贸易优势培育机制培育要素双向流动的立体贸易竞争优势,这种竞争优势由企业、产业和国家三个层面构成,以要素为载体,要素流动理论为指导,要素升级与优化为基础,要素集聚主导国际价值链分工为核心,获取本国要素收益为本质,提升贸易竞争力为客观体现。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刘康
中国经济发展进入了"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时期,保障国际贸易领域的竞争优势就需要找到动能转换的支撑因素。本文根据已有文献分析了"新动能"的三种来源渠道:需求侧动能、供给侧动能及结构转换动能,利用全要素生产率方法反推出了各个要素动能的核心代理变量,并构建了国际贸易竞争动能转换指数。本文研究表明,我国国际贸易的动能转换正处于高速发展时期,动能增量效应达到了每期0.7%的水平,保证该发展效应的持续作用,需要进一步促进市场开发,加强人力资本培育,提升产品附加值。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曾珠
在知识经济时代,作为经济发展不平衡的中国,各种贸易理论都可以找到适合的条件和土壤,而中国适合选择多元化的贸易战略。除了吸收多种战略观点的合理成分外,我们还应该加大国家知识优势的培育力度。发达国家的知识优势战略告诉我们,知识已成为一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我们可以借鉴日本经验,从知识产权及其保护、知识创新、知识的培育、知识的转化利用等几个方面着手。
关键词:
知识优势 贸易战略 调整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李国英 陆善勇
改革开放以来,加工贸易有力地促进了中国制造业的发展,推动了中国工业化的进程。但近年来中国面临制造业大而不强和加工贸易的低增值率、处于全球价值链低端的困境,究其深层次原因,基于综合优势战略视角,是因为二者偏离了综合优势发展路径。因此,在寻求经济高质量发展、开放的新时代,中国加工贸易应从要素禀赋优势、分工创新优势和交易效率优势着手,培育综合优势发展路径。
关键词:
加工贸易 制造业 综合优势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李钢 张琦
本文基于数据对比分析发现,自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中国金融服务贸易稳步发展,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处于较低水平,且存在着贸易结构不平衡、贸易自由化程度低、贸易竞争力弱等问题。本文通过分析带动国内金融市场发展、打造特色金融产业、降低传统金融风险、促进传统金融机构转型升级、推动跨境金融服务发展等机理,发现金融科技的发展和应用为推动中国金融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培育中国金融服务贸易竞争新优势带来了契机。未来中国政府应加强金融科技基础设施建设,鼓励金融科技创新,加大跨境金融服务数据保护力度,扩大高素质金融服务贸易人才培养与供给,积极参与跨境金融科技监管合作和全球治理体系构建。
关键词:
金融服务贸易 竞争新优势 金融科技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李宁 陈婉梅 芦红
构建新发展格局是中国应对国际国内形势变化提出的重大战略,要求对外贸易结构更加优化、发展格局更加平衡、发展动力更可持续、发展模式更加开放,反映了当前中国对外贸易发展中纵向演变升级上的动力变革需要和横向环境变化上的竞争力变革需要。应进一步加快外贸产业升级提升中国外贸质量、进一步提升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的深度与广度、进一步推动高附加值新外贸业态的发展,加快培育中国外贸新优势,以契合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需要,推动中国外贸健康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对外贸易 新优势 培育对策 新发展格局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洪俊杰 史方圆
进入数字时代,传统贸易面临数字化变革。数字贸易作为新型贸易形态,是新一轮国际竞争焦点所在。作为数字贸易大国,中国具有培育数字贸易竞争优势的有利条件,诸如拥有超大规模市场、日益完善的信息基础设施、多元数字应用场景和海量数据。但要培育数字贸易竞争优势也受到以下因素的制约:数字产业核心技术有待攻关、数字市场均衡发展有待加强、数字贸易平台健康发展有待规范、数字贸易规则制定话语权有待提升。基于此,文章建议中国应以创新为发展引领,聚焦数字核心技术攻关;注重均衡发展,深挖超大规模市场潜力;规范数字平台,营造健康安全的数字生态;参与全球数字贸易治理,提高规则制定话语权。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周柳军
近年来,美国等国家提出"再工业化"的发展战略,许多专家认为在美国的发展战略带动下,世界经济的中心将向制造业回归,服务业和服务贸易的发展势头将会有所放缓。我们认为,美国所指的"再工业化"既不是"去服务化",也不仅仅是简单的重振制造业雄风,而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基础上抢占新一轮工业革命制高点的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林丽萍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王佃凯
发展中国家实行比较优势战略发展国际贸易 ,不仅没有缩小与发达国家的经济差距 ,反而陷入了比较优势陷阱。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在于比较优势战略忽略了产业结构调整、技术进步和制度创新等动态贸易利益。由于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的变化 ,我国的比较优势战略呈现出不适性 ,这使得我国的贸易发展战略必须进行调整 ,由比较优势战略转变为竞争优势战略。
关键词:
比较优势 比较优势陷阱 竞争优势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吴杨伟 王胜
中国在贸易创新的基础上发挥贸易优势成为贸易大国,在从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的转变过程中,传统比较优势弱化而竞争优势尚未形成。要素流动理论是衔接比较优势理论和竞争优势理论的桥梁,全球化下要素显现出新特征,基于要素双向流动的要素升级优化与集聚促成传统比较优势向贸易竞争优势转化。要素双向流动新开放型贸易战略的创新与自贸区、"一带一路"倡议相契合,为贸易优势的重构提供战略支撑。重构的贸易优势由企业、产业和国家三个层级构成,以要素双向流动为条件,以改善内外部环境、要素升级优化与集聚为来源,以提升贸易竞争力为目标,是由若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吴杨伟 王胜
中国在贸易创新的基础上发挥贸易优势成为贸易大国,在从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的转变过程中,传统比较优势弱化而竞争优势尚未形成。要素流动理论是衔接比较优势理论和竞争优势理论的桥梁,全球化下要素显现出新特征,基于要素双向流动的要素升级优化与集聚促成传统比较优势向贸易竞争优势转化。要素双向流动新开放型贸易战略的创新与自贸区、"一带一路"倡议相契合,为贸易优势的重构提供战略支撑。重构的贸易优势由企业、产业和国家三个层级构成,以要素双向流动为条件,以改善内外部环境、要素升级优化与集聚为来源,以提升贸易竞争力为目标,是由若干点、线、片和面贸易竞争优势交叉组成的立体贸易竞争优势。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徐晓玲
长期以来,指导国际分工的基本理论是比较优势理论。按照这一理论,国际分工使得各个国家专业生产最适合本国生产的产品,通过国际贸易可使贸易双方获得更大的福利。由于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的变化,我国的比较优势战略呈现出不适应性,这使得我国的贸易发展战略必须进行调整,由比较优势战略转变为竞争优势战略。
关键词:
比较优势 比较优势陷阱 竞争优势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喻志军 姜万军
随着贸易规模的迅速扩张,中国与伙伴国的贸易摩擦愈演愈烈。原因在于,出口产品立足于使用廉价劳动力,以低附加值为特征。本文试图论证:在中国,依据比较优势理论形成的"点线优势"遇到了困境;而依据国家竞争优势理论发展"立体优势",尚需漫长的努力过程。现阶段,中国应依据产业内贸易理论构建"平面优势",作为两者的衔接和过渡。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