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081)
2023(6753)
2022(5636)
2021(5369)
2020(4628)
2019(10970)
2018(10536)
2017(20501)
2016(10583)
2015(12135)
2014(11277)
2013(11610)
2012(10872)
2011(9916)
2010(9589)
2009(9032)
2008(8771)
2007(7518)
2006(6468)
2005(5948)
作者
(27849)
(23251)
(23233)
(22425)
(15185)
(11061)
(10592)
(9136)
(9005)
(8189)
(8145)
(7996)
(7531)
(7330)
(7310)
(7241)
(6919)
(6895)
(6703)
(6410)
(5851)
(5534)
(5515)
(5369)
(5225)
(5153)
(5002)
(4740)
(4573)
(4526)
学科
(55502)
经济(55459)
方法(30358)
(29927)
管理(29216)
数学(28318)
数学方法(28221)
(23492)
企业(23492)
中国(16300)
(13529)
贸易(13520)
(13258)
(13098)
(11938)
(10861)
业经(9536)
(8244)
(8093)
金融(8093)
农业(7891)
(7870)
(7842)
银行(7840)
(7567)
地方(7297)
(7221)
财务(7208)
体制(7201)
财务管理(7193)
机构
大学(156962)
学院(151743)
(79464)
经济(78578)
管理(61995)
理学(54226)
研究(53977)
理学院(53723)
管理学(53241)
管理学院(52953)
中国(43968)
(34827)
(32685)
财经(28706)
经济学(27435)
科学(27411)
(26689)
(25384)
经济学院(25013)
中心(24339)
研究所(23027)
财经大学(21833)
北京(21126)
(19496)
(19284)
(19140)
商学(17965)
商学院(17813)
业大(17720)
(17443)
基金
项目(103126)
科学(84142)
基金(81171)
研究(76497)
(69994)
国家(69529)
科学基金(60630)
社会(54410)
社会科(52096)
社会科学(52089)
基金项目(41715)
自然(36368)
自然科(35661)
自然科学(35654)
自然科学基金(35110)
(34209)
资助(34190)
教育(34168)
(30328)
编号(28277)
(25716)
国家社会(25115)
中国(23385)
教育部(23089)
成果(23048)
重点(22983)
人文(21969)
(21495)
(21241)
大学(20584)
期刊
(76781)
经济(76781)
研究(47973)
中国(26252)
(25722)
管理(22332)
科学(19975)
学报(19428)
大学(15864)
(15821)
(15572)
金融(15572)
财经(15283)
经济研究(14904)
学学(14777)
(13166)
(12293)
技术(11119)
农业(11107)
问题(10949)
国际(10656)
世界(10404)
教育(9572)
业经(9557)
统计(9197)
技术经济(8438)
(7800)
(7642)
理论(7087)
决策(7076)
共检索到22196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余芳东  
在世界银行公布2005年中国购买力平价(PPP)数据以后,国际社会提出了种种质疑,本文分别从我国价格水平变化和经济增长变化之间的关系、地区和城乡之间价格差异、代表性和可比性商品之间价格差异及其对PPP的影响方面,论证我国PPP数据的合理性。研究发现,我国PPP值和价格水平指数具有明显的宾大效应,即相对价格水平偏低,而随着经济快速增长,我国价格水平和PPP值呈较大幅度上升趋势。我国地区价格水平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相关度减弱,国内宾大效应不明显,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可比性和代表性产品之间价格差异较小,抽样分布对PPP影响有限。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孙刚  邓黎阳  
本文讨论了人民币汇率是否合理、人民币是否应该升值的两个判断标准,采用四种新发展起来的平行数据单位根检验法,对1978年1月—2004年9月的人民币购买力平价进行了检验。检验的结果普遍支持了购买力平价,可以认为人民币汇率的长期基础是合理的。但我们认为由于汇率在当代存在着两重作用与二重性,现有汇率理论只能部分地解释汇率的决定。论文对汇率的两重作用与二重性进行了分析。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王磊  
购买力平价(PPP)可为发行不同货币的国家间比较提供比汇率法更加可靠的数据基础,因此在国际经济比较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本文对现有的PPP测算方法按照指数法和随机法两大板块进行了综述,包括了传统的EKS法、最小间隔树法、链式法、星形法、平均价格法、原始CPD法、CPRD法等基本方法,以及此后发展的加权EKS法、特征CPD法、空间CPD法和加权CPD法,简要评述了这些方法的基本思想及各自的优缺点。随后,本文详尽总结了两大类方法的发展脉络,深入探讨了这些方法的适用性问题,并作了研究展望。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王玲  
本文首先介绍了目前主要国际组织的经济比较方法 ,论述了国际比较中应该满足的一些基本统计性质 ;然后阐述并论证了本研究采用的基于购买力平价调查数据进行时间和空间转移从而得到国际比较的方法 ;最后是经验分析。主要结论是 :按照 1 993年中国广东、香港特区的购买力平价调查数据和 1 996年 OECD国家购买力平价的结果推算 ,中国目前实际 GDP的水平比按照当年汇率折算的结果要高 (后者约为前者的 5 5 %) ,同时比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按照购买力平价原则推算的结果要低 (前者约为后者的 44%) ;1 996年 ,人民币与美元的购买力平价是 4.74;中国的经济总量要低于美国和日本 ,超过法...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陈学信  
文章从国际交换价值的角度研究了一价定律的内涵,提出了"国际购买力平价"理论,并且证明了国际购买力平价是严格意义上的均衡汇率。2009年人民币贸易品购买力平价为6.70元人民币/美元,而国际购买力为5.49元人民币/美元,后者可作为确定人民币汇率处于均衡水平的参考。文章还简化了净出口函数,得出如下主要结论:(1)近年我国的贸易顺差大幅增长,主要是因为价格贸易条件恶化,其次是因为"J曲线效应";(2)当前的首要任务是改善我国的价格贸易条件以提高国际购买力平价,而不是调整人民币汇率。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赵留彦  黄桂田  
关于中国购买力平价(PPP)的实证文献普遍存在两方面的不足:一是假定实际汇率向PPP的调整是线性过程,二是仅使用当代很短的样本期。这样传统单位根或者协整检验会倾向于得出否定PPP的结论。事实上,考虑到交易成本时,理论上实际汇率向PPP的调整应是非线性过程。中国晚清和民国跨度70年(1867~1936)数据的经验结果验证了实际汇率的非线性特征。偏离幅度越大,实际汇率向均衡值回复的动力就越强。尽管会长期偏离PPP,实际汇率仍然是整体平稳的均值自反过程。这提供了支持PPP的证据,也表明19世纪后半期中国与国际的市场整合进程已经开始。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晓宇  
对世界银行的"国际比较项目"(ICP),中国曾在2005年的调查中提供了11个城市的数据,用以估计中国当时的购买力。2010年,国务院批准中国首次全面参加新一轮ICP活动(即此次2011年的测量),在全国开展调查。当年10月还成立了中国国际比较项目部际协调小组,由国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王忠文  洪涓  
本文通过对依据购买力平价方法对各国及世界经济增长评价方面的不足进行了分析,并结合中国国情指出了IMF按购买力平价方法计算的中国GNP占世界总量的百分比及排序的不准确性。提出中国要加强购买力平价测算的研究工作,在适当的时候推出中国自己的购买力平价计算公式和模型,以对按购买力平价计算的GNP进行准确测算,促进我国早日加入世贸组织。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史永东  王军  
作为国际金融核心的汇率决定理论,始终是国际金融研究的重要问题之一,其意义在于它能揭示决定和影响汇率的主要因素,从而为一国的货币当局制定正确的汇率政策提供理论依据。在众多的汇率决定理论当中,影响最大的应用最广的是购买力平价学说。 在理论研究的同时,人们也对购买力平价学说进行了实证检验,有关这方面研究的文献非常多,其结论可概括如下:短期内,购买力平价是不成立的。这是因为汇率是一种资产价格,它能很快地反映新的信息,而商品的价格具有粘性,它的调节则相对较慢,所以购买力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潘省初  
要比较国与国之间经济发展水平,长期沿用的办法是根据官方汇率将各国国民生产总值等指标折算成同一种货币单位(如美元)。这种方法虽然简便易行,但由于汇率不能充分反映各种货币的实际购买力和比值,因而按汇率换算无法反映各国国民生产总值的实际差距。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使得各国国民生产总值既能直接比较,又能反映实际情况,统计学家们提出采用购买力平价(PPP)来计算各国国民生产总值等总量指标的方法。用购买力平价法进行国际项目的比较,其核心是计算各国货币的购买力平价。这项计算分为两步:(1)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黄亚钧  
本文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分析购买力平价的内容,第二部分分析和归纳围绕购买力平价说所产生的各种理论解释框架,第三部分讨论购买力平价的实际意义。一购买力平价(PPP)是关于均衡汇率如何决定的理论。购买力平价又分为绝对购买力平价和相对购买力平价。购买力平价说认为,两个国家货币交换比率的变动取决于这两国相对价格水平的变动。或者说,汇率是由两国货币的购买能力决定的。购买力平价说的理论基石是“单一价格规律(Law of 0ne price)。单一价格规律认为,在产品空间移动成本和信息成本为零的竞争市场,各国的产品市场应该按照世界均衡价格定价。用p_i和p_i~*分别代表本国和外国的i种产品的价格...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温建东  
购买力平价理论认为,长期来看,汇率水平由国内外相对物价水平决定。将之运用于中国这样的外贸市场多元化且高速增长的转轨经济,需要进行三项修正:用多边相对价格变动替代双边价格变动、计算生产率差异、考虑关税减让和税收制度变化的影响。本文对人民币购买力平价进行了测算。结果表明,2002年人民币购买力平价约为4.56元人民币/美元。但是,国内生产总值购买力平价只是跨国比较福利和生活水平的指标,不能作为确定汇率水平是否合适的依据,衡量国际竞争力的应当是可贸易品购买力平价。2002年,可贸易品购买力平价为7.52元/美元。1991至1993年的实践证明,钉住一篮子货币可以更好地稳定国际竞争力。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张文朗  
在西方汇率理论体系中,购买力平价(PPP)理论无疑是颗璀璨的明珠。自20年代产生以来就一直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但该理论的不足之处亦不言自明,本文试图通过扩展的PPP理论,并将它与货币供给理论相结合,从更深的层面,更多的方面来探讨汇率的形成与决定,使理论在解释与指导实践时更合理、更科学。 一、传统理论:物价是决定汇率的唯一因素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保林,冒小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