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577)
2023(5395)
2022(4510)
2021(4602)
2020(3789)
2019(9061)
2018(8428)
2017(15658)
2016(8216)
2015(9381)
2014(9037)
2013(9202)
2012(8897)
2011(8187)
2010(8038)
2009(7565)
2008(7603)
2007(6419)
2006(5714)
2005(5336)
作者
(22158)
(18560)
(18419)
(17767)
(11990)
(8799)
(8485)
(7225)
(7029)
(6524)
(6365)
(6198)
(6112)
(5865)
(5847)
(5799)
(5472)
(5417)
(5277)
(4982)
(4832)
(4412)
(4336)
(4272)
(4197)
(4114)
(4089)
(3857)
(3743)
(3656)
学科
(38103)
经济(38052)
(20424)
管理(18212)
方法(16784)
数学(15053)
数学方法(14952)
中国(14163)
(12618)
企业(12618)
(12390)
贸易(12385)
(12348)
(12250)
农业(8972)
(8779)
(8282)
金融(8282)
(7288)
银行(7284)
(7212)
(7099)
(6874)
收入(6808)
关系(6764)
业经(6581)
(6165)
(5510)
环境(5452)
(5185)
机构
大学(123764)
学院(118707)
(63165)
经济(62399)
研究(49647)
管理(42465)
中国(40129)
理学(36088)
理学院(35654)
管理学(35346)
管理学院(35107)
(27640)
(26856)
科学(25000)
(24569)
研究所(22321)
经济学(22179)
财经(22137)
中心(21184)
(20517)
经济学院(20070)
北京(18221)
(17512)
财经大学(16751)
(16596)
(15891)
师范(15787)
科学院(14809)
(14727)
研究中心(14385)
基金
项目(76462)
科学(61309)
基金(58982)
研究(58666)
(51799)
国家(51418)
科学基金(42842)
社会(40708)
社会科(38764)
社会科学(38760)
基金项目(29506)
教育(26390)
资助(25130)
自然(24210)
(23860)
自然科(23680)
自然科学(23675)
自然科学基金(23319)
(22375)
编号(21546)
中国(19983)
(19772)
成果(19129)
国家社会(19079)
重点(17717)
教育部(17434)
(17111)
(15887)
人文(15853)
社科(15574)
期刊
(65609)
经济(65609)
研究(42399)
中国(24375)
(19576)
科学(16436)
学报(16155)
(15544)
管理(15412)
(14015)
金融(14015)
国际(13146)
大学(13089)
(12651)
经济研究(12328)
学学(12128)
教育(12067)
财经(11560)
农业(11089)
世界(10792)
(10136)
问题(9605)
技术(8032)
业经(7397)
(7063)
(5897)
贸易(5897)
统计(5730)
技术经济(5664)
经济问题(5297)
共检索到18802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王萍萍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中国在反贫困方面取得的成就得到了世界公认,但对于中国当前的贫困程度,国际、国内都有许多不同的看法。最常用的两个估计数是:世界银行估计中国生活在1美元1天标准之下的贫困人口有1亿多,国家统计局测算的年人均纯收入在683元之下的农村贫困人口为2365万。对贫困规模的估计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差距?这些贫困标准采用了什么测定方法、代表了什么样的贫困水平、是否符合现阶段中国贫困与反贫困实际,是否需要调整?本文对这些问题进行了研究比较。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王萍萍  方湖柳  李兴平  
目前,不同机构关于中国贫困状况的估计数非常不同,这给扶贫政策的制定造成了很大困惑。中国贫困状况不同估计数出现的原因在于使用了不同的贫困标准。本文从产生背景、测定方法、测定指标、测定结果等方面对中国贫困标准与国际贫困标准进行了比较,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徐映梅  张提  
我国农村贫困标准是基于收入视角的绝对贫困标准,世界银行制定的贫困标准属于消费视角的绝对贫困标准,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制定的贫困标准属于收入视角的相对贫困标准。基于CHNS数据进行的实证分析表明,基于不同视角贫困标准测度的我国农村贫困程度差异很大,对不同视角贫困标准进行简单数量关系转换和基于边际消费倾向推算后的对比并不严谨,用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作为我国农村贫困标准的标识指标也存在缺陷。基于消费视角构建贫困标准和扶贫标准存在诸多优势和可行性,可分阶段推进该项工作。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鲜祖德  王萍萍  吴伟  
贫困标准是贫困测量的重要基础,准确测量和反映中国农村贫困状况首先需要对国家农村贫困标准测算方法及其代表的实际生活水平有一个清晰准确的判断。为此,本文首先全面梳理了国家农村贫困标准的测算与调整方法,采用纵向历史比较与横向国际比较相结合的方式,深入分析了当前国家农村贫困标准所代表的实际生活水平,以及现行国家农村贫困标准与我国扶贫历史实践中采用过的另外两个贫困标准和世界银行提出的国际贫困标准的差异。然后简要介绍了农村贫困监测体系,并对按照现行国家农村贫困标准衡量的减贫成果和多维贫困缓解情况进行了量化分析。本文主要结论如下:第一,现行国家农村贫困标准符合我国国情和当前发展阶段,是与"两不愁、三保障"相结合的基础上达到稳定温饱要求的标准。第二,按现行国家农村贫困标准测算,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脱贫成就显著,全国农村贫困人口减少7亿多人。第三,近年来,我国农村脱贫步伐进一步加快,扶贫成效非常显著。全国和贫困地区农村贫困人口大幅下降;贫困地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快于全国农村平均水平;全国和贫困地区农村居民生活条件、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不断改善。最后,在扶贫实践中,经常会涉及国家标准与地方标准、单一标准与多维标准、贫困监测抽样调查数据与建档立卡数据之间的关系,需要有清晰的认识,并加以妥善处理。本文中使用的数据主要来源于中国住户调查和国家农村贫困监测调查。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王小林  
贫困标准是用于测量和识别贫困人口的重要工具。收入贫困一直是全球使用最为广泛的贫困标准。以收入标准定义的贫困线,一般包括满足家庭基本需要的食物和非食物货币支出。世界银行用世界上最不发达国家的收入贫困线定义了世界贫困标准。收入是实现脱贫的重要工具,是衡量贫困的重要代理变量,但并不能全面反映真实的贫困状况。人类发展指数旨在弥补收入标准的不足。虽然人类发展指数对收入标准作了重要补充,但仍不足以反映人的基本可行能力被剥夺情况。为此,基于阿玛蒂亚·森的能力方法理论,Alkire和Foster构建了多维贫困指数,以更加全面地反映贫困人口的多维度被剥夺情况。《2010年人类发展报告》首次公布了全球104个国家...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青  
相对贫困是收入相当于社会平均收入水平一个较低比例的社会生活状态,相对贫困人口比率是指相对贫困人数占全体人口的比率。由洛伦兹曲线可以求出相对贫困人口比率,通过消除相对贫困可以有效降低基尼系数。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唐平  
本研究的主要目的,就是利用多年来在中国全国范围内开展的农村住户抽样调查所掌握的大量详实资料,研究分析改革以来中国农村贫困标准的确定、调整等问题,以便于客观地描述和评价中国农村贫困的变化情况及特征,为进一步作好九十年代中国的反贫困战略工作提供参考线索。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王小林  冯贺霞  
2020年后,中国扶贫工作将由消除绝对贫困向缓解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相对贫困转变。本文首先回顾了绝对贫困和相对贫困标准的相关文献,基于可行能力理论从"贫"和"困"的视角构建了多维相对贫困标准概念框架,然后在对基本需要法和能力方法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典型国家的国别经验研究,提出了中国2020年后多维相对贫困标准的政策取向。本文认为,2020年后中国应采用多维相对贫困标准,没有必要与OECD国家相对贫困标准接轨。多维相对贫困标准,既要包括反映"贫"的经济维度,也要包括反映"困"的社会发展维度,还要包括生态环境维度:在经济维度,需要考虑收入和就业两个方面;在社会发展维度,需要考虑教育、健康、社会保障、信息获得等方面;而新发展理念以及生态补偿脱贫实践经验要求把生态环境纳入多维贫困框架中。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中国农村贫困标准》课题组  
一、贫困的概念世界各国研究贫困问题,有各种测量的办法和众多的贫困线,它们都有一个基本特征,即贫困是人们的生活水平达不到一种社会可接受的最低标准时的状况。而不同范围和角度的研究与测定,又把贫困具体划分为绝对贫困、相对贫困、狭义贫困、广义贫困等概念。(一)绝对贫困与相对贫困。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林闽钢  
当前,农村贫困监测中使用的贫困标准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一)贫困标准层次单一,不能全面准确地反映农民生活发展的现状和存在差距。(二)贫困标准变动性差。没有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农户收入水平提高、物价变化等因素的影响逐年对贫困标准作调整。(三)现行贫困标准以人均纯收入300元作为贫困线和脱贫线已不能正确反映农村的贫困状况,需要调整和修正,以适应当前农民生活发生的变化。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林闽钢  
中国农村贫困标准的界定林闽钢建立符合国情的农村贫困监测体系,全面了解处于贫困之中的人口数量及空间分布,确定扶贫工作的对象、范围、重点,制定切合实际的扶贫方针、政策、检查、验收扶贫工作的进展和效果,保证扶贫工作行之有效地顺利进行,才能积极促进社会协调、...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刘玉森  于卫东  王庆民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李芝兰  
本文认为,在现行的贫困标准衡量下,我国农村的绝对贫困发生率已低于3%,这部分贫困人口长期沉淀,难以逾越贫困的深渊;同时又有大量的低收入人口大批量脱贫又大批量返贫,始终在贫困线边缘挣扎。出现这种现象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我国现行的农村贫困标准过低,因此,调整现行的农村贫困标准对我国新时期扶贫战略的制定以及瞄准贫困对象,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王萍萍  徐鑫  郝彦宏  
现行农村贫困标准是否与小康社会相适应,不仅影响到对我国反贫困成果的评估,也直接关系到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认同。经国家统计局测算,目前农村贫困标准已达到小康生活要求的稳定温饱水平,但要真正做到"两不愁",还需要做好"三保障"以及养老、救助和临时救助等工作,保障基本住房,并尽可能消除个体家庭难以预测的偶发不利因素。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应正确使用现行农村贫困标准,按物价水平逐年上调各种扶贫工作标准,使反贫困工作更加完整覆盖贫困人口。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杨国涛  尚永娟  张会萍  
本文基于世界银行公布的贫困标准按照购买力平价,测算了中国农村贫困标准及贫困状况。在此基础上,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贫困标准进行比较分析,进一步对现有文献的估计方法和观点进行了讨论。本文认为现行的中国农村贫困标准与"1天1美元"标准比较接近,与"1天1.25美元"有一定差距,现阶段逐步提高的扶贫标准符合中国贫困和反贫困的实际。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