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842)
2023(12871)
2022(11334)
2021(11067)
2020(9033)
2019(21358)
2018(20997)
2017(40310)
2016(21751)
2015(24473)
2014(24176)
2013(24079)
2012(22230)
2011(20241)
2010(19954)
2009(18257)
2008(17667)
2007(15256)
2006(13444)
2005(11908)
作者
(61576)
(51098)
(50698)
(48327)
(32756)
(24405)
(23119)
(20094)
(19382)
(18253)
(17394)
(17367)
(16276)
(16041)
(15778)
(15772)
(15220)
(14999)
(14530)
(14386)
(12611)
(12591)
(12228)
(11538)
(11347)
(11314)
(11295)
(11062)
(10270)
(10098)
学科
(89819)
经济(89718)
管理(59957)
(59734)
(47513)
企业(47513)
方法(40272)
数学(35101)
数学方法(34750)
中国(26177)
(26157)
(20328)
业经(19180)
地方(19156)
(18378)
贸易(18368)
(18113)
农业(18038)
(17906)
(15904)
(14147)
环境(13780)
理论(13447)
技术(13142)
(13088)
银行(13054)
(12813)
(12537)
(12408)
金融(12406)
机构
大学(309803)
学院(306635)
(127607)
经济(125078)
管理(122426)
研究(107944)
理学(106553)
理学院(105289)
管理学(103689)
管理学院(103121)
中国(80339)
(67021)
科学(65450)
(55008)
(53724)
研究所(49365)
中心(47459)
(47300)
财经(44964)
业大(44111)
北京(42912)
(41942)
(41778)
师范(41455)
(41086)
(38993)
经济学(38531)
农业(36973)
经济学院(34795)
(34737)
基金
项目(212344)
科学(167613)
研究(157430)
基金(155673)
(135637)
国家(134553)
科学基金(114957)
社会(99640)
社会科(94347)
社会科学(94321)
基金项目(82486)
(79379)
自然(73809)
自然科(72069)
自然科学(72054)
教育(71708)
自然科学基金(70776)
(68286)
资助(63961)
编号(63948)
成果(52531)
(48006)
重点(47484)
(45834)
课题(43975)
(43852)
教育部(41463)
国家社会(41269)
创新(40885)
科研(40186)
期刊
(137518)
经济(137518)
研究(92943)
中国(56446)
学报(47162)
科学(45608)
管理(44859)
(43949)
(38828)
大学(35833)
教育(34600)
学学(33501)
农业(31068)
技术(25195)
(24945)
金融(24945)
经济研究(22310)
财经(21608)
业经(21320)
(18457)
问题(18203)
图书(17040)
(16498)
(15523)
理论(14737)
技术经济(14701)
科技(14533)
世界(14397)
资源(14024)
现代(13997)
共检索到44549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熊理然  成卓  
文章在分析贫困地区的区域特性的基础上,把贫困地区定位于中国重要的生态保障区、中国原生态文化的发源区、中国重要的战略资源储备区和中国国防安全的前沿阵地;基于贫困地区的功能定位,最后从战略转型与战略目标等方面提出了中国农村反贫困战略调整的思路。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胡艳丽  
贫困现象在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是世界所面临的人类生存问题。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市场经济体制下,我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由于地理位置和资源问题,收入差距逐渐拉大。在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大背景下,各级政府主导型的农村扶贫开发战略也在大力促进贫困人口的脱贫进度。长期以来,政府对于农村反贫困工作的开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各种政策和各种资金流向贫困地区,对边疆地区明确贫困的功能定位,并且根据实际情况制订和调整反贫困战略,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实现民族地区的安定团结,缓解直至最终消除农村贫困、促进贫困地区的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战略意义。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齐超  陈方正  
通过对我国现行的以贫困县为目标载体的县域性瞄准和群体性瞄准方式存在的弊端分析,提出从缩小扶贫目标范围,以小户个体瞄准取代区域瞄准;提高扶贫资源的分配效度;构建由下至上的贫困对象主导型脱贫拉动机制三个方面进行反贫困战略调整的构想。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沈小波  林擎国  
贫困不仅指收入贫困 ,而且指教育和知识贫困、健康贫困 ,以及面临风险时的脆弱性等。贫困的原因不仅仅是缺乏物质资本和公平的收入分配 ,而主要是缺乏人力资本和有效率的市场制度。反贫困战略不仅要重视物质资本投入和公平分配 ,同时 ,还要注意人力资本投入和市场制度的引入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丁谦  
西部是全国贫困人口较为集中的地区,是我国扶贫攻坚的主战场。在全国592个贫困县中,西部占一半多,有307个(中部208个,其余在东部),至1996年上半年西部地区的贫困人口减少到2200万人。目前,西部人民的生活得到明显改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韩文秀   张一明  
一、贫困地区的开发战略选择有两种:一是平均战略,即通过一定的途径使发达的东南沿海地区的资金、技术,人才较大规模地转移到落后的西部及其他边远地区,从而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胡鞍钢  常志霄  
一、中国城镇贫困的估计 目前我国城镇到底是多少贫困人口?尚无统一的说法。以下给出几种估计,可以从不同贫困特征和统计口径来综合地反映我国城镇贫困人口的真实情况。 1.Khan的估计(1998)。 按照Khan所确定的中国城镇贫困线标准,对于中国城镇,每日人均所需食品热量为2100大卡,相应的贫困线为2291元,相当于城镇家庭人均收入的40%。城镇贫困线是农村标准贫困线的1.98倍。这是因为在中国城镇,作为食物能量的每千卡热量的单位成本远远高于农村。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郑长德  
本文分析了民族贫困地区贫困的原因和民族地区反贫困的特殊战略意义,提出了区域性瞄准和人群瞄准的双目标反贫困战略.并提出了以制度创新、人力投资、基础设施建设和资源开发为重点的战略措施。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戴军  
从毕节信贷扶贫实践谈反贫困战略调整戴军毕节地区位于贵州西北部,下辖7县1市,国家级贫困县有5个(纳雍、威宁、赫章、大方、织金)。以县(市)为单位,贫困面达62.5%,1995年末,全区总人口为626万人,贫困人口为167.4万人,贫困发生率为26.7...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王曙光  
中国的反贫困成就举世瞩目,当前的反贫困模式和制度框架也面临着转型。本文试图从系统性制度设计的视角,基于贫困的性质与根源的深入分析,对中国的贫困重新作出类型划分,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反贫困的系统性制度框架。同时指出,区域性的族群贫困已经成为我国贫困的焦点问题,民族地区的反贫困需要扶贫主体的多元化和扶贫模式的多元化。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安树伟,崔宏义  
反贫困目前面临的主要矛盾和问题是投入力度不足、资金使用效益差、富民与富县矛盾突出、农民人均收入增长迟缓等。要到本世纪末如期解决农村绝对贫困问题,必须付出艰苦的努力,以保证下个世纪顺利进入反贫困的第二个阶段。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檀学文  谭清香  
在新发展格局中,缓解相对贫困是促进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面向2035年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目标要求,中国需要实行反贫困战略与政策转型。相对贫困具有发展能力和机会缺失的绝对内核,相对于社会一般群体存在明显的发展水平相对剥夺。本文据此提出由四类标准组成多元相对贫困标准体系,以及相应的缓解相对贫困的三方面目标。中国缓解相对贫困应实施"三支柱"战略、常规化战略、差异化战略以及分阶段战略。在新的国家治理方略下,相对贫困治理要转向常规化,缓解相对贫困战略可嵌入于乡村振兴战略和共享繁荣发展战略。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陆杰华  
本文以人力资源开发为研究的切入点,以四个调研县贫困地区部分农户为主要研究对象,以消除贫困和探讨贫困地区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和模式为主要目标,在充分利用各种统计资料及多种定量统计方法的基础上,从动态上考察与分析了贫困地区人力资源开发与消除贫困之间的运行机理、方式、特征及今后应采取的相应对策。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李朝林  
贫困是一个综合性社会经济问题。我国一直使用的扶贫模式缺少人本思想,不能从根本上提高贫困者的生存和发展能力;遇到外在条件的变化,脱贫人口很容易返贫。而提高贫困者的人力资本,则可以有效地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农业技术的进步和人们收入的提高等,因此,从中长期看,要消除贫困的最根本措施是加大人力资本生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