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409)
2023(12345)
2022(10836)
2021(10554)
2020(8621)
2019(20532)
2018(20134)
2017(38617)
2016(20803)
2015(23393)
2014(23111)
2013(23073)
2012(21181)
2011(19150)
2010(18756)
2009(17155)
2008(16446)
2007(14125)
2006(12289)
2005(10789)
作者
(58208)
(48360)
(48095)
(45804)
(30818)
(23082)
(21748)
(19092)
(18391)
(17152)
(16476)
(16443)
(15296)
(15047)
(14896)
(14770)
(14340)
(14158)
(13815)
(13565)
(11900)
(11877)
(11468)
(10930)
(10744)
(10733)
(10538)
(10426)
(9610)
(9596)
学科
(85715)
经济(85614)
(56823)
管理(56311)
(43247)
企业(43247)
方法(39766)
数学(35090)
数学方法(34765)
(25989)
中国(25784)
(20693)
农业(18587)
业经(17739)
地方(17594)
(17456)
贸易(17448)
(17247)
(17024)
(14297)
(13250)
环境(13204)
(12421)
财务(12359)
理论(12343)
财务管理(12343)
技术(12132)
(11953)
银行(11915)
企业财务(11779)
机构
大学(295004)
学院(290944)
(122979)
经济(120688)
管理(117172)
理学(102444)
研究(101679)
理学院(101283)
管理学(99731)
管理学院(99214)
中国(75725)
(63268)
科学(61620)
(52603)
(50380)
研究所(46399)
中心(44905)
(44576)
财经(43288)
业大(42136)
北京(40562)
(39725)
(39120)
师范(38829)
(38661)
经济学(37884)
(36815)
农业(34775)
经济学院(34230)
财经大学(32542)
基金
项目(204948)
科学(161914)
研究(151431)
基金(150989)
(131626)
国家(130575)
科学基金(111798)
社会(96882)
社会科(91773)
社会科学(91750)
基金项目(80474)
(75883)
自然(71603)
自然科(69938)
自然科学(69922)
自然科学基金(68680)
教育(68584)
(65349)
资助(62044)
编号(61064)
成果(49868)
(46618)
重点(45478)
(43712)
(42103)
课题(41272)
国家社会(40556)
教育部(40311)
创新(39351)
人文(38907)
期刊
(129350)
经济(129350)
研究(87362)
中国(53711)
学报(45083)
科学(43317)
管理(41440)
(41384)
(37297)
大学(34481)
学学(32340)
教育(30867)
农业(29438)
技术(23396)
(22425)
金融(22425)
经济研究(21248)
财经(20936)
业经(19542)
(17907)
问题(17263)
图书(15496)
(15277)
(14195)
理论(13959)
科技(13899)
技术经济(13869)
资源(13723)
世界(13714)
现代(12830)
共检索到41745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蔡荣生  赵亚平  吴克禄  
中国贫困农民的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之一,就在于贫困地区剩余劳动力转移。但中国贫困地区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存在许多问题。有效地促进贫困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政府必须实施有效的公共管理,加大宣传力度,把农村劳动力纳入规范化、制度化管理的轨道,建立健全劳务转移就业的组织体系,加强贫困地区劳动力转移培训,增加对农村人力资本的投入,加大扶贫力度,从而实现中国贫困地区剩余劳动力的合理转移。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谢小青  吕珊珊  
当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群体对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如何提高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质量,已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构建贫困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基于鄂西的调查数据,对贫困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质量状况进行实证研究。本文研究结论表明,当前贫困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质量评价总体水平较低,主要反映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整体工作条件差、劳动关系不和谐、薪酬福利水平较低、职业发展不理想、个人薪酬福利满意度低。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最后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赵川江  
本文在调查了解的基础上发现转移进城农民的现状不容乐观,通过借鉴资料进行分析研究,提出了“新贫困”概念。然后再分析“新贫困”产生的原因,采用典型研究的方法进而探讨了解决“新贫困”的对策。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扈立家  陈爽  张艳  
本篇论文从微观角度,以伊吗图镇地区剩余劳动力转移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和实地采访的形式对伊吗图镇农村剩余劳动力特征和转移情况进行了调查,阐述了哪些因素影响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在这些影响因素当中,有劳动力个人特征的因素,也有劳动力家庭的因素。本文认为劳动力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经营农地时间等因素都影响着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但影响的大小和程度不同。通过对影响因素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到简要的结论,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来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效转移,缓解在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中必然面临的这一由于农村劳动力过剩所带来的问题。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尹良春  李世宏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康熙  
本文根据新疆特殊文化背景和农村劳动力状况,分析新疆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特殊性及剩余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本文认为,在具备一定的条件下,新疆没有像中东部地区出现大规模劳动力转移的主要原因是:新疆在建设中依靠东部地区的发展理念,脱离了本地区的文化背景,淡化了民族文化差异。新疆要合理有效的利用农村剩余劳动力,首先要使民族文化在经济建设中得到认同,并重视文化在劳动力转移中的作用。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刘乐新  
本文试就如何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提出几点看法。 (一)立足于农村,加快发展农业,增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农业基础,在农业内部就地消化剩余劳动力。 1.农村劳动力的稳健转移必须建立在农业发展的基础上。任何地区的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都必须保证粮食自足或基本自给,保证在农业生产稳定增长所必需的人力和物力的基础与前提下进行。只有农业发展了,才能实现在转移了劳动力以后,仍能保证有足够的农产品供应,劳动非农化才能从农业中得到足够的原料。目前我国农业发展中最主要的问题是农业生产规模狭小,农业劳动生产率低下。而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则是实行农业的规模经营,只有实行农业规模经营,才能把科学技术和现代化的生...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穆光宗  
解放30多年来中国农业剩余劳动力为什么迟迟不得转移?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在中国需要什么样的初始条件、转移机制或途径?本文试图在一个较大的历史跨度内挖掘一下“转移滞后”深层的历史成因,并对1978年后获得启动的“非农化”浪潮给予理论上的说明。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窦贤君  
关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的研究窦贤君如果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地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使广大农民解决了温饱,那么也可以这样说,农村劳动力的合理、有序的规模转移,将在更高的层次、更广阔的范围再一次解放生产力。在我们这样一个底子薄、农村人口基数大、生产...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马华  
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当前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的热点。本文通过对江苏农村实际情况的分析,提出了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对策建议。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魏勇强  黄郁鑫  
对于我国当前的二元化经济而言,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不仅是一个重要的经济现象,还是一个重要的社会现象。文章通过分析我国当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现状、存在问题和影响因素,结果发现:农村人均纯收入、第一产业占GDP比重以及城镇失业率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人数负相关;农村现代化水平与农村劳动力转移人数正相关。并在此基础上给出了促进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合理转移的相关建议。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宿静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徐晓东  
农业剩余劳动力由传统部门向现代部门,由低效益的第一产业向效益较高的第二、第三产业的持续转移,是发展中国家完成工业化、实现现代化的必不可少的关键性环节。通过劳动力的产业和空间上的转移,使得劳力资源得以在社会经济各部门中重新配置,从而实现产业结构的变迁,带来全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增加了社会总产出,使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全卓伟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人类经济发展的历史,从某种程度上说正是劳动力和人口从农业中逐渐分离出来的历史。在大多数工业化国家的发展道路上,传统的农业技术由于机械、电力的应用,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与相对稳定的土地面积相比,农业中存在了相对过剩的劳动力。以“二元经济论”著名的阿瑟·刘易斯认为,只要非农业部门能够提供高于从事农业生产的实际工资,劳动力转移过程中的个人收入差额能够补偿城市的过高生活费和因劳动力流动脱离了原熟悉的生活环境和社会关系的心理成本,农业劳动力就会大量地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卢东宁  王晨阳  
近年来,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总量逐年增加,而且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面临三大矛盾,即农民就业充分供给与有限需求的矛盾、农民就业人多与钱少的矛盾和农民就业空间扩展需求与现实就业空间缩小之间的矛盾。推行以农业技术创新为主线,以发展农业为中心,以促进农村经济的繁荣为目标的农业发展战略,能够避开上述矛盾,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良性转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