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228)
2023(12288)
2022(10295)
2021(9568)
2020(8189)
2019(18958)
2018(18384)
2017(34734)
2016(19248)
2015(21801)
2014(21582)
2013(21799)
2012(20553)
2011(18860)
2010(18726)
2009(17539)
2008(17698)
2007(15674)
2006(13405)
2005(12115)
作者
(60153)
(50670)
(50520)
(48060)
(32170)
(24405)
(22867)
(19823)
(19132)
(17796)
(17597)
(16844)
(16221)
(16095)
(16069)
(15731)
(15511)
(15044)
(14633)
(14633)
(12822)
(12552)
(12377)
(11691)
(11455)
(11375)
(11175)
(10951)
(10303)
(10213)
学科
(82797)
经济(82707)
管理(50624)
(48926)
方法(40356)
(38065)
企业(38065)
数学(36367)
数学方法(36082)
中国(23256)
(22049)
(20254)
(19915)
贸易(19908)
(19467)
(19234)
业经(16042)
(14906)
农业(14505)
(13335)
银行(13265)
(13065)
金融(13062)
地方(12993)
(12687)
环境(12266)
(12108)
财务(12091)
财务管理(12062)
(11740)
机构
大学(293362)
学院(287693)
(125045)
经济(122880)
研究(107984)
管理(105151)
理学(91307)
理学院(90147)
管理学(88565)
管理学院(88049)
中国(82163)
科学(68381)
(62561)
(59616)
(57508)
(54657)
研究所(53138)
业大(48238)
中心(47944)
农业(47881)
财经(44678)
(40987)
(40886)
经济学(40521)
北京(39535)
(37720)
(36885)
经济学院(36882)
师范(36379)
科学院(33853)
基金
项目(196080)
科学(153038)
基金(145625)
研究(133310)
(131599)
国家(130597)
科学基金(108585)
社会(86637)
社会科(82204)
社会科学(82178)
基金项目(76908)
(72969)
自然(72237)
自然科(70629)
自然科学(70596)
自然科学基金(69422)
(64464)
教育(60576)
资助(60264)
编号(50095)
重点(45454)
(44704)
(41901)
成果(40723)
(40344)
科研(38858)
计划(38619)
创新(38016)
教育部(37416)
国家社会(37313)
期刊
(128557)
经济(128557)
研究(82740)
学报(56604)
(52751)
中国(51926)
科学(49300)
(41159)
大学(40653)
学学(38820)
农业(35592)
管理(35295)
(28261)
金融(28261)
经济研究(22854)
财经(22685)
教育(22434)
技术(20578)
(20260)
(19522)
业经(18771)
问题(17885)
(17607)
国际(15936)
(15805)
世界(15258)
业大(14368)
技术经济(14244)
统计(13489)
资源(13418)
共检索到41774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李健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货币运行的轨迹呈现出两大特点,一是总量增长的“J”型曲线,形成了巨额的货币存量;二是结构变化的“X”型曲线,执行媒介职能与资产职能的货币比重从六四分成倒置为四六分成,使货币供求均衡的主导力量已由供给转向需求方面,货币总量对物价的影响力减弱,货币均衡的表现也由物价转为包含资产价格和金融指标在内的综合价格。在新的货币运行格局下,需要关注通货膨胀的压力和金融风险的高度集中问题,政策调控也需要更加重视货币需求,采用综合变量指标考察货币运行,调控的重点也需要转为总量与结构并重。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彭欢  冯尧  皮天雷  
文章首次采用结构突变模型,将现金漏损率纳入资产需求理论分析框架对中国的现金漏损率的变化规律和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得到如下结论:现金漏损率的变化在1992年发生了明显的结构突变,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现金漏损率变化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阶段性特征,存在明显的季节性波动规律;1992年之前,现金漏损率的不断上升主要归因于物价上涨因素,而1992年之后,现金漏损率的逐渐下降则主要是由于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与金融改革的深化造成的;而近段时间通胀预期和各地出台的各种地产调控有可能导致现金漏损率反弹。因此文章建议,当前在稳定物价和房价的同时,必须开辟更多的金融投资渠道,以免现金漏损率的反弹带来通胀的潜在隐患。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赵帆  
本文以2000年至2012年的月度数据为基础,分析了中国狭义货币乘数K1和广义货币乘数K2的趋势;推导出影响K1和K2的因子,采用定量分析的方法通过协整方程和误差修正模型考察了各因子与K1、K2之间长期均衡和短期波动的机理;并剖析了各因子的变动原因。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谭小芬  徐琨  
本文对BGT(2002)模型进行修正,基于2004—2010年中国月度数据估计了动态货币冲销系数,探讨了货币冲销水平对中国宏观经济产生的影响以及冲销政策的可持续性。结果发现,近年来中国央行总体上进行了较为充分的货币冲销,但冲销水平短期内存在明显的波动,这种波动对宏观经济产生了显著的影响;以央票利率为代表的冲销成本和国内净资产规模的限制,是造成货币冲销水平波动和冲销政策在长期内难以持续的主要原因。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黎冬  
外资的持续流入始终是我国利用国外资源和引进先进技术的重要渠道 ,也是我国经济增长的亮点。但外资的流入也不是万能的 ,在我国现行的外汇管理体制下 ,外资的流入势必造成货币供给量的大量增加 ,这样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自主性必然受到掣肘。笔者就这一问题提出 :应改革我国现行的外汇管理体制 ,加大公开市场业务操作力度 ,等等 ,以实现我国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主动性和灵活性。
[期刊] 广东金融学院学报  [作者] 熊艳春  齐传君  
货币替代是指外国货币在本国境内替代本国货币来行使货币的某一种或某几种职能的现象。无论从绝对量还是相对量而言,中国目前的货币替代程度不算严重,且处于隐性状态,但由于中国金融市场对外开放进程的加快,货币替代对中国金融稳定的影响问题不能不引起警觉。通过对货币替代影响因素的分析,我们可以为决策层提供反货币替代的政策性建议。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杨胜刚  刘宗华  
随着金融全球化程度的不断加深 ,国际资本流动对一国国内货币供给造成的影响和冲击不断增大 ,这给中央银行实施货币政策带来新的难度。本文运用国际资本流动条件下的货币供给模型 ,结合我国外汇体制改革的实际情况 ,分析了国际资本流动对我国货币供给造成的影响 ,并对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调整提出了具体的政策建议。
[期刊] 广东金融学院学报  [作者] 周高宾  韩俊梅  
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外汇储备、预期价格及利率对货币需求的影响不明显;而货币化比率、内源融资比率对货币需求有明显影响,尤其是收入变量对货币需求有正的影响,二者相关性强。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艾洪德  范南  
近几年来 ,货币供应量的超国民经济需求增长和货币流通速度下降影响了中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通过统计分析 ,本文得出影响中国货币流通速度的因素主要有 :经济货币化程度、金融发达程度、利率和储蓄率。这四个因素对中国货币流通速度的影响是不同的。因此 ,在讨论中国货币政策问题时 ,不能只关注货币供应量对货币流通速度的影响。当前的货币政策重点应该是在保持货币供应量稳定增长的情况下 ,通过外生变量来调整货币流通速度 ,同时防止由于货币流通速度的非正常加速而诱发的通货膨胀问题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刘少波  贺庆春  
货币错配是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的一种经济金融现象,研究这一现象对我国汇率制度改革和金融深化过程中经济金融政策的制定具有重要的意义。我们发现国内现有研究对我国货币错配的测度存在较严重的偏误。本文在纠正现有研究存在的偏误的基础上,以更为合理的方法、指标选择和数据采集具体测量了我国1986 ̄2005年这20年间的货币错配程度,发现我国总体上存在较为严重的货币错配,但并非这20年都维持在同样的水平,而是经历了缓慢增长、快速上升、回落和回涨这4个演变阶段。本文对各个阶段的特点及影响因素作出了具体分析。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徐蔼婷  李金昌  
为解释我国货币流通速度水平之低、下降速度之快的异常现象,本文通过分析游离于官方GDP指标外的交易规模对货币流通速度的影响,修正了传统的货币流通速度测度和变化公式,并测度和分析了1985—2008年我国M1流通速度水平值及变化规律。经验结果表明,随着NOE系统交易量的扩展,基于传统公式测度的货币流通速度水平值明显偏低,NOE系统较高的货币需求弹性致使新增货币的边际收入逐渐下降,表现为货币流通速度整体水平值的下降。经验结果还验证了官方经济系统、NOE系统货币交易量的变化及两系统货币交易量比重的变化对货币流通速度变化的显著影响。忽视NOE系统对货币流通速度的影响必将误读货币与产出间的信号传递,最终降...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徐光远  李鹏飞  
基于1985—2014年的统计数据,运用向量自回归模型和脉冲响应函数分析中国货币政策的区域及省际经济增长效应差异,结果显示:中国货币政策区域经济增长效应存在显著差异,央行统一的正向货币政策更好地促进了东部发达地区经济的快速增长,而对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经济的拉动作用则明显较弱,并且货币政策对区域内各省份的影响方向和力度也显著不均衡。进一步分析中国货币政策区域经济增长非对称效应的原因并运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发现,产业结构、金融环境、企业结构等因素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资本市场条件则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贸易开放度条件的影响不显著。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吴锦顺  
本文在动态一般均衡理论框架下,根据中国1993年1月-2012年10月的经验数据,运用货币效用模型(MIU)和广义矩方法(GMM)估计了样本期内我国的货币替代程度,并分析了货币替代程度变化对政府铸币税和居民福利的影响。结果表明,这种基于CES生产函数估计的货币替代程度比以往学者从数量比角度估计的货币替代程度明显偏小。货币替代尽管给政府造成铸币税损失,但持有外币也能增进居民的福利,货币替代程度提高总体上能够促进社会福利的增加。所以政府只能通过稳定物价、增强人民币信心来降低货币替代程度,防止铸币税损失。放松外汇管制、藏汇于民等措施可以增加社会福利。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陈焕永  
影响中国货币政策的几个因素的理论分析陈焕永一、金融创新对货币政策的影响金融创新是各种金融要素的新的组合,是为了追求最大利润而进行的金融改革。金融创新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整个金融市场、金融体系的格局和运行机制,因此也不可避免地影响着货币政策。1.金...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陈焕永  
影响中国货币政策几个因素的理论分析陈焕永货币政策的效应与其所处的宏观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在开放经济中与在封闭经济中不同,在浮动汇率制下与在固定汇率制下也不同。加强对开放经济中浮动汇率制下货币政策效应的认识,对我国货币政策的制定与实施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