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982)
2023(15982)
2022(13851)
2021(13171)
2020(10942)
2019(25587)
2018(25118)
2017(48713)
2016(26087)
2015(29291)
2014(28938)
2013(28691)
2012(26232)
2011(23776)
2010(23191)
2009(21195)
2008(20645)
2007(17370)
2006(14903)
2005(13211)
作者
(72980)
(60949)
(60228)
(57592)
(38697)
(29026)
(27424)
(23940)
(23274)
(21356)
(20655)
(20563)
(19158)
(19016)
(18868)
(18617)
(18152)
(17751)
(17398)
(17288)
(15031)
(14788)
(14625)
(13848)
(13566)
(13500)
(13263)
(12924)
(12073)
(11868)
学科
(109717)
经济(109602)
管理(73032)
(69132)
(58004)
企业(58004)
方法(53747)
数学(47124)
数学方法(46561)
中国(29127)
(27080)
(26441)
(23286)
业经(23078)
(21615)
贸易(21606)
(21034)
地方(18971)
(18757)
理论(18239)
农业(17836)
(16662)
(16658)
财务(16588)
财务管理(16556)
环境(16049)
(15765)
企业财务(15730)
银行(15722)
(15580)
机构
大学(373515)
学院(368338)
(155540)
经济(152602)
管理(147484)
理学(129206)
理学院(127783)
管理学(125497)
管理学院(124860)
研究(124832)
中国(94232)
(79098)
科学(75498)
(68398)
(61134)
财经(56524)
研究所(56296)
中心(55657)
(55041)
业大(53337)
(51827)
北京(50031)
(49269)
经济学(48692)
(48150)
师范(47714)
(45529)
经济学院(43927)
农业(43157)
财经大学(42597)
基金
项目(258136)
科学(204598)
基金(191071)
研究(187693)
(166604)
国家(165326)
科学基金(142769)
社会(120628)
社会科(114458)
社会科学(114430)
基金项目(100896)
(96593)
自然(92859)
自然科(90761)
自然科学(90738)
自然科学基金(89143)
教育(86221)
(82650)
资助(79523)
编号(74626)
成果(59719)
(58425)
重点(57778)
(54059)
(53329)
课题(50808)
国家社会(50615)
教育部(50605)
创新(49815)
科研(49578)
期刊
(159217)
经济(159217)
研究(108683)
中国(63072)
学报(57313)
科学(54231)
管理(53063)
(50795)
(48452)
大学(44329)
学学(41794)
教育(37145)
农业(34101)
技术(31246)
(31038)
金融(31038)
财经(28073)
经济研究(27285)
业经(24208)
(24098)
问题(20926)
(17906)
(17791)
技术经济(17637)
图书(17436)
理论(17325)
科技(16774)
(16436)
世界(16352)
统计(16301)
共检索到52156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乔洪武  李新鹏  
在奥地利学派的理论框架下,根据消费、储蓄与投资的时间先后逻辑,货币结构被划分为自愿储蓄与真实货币量,通货膨胀就取决于自愿储蓄与真实货币量的结构比例关系。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货币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货币化储蓄的显著降低体现了社会公众应对通货膨胀的努力;人们的时间偏好伴随经济成长发生内在改变,倾向于储蓄更多,体现为证券化储蓄上升和选择以背负更多债务购买房产,进而导致2000年以来通货膨胀对货币扩张的敏感度下降和房产价格快速上升。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马方方  田野  
根据传统主流货币经济学理论,货币供给量的增长与通货膨胀之间呈现一种大致平行的关系,但是,由于不同经济发展时期情况的差异和实证分析中计量模型和数据选择的不同,传统的货币经济学理论并不能很好地拟合中国改革开放以来货币供给量和通货膨胀相关性的实际数据。本文运用计量分析方法对中国货币供给量对通货膨胀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并结合中国具体情况运用经济学原理对实证结果做出解释,并提出相应的货币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马龙  刘澜飚  
本文采用创新的广义通胀和实体经济流通货币变量,通过扩展菲利普斯曲线模型和VAR模型研究我国流通货币变化对广义通胀的短期影响。研究发现流通货币变化短期内并不能解释广义通胀的变化,并提出进口依赖度提升带来输入性通胀和资产市场快速扩张等可能的解释。研究还发现国际大宗工业品价格和通胀预期对于广义通胀具有重要的影响。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李厚刚  
关于货币供给与通货膨胀的关联性,学者们还没有形成一致的看法。理论上,货币供给与通货膨胀具有一定的关联性。通货膨胀有需求拉动型和成本推动型,在通货膨胀的原因中有"货币因素",也有"非货币因素"。实证检验表明:中国货币供应量与物价指数不存在长期的稳定均衡关系,但货币供应量是物价指数的格兰杰原因,反之则不然。事实上,中国通货膨胀或通货膨胀压力一方面是与货币供给有关,另一方面还与结构性因素有关。因此,要实现中国经济的低通胀运行:一是实行总量均衡和结构合理的货币供给模式;二是采取更有效的货币政策;三是推进经济结构调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黄正新  李爽  
对我国预期通胀与货币政策目标变量综合实证分析表明,我国目标通胀率、预期通胀率和实际通胀率三者之间是正向关联。目标通胀率对预期通胀率的影响程度显著但具有滞后性,"目标锚"的引导作用尚有待进一步发挥。通胀预期陷阱在我国具有很强的现实性,实际通胀率的波动幅度较大且上升有利于拉动正产出缺口,货币当局确实有人为地调高目标通胀和实际通胀水平来刺激经济增长的故意,货币政策时间的非一致性存在但并非显著。我国通胀的变动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公众通胀预期推动的,结论凸显了货币政策管理预期的重要性,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丁剑平  蔚立柱  陆长荣  
次贷危机以来,越来越多国家的央行用核心通货膨胀来取代通货膨胀作为货币政策目标。借助开放经济新凯恩斯模型,将国际收支余额纳入央行福利损失函数,通过一阶条件得到最优利率规则,考察核心通货膨胀在最优利率规则中的作用,并运用GMM法比较分析盯住核心通货膨胀与通货膨胀的货币政策反应,研究得出:与通货膨胀相比,盯住核心通货膨胀能避免利率过度调整,减少中国人民银行福利损失,能降低美联邦基准利率对中国人民银行基准利率的冲击;此外,外汇市场干预系数与实际汇率系数在核心通货膨胀目标与通货膨胀目标的政策反应中呈现不同的特征。因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肖崎  隆欣  
本文对1994—2016年间我国货币结构的变化进行分析,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研究我国货币结构变化对通货膨胀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此期间,我国货币结构指标(M2'-M1')与通货膨胀(CPI)之间呈现负相关关系,这主要是因为执行交易职能的货币数量下降,流入实体经济的货币不断下降,更多的货币流入金融市场,导致资产价格上涨。我国资产价格对未来通货膨胀具有影响,两者之间呈现出正相关关系。基于以上结论,本文提出未来我国货币政策调控要注意货币总量与结构调控并重,前瞻性地考虑资产价格波动的影响。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肖崎  隆欣  
本文对1994—2016年间我国货币结构的变化进行分析,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研究我国货币结构变化对通货膨胀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此期间,我国货币结构指标(M2'-M1')与通货膨胀(CPI)之间呈现负相关关系,这主要是因为执行交易职能的货币数量下降,流入实体经济的货币不断下降,更多的货币流入金融市场,导致资产价格上涨。我国资产价格对未来通货膨胀具有影响,两者之间呈现出正相关关系。基于以上结论,本文提出未来我国货币政策调控要注意货币总量与结构调控并重,前瞻性地考虑资产价格波动的影响。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王飞  
关于我国货币供给和通胀率的格兰杰因果检验的经验分析有两种相反的观点:一种认为货币供给是通胀率的格兰杰原因,而另一种观点则认为不是。已有的文献未能对这种分歧给出合理的解释。本文的研究发现,选择不同的滞后阶数和不同频率的数据是造成这种矛盾现象的重要原因。本文还指出,在面对多变量VAR模型和存在前瞻性货币供给行为时,传统的格兰杰因果检验将会失效,因此,不能依赖传统的格兰杰因果检验来判断我国货币供给和通胀率之间的关系。通过对历史通胀率预测误差的分解,本文发现,我国货币供给在引发和抑制通货膨胀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叶光  
本文在协整分析的框架内,首先使用年度数据检验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货币需求函数的稳定性,而后通过Andrews和Kim(2003)样本端点结构变化检验的自举分析,使用季度数据研究1993—1996年的高通胀和2007年新一轮通胀对货币需求的影响。结果表明,M1和M2的需求函数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都发生了结构变化。与90年代高通胀不同,新一轮价格上涨没有影响到中国货币需求函数的稳定性,以期为央行近期的货币政策实施提供理论支撑。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于泽  罗瑜  
本文利用样本内和样本外格兰杰因果检验说明了我国货币是内生于经济,不是中央银行能够控制的外生变量。此时,货币和通货膨胀是同时形成的。所以,我们需要进一步寻找共同推动了货币和通货膨胀的原因。通过格兰杰因果检验和事件向量自回归模型,本文确认了我国通货膨胀的主要成因是投资。如果要控制通货膨胀,关键是保证投资的合理增速。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姚雪松  
文章基于VAR模型,对中国货币供应量、产出和通货膨胀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选取了中国1979年-2016年的年度时间序列数据,采用了协整分析、格兰杰因果检验、脉冲函数分析的方法,展开了三者关系的分析和检验,得出中国货币供应量、产出和通货膨胀之间具有长期的协整关系,三者互为格兰杰因果关系,货币供应量增加对产出和通货膨胀短期内会具有一个正向的影响和冲击,但长期影响不大,产出对通货膨胀短期和长期影响均不大,通货膨胀对产出短期内存在一定的负向影响,而长期却具有正向影响的基本结论,提出我国应将现在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改为调整利率作为中国货币政策的主要中介变量的政策建议,以期实现优化我国货币政策规则的目的。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立柱  胡日东  
文章引入一个利用核心货币、产出缺口以及通货膨胀历史解释通货膨胀的模型,并检验核心货币能否解释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历的历次通货膨胀。结果说明,核心货币对我国的通货膨胀有一定的解释能力,说明政府当前为了抑制通货膨胀而实行的从紧的货币政策是合理的,但是也要从其他方面采取对策控制通货膨胀。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程均丽  刘枭  
简单的最优货币政策是促使通货膨胀与产出二者之间达到"神奇巧合"的货币政策。本文立足于最优货币政策共识和预期的异质性,全面分析了中央银行预期管理。通货膨胀预期形成中的问题主要是信息问题,透明度与交流是预期管理的关键货币政策工具,着重于信息提供和中央银行的意图表达,能够盯住更多的目标。传统的货币政策工具主要是依靠中央银行的政策行为作用于价格稳定目标,比较而言,通货膨胀目标制能够形成预期管理的内生机制。本文建议,当下中国在经济疲弱、价格剧烈动荡之际,应率先推出"准通货膨胀目标制",管理经济下行风险,从而推动宏观经济的健康发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周建  唐成千  
文章引入混频信息,运用贝叶斯理论地构造了中国货币传导机制的贝叶斯混频向量自回归(BMF-VAR)模型,从通货与资产的双重膨胀效应视角对中国货币供给传导机制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发现,具有不同活性结构的M1和准货币整体上对通货和资产的膨胀效应的影响存在着差异性。M1正向冲击对CPI表示的通货膨胀具有推高作用,对资产膨胀具有抑制作用,作用时滞短,整体具有短期效应;但准货币对通货膨胀则具有抑制作用,对资产膨胀具有推高作用且作用时滞长,整体长期效应明显。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