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904)
2023(14425)
2022(12099)
2021(11308)
2020(9438)
2019(22006)
2018(21341)
2017(40517)
2016(21212)
2015(23906)
2014(23286)
2013(23282)
2012(21663)
2011(19762)
2010(19421)
2009(18005)
2008(17288)
2007(14389)
2006(12650)
2005(11722)
作者
(57954)
(48727)
(48196)
(46255)
(31159)
(23166)
(22062)
(18907)
(18597)
(17055)
(16748)
(16433)
(15353)
(15282)
(15222)
(15090)
(14330)
(14055)
(13976)
(13501)
(12239)
(11585)
(11522)
(11223)
(11035)
(11011)
(10471)
(9930)
(9593)
(9327)
学科
(115285)
经济(115200)
管理(59004)
(54045)
方法(50793)
数学(46399)
数学方法(45984)
(43740)
企业(43740)
中国(28493)
(24337)
(23209)
(22751)
贸易(22741)
(22201)
地方(22200)
业经(20477)
(18340)
(17145)
(15955)
金融(15954)
农业(15317)
(14776)
银行(14766)
环境(14354)
地方经济(14313)
(14237)
(14072)
财务(14037)
财务管理(14004)
机构
大学(308682)
学院(303736)
(149212)
经济(146967)
管理(120206)
研究(106121)
理学(104229)
理学院(103187)
管理学(101675)
管理学院(101110)
中国(84451)
(65268)
(63495)
科学(57338)
财经(53061)
(50611)
经济学(49426)
中心(49207)
(48702)
研究所(45700)
经济学院(44577)
(41633)
(40514)
北京(40074)
财经大学(39900)
业大(38597)
(38131)
(36943)
师范(36632)
商学(33350)
基金
项目(204746)
科学(165044)
基金(156081)
研究(149866)
(134695)
国家(133724)
科学基金(116902)
社会(102387)
社会科(97612)
社会科学(97592)
基金项目(81069)
(74108)
自然(72895)
自然科(71316)
自然科学(71303)
自然科学基金(70100)
教育(68135)
资助(65284)
(63327)
编号(57109)
(47929)
重点(45819)
成果(45520)
国家社会(45232)
(43866)
教育部(42517)
(42088)
人文(40906)
创新(39646)
大学(39592)
期刊
(155794)
经济(155794)
研究(95257)
中国(53798)
(49516)
管理(45040)
学报(40845)
科学(40562)
(34518)
大学(32916)
(32485)
金融(32485)
学学(30890)
经济研究(28248)
财经(27908)
技术(26993)
(24092)
农业(23726)
教育(22470)
(20982)
业经(20845)
问题(20770)
统计(18798)
国际(18606)
世界(17683)
技术经济(16990)
(16169)
理论(15087)
决策(14817)
(13563)
共检索到45704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肖卫国  刘杰  赵圣伟  
理论研究表明,货币体系中高流动性货币与准货币可以相互转化,货币的合意结构能够使经济在即期和中长期保持最优产出。为此,本文利用中国1952~2010年数据,实证检验了货币结构与经济产出的关系。研究发现:我国货币体系中的高流动性货币与准货币之间往往难以达到合意比例,且总体上表现为货币流动性不足的态势,这对经济产出产生了负面效应。然而,经济转型以来,货币流动性比率下降趋势得到缓解,货币结构得到一定程度的优化,且对经济产出产生了正向作用。这意味着央行的数量型货币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应该更多的考虑货币结构所带来的影响,并着重引导货币结构趋于合理化。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李金昌  徐蔼婷  
货币供给和实际产出可能因不同的经济背景而呈现不同的关系模式。本文利用我国1952—2004年的相关数据,考察并刻画了我国不同层次货币供给与产出之间关系的变化过程。同时,文章还描述和分析了我国不同区域产出对不同层次货币冲击的响应过程,并与全国平均水平进行了对比。结果显示,狭义货币与产出的均衡关系惟一且稳定,而流通中现金与产出的关系在改革开放前后呈现两段式的均衡,区域产出对货币供给冲击的反应呈现出显著区别于全国平均水平的特征。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吴昊  姜思同  
以中国2003-2020年的季度宏观经济数据为样本,通过构建时变系数向量自回归模型分析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M2、信贷规模、社会融资规模四项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对实际产出、通货膨胀、房地产市场以及股票市场的动态影响效应。结果表明:同业拆借利率对产出的影响呈增强趋势,M2、信贷以及社会融资规模等数量型货币政策对产出的影响效应更显著;信贷与社会融资规模对通货膨胀的影响效应较显著;同业拆借利率对房地产市场的短期影响效应较大;M2、信贷与社会融资规模对房地产与股票市场的长期影响效应较大。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彭卫红  张晓东  
货币主义认为,通货膨胀在任何时空条件下都是一种货币现象,超额发行的货币最终都要传导到价格上来。1998年,广义货币发行量(M2)期末余额104498.5亿元,国内生产总值84402.28亿元,2010年M2期末余额725851.79亿元,GDP397983.15亿元,13年间货币发行量增长了694.6%,而GDP只增长了471.5%。同一时期,CPI从430.38上升到了574.07,增长133.39%。众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孟彩云  王聪  
本文基于2000-2008年我国宏观季度经济数据,研究产出缺口误差下泰勒规则对我国制定货币政策调控宏观经济的适用性。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确定性条件下,泰勒规则可较好刻画我国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可以为我国宏观经济调控方向提供参照;产出缺口误差下,依据泰勒规则制定的目标利率,不仅不能起到抑制经济过热或刺激经济的作用,反而存在导致经济形势更加恶化的可能性。为降低产出缺口误差的负面影响,央行可采取保守性货币政策,在制定目标利率时,重点关注通货膨胀缺口。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陈宇峰  
中国货币政策失效的根本原因在于货币供给是内生的,而不是中央银行可以控制的外生变量。本文采用中国1997年1月至2005年3月的月度数据,运用协整理论、脉冲响应函数、方差分解方法实证检验了中国货币供给的内生性。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楚尔鸣  喻多娇  
当前这场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告诉我们:正确地认识货币供应量与实体经济之间的关系并确定相应的货币政策中介目标,是引导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前提。鉴于此,本文采用了中国1996—2008年的季度数据,通过建立向量误差修正模型,对中国货币是否为中性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中国货币不但在短期表现为非中性,在长期也是非中性的。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贾海涛  苗文龙  
本文利用Logit、Probit法对中国的数据进行经验实证,对中国货币政策操作绩效问题进行了初步探索。本文认为,货币政策目标函数常常表现出非线性特征;从货币政策目标的实现程度判断,中国货币政策较为有效。相比之下,调控m0更有利于稳定物价,调控利率促进经济增长效果更好。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唐东会  
宏观税负影响经济增长有两条路径,即本身的抑制作用和通过影响财政支出产生的促进作用。利用我国1952~2011年数据建立多个VAR模型,结果发现宏观税率与GDP、TFP之间并不存在长期稳定关系;财政收入弹性通过影响财政支出弹性促进投资增长率和TFP增长率,其中促进TFP增长率在提高GDP增长率上起了决定性作用;财政收入弹性本身对经济增长的阻碍作用并不强烈,但我国财政支出弹性对TFP增长率的长期促进作用相当微弱。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赵建  
根据所承担的职能,本文将货币分为贮藏货币和交易货币,认为通货膨胀会通过费雪效应导致贮藏货币向交易货币的溢出,而这一溢出又会通过交易方程式机制加剧通货膨胀,这就形成了一个动态循环机制。本文在设置了一个贮藏-交易货币转移方程的基础上,构建了一个关于通货膨胀的动态模型,考察了这一循环机制,发现如果货币溢出的通货膨胀弹性足够大,就会使得通货膨胀走向发散。通过实证检验,我们发现我国虽仍具有刚性的储蓄倾向,但是近期的通货膨胀已经造成了贮藏货币向交易货币的溢出,而这种溢出如果不能被抑制,则很可能会进一步加剧通货膨胀,形成一种恶性循环。同时也提醒我们,如果存在经济衰退预期,交易货币会被贮藏货币吸收而造成通货紧...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许坤  程建华  
本文分别利用脉冲响应函数和累积脉冲响应函数检验各类定义下的中国货币中性特征。结果表明:中国M_0、M_1和M_2均存在明显的非中性特征,M_2增速变化会造成实际产出永久性累积损失;实际产出对货币增量变化量的冲击反应具有振荡特征。其隐含的政策启示是:短期内货币量不能作为经济增长的稳定器;应权衡货币量的产出稳定目标与产出增长目标;稳定的货币量变化速度有利于经济稳定运行。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李炳  袁威  
本文使用机理变化型变结构协整模型实证分析了1996年1月至2013年5月期间货币信贷结构对中国宏观经济的影响。结果表明:货币信贷结构均在特定时点开始对产出和通货膨胀率产生机理性影响;货币结构与信贷期限结构对实际产出分别具有较弱的正向和负向机理性影响,对通货膨胀率均具有一定程度的正向机理性影响,并且货币信贷结构对通货膨胀率的影响程度明显大于货币信贷总量。在此基础上,通过比较分析货币信贷结构与"货币迷失"之间的关系,发现货币结构与信贷期限结构对"中国货币迷失之谜"均具有很强的解释力。政策建议如下:中国人民银行应同时注重货币信贷总量与结构的调控,监测货币信贷结构的变动应成为提高货币政策有效性与制定货...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曾凡惠  
采用中国2002年1月至2012年10月的月度数据,利用VEC模型对货币供给、通货膨胀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实证结果表明货币供给、通货膨胀和经济增长三者存在长期稳定关系,短期中,高经济增长与货币扩张会带来通货膨胀压力,一定程度的通货膨胀有利于我国的经济增长,当出现高的通货膨胀时,政府应采取紧缩性货币政策缓解通货膨胀压力。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赵进文  高辉  
本文基于协整理论、向量自回归(VAR)选取货币政策工具变量及宏观经济关联变量,对中国1993年~2002年间货币政策行为传导进行了模型实证检验。结果表明:信贷、货币供应量M0及汇率等货币政策工具对消费价格、消费、股价、GDP及储蓄存款的作用显著,而利率工具的作用则较小。对于投资来讲,信贷、货币供应量M1以及存贷款利率等货币政策工具的引导作用显著;而净出口、信贷、货币供应量对其几乎没有引导作用;相反,利率(市场化利率,存款利率)、汇率的引导作用却十分显著。最后,应用VEC模型对变量间的动态特性进行了冲击响应分析。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尤璞  武戈  
我国货币流通速度一直以来呈下降趋势,影响了宏观经济政策的有效性。本文从微观主体的货币需求角度研究宏观货币流速的变化,分析货币流速下降的实质原因,从微观视角建立中国转型期货币流通速度模型,实证检验影响货币流速下降的因素。并提出应通过深化完善金融制度,强化金融创新,实行利率市场化等措施来改变我国货币流通速度下降的趋势,并使其维持在合适水平。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