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025)
- 2023(19299)
- 2022(16232)
- 2021(15229)
- 2020(12691)
- 2019(29116)
- 2018(28708)
- 2017(54583)
- 2016(29134)
- 2015(33055)
- 2014(32900)
- 2013(32668)
- 2012(30762)
- 2011(27983)
- 2010(28142)
- 2009(26444)
- 2008(25744)
- 2007(22924)
- 2006(20206)
- 2005(18743)
- 学科
- 济(137347)
- 经济(137214)
- 管理(79530)
- 业(77483)
- 企(61905)
- 企业(61905)
- 方法(54882)
- 数学(48433)
- 数学方法(47833)
- 中国(41415)
- 农(34967)
- 财(32171)
- 地方(32017)
- 融(30233)
- 金融(30230)
- 银(29364)
- 银行(29320)
- 业经(28875)
- 行(28312)
- 制(26417)
- 贸(26390)
- 贸易(26368)
- 学(26362)
- 易(25549)
- 农业(23340)
- 务(20208)
- 财务(20138)
- 财务管理(20085)
- 理论(19347)
- 企业财务(19057)
- 机构
- 学院(419670)
- 大学(418634)
- 济(184224)
- 经济(180510)
- 管理(155312)
- 研究(150100)
- 理学(131889)
- 理学院(130349)
- 管理学(128039)
- 管理学院(127266)
- 中国(121724)
- 京(89913)
- 科学(88948)
- 财(83953)
- 所(76777)
- 中心(70054)
- 研究所(69261)
- 农(68932)
- 财经(66200)
- 江(63346)
- 经(59988)
- 业大(58581)
- 经济学(58112)
- 北京(57695)
- 范(54937)
- 师范(54371)
- 农业(53899)
- 院(53505)
- 经济学院(52115)
- 州(51078)
- 基金
- 项目(269707)
- 科学(212036)
- 研究(197029)
- 基金(196117)
- 家(170758)
- 国家(169368)
- 科学基金(144701)
- 社会(126193)
- 社会科(119731)
- 社会科学(119701)
- 省(103901)
- 基金项目(102327)
- 自然(91922)
- 教育(90280)
- 自然科(89838)
- 自然科学(89812)
- 自然科学基金(88210)
- 划(87768)
- 资助(82134)
- 编号(79194)
- 成果(64462)
- 发(62052)
- 重点(61398)
- 部(60171)
- 创(55532)
- 课题(55348)
- 国家社会(52966)
- 创新(52092)
- 教育部(51732)
- 科研(51675)
- 期刊
- 济(209919)
- 经济(209919)
- 研究(130063)
- 中国(87332)
- 财(65521)
- 学报(63738)
- 农(63585)
- 科学(59536)
- 管理(58969)
- 融(54704)
- 金融(54704)
- 大学(48748)
- 学学(45948)
- 农业(42897)
- 教育(42745)
- 技术(37759)
- 经济研究(35208)
- 财经(33797)
- 业经(32634)
- 经(29226)
- 问题(26942)
- 贸(24264)
- 业(23341)
- 国际(22324)
- 技术经济(21763)
- 统计(21652)
- 世界(21469)
- 理论(19725)
- 商业(19420)
- 策(19051)
共检索到65384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巫云仙 杨洁萌
货币流通中的现金M0是中国货币供应量的重要统计指标之一。文章运用中国人民银行和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有关数据,分析了近年来M0总量增长速度递减、相关比率下降的趋势。究其根源,非现金支付工具特别是银行卡和第三方支付对现金产生了直接的替代效应,而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改变了人们货币需求的交易动机、预防动机和投机动机。作为货币管理当局,央行必须在互联网金融发展的背景下,有前瞻性地应对未来无现金社会的发展趋势、"货币非国家化"和监管难度提高的挑战,以稳固央行在货币供给体系中的顶端地位,提升央行控制货币供给的能力和更好地防范金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杨德勇 刘笑彤 赵袁军
本文根据金融市场对不同货币政策工具在互联网金融背景下的不同反应机制,探究了基于货币供给量和基准利率来调控市场均衡的货币政策工具的选择问题。本文结合Johansen检验和VEC模型实证发现,互联网金融提高了货币供给的内生性从而增加了非计划货币的供应量和数量型政策工具对中介目标的偏离程度。同时,网络借贷等互联网金融模式加强了银行存贷款规模及利率对同业拆借利率的敏感度,提高了价格型政策工具的使用效率,最终促使政策工具选择由数量型向价格型进行转变,促进了利率走廊机制的构建。
关键词:
货币政策工具 互联网金融 VEC 利率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杨德勇 刘笑彤 赵袁军
本文根据金融市场对不同货币政策工具在互联网金融背景下的不同反应机制,探究了基于货币供给量和基准利率来调控市场均衡的货币政策工具的选择问题。本文结合Johansen检验和VEC模型实证发现,互联网金融提高了货币供给的内生性从而增加了非计划货币的供应量和数量型政策工具对中介目标的偏离程度。同时,网络借贷等互联网金融模式加强了银行存贷款规模及利率对同业拆借利率的敏感度,提高了价格型政策工具的使用效率,最终促使政策工具选择由数量型向价格型进行转变,促进了利率走廊机制的构建。
关键词:
货币政策工具 互联网金融 VEC 利率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李淑锦 张小龙
本文研究第三方互联网支付对中国各层次的货币流通速度的影响。结果显示:第三方互联网支付具有增大各层次货币流通速度的作用;第三方互联网支付是各层次货币流通速度增大的格兰杰原因。央行和政府应加大对第三方互联网支付行业的监管,减小第三方互联网支付对各层次货币流通速度的不利影响。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徐蔼婷 李金昌
为解释我国货币流通速度水平之低、下降速度之快的异常现象,本文通过分析游离于官方GDP指标外的交易规模对货币流通速度的影响,修正了传统的货币流通速度测度和变化公式,并测度和分析了1985—2008年我国M1流通速度水平值及变化规律。经验结果表明,随着NOE系统交易量的扩展,基于传统公式测度的货币流通速度水平值明显偏低,NOE系统较高的货币需求弹性致使新增货币的边际收入逐渐下降,表现为货币流通速度整体水平值的下降。经验结果还验证了官方经济系统、NOE系统货币交易量的变化及两系统货币交易量比重的变化对货币流通速度变化的显著影响。忽视NOE系统对货币流通速度的影响必将误读货币与产出间的信号传递,最终降...
关键词:
货币流通速度 两系统模型 NOE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艾洪德 范南
近几年来 ,货币供应量的超国民经济需求增长和货币流通速度下降影响了中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通过统计分析 ,本文得出影响中国货币流通速度的因素主要有 :经济货币化程度、金融发达程度、利率和储蓄率。这四个因素对中国货币流通速度的影响是不同的。因此 ,在讨论中国货币政策问题时 ,不能只关注货币供应量对货币流通速度的影响。当前的货币政策重点应该是在保持货币供应量稳定增长的情况下 ,通过外生变量来调整货币流通速度 ,同时防止由于货币流通速度的非正常加速而诱发的通货膨胀问题
关键词:
货币流通速度 协整
[期刊] 征信
[作者]
高克州 杨秀霞 李思存
货币发展史,大致经历了实物货币、纸硬币为主的信用货币到电子货币的发展历程,每次形态变革都是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在金融高速发展背景下,为摆脱传统货币的局限性,消除电子货币和私人数字货币对法定货币地位的冲击,新一代法定货币形态——法定数字货币被推上舞台。那么新法定货币具备哪些优势,面临何种挑战,在替代过程中,新法定货币又应如何与旧法定货币同流通?这些问题正是研究重点与价值所在。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孙立坚 杨洁萌
随着近年来金融创新和电子支付的迅猛发展,20世纪中期就提出的"无现金社会"正在加速变为现实。本文首先运用时间序列分析法对中国1990年至2017年的流通中现金M0数据进行长期趋势分析,计算M0与M1、M2、GDP、居民储蓄余额和社会零售商品总额等五大比率,实证M0及M0与相关指标比率的持续下降趋势;其次,分析了银行卡普及、互联网移动支付迅猛发展,测算了非现金支付工具对现金的替代量;再次,分析了中国通往"无现金社会"的阻滞因素,指出"无现金社会"不是完全没有现金的社会,而是现金使用比例相对稳定在较低水平的社会,并运用Logistic阻滞增长模型对M0的饱和值进行了预测,得出中国"无现金社会"将在2035年前后到来的结论;最后针对"无现金社会"的挑战提出了对策建议。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章安辰 裴平
互联网金融使得以电子支付为基础的现代支付体系逐渐成熟,改变了传统的支付手段和交易模式,对中央银行货币政策中介目标产生巨大冲击:(1)互联网金融模糊了传统货币层次M0、M1、M2和M3相互间的边界,使得货币供应量的可测性下降。互联网金融加深了货币供给的内生性,削弱了中央银行对货币供应量的可控性。在互联网金融时代,货币流通速度不断下降,使得货币供应量与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相关性减弱;(2)在互联网金融时代,利率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无论是在可测性、可控性,还是相关性上都有大幅提升。但除了可测性,利率的可控性和相关性仍要弱于货币供应量。在此基础上,本文还有针对性的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戴金平 阮君
我国的货币流通速度具有长期下降的趋势,而其短期波动又体现了顺周期性特征。这种下降的货币流通速度直接制约了扩张性货币政策的成效,使其难以充分发挥治理当前通货紧缩的作用。本文通过分析造成货币流通速度下降的原因,提出刺激货币流通的措施,以改善货币政策运作的货币环境,配合治理通货紧缩问题。
关键词:
货币流通速度 货币政策 通货紧缩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刘澜飚 齐炎龙 张靖佳
本文将互联网金融对居民资产选择及存款供给的影响引入微观银行学框架,从理论上分析了互联网金融对我国价格型和数量型货币政策传导有效性的影响。研究发现,互联网金融增强了银行存贷款规模及利率对银行同业市场利率的敏感性,提高了价格型货币政策的有效性;互联网金融发展加剧了狭义货币乘数的波动,增加了广义货币供应量,降低了货币作为交易媒介的流通速度。同时,本文利用互联网金融、中国人民银行及银行间市场数据,实证分析了互联网金融对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影响,实证结果支持了理论模型的主要结论。
关键词:
互联网金融 利率 货币政策 货币供应量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董亚娟 钱文沁
动态判断影子银行对实体经济的影响有利于规范影子银行发展,有效防控金融性风险。本文通过构建TVP-VAR-SV模型,从货币政策的三类中介目标(广义货币量、信贷规模和利率)实时捕捉影子银行在货币政策“中介目标→最终目标”两步传导中的时变特征,对比了不同货币传导渠道下影子银行对实体经济的影响。研究表明:(1)影子银行与三个货币政策中介目标有很强的同期相关性,对实体经济和通胀的波动影响滞后大约2期左右;(2)影子银行规模的扩张对货币供应量增长有正向促进作用,降低了广义货币供应量的可测性和可控性,从而严重影响我国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3)影子银行的发展对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和最终目标具有时变影响,这种双传导效应一方面抑制了信贷规模的扩张,有助于推动利率市场化;另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会促进经济增长,增加通胀的预期。
关键词:
货币政策 影子银行 时变参数模型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董亚娟 钱文沁
动态判断影子银行对实体经济的影响有利于规范影子银行发展,有效防控金融性风险。本文通过构建TVP-VAR-SV模型,从货币政策的三类中介目标(广义货币量、信贷规模和利率)实时捕捉影子银行在货币政策“中介目标→最终目标”两步传导中的时变特征,对比了不同货币传导渠道下影子银行对实体经济的影响。研究表明:(1)影子银行与三个货币政策中介目标有很强的同期相关性,对实体经济和通胀的波动影响滞后大约2期左右;(2)影子银行规模的扩张对货币供应量增长有正向促进作用,降低了广义货币供应量的可测性和可控性,从而严重影响我国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3)影子银行的发展对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和最终目标具有时变影响,这种双传导效应一方面抑制了信贷规模的扩张,有助于推动利率市场化;另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会促进经济增长,增加通胀的预期。
关键词:
货币政策 影子银行 时变参数模型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方轶强
货币流通速度是货币经济学的一重要研究领域。影响货币流通速度变化的因素有很多,以往研究均忽视了金融基础设施——支付系统创新对货币流通速度的影响。本文研究了1996年1月至2008年6月我国货币流通速度的变化趋势,发现我国货币流通速度并不像先前专家们研究得出的"呈下降趋势",而是呈现阶段性特征。在大额支付系统试点前,货币流通速度呈下降趋势;但在大额支付系统推广期间,货币流通速度中止了下降趋势;而在大额支付系统完成全国推广后,货币流通速度呈现一定的增长趋势。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彭欢 冯尧 皮天雷
文章首次采用结构突变模型,将现金漏损率纳入资产需求理论分析框架对中国的现金漏损率的变化规律和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得到如下结论:现金漏损率的变化在1992年发生了明显的结构突变,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现金漏损率变化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阶段性特征,存在明显的季节性波动规律;1992年之前,现金漏损率的不断上升主要归因于物价上涨因素,而1992年之后,现金漏损率的逐渐下降则主要是由于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与金融改革的深化造成的;而近段时间通胀预期和各地出台的各种地产调控有可能导致现金漏损率反弹。因此文章建议,当前在稳定物价和房价的同时,必须开辟更多的金融投资渠道,以免现金漏损率的反弹带来通胀的潜在隐患。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