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326)
- 2023(16594)
- 2022(14341)
- 2021(13813)
- 2020(11355)
- 2019(26409)
- 2018(26154)
- 2017(50676)
- 2016(27476)
- 2015(30630)
- 2014(30717)
- 2013(30268)
- 2012(28070)
- 2011(25370)
- 2010(25126)
- 2009(22921)
- 2008(22435)
- 2007(19219)
- 2006(16859)
- 2005(15005)
- 学科
- 济(107661)
- 经济(107540)
- 管理(77435)
- 业(72728)
- 企(59483)
- 企业(59483)
- 方法(48660)
- 数学(42685)
- 数学方法(42199)
- 中国(30896)
- 农(30302)
- 财(28336)
- 业经(23330)
- 贸(22705)
- 贸易(22694)
- 学(22468)
- 易(22151)
- 地方(20879)
- 制(20608)
- 农业(19507)
- 银(17901)
- 银行(17864)
- 务(17648)
- 财务(17581)
- 财务管理(17551)
- 理论(17231)
- 行(17027)
- 融(16941)
- 金融(16938)
- 企业财务(16628)
- 机构
- 大学(382612)
- 学院(380524)
- 济(158971)
- 经济(155678)
- 管理(150232)
- 研究(132209)
- 理学(129797)
- 理学院(128343)
- 管理学(126324)
- 管理学院(125633)
- 中国(101712)
- 京(81721)
- 科学(79293)
- 财(73261)
- 所(65664)
- 中心(60004)
- 研究所(59895)
- 农(59322)
- 财经(58701)
- 业大(54265)
- 江(54244)
- 经(53627)
- 北京(52170)
- 范(50783)
- 师范(50385)
- 经济学(48647)
- 院(48206)
- 农业(46502)
- 州(44144)
- 经济学院(43944)
- 基金
- 项目(259283)
- 科学(204775)
- 研究(191814)
- 基金(189820)
- 家(165048)
- 国家(163695)
- 科学基金(140585)
- 社会(121782)
- 社会科(115429)
- 社会科学(115402)
- 基金项目(100112)
- 省(97877)
- 自然(90766)
- 自然科(88630)
- 自然科学(88609)
- 教育(87703)
- 自然科学基金(87036)
- 划(83540)
- 资助(78621)
- 编号(77933)
- 成果(63877)
- 部(58642)
- 重点(57749)
- 发(55150)
- 创(53551)
- 课题(53416)
- 教育部(50594)
- 国家社会(50394)
- 创新(49978)
- 科研(49360)
- 期刊
- 济(170183)
- 经济(170183)
- 研究(116795)
- 中国(70787)
- 学报(57387)
- 财(54760)
- 科学(54430)
- 管理(53882)
- 农(53391)
- 大学(43729)
- 教育(41874)
- 学学(40944)
- 融(37813)
- 金融(37813)
- 农业(37240)
- 技术(31061)
- 财经(28448)
- 经济研究(28415)
- 业经(26774)
- 经(24442)
- 问题(22412)
- 理论(19823)
- 业(19775)
- 贸(19613)
- 图书(19228)
- 实践(17990)
- 践(17990)
- 技术经济(17729)
- 科技(17158)
- 国际(17132)
共检索到56184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朱亚培
本文基于货币供求均衡的公式推导出一个探讨货币政策非对称性的实证模型,对2002年至2011年中国货币政策的非对称性进行了分析,实证分析表明在这一段时间内,货币政策的正负向非对称性呈现波动,通过VAR模型的进一步分析,证明这种波动型的正负向非对称性冲击,对证券市场、房地产市场产生了不同的效应,产生这种差异化的原因,可能是与中国经济发展的复杂情况密切相关,这也为今后货币政策的调整提出了重要参考依据。
关键词:
货币政策 非对称性 证券市场 房地产市场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杨定华
通过对中国1984~2005年货币政策效果的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在中国货币冲击的紧缩效应大于扩张效应。因此,中国货币政策选择中,适时、谨慎地采取相机抉择规则的货币政策并采取渐进微调的方式进行操作是中国中央银行的现实选择。
关键词:
货币政策效果 非对称性 方差分解法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胡臻
本文根据中国2000年第1季度至2012年第1季度数据,分别从货币渠道和信贷渠道,构建货币政策冲击变量和产出模型来检验我国货币政策对产出是否有非对称性影响。实证表明,中国货币政策有非对称性,并且紧缩性货币政策对产出的影响更为显著。其中,信贷配给是造成我国货币政策非对称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
货币政策 非对称性 信贷配给
[期刊] 广东金融学院学报
[作者]
谢启超
利用1999~2009年的季度数据,选取产出缺口、通货膨胀率、利率、房价与股票价格建立SVAR模型并进行协整检验,得到SVAR模型中各变量的长期稳定关系,在此基础上建立脉冲响应函数,进行SVAR模型的脉冲响应函数分析。结果表明,货币政策利率传导机制对资产价格具有非对称影响,资产价格冲击下物价水平产生非对称反应,房地产市场对实体经济的促进作用不显著,存在一定的泡沫成分;最后对SVAR模型的实证结果进行解释并对货币政策如何完善传导机制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SVAR 货币政策 资产价格 非对称性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曹永琴 李泽祥
已有研究表明,紧缩性与扩张性货币政策对真实产出的影响存在非对称效应。但与现有研究不同的是,本文实证结果表明:(1)扩张性货币政策更为有效;(2)不同经济周期阶段货币政策的政策效应具有非对称性,较之于经济扩张时期,经济紧缩时期的货币政策更为有效;(3)"大"的货币政策与"小"的货币政策的政策效应有差别,"小"的货币政策相对有效。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徐小君 苏梽芳
为考察货币政策非对称性效应及其成因,本文在新凯恩斯主义的分析框架内,将家庭对工资下调的刚性反应,以及企业对价格下调的刚性反应特征构建于结构模型之中。文章随后运用摄动方法对构建的非线性模型进行二阶近似求解,并利用中国宏观经济季度数据,采用模拟矩方法对上述结构模型中的参数进行估计,最后利用估计得到的参数对模型进行随机动态模拟分析。模型参数的估计结果表明,中国工资和价格的变动具有明显的下调刚性特征。基于估计得到的参数对模型的动态模拟分析说明,中国货币政策冲击对经济系统产生了两种不同类型的非对称性效应:相同大小但不同方向的货币政策在数量上产生了不同的影响效应;相同方向但不同大小的货币政策产生了非线性比...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梁云芳 刘金叶
本文采用受约束的向量误差修正模型检验了货币政策方向性冲击对实际投资和实际消费的非对称性影响,结果表明:从长期看,货币政策方向性冲击对实际消费和实际投资的影响存在显著的非对称性,且负向货币政策的影响要大于正向货币政策的影响;从短期看,受消费者预期和政府投资等因素的影响,方向性货币政策冲击对实际消费和实际投资的变动不存在非对称性。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熊劼
现有关于货币政策信贷渠道非对称性的研究没有实证检验非对称性是否只存在于扩张性货币政策或紧缩性货币政策中,也没有实证检验巴塞尔协议是否影响货币政策的非对称性。因此,试图从三个方面探索资本约束对货币政策信贷渠道有效性的影响:首先,研究同一货币政策对两类银行的贷款供给的影响;其次,比较两类货币政策对同类银行贷款冲击的单独效应;最后,比较巴塞尔协议实施前后银行贷款的变动。
关键词:
资本约束 信贷渠道 非对称性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陈创练 蒋海 单敬群
非对称性实现物价稳定和经济增长是央行调控宏观经济的普遍策略,本文基于非对称性福利损失函数,首次通过逆推实现央行时变非对称性偏好调控模式估计。结果表明,央行在调控通胀和通胀波动目标上表现出较强的政策取向,同时,存在厌恶通胀和规避经济收缩的时变非对称性偏好,由此也使得央行具有较强的动机维护实际通胀低于通胀目标以及实际经济增速高于经济增长目标。特别是,央行在厌恶通胀和规避经济衰退上的非对称性偏好呈现出较强的此消彼长关系。此外,近年来央行厌恶通胀的非对称性偏好持续走强,而规避经济收缩的非对称性偏好却逆向变弱,表明我国货币政策具有较强的治理通胀偏好,但维持经济增速高于增速目标的政策取向却有所减弱。
关键词:
货币政策 非对称性偏好 时变参数模型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肖强
文章将动态因子模型所构建的物价预警综合指数作为价格预期指标的代理变量,利用因扩展的VAR(FAVAR)模型弥补VAR模型的不足之处。然后,测度了我国货币政策在不同价格预期状态下,产出和价格效应的的非对称性。实证结果表明:在一种价格预期体制下,同样大小的正负冲击产生的产出和价格效应不具有对称性。在不同通胀预期状态下,同一货币政策冲击对价格和产出也具有非对称效应。
关键词:
货币政策 非对称性 FALSTVAR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陈德伟 徐琼 孙崎岖
本文运用预测方差分解法对我国1993年~2001年货币政策作用的非对称性问题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在我国货币冲击的紧缩效应大于扩张效应,紧缩性货币政策能够有效地抑制经济的过热增长,而扩张性货币政策却无法显著摆脱经济的恶性衰退。因此从对称性角度看,在扩张时期和紧缩时期,货币冲击效果在我国具有微弱的非对称性。
关键词:
货币政策效果 非对称性 预测方差分解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强 赵继鸿
金融危机前后我国央行先后采取了紧缩、适度扩张以及稳健的反周期操作,为检验我国货币政策的非对称效应提供了良好的契机。文章选取金融危机前、危机中及危机后三组样本区间,运用协整检验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实证分析我国货币政策效应的非对称性。结果显示,我国货币政策在短期和中长期均存在非对称效应,即存在紧缩性货币政策效应明显优于扩张性货币政策、稳健性货币政策效应居中的现象。
关键词:
货币政策 非对称效应 金融危机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周高宾
本文通过构造含有资产价格泡沫的经济系统,使用结构向量自回归模型与脉冲响应函数分析了我国货币政策对资产泡沫的影响和资产价格泡沫与其它变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我国货币政策的资产价格传导渠道效应显著存在,但货币政策的资产价格效应对于不同资产类型具有非对称性,货币政策对股票市场的影响要远远大于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资产价格泡沫的正向冲击对通货膨胀呈现出"倒U型"影响,并且不同资产类型对通货膨胀具有非对称性,股票市场对通货膨胀的影响要远远大于房地产市场;资产价格泡沫对产出具有正向效应,但不同资产价格类型对于产出冲击也存在非对称性,股票资产价格对产出的影响要小于房地产对产出的影响。
关键词:
SVAR 货币政策 资产泡沫 非对称性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陈丰
美国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中国经济受到负面影响,为了改善经济不断下行的局面,中国实施了宽松的货币政策。在国内有许多学者沿用西方的理论和计量方法直接对中国的数据进行理论和实证分析,得出货币政策非对称性结论。然而,中国的货币政策在传导渠道上与美国等发达国家货币政策有显著不同,本文通过理论和实证分析论证了由于中国货币政策传导渠道和传导环境的特殊性,当前扩张性货币政策对实体经济有明显的拉动作用,中国的货币政策非对称性现象不明显。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