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537)
- 2023(19445)
- 2022(16471)
- 2021(15368)
- 2020(12910)
- 2019(29753)
- 2018(29246)
- 2017(55549)
- 2016(29979)
- 2015(33695)
- 2014(32971)
- 2013(32615)
- 2012(30032)
- 2011(27281)
- 2010(27506)
- 2009(25562)
- 2008(25135)
- 2007(22202)
- 2006(19893)
- 2005(17989)
- 学科
- 济(138314)
- 经济(138184)
- 管理(87289)
- 业(80620)
- 企(67606)
- 企业(67606)
- 方法(58271)
- 数学(51625)
- 数学方法(50818)
- 中国(36772)
- 农(32744)
- 财(31585)
- 业经(27661)
- 地方(27632)
- 学(25800)
- 贸(25278)
- 贸易(25260)
- 易(24574)
- 制(24110)
- 农业(21106)
- 技术(20872)
- 银(20826)
- 银行(20785)
- 理论(20575)
- 融(20494)
- 金融(20493)
- 行(19951)
- 环境(19012)
- 和(18627)
- 策(18337)
- 机构
- 大学(424454)
- 学院(423386)
- 济(187863)
- 经济(184337)
- 管理(162859)
- 研究(148834)
- 理学(139751)
- 理学院(138217)
- 管理学(135505)
- 管理学院(134734)
- 中国(116045)
- 京(89927)
- 科学(87420)
- 财(85584)
- 所(74605)
- 中心(67670)
- 财经(67430)
- 研究所(67420)
- 农(66642)
- 江(63514)
- 经(61438)
- 业大(59420)
- 经济学(59106)
- 北京(57189)
- 范(54005)
- 院(53918)
- 师范(53435)
- 经济学院(53001)
- 农业(52195)
- 财经大学(50089)
- 基金
- 项目(279984)
- 科学(222459)
- 基金(206063)
- 研究(202980)
- 家(180533)
- 国家(179135)
- 科学基金(154081)
- 社会(131559)
- 社会科(124964)
- 社会科学(124928)
- 省(107217)
- 基金项目(106323)
- 自然(99442)
- 自然科(97214)
- 自然科学(97187)
- 自然科学基金(95482)
- 教育(94287)
- 划(90970)
- 资助(86751)
- 编号(79618)
- 成果(64727)
- 重点(63434)
- 部(62943)
- 发(60516)
- 创(59216)
- 课题(56446)
- 创新(55571)
- 国家社会(55567)
- 教育部(54475)
- 科研(53475)
- 期刊
- 济(206232)
- 经济(206232)
- 研究(130415)
- 中国(87832)
- 财(65887)
- 管理(64715)
- 学报(62831)
- 科学(60498)
- 农(59076)
- 大学(49115)
- 学学(46233)
- 教育(45198)
- 融(43907)
- 金融(43907)
- 技术(40312)
- 农业(40295)
- 经济研究(35499)
- 财经(34330)
- 业经(30101)
- 经(29704)
- 问题(25982)
- 统计(24389)
- 贸(23860)
- 业(23377)
- 技术经济(23184)
- 策(22063)
- 国际(21412)
- 世界(20864)
- 理论(20148)
- 决策(19670)
共检索到64985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冯根福 郑冠群
非对称干预资产价格波动是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央银行货币政策调控的普遍做法,但其调控效果和潜在风险并没有得到学术界的充分重视和研究。本文将中国中央银行"提前宽松"式非对称干预资产价格波动的货币政策调控模式纳入一般均衡分析框架,构建了一个分段线性的新凯恩斯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并借助Occbin工具进行模型求解和数值模拟,考察了非对称干预资产价格波动的货币政策调控的宏观经济效应,揭示了其造成的潜在金融风险。研究发现:非对称干预资产价格波动的货币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经济系统的非线性和非对称性特征,其推动经济繁荣、抑制经济衰退的效果不仅不显著,且会导致利率长期低于均衡水平。因此,非对称干预资产价格波动的...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王俊杰 仝冰
为了分析中国的宏观经济波动,可以用贝叶斯方法估计一个包含多种冲击和摩擦性因素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这类模型通常使用利率规则测度货币政策冲击,不过,货币数量规则可能更适合中国现实。在使用货币数量规则这种新的设定下,历史方差分解的结果表明,1992—2016年期间,产出增长率波动的主要驱动因素是货币供给冲击、投资冲击和外生需求冲击,而其中的两次剧烈波动则需要用其他冲击来解释;通货膨胀率波动的主要驱动因素是货币供给冲击,其次是价格加成冲击、投资效率冲击和永久性技术冲击。在新的设定下,理论方差分解结果表明,尽管货币政策仍然是非常重要的因素,但是其重要程度已经降低;此外,投资的波动主要是源于投资效率冲击而不是投资品价格冲击。这些发现与国内外现有的结论并不一致。这表明,选择何种方式测度货币政策冲击对于分析中国宏观经济波动至关重要。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郭春良 吕心阳
与传统计量经济学模型关注名义价格粘性和名义工资粘性不同,本文为排除"货币幻觉"的影响,从动态新凯恩斯主义的理论范式出发,设定价格和工资粘性的相关参数,构建符合中国宏观经济波动状况的随机动态一般均衡模型,然后观察实际工资、劳动就业对技术冲击、货币政策冲击的响应。数值模拟研究发现,该模型能够较好地拟合实际工资和劳动就业对技术冲击和货币政策冲击脉冲反应的经验特征。根据失业的历史方差分解,发现总需求冲击以及货币政策冲击在推动失业波动中具有重要作用,我国劳动力市场中存在着显著的"失业回滞"现象,这是经济增长的就业弹性系数相对较小的根本原因,也是抑制经济增长推动社会就业发挥作用的根本原因。同时本文提出,在...
关键词:
价格粘性 动态随机一般均衡 方差分解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华昱
运用新凯恩斯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分析2004年至2014年中国主要宏观经济变量波动成因,重点考察了镶嵌于设备投资的投资专有技术冲击的作用。实证分析结果显示,投资专有技术冲击对总产出和设备投资存在显著正向且相对持续的影响,但短期内会对结构投资产生挤出效应;可以解释总产出与投资在短期与长期中40%~80%的波动;其解释力在包括全要素生产率冲击在内的五类外生冲击中居首。总体上看,促进设备更新并改善其生产效率的技术进步可以提高社会投资总水平,并带动经济中其他主要变量增长。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毛彦军 王晓芳 徐文成
本文通过在经典的新凯恩斯动态随机一般均衡(DSGE)模型中植入商业银行部门,引入了居民消费约束,考察居民消费约束对货币政策宏观经济效应的影响。基于由贝叶斯技术估计的模型分析发现:一方面,引入居民消费约束后的扩展模型能够更好的拟合中国的经济实际;另一方面,居民消费约束明显的减弱了产出和通货膨胀对货币政策调控的反应程度,降低了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因此,为增强货币政策的宏观调控能力,货币政策决策部门在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的过程中应恰当评估居民消费约束状况,把握好货币政策的操作力度。
关键词:
消费约束 货币政策 贝叶斯估计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赵玮
本文将ACE建模思想纳入到新凯恩斯理论框架,构建基于Agent的新凯恩斯模型,并利用拓展后的模型研究货币政策对宏观经济波动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我国经济中存在25%的家户是完全理性,存在73%的厂商是有限理性;产出与通货膨胀对货币政策冲击的反应较传统新凯恩模型平缓,并且持续时间更长;货币政策冲击是通货膨胀波动的主要来源,真实货币余额的偏好冲击可以解释大部分的产出波动。因此,在考虑了有限理性以及适应性预期后,经济的内在传导机制发生了变化,理解公众预期形式对分析宏观政策的经济影响至关重要。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蔡宏波 王俊海
针对当前中国经济周期波动特征和需求管理导向的宏观调控政策,本文在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框架中引入征收资本和劳动所得税的政府部门,探讨以税收政策变动为代表的供给管理措施在调节我国宏观经济波动过程中的效果。通过进一步的模型校准以及各宏观经济变量分别对调整资本和劳动所得税的脉冲响应分析发现,当经济面对来自供给的不利冲击导致产出水平有下行风险时,政府降低资本和劳动所得税将激励生产者更多地投入生产要素,从而减税可以有效扩张产出并熨平经济波动。因此,政府应重视供给管理措施在长期性和结构性调控上的优势,使宏观调控能够在优化我国总需求结构、调节社会公平以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
关键词:
中国 经济波动 税收政策 供给管理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梁斌 李庆云
本文基于贝叶斯估计构造了一个包含房地产部门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刻画了各种宏观经济冲击对房地产价格和其他宏观经济变量的动态影响机制,比较了首付约束和利率两种房地产市场调控工具。通过方差分解发现,针对房地产市场而言,中国的货币政策总体上是宽松的,且房地产成本冲击是中国房地产价格波动的主要因素。最后,证明了温和地对房地产价格波动进行反应是中国的最优货币政策,可以降低通货膨胀和总产出的波动,从而最大化社会总福利。
关键词:
房地产价格 货币政策 贝叶斯估计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罗娜 程方楠
本文构建了一个以房价波动为基础的DSGE模型,以数值模拟为主要研究方法,考察了房价波动的宏观审慎政策与货币政策协调效应。基于我国经济的模拟分析得出三个基本结论:(1)从协调机制来看,宏观审慎政策与货币政策应当分别以房价稳定与物价稳定为目标,均采用标准的泰勒规则,而非其他更为复杂的多目标规则。(2)从协调策略来看,针对不同类型的房地产市场制定有差别的宏观审慎政策,同时配合货币政策,这样既能发挥宏观审慎政策对房价调控的结构性功能,又能弥补货币政策对房价总量调控的不足。(3)从协调效应来看,协调不仅能够实现对房价波动的有效调控,而且能够实现社会福利损失的最小化。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罗娜 程方楠
本文构建了一个以房价波动为基础的DSGE模型,以数值模拟为主要研究方法,考察了房价波动的宏观审慎政策与货币政策协调效应。基于我国经济的模拟分析得出三个基本结论:(1)从协调机制来看,宏观审慎政策与货币政策应当分别以房价稳定与物价稳定为目标,均采用标准的泰勒规则,而非其他更为复杂的多目标规则。(2)从协调策略来看,针对不同类型的房地产市场制定有差别的宏观审慎政策,同时配合货币政策,这样既能发挥宏观审慎政策对房价调控的结构性功能,又能弥补货币政策对房价总量调控的不足。(3)从协调效应来看,协调不仅能够实现对房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胡志鹏
当前我国货币政策偏重于数量型调控模式,而非价格型调控模式。但现行调控模式的局限性已逐步显现。在已有文献的基础上,本文以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为框架深入分析货币当局对货币政策调控模式的最优选择问题,并考虑理性预期下货币当局对中间目标的进一步修正和优化,推导出货币政策最优调控模式选择的解析条件,证明当货币需求函数波动性超过利率调控波动性、总需求波动性和总供给波动性一定程度时,价格型调控模式将优于数量型模式。基于近十年的宏观数据,实证分析表明我国货币需求函数已随着金融创新、直接融资的发展而变得不稳定,数量型调控模式效果已难以保证,中国的货币政策过渡到价格型调控模式的条件目前已经成熟。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周俊仰 汪勇 韩晓宇
本文将居民与企业的杠杆率嵌入多部门DSGE系统,研究了居民杠杆率与企业杠杆率分别对利率与房产需求冲击的反应以及杠杆由企业转至居民时产出、通胀与房产价格的变化。依次考察了居民与企业加杠杆、转杠杆(杠杆由企业转至居民)情形下,社会总的福利水平。研究发现,利率冲击导致居民杠杆率与企业杠杆率上升;住房需求冲击导致居民杠杆率下降,而企业杠杆率上升;当杠杆由企业转至居民时,房地产价格上升,而产出与通胀下降;转杠杆时的社会总福利最大,企业减杠杆次之,基准情形(不采取任何政策措施)下的社会总福利最小。本文为更好地理解杠杆率形成机制,为协调有序去杠杆、转杠杆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
杠杆率 转杠杆 货币政策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耿强 章雳
金融危机以来,需要从理论上详尽研究中国宏观波动中外部冲击的具体影响。本文在金融加速器理论的基础上,构造了随机动态一般均衡模型,基于中国的季度数据考察经济波动中的外部冲击效应,数值模拟的结果与实际经济运行基本吻合,对实际经济中产出和投资的波动解释力较强,结论认为汇率冲击和国外需求冲击都具有明显的双重作用,人民币升值带来的负面影响更大一些,国外需求下降则没有想象中那么可怕,可以通过内需的扩大带动中国经济走出低谷。
关键词:
外部冲击 经济波动 开放经济 金融加速器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李春吉 范从来 孟晓宏
本文基于具有微观基础的垄断竞争动态一般均衡模型的计量估计,分析了中国货币经济波动中几种重要的经济变量的相互作用机制,在此基础上我们重点研究了中国货币经济波动中的货币冲击、需求偏好冲击和生产率冲击对经济波动的短期和长期影响。对于经济波动影响,短期来看,反映需求冲击的偏好冲击波动对实际产出波动影响很大,反映供给冲击的生产率冲击波动则对通货膨胀波动影响很大,而实际货币余额冲击波动对实际产出波动和通货膨胀波动影响不大;长期来看,需求偏好冲击和生产率波动持久性小因而对经济波动持久影响不大。由于样本期内估计的实际货币余额冲击是持久且扩散的,长期来看实际货币余额冲击的波动造成了很大的实际产出和通货膨胀的波动...
关键词:
经济波动 经济冲击 价格粘性
[期刊]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夏仕龙
宏观经济波动的冲击来源及其传导机制一直是宏观经济学的研究热点。在评析学界有关经济周期研究方法的基础上重新构建新凯恩斯模型,在MSV解下同时考虑总供给、总需求和货币政策三类冲击对中国宏观经济波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中国的宏观经济有确定性均衡,中央银行对经济增长的重视程度高于物价稳定,总供给冲击对通胀和产出缺口的作用方向相反,总需求冲击和货币政策冲击对通胀和产出缺口的作用方向相同,总供给冲击没有持续性影响,总需求冲击有长期持续性影响,货币政策冲击有短期持续性影响,通胀波动主要来源于总供给冲击,产出缺口波动主要来源于货币政策冲击,名义利率波动主要来源于总需求冲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基于新凯恩斯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的季度产出缺口测度
后凯恩斯存量流量一致模型:原理与方法——兼与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的比较研究
非正规金融、利率双轨制与信贷政策效果——基于新凯恩斯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的分析
政府支出的构成、宏观经济波动与社会福利——基于动态随机一般均衡的视角
对西方主流宏观经济学均衡假定的反思——从凯恩斯主义的投资恒等于储蓄说起
内生的杠杆阈值、金融加速器与宏观经济波动——基于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DSGE)的分析
分税制与中国宏观经济波动——基于新凯恩斯DSGE模型的实证分析
预期冲击与中国宏观经济波动——基于新凯恩斯DSGE模型的数量分析
中国货币经济波动的一般均衡分析
转型期中国经济波动的冲击传导机制解析——基于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的数值模拟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