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578)
2023(18508)
2022(15852)
2021(15079)
2020(12446)
2019(28894)
2018(28522)
2017(54546)
2016(29782)
2015(33626)
2014(33702)
2013(32796)
2012(30179)
2011(27225)
2010(26933)
2009(24491)
2008(23867)
2007(20674)
2006(18110)
2005(16030)
作者
(82364)
(68400)
(67667)
(64779)
(43629)
(32648)
(31141)
(26843)
(25984)
(24554)
(23185)
(23080)
(21655)
(21622)
(21167)
(21039)
(20329)
(20297)
(19646)
(19505)
(17061)
(16702)
(16398)
(15701)
(15268)
(15254)
(15123)
(15006)
(13779)
(13461)
学科
(117054)
经济(116922)
管理(84433)
(78480)
(64724)
企业(64724)
方法(53941)
数学(47378)
数学方法(46718)
中国(33333)
(32682)
(30427)
业经(26306)
(24428)
贸易(24416)
(23824)
(22858)
地方(22145)
(22055)
农业(21115)
理论(20067)
(19064)
财务(18980)
财务管理(18932)
(18702)
银行(18664)
环境(18003)
(18002)
企业财务(17862)
(17795)
机构
学院(411597)
大学(410570)
(169202)
经济(165581)
管理(162269)
理学(139916)
理学院(138426)
研究(137384)
管理学(135968)
管理学院(135228)
中国(106231)
(87236)
科学(82251)
(77669)
(67604)
中心(63512)
财经(62036)
(61827)
研究所(61283)
(59853)
业大(57969)
(56593)
北京(55568)
(54572)
师范(54109)
经济学(51297)
(50417)
(48736)
农业(48082)
经济学院(46333)
基金
项目(278229)
科学(219086)
研究(207615)
基金(201570)
(174310)
国家(172850)
科学基金(149168)
社会(130012)
社会科(123232)
社会科学(123202)
(106961)
基金项目(105857)
教育(96590)
自然(95930)
自然科(93689)
自然科学(93667)
自然科学基金(91981)
(90204)
编号(85954)
资助(84177)
成果(69887)
(62140)
重点(61928)
(59212)
课题(59200)
(57522)
教育部(53750)
创新(53628)
国家社会(53481)
大学(53121)
期刊
(182109)
经济(182109)
研究(123536)
中国(77745)
学报(60283)
管理(59498)
(59234)
科学(56407)
(55397)
教育(49132)
大学(46887)
学学(43691)
(38755)
金融(38755)
农业(38611)
技术(37996)
经济研究(29906)
财经(29731)
业经(29590)
(25500)
问题(23416)
图书(22459)
理论(21255)
(20669)
(20314)
技术经济(19712)
实践(19402)
(19402)
科技(18277)
(18269)
共检索到60843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伍戈  连飞  
本文结合中国的现实特征,立足于新凯恩斯的分析框架,试图创新性地构建转型时期数量与价格相结合的混合型货币政策规则模型。特别地,我们十分注重预期的作用,并采用贝叶斯方法估计模型以及脉冲响应、方差分解和福利损失等方法对混合规则、数量规则和价格规则进行各种冲击下的政策效果比较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对于转型中的中国而言,实施混合型的货币政策规则比实施单纯的货币数量型规则或价格型规则更能有效保证宏观经济的平稳运行,而且货币政策混合规则对改善社会福利的效果更好,因此采取数量与价格型相结合的货币政策框架体系可能是现阶段中国人民银行较好的现实选择。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龙少波  张梦雪  厉克奥博  
中国货币政策框架正处于转型当中,表现出明显的"量价"结合及从"量"到"价"过渡的特点。基于此,考虑到中国货币政策调控的多目标性及时变非线性特征,本文构建开放条件下包含产出、通胀、汇率、房价及股价的多目标时变"混合型"货币政策规则,实证分析了1999年第1季度至2021年第1季度"混合型"货币政策对各目标缺口的时变反应特征及调控效果。结果表明:"混合型"货币政策规则较好地刻画了我国货币政策操作的动态轨迹,并对稳定产出、通胀、汇率、房价和股价起到了一定作用;2010年以来,"数量型"工具在货币政策调控中的权重不断下降,央行越来越注重发挥"价格型"工具的作用,我国货币政策调控框架表现出从"量"向"价"转型的特征;除盯住传统的产出和通胀以外,"混合型"货币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对汇率、房价和股价波动作出了反应;我国货币政策调控具有时变特征,在不同时期对各目标缺口的反应存在明显差异。基于以上结论,本文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肖争艳  彭博  
住房价格高涨背景下我国货币政策的操作一直以来颇受关注。本文构建含有房产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对我国货币政策规则是否关注住房价格进行了检验。此外,本文通过数值模拟比较了将房价纳入货币政策规则与否对宏观经济波动所产生的影响。本文的主要结论有:央行在2003—2010年的实际操作中已将住房价格波动纳入修订泰勒规则中;将住房价格波动纳入货币政策规则对调控房价上涨有较好效果,但代价是调控过程中通货膨胀率的持续上升,以及产出水平和家庭消费负向偏离稳态;家庭住房贷款首付比例能够有效降低稳态水平下的住房价格。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唐志祥  
文章主要运用了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等计量经济学方法,利用1994年到2004年的季度数据,对货币供应量、利率这两个重要货币政策变量与GDP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计量分析,利率对实体经济的影响不显著;不同层次的货币供应量都能对经济产生影响,但它们对GDP的作用效果是有差异的。为提高我国货币政策的效果,实现我国货币政策的目标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朱艳丽  王霞  
本文提出了具有时变阈值的门限泰勒规则模型,并运用该模型对中国1992-2014年间货币政策规则中的时变门限效应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时变阈值的引入揭示了中国货币政策规则的三大显著特征:第一,非对称性,即高通胀时期利率对通胀缺口和产出缺口的反应系数值均大于低通胀时期;第二,不稳定性,即不论通胀率高低,利率对通胀缺口的反应系数均非显著大于1;第三,时变性,即在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货币当局在制定货币政策时所参考的阈值具有显著的时变特征。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黄昌利  尚友芳  
此次金融危机的教训引发了国内外学者和货币当局重新审视货币政策的目标及传导机制。当前中国股市剧烈震荡,房地产价格不断攀升,资产价格问题应当会对货币政策的选择产生影响。本文将房地产价格和股票价格引入前瞻性泰勒规则中,发现目前央行的利率反应机制主要是针对产出缺口,建议货币当局应该加强货币政策对通胀变动的反应,并应该更多地关注资产价格。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梁爽  
本文研究当前中国货币政策和资产价格之间的关系,在Roberto2004年文章所使用的计量方法基础上,解决了内生性与共线性两方面问题,使模型扩展到三个主要变量,六个重要参数,能够更好地刻画二者之间的复杂关系。文章的实证研究部分得出了中国货币政策对资产价格反应程度的估计、资产价格随货币政策变化情况的估计、以及两种资产价格——股票价格与房地产价格之间相互影响程度的估计结果,并运用两种方法对文章的实证结果进行了稳健性检验。分析结果表明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利率的调整,对股指有较弱的反向反应,对房地产指数则有相对较强的正向反应;股票市场对货币政策和房地产市场的反应都比较强烈,对利率的反应是正向的,对房地产...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余建干  
综合运用贝叶斯估计、脉冲响应、方差分解和福利损失分析等方法进行研究后发现:在引入了融资结构调整成本和金融冲击的情况下。(1)数量规则造成的福利损失明显大于混合规则。(2)混合规则应对负向金融冲击的有效性明显优于数量规则。(3)金融冲击是驱动我国经济周期波动的最大因素,金融冲击在数量规则和混合规则下对我国产出波动的解释度分别为56.9078%和47.1022%。(4)货币政策规则的改变主要影响金融冲击和货币政策冲击对观测变量波动的解释能力。将混合规则改变为数量规则,会明显降低货币政策冲击对所有变量波动的解释能力,显著提高金融冲击对所有变量波动的贡献度。(5)数量型规则的社会福利损失明显大于混合型规则的社会福利损失。(6)在我国利率尚未完全市场化且存在金融冲击的情况下,我国央行应更多地采用混合型货币政策工具规则调控经济。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余建干  
综合运用贝叶斯估计、脉冲响应、方差分解和福利损失分析等方法进行研究后发现:在引入了融资结构调整成本和金融冲击的情况下。(1)数量规则造成的福利损失明显大于混合规则。(2)混合规则应对负向金融冲击的有效性明显优于数量规则。(3)金融冲击是驱动我国经济周期波动的最大因素,金融冲击在数量规则和混合规则下对我国产出波动的解释度分别为56.9078%和47.1022%。(4)货币政策规则的改变主要影响金融冲击和货币政策冲击对观测变量波动的解释能力。将混合规则改变为数量规则,会明显降低货币政策冲击对所有变量波动的解释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薛立国   林辉   张润驰   马永远  
近年来,我国央行通过多种方式加强与公众沟通,旨在提升政策传导效率,进而提高政策有效性。那么,如何从学理层面理解把握央行政策取向?本文通过构建时变参数结构向量自回归模型(TVP-SVAR)并基于符号约束识别策略,从政策反应系数、政策波动率、政策松紧度、政策目标等方面揭示不同政策规则(价格型和数量型)的政策参数所蕴含的央行政策取向,结果表明:我国央行在宏观调控时短期偏向数量型规则,长期倚重价格型规则,且对“促增长”的偏好优于“稳通胀”;数量型规则的波动率大于价格型规则,且二者的波动率具有明显的时变特征,总体呈现先升后降的“倒U型”结构;货币政策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时期较为宽松,经济新常态提出以后趋于稳健,新冠疫情时期适度宽松;经济新常态提出以前,数量型规则的通胀目标和产出缺口目标与实际目标值较为一致,经济新常态提出以来,价格型规则的通胀目标和产出缺口目标与实际目标值耦合较好。脉冲响应分析进一步验证了上述结论。本文的结论有助于不同经济主体通过考察政策参数的动态演化趋势透析央行政策取向,进而提升货币政策有效性。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卞志村  胡恒强  
本文构建了具有微观基础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在其基础上考察了我国央行不同货币政策工具的选择对经济所造成的影响。针对不同经济情况,本文具体分析了通货膨胀率和产出缺口的脉冲响应,检验了数量型工具和价格型工具的调控效果。实证结果显示,价格型工具在很多方面较数量型工具更优,尤其在短期内更能有效熨平经济波动;但数量型调控却更有利于通货膨胀的稳定。本文认为,我国央行在不放弃数量型工具的同时,应逐渐增加价格型工具的调控比例,建立以利率进行短期调控、以货币供应量进行长期调控的货币政策调控机制。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肖卫国  张晨冉  
通过构建前瞻性、后顾性和混合型泰勒规则的反应函数,从管制利率和市场利率两个角度,分别检验三种泰勒规则对我国货币政策的适用性。结果表明:前瞻性泰勒规则反应函数效果更好,更能描述我国利率的具体走势;利用市场利率更能够体现货币政策逆周期调控特征,更适合作为我国利率操作目标。因此,央行在制定货币政策时应进一步增强调控的前瞻性,继续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促进我国经济转型升级。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艾洪德  郭凯  
本文基于货币政策规则的LRE模型框架和混合预期增广的高阶滞后Phillips曲线,推导出最优"混合"货币政策规则,并利用SVAR模型对中国最优"混合"货币政策规则进行实证检验和冲击响应分析。研究表明:中国Phillips曲线具有混合预期增广的二阶滞后特征,最优货币政策规则具有前瞻性正向特征和通胀惯性负向特征的"混合"特征。冲击响应路径显示:中国通胀形成的主要驱动因素是通胀预期和通胀惯性,中国货币政策具有显著滞后效应和不确定性。因此,在混合预期增广的高阶滞后Phillips曲线的传导机制下,在以规则行事的货币政策框架内,货币当局应采取缓慢渐进的"混合"政策调整方式,减少货币政策的调整频率,同时将...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伍戈  刘琨  
近年来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不少理论文献以及发展中国家的政策实践都表明,针对全球化的趋势和开放经济的特点,各国货币政策的目标和工具可能不是唯一的,与危机前发达国家普遍信奉的"单目标、单工具"理念形成鲜明对比。在此背景下,本文对中国"多目标、多工具"的货币政策框架以及规则体系进行了系统分析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在外部持续失衡的环境下,单一的反应函数难以全面反映中国货币政策的现实。相比较而言,现阶段分别基于内部和外部均衡的货币政策反应函数能较充分地刻画转型中国的特征。尽管在理论和现实中内外均衡之间存在着有机联系,但这在目前的货币政策反应函数中还不十分明显,可能与经济结构转型、汇率利率未完...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岳超云  牛霖琳  
本文在DSGE模型框架下用贝叶斯方法对中国货币政策的利率规则和数量规则进行了估计,并比较了不同货币规则模型对数据的解释和预测能力,提供了货币规则随中国货币政策调控机制改革演化的证据。本文发现数量规则比利率规则在整体上更能解释中国的货币政策,但是利率规则的解释能力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深入而逐渐提高,此外在利率规则中加入货币因素能显著提高模型对数据的解释和预测能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