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538)
- 2023(18158)
- 2022(15646)
- 2021(14779)
- 2020(12365)
- 2019(28632)
- 2018(28020)
- 2017(54230)
- 2016(29236)
- 2015(32854)
- 2014(32387)
- 2013(31898)
- 2012(29556)
- 2011(26622)
- 2010(26357)
- 2009(24212)
- 2008(23575)
- 2007(20123)
- 2006(17526)
- 2005(15555)
- 学科
- 济(119245)
- 经济(119117)
- 管理(84224)
- 业(79272)
- 企(64867)
- 企业(64867)
- 方法(57514)
- 数学(51036)
- 数学方法(50410)
- 中国(33591)
- 农(31927)
- 财(31281)
- 业经(25667)
- 贸(24687)
- 贸易(24675)
- 易(24045)
- 学(22673)
- 制(22040)
- 地方(21866)
- 农业(21142)
- 银(19636)
- 银行(19599)
- 务(19247)
- 财务(19173)
- 财务管理(19133)
- 行(18685)
- 融(18636)
- 金融(18634)
- 理论(18420)
- 企业财务(18140)
- 机构
- 大学(410397)
- 学院(407328)
- 济(173385)
- 经济(170037)
- 管理(163988)
- 理学(142392)
- 理学院(140934)
- 管理学(138523)
- 管理学院(137796)
- 研究(137688)
- 中国(106558)
- 京(86721)
- 科学(81437)
- 财(79538)
- 所(67224)
- 财经(64084)
- 中心(62915)
- 研究所(61181)
- 农(61106)
- 经(58634)
- 业大(57685)
- 江(57490)
- 北京(55072)
- 经济学(53531)
- 范(52425)
- 师范(51994)
- 院(50207)
- 经济学院(48471)
- 财经大学(47996)
- 农业(47595)
- 基金
- 项目(280177)
- 科学(222175)
- 基金(206536)
- 研究(206148)
- 家(179175)
- 国家(177750)
- 科学基金(153862)
- 社会(132123)
- 社会科(125479)
- 社会科学(125451)
- 基金项目(108233)
- 省(105627)
- 自然(99334)
- 自然科(97101)
- 自然科学(97080)
- 自然科学基金(95355)
- 教育(94833)
- 划(89835)
- 资助(86546)
- 编号(83199)
- 成果(67331)
- 部(63349)
- 重点(62156)
- 发(58885)
- 创(57887)
- 课题(56624)
- 国家社会(55288)
- 教育部(55069)
- 创新(54008)
- 科研(53591)
- 期刊
- 济(180302)
- 经济(180302)
- 研究(123004)
- 中国(74687)
- 学报(60338)
- 管理(59693)
- 财(59467)
- 科学(56929)
- 农(54479)
- 大学(47025)
- 学学(44070)
- 教育(42610)
- 融(40383)
- 金融(40383)
- 农业(37780)
- 技术(35330)
- 财经(31134)
- 经济研究(30625)
- 业经(28377)
- 经(26676)
- 问题(23498)
- 贸(21268)
- 图书(20790)
- 业(19976)
- 统计(19950)
- 技术经济(19643)
- 理论(19642)
- 国际(18339)
- 科技(18203)
- 世界(17961)
共检索到59725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曹永琴
本文沿银行信贷、资产负债表和相对价格三条货币政策传导渠道,从理论上分析货币政策行业非对称效应的形成机理;并基于30个典型行业月度面板数据、分四个递进层次建立实证模型检验理论结果。研究发现,行业间特征差异显著,货币政策冲击经传导后对各行业影响程度差别非常之大;行业运营资本比重、银行信贷依赖程度、财务杠杆水平和劳动密集程度越高以及行业内公司的平均规模越小,受货币政策的冲击越大。把握货币政策行业非对称效应的规律并发挥政策在调结构方面的作用,对于中央银行有较强的现实意义。中小型公司和劳动密集型行业受政策影响最大,紧缩性货币政策会加剧中国的失业问题。中央银行应尽可能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灵活性,配合信贷政策...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曹永琴
统一货币政策对三次产业的影响具有显著的差异性。本文运用ARMA模型和VAR模型分析了1978~2005年间中国三大产业对货币政策冲击的不同反应。研究发现,中国货币政策效应存在显著的产业非对称性,高有形资产产业对货币政策的敏感程度小于低有形资产产业,即第一产业对货币供给冲击的反应最为强烈,第三产业次之,第二产业最小。由于各产业的市场结构差异、产业内企业的规模和性质不同使得各产业所面临的金融摩擦存在较大差异,进而使得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出现非对称性,在金融加速器机制的作用下货币政策效应在产业层面上表现出了非对称性。
关键词:
货币政策 产业效应 市场结构 传导机制
[期刊] 广东金融学院学报
[作者]
蔡彤娟 杨春艳
本文在对中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区域差异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运用向量自回归(VAR)模型和脉冲响应函数对中国东、中、西部三大区域的货币政策执行效果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证实了中国区域间存在显著的货币政策非对称效应。非对称效应影响了货币政策的有效性,放大了东部与中西部的区域经济差距。对影响渠道的检验表明信贷渠道和汇率渠道是导致中国货币政策区域效应的主要原因。长期来看,只有改善中西部产业结构,提高中西部金融发展水平和地区开放程度,才能推动中国区域经济的同质化。
关键词:
货币政策 非对称效应 传导机制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曹永琴 李泽祥
已有研究表明,紧缩性与扩张性货币政策对真实产出的影响存在非对称效应。但与现有研究不同的是,本文实证结果表明:(1)扩张性货币政策更为有效;(2)不同经济周期阶段货币政策的政策效应具有非对称性,较之于经济扩张时期,经济紧缩时期的货币政策更为有效;(3)"大"的货币政策与"小"的货币政策的政策效应有差别,"小"的货币政策相对有效。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厉骞 李文兴
以总量调节为手段的货币政策是否会对不同产业产生非对称的影响,是一个关系到货币政策能否有效调节经济的问题。本文首先通过理论模型,说明了不同资本存量的产业会对货币政策反应存在差异。接着利用非线性的面板门槛模型实际验证了我国货币政策的产业效应,结果显示,我国货币政策产业效应具有显著的非对称性,货币政策产业效应的产生与行业资本存量、行业财务负担以及行业要素密集度有关。
关键词:
货币政策非对称 产业效应 面板门槛模型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曹珍珍 王国松
统一的货币政策往往对不同行业的产出和价格产生不同的影响,忽视货币政策效果的差异性会导致行业发展不平衡、经济结构失衡等问题。本文以我国25个工业细分行业为研究对象,运用VAR模型实证检验研究货币政策的产业非对称效应,并通过与实证结论相结合解析我国货币政策存在非对称效应的原因。
关键词:
货币政策 非对称性 产业效应 差异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杨定华
通过对中国1984~2005年货币政策效果的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在中国货币冲击的紧缩效应大于扩张效应。因此,中国货币政策选择中,适时、谨慎地采取相机抉择规则的货币政策并采取渐进微调的方式进行操作是中国中央银行的现实选择。
关键词:
货币政策效果 非对称性 方差分解法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胡臻
本文根据中国2000年第1季度至2012年第1季度数据,分别从货币渠道和信贷渠道,构建货币政策冲击变量和产出模型来检验我国货币政策对产出是否有非对称性影响。实证表明,中国货币政策有非对称性,并且紧缩性货币政策对产出的影响更为显著。其中,信贷配给是造成我国货币政策非对称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
货币政策 非对称性 信贷配给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龙薇 颜铭佳
经济新常态下,服务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第一大产业,也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本文从理论上分析了货币政策行业非对称效应的形成机理,并基于13个服务行业2005-2016年间的季度数据,建立VAR实证模型检验理论结果。研究表明我国货币政策对服务业的影响存在显著非对称性,这对于新常态下货币政策的正确实施和服务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楚尔鸣 王真
随着中国经济体量的增大以及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加速,中国央行的货币政策操作也将对其他国家的经济增长产生溢出效应。本文使用1998—2016年51个国家的年度面板数据,从静态与动态两个方面研究了中国货币政策对其他国家的溢出效应。研究表明,中国货币政策存在溢出效应,并具有异质性。异质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中国数量型与价格型货币政策工具对他国的作用时效存在差异;二是在其他国家不同金融开放程度、对华不同贸易依存度和不同经贸金融合作的条件下,中国货币政策的溢出程度与溢出渠道存在差异。中国应利用溢出效应与自身的货币政策操作更好地促进世界经济稳定与均衡增长。
关键词:
货币政策 溢出效应 异质性 面板回归模型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陈丰
美国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中国经济受到负面影响,为了改善经济不断下行的局面,中国实施了宽松的货币政策。在国内有许多学者沿用西方的理论和计量方法直接对中国的数据进行理论和实证分析,得出货币政策非对称性结论。然而,中国的货币政策在传导渠道上与美国等发达国家货币政策有显著不同,本文通过理论和实证分析论证了由于中国货币政策传导渠道和传导环境的特殊性,当前扩张性货币政策对实体经济有明显的拉动作用,中国的货币政策非对称性现象不明显。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曹永琴
经典的货币政策非对称效应意味着相同程度紧缩性货币政策效果显著强于扩张性货币政策,本文通过构建四类货币供给方程全面测度中国货币政策冲击,藉此验证货币政策非对称效应的存在性及表现形式。研究表明中国货币政策存在显著的非对称效应,当期正向货币冲击对产出的影响力度大于负向货币冲击对产出的影响力度;但滞后两期和四期负向货币冲击对产出的影响力度则分别大于相应滞后期的正向货币冲击的影响力度;考虑货币政策发挥作用的整个时段,紧缩性货币政策比扩张性货币政策更为有效。
关键词:
货币政策 非对称效应 货币冲击 测度指标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宝仁 邬琼 杨倩
目前我国实行统一的货币政策,其弊端是往往忽略各地区由于不同发展水平而造成对货币政策反应不一致的问题,从而产生不利于各地区经济协调发展的连带效应。利用面板数据模型对我国31个省份1994年至2009年各省的数据进行分析,依据模型的选择标准对各省的实际GDP与货币供应量建立变系数模型,以此来考察各省经济对货币政策的敏感性,研究结果表明我国货币政策确实存在区域效应,并在此基础上给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货币政策 区域效应 面板数据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熊劼
现有关于货币政策信贷渠道非对称性的研究没有实证检验非对称性是否只存在于扩张性货币政策或紧缩性货币政策中,也没有实证检验巴塞尔协议是否影响货币政策的非对称性。因此,试图从三个方面探索资本约束对货币政策信贷渠道有效性的影响:首先,研究同一货币政策对两类银行的贷款供给的影响;其次,比较两类货币政策对同类银行贷款冲击的单独效应;最后,比较巴塞尔协议实施前后银行贷款的变动。
关键词:
资本约束 信贷渠道 非对称性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邓静远 王文甫
为刻画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特征,本文引入指数平滑跃迁函数对STVAR模型进行拓展,就货币政策对产出和物价水平进行了脉冲响应分析。研究发现,在对产出的影响方面,当处于低增长区制时,利率、汇率以及货币供给对产出的影响是非对称的;当处于高增长区制时,只有利率对产出的非对称效应是明显的。在对物价水平的影响方面,在低增长区制,利率对物价的影响并不显著,但在高增长区制下,利率对物价存在显著的非对称影响。此外,本文还通过非对称格兰杰因果检验说明结论具有稳健性。
关键词:
货币政策 非对称效应 向量自回归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基于面板模型的中国货币政策省际效应解析
中国货币政策区域效应的影响分析——基于动态面板的经验与证据
我国货币政策对区域房价的非对称性影响——基于面板数据模型的实证分析
中国货币政策非对称效应形成机理研究——基于价格传导机制的视角
中国货币政策信贷传导的非对称与时变效应研究——基于PCHVAR模型
中国货币政策对国内需求影响的非对称性研究——基于受约束的非对称VECM模型
中国货币政策对房地产市场的非对称效应
中国货币政策效应非对称性与货币政策选择——基于工资和价格下调刚性视角的经验研究
中国货币政策产业异质性及其决定因素——基于上市公司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货币政策的产业效应分析——基于中国货币政策的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