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4088)
- 2023(20655)
- 2022(17338)
- 2021(16026)
- 2020(13477)
- 2019(30788)
- 2018(29914)
- 2017(56804)
- 2016(30968)
- 2015(34708)
- 2014(34337)
- 2013(34014)
- 2012(31506)
- 2011(28694)
- 2010(28629)
- 2009(26604)
- 2008(26223)
- 2007(23203)
- 2006(20326)
- 2005(18222)
- 学科
- 济(139354)
- 经济(139213)
- 管理(87169)
- 业(82330)
- 企(66073)
- 企业(66073)
- 方法(58854)
- 数学(52132)
- 数学方法(51511)
- 中国(36116)
- 农(35813)
- 财(33454)
- 学(29381)
- 地方(28433)
- 业经(28244)
- 贸(27007)
- 贸易(26996)
- 易(26271)
- 农业(24055)
- 制(24012)
- 银(20547)
- 环境(20475)
- 银行(20471)
- 融(20186)
- 金融(20182)
- 务(20044)
- 财务(19988)
- 财务管理(19944)
- 行(19589)
- 和(19266)
- 机构
- 大学(450995)
- 学院(450432)
- 济(194119)
- 经济(190459)
- 管理(169469)
- 研究(160086)
- 理学(146630)
- 理学院(144929)
- 管理学(142280)
- 管理学院(141469)
- 中国(120698)
- 科学(98965)
- 京(94296)
- 财(86930)
- 所(82333)
- 农(81456)
- 研究所(75257)
- 中心(72423)
- 财经(69768)
- 业大(69085)
- 江(66562)
- 农业(64534)
- 经(63519)
- 经济学(60882)
- 北京(58860)
- 范(58111)
- 师范(57423)
- 院(57057)
- 经济学院(54800)
- 州(52345)
- 基金
- 项目(304032)
- 科学(239719)
- 基金(223657)
- 研究(214698)
- 家(198145)
- 国家(196586)
- 科学基金(167287)
- 社会(139029)
- 社会科(131895)
- 社会科学(131860)
- 基金项目(117297)
- 省(117095)
- 自然(109675)
- 自然科(107221)
- 自然科学(107181)
- 自然科学基金(105326)
- 划(100268)
- 教育(98592)
- 资助(92031)
- 编号(83736)
- 重点(69495)
- 成果(68154)
- 部(67725)
- 发(66119)
- 创(63003)
- 创新(59133)
- 科研(59078)
- 国家社会(58761)
- 课题(58649)
- 教育部(57604)
- 期刊
- 济(211130)
- 经济(211130)
- 研究(131435)
- 中国(83057)
- 学报(76876)
- 农(73181)
- 科学(69447)
- 财(66732)
- 管理(61682)
- 大学(57110)
- 学学(54411)
- 农业(49623)
- 融(42499)
- 金融(42499)
- 教育(40944)
- 技术(37326)
- 经济研究(35844)
- 财经(34958)
- 业经(32222)
- 经(30195)
- 问题(27556)
- 业(26619)
- 贸(24891)
- 统计(22853)
- 技术经济(22763)
- 版(22419)
- 国际(22061)
- 世界(21505)
- 策(20700)
- 科技(20128)
共检索到66497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徐光远 李鹏飞
基于1985—2014年的统计数据,运用向量自回归模型和脉冲响应函数分析中国货币政策的区域及省际经济增长效应差异,结果显示:中国货币政策区域经济增长效应存在显著差异,央行统一的正向货币政策更好地促进了东部发达地区经济的快速增长,而对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经济的拉动作用则明显较弱,并且货币政策对区域内各省份的影响方向和力度也显著不均衡。进一步分析中国货币政策区域经济增长非对称效应的原因并运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发现,产业结构、金融环境、企业结构等因素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资本市场条件则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贸易开放度条件的影响不显著。
[期刊] 广东金融学院学报
[作者]
张晶
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地域广阔、经济发展日渐不平衡的国家来说更应该重视货币政策区域影响的差异问题。采用2000年4月至2005年12月期间的月度数据,运用结构VAR模型和脉冲响应函数,通过对中国东、中、西三大经济区域的货币政策效应的实证研究表明,尽管货币政策对三大经济区域的影响方向相同,但是在影响程度以及滞后期的表现上仍然存在明显差异,区域间的产业结构、企业规模及产值构成等方面的差别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给予解释。
关键词:
货币政策 区域效应 结构VAR模型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曹永琴
货币政策效应的区域差异影响地区经济协调发展。本文运用固定效应变系数模型估计了各地区的货币政策敏感系数,并进一步用结构向量自回归(SVAR)模型和结构方差分解法分析了货币冲击对区域经济的影响。研究发现中国货币政策效应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主要原因在于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差异。建立充分反映区域经济特点的货币政策体系以及发挥货币政策结构性功能,有利于提高货币政策作用和缩小区域间货币政策的不对称性。
关键词:
货币政策 区域经济 传导机制 结构差异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史林东
利用脉冲响应函数及面板模型等方法,实证分析我国不同区域对统一货币政策产生的差异性效果,研究发现,无论是在影响时间还是在影响程度上,货币冲击对经济的影响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在对货币政策效应区域差异原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通过合理调整产业结构、优化区域金融体系、缩小区域投资效率差异、发展外向型经济、建立结构调整型区域货币政策调控机制来缩小货币政策效应区域差异并维持货币政策的统一。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杨晓 杨开忠
长期以来,我国实行的主要是统一的全国性货币政策,一定程度上忽视了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对货币政策的不同需求。在借鉴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文章从定性和定量两个角度,分析了改革开放以来货币政策对东中西三大区域经济的不同影响。其中,东部地区对货币政策最为敏感,中部、西部依次减弱。文章认为,为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同需求,可以在统一货币政策的基础上,实行某种程度的灵活的区域性货币政策。
关键词:
差异性 货币政策 区域经济 向量自回归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彭惠 全智敏
本文使用1984-2010年的年度数据,从省际视角分析了我国货币政策区域效应。通过VAR模型和脉冲响应函数的研究发现,我国存在明显的货币政策区域效应,货币政策对各省、直辖市及自治区GDP的影响存在明显差异,同时发现,产业结构差异不是导致当前我国货币政策效果出现区域差异的原因,而市场化程度差异、对外开放程度差异以及资本市场的相对发达程度才是导致当前我国货币政策形成区域差异效应的主要原因。最后,我们认为应该逐步实现利率市场化,扶持中西部地区金融市场和民营经济的发展,同时完善各地区产业结构,不断提高各地区的市场化程度和对外开放程度,以完善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
关键词:
省际 货币政策 区域效应 VAR模型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崔泽园 王书华
基于我国东、中、西部经济区的面板数据,构建了我国统一货币政策效应区域差异的动态面板模型,对货币信贷政策、金融结构差异、区域效应进行了实证检验。数据分析和实证结果证实了我国货币政策效应区域差异的显著性,金融结构及区域差异性是造成我国统一货币政策区域效应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为提高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必须改善当前金融结构的区域差异。
关键词:
货币政策 区域效应 金融结构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万兆泉 许统生
货币政策中介目标是货币政策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合适的货币中介目标对保持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具有重要意义。采用基于ARDL模型的协整分析方法,对货币中介目标与中国国民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研究,发现通货膨胀率对国民收入的影响幅度最大、货币供应量对国民收入的影响次之,而利率对国民收入的影响相对较小。认为在目前条件下,我国应从过于强调货币供应量指标,转向综合利用多种金融变量来指导货币政策的操作,但在将来市场体系完善后,可考虑采用通货膨胀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卞志村 杨全年
本文应用向量自回归模型和广义脉冲响应函数实证研究发现我国存在显著的货币政策区域效应,通过修正贷款决策模型分析了信息不对称前提下我国转轨经济中的地域性信贷配给,其突出表现为金融市场中的"银政壁垒"。我们通过构建样本分割的阈值回归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发现我国各区域货币政策效应具有显著的配给均衡特征。我国商业银行地域性信贷配给和结构性信贷配给行为一方面限制了金融资源的跨区域自由流动,另一方面通过信贷渠道对各区域实体经济产生非对称性影响。我国货币政策效应的区域性配给均衡突出表现为各区域货币政策效应的差异性和配给均衡特征。我们认为,区域差别化的货币政策调控并非解决我国货币政策区域效应问题的治本之策,打破金融...
关键词:
货币政策 区域 信贷配给 阈值回归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玄相伯 吴诗锋
本文通过建立两区域AD-AS模型,从理论上分析了中国货币政策调整对区域经济和物价变动的影响。理论分析得出,在供给方,发达地区的供给斜率要小于欠发达地区的供给斜率;在需求方,发达地区的货币政策乘数要大于欠发达地区的货币政策乘数。因此货币政策调整可能会进一步拉大区际经济差距,对经济结构造成不利影响。在实证上,通过VAR模型考察了中国区域经济和物价水平在货币政策冲击下的脉冲响应,发现中国货币政策(2008年9月至2010年2月)对东部区域经济的拉动效应大于对中西部和东北部区域经济的拉动效应。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陈焕永
影响中国货币政策的几个因素的理论分析陈焕永一、金融创新对货币政策的影响金融创新是各种金融要素的新的组合,是为了追求最大利润而进行的金融改革。金融创新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整个金融市场、金融体系的格局和运行机制,因此也不可避免地影响着货币政策。1.金...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陈焕永
影响中国货币政策几个因素的理论分析陈焕永货币政策的效应与其所处的宏观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在开放经济中与在封闭经济中不同,在浮动汇率制下与在固定汇率制下也不同。加强对开放经济中浮动汇率制下货币政策效应的认识,对我国货币政策的制定与实施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陈焕永
文章对金融衍生市场、举借国债、金融创新、政策性银行、外汇储备、国际游资、市场一体化、浮动汇率制对货币政策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分析。认为货币政策的效应与其所处的宏观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在开放经济中与在封闭经济中不同,在浮动汇率制下与在固定汇率制下也不同。加强对开放经济中浮动汇率制下货币政策效应的认识,对我国货币政策的制定与实施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货币政策,金融衍生市场,浮动汇率制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周孟亮 李明贤
货币政策外部传导机制是从中介目标至最终目标的调控阶段。区域差异使我国货币政策外部传导效应存在区域差异化,容易使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调控陷入两难境地。我们应该加强建立区域中央银行货币供给调控体系,同时改善我国货币政策的运行环境,提高货币政策调控效果。
关键词:
货币政策 外部传导 区域差异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周孟亮 李明贤
在介绍货币政策内部传导机制的基础上,从两方面分析我国货币政策内部传导机制的区域差异,第一是当地金融体系所吸收基础货币多少,第二是当地金融体系的信用创造能力,得出我国货币政策实施应该注重区域结构性调节的结论。
关键词:
货币政策内部传导机制 基础货币 货币乘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