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5225)
- 2023(21909)
- 2022(18453)
- 2021(17319)
- 2020(14592)
- 2019(33382)
- 2018(32834)
- 2017(63117)
- 2016(34223)
- 2015(38179)
- 2014(37827)
- 2013(37535)
- 2012(34615)
- 2011(31212)
- 2010(31339)
- 2009(29351)
- 2008(28554)
- 2007(25120)
- 2006(22207)
- 2005(20105)
- 学科
- 济(140340)
- 经济(140183)
- 业(111127)
- 管理(105024)
- 企(96771)
- 企业(96771)
- 方法(63597)
- 数学(53355)
- 数学方法(52596)
- 农(41372)
- 中国(41186)
- 财(39985)
- 业经(38067)
- 融(30325)
- 金融(30322)
- 银(29728)
- 银行(29658)
- 制(29543)
- 行(28549)
- 农业(28441)
- 贸(27749)
- 贸易(27728)
- 地方(27350)
- 易(27028)
- 务(27022)
- 财务(26940)
- 财务管理(26905)
- 学(26737)
- 企业财务(25502)
- 理论(25074)
- 机构
- 学院(486025)
- 大学(483311)
- 济(200414)
- 经济(196325)
- 管理(189978)
- 研究(165719)
- 理学(163462)
- 理学院(161696)
- 管理学(158788)
- 管理学院(157935)
- 中国(132479)
- 京(103543)
- 科学(102140)
- 财(92775)
- 农(86157)
- 所(84171)
- 研究所(76643)
- 中心(76021)
- 业大(74408)
- 财经(73878)
- 江(71844)
- 农业(67778)
- 经(67283)
- 北京(65717)
- 经济学(60803)
- 范(60529)
- 师范(59873)
- 院(59745)
- 州(58135)
- 经济学院(54992)
- 基金
- 项目(325608)
- 科学(255555)
- 基金(236640)
- 研究(234165)
- 家(208145)
- 国家(206382)
- 科学基金(176624)
- 社会(148183)
- 社会科(140592)
- 社会科学(140556)
- 省(126550)
- 基金项目(124151)
- 自然(116088)
- 自然科(113476)
- 自然科学(113446)
- 自然科学基金(111427)
- 教育(107065)
- 划(106749)
- 资助(99064)
- 编号(94238)
- 成果(75717)
- 重点(73224)
- 部(71453)
- 发(69585)
- 创(68865)
- 课题(65332)
- 创新(63978)
- 科研(62331)
- 国家社会(61246)
- 教育部(60974)
- 期刊
- 济(219509)
- 经济(219509)
- 研究(144339)
- 中国(94981)
- 学报(78930)
- 农(78820)
- 管理(73062)
- 财(72614)
- 科学(72506)
- 大学(59580)
- 学学(56543)
- 融(55869)
- 金融(55869)
- 农业(53443)
- 教育(48573)
- 技术(42390)
- 财经(36702)
- 业经(36514)
- 经济研究(35983)
- 经(31644)
- 业(30472)
- 问题(28325)
- 技术经济(24882)
- 科技(24004)
- 贸(23968)
- 版(23020)
- 统计(22621)
- 现代(22272)
- 理论(21950)
- 世界(21662)
共检索到72847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吴建环 席莹
文章以中国高科技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分析了货币政策对不同规模高科技企业的金融加速器效应。研究证实了金融加速器效应的不对称现象,发现货币政策对高科技小企业投资和净值的影响比对高科技大企业的影响更为显著,这也意味着在制定促进高科技企业发展的金融政策时需要考虑金融加速器效应。
[期刊] 预测
[作者]
吴建环 席莹
伯南科(Bernanke)1996年提出的金融加速器理论近年来引起了众多学者的关注。本文运用该理论和中国2002年至2007年第2季度的数据,实证分析了货币政策对不同规模高科技企业的影响,研究证实了金融加速器效应的不对称现象,发现货币政策对高科技小企业投资和净值的影响比对高科技大企业的影响更为显著。这意味着在制定促进高科技企业发展的金融政策时需要考虑金融加速器的这种效应。
关键词:
金融加速器 高科技上市公司 投资 净值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袁申国 刘兰凤
文章使用SUR计量方法,对制造业30个子类行业的行业层面的金融加速器效应大小进行分析。得出结论:有15个行业没有表现出明显的行业层面的金融加速器效应;另外15个行业中,金属制品业表现出最大的行业层面的金融加速器效应,效应大小为1.982%,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业行业层面的金融加速器效应最小,效应大小为0.50%,其他行业的行业层面金融加速器效应大小在0.56%—1.73%之间。这些结论对政府的信贷政策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关键词:
金融加速器效应 货币政策 行业差异性
[期刊] 广东商学院学报
[作者]
骆祚炎
以信息非对称理论为基础,并结合经济主体的净财富等影响因素,金融加速器效应理论得以产生,并在发展过程中衍生出多种机制和模型。在传统金融加速器理论的基础上,近年来的研究在银行体系的特殊属性造成金融加速器的变异、货币政策嵌入金融加速器效应的机制、杠杆率对金融加速器的冲击等方面取得较大进展。但是,金融加速器效应实证分析面临的困惑、金融加速器中的"减速器"、经济主体内部的信息非对称等问题,对金融加速器理论形成新的冲击,需要进行更深层次和更全面的研究。
关键词:
金融加速器 信息非对称 货币政策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郑重
新兴市场国所特有的经济现象如债务美元化、资本逆转,使得开放经济的金融加速器模型较传统经济理论更能适应新兴市场国货币政策分析需要。通过构建以中国经济数据作为参数选择依据的开放经济的金融加速器模型所做的研究,结果表明货币政策规则的表现排序会因冲击性质不同而出现变化;当世界利率冲击是主要的冲击来源时,浮动汇率的优势依然明显,这意味着新兴市场国的汇率"浮动恐惧症"的合理性尚待商榷。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胡海鸥 虞伟荣
现代西方货币政策信贷传导机制理论指出 ,信息不对称和金融加速器效应是阻碍信贷传导机制发挥作用的重要原因 ,这种情况在金融市场不发达的我国尤为突出。文章介绍和分析了这两个理论的基本框架和有关概念 ,以及它们在我国的表现形式和影响 ,证明信贷传导不畅是我国货币政策效果偏低的重要原因 ,提高货币政策的效果主要在于疏通信贷渠道中存在的货币政策传导障碍。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曹永琴
本文沿银行信贷渠道和资产负债表渠道从理论上分析货币政策对不同规模企业影响差异的形成机理;并基于大中小规模企业的半年度面板数据,分三个递进层次建立实证模型检验理论结论。结果发现,不同规模企业间特征差异显著,货币政策冲击经银行信贷和资产负债表渠道传导后对不同规模企业影响程度存在较大差异;受金融约束强、外源融资获得能力差、财务杠杆水平和劳动密集程度高的小规模企业受货币政策的影响远高于中大规模企业。数量众多的小规模企业是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贡献者,且在吸纳劳动力就业方面发挥着重大作用,紧缩性货币政策显然会影响中国经济增长、加剧中国的失业问题。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曹永琴
本文沿银行信贷渠道和资产负债表渠道从理论上分析货币政策对不同规模企业影响差异的形成机理;并基于大中小规模企业的半年度面板数据,分三个递进层次建立实证模型检验理论结论。结果发现,不同规模企业间特征差异显著,货币政策冲击经银行信贷和资产负债表渠道传导后对不同规模企业影响程度存在较大差异;受金融约束强、外源融资获得能力差、财务杠杆水平和劳动密集程度高的小规模企业受货币政策的影响远高于中大规模企业。数量众多的小规模企业是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贡献者,且在吸纳劳动力就业方面发挥着重大作用,紧缩性货币政策显然会影响中国经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骆祚炎 戚春艳
非对称性是金融加速器效应的顺周期性的主要特征。本文基于动态面板模型的实证检验得到如下结论。第一,即使在无货币政策冲击的情况下,小企业的金融加速器效应也比大企业的效应明显。第二,宽松货币政策冲击下,中小企业金融加速器效应相对于大企业来说更明显。第三,紧缩性货币政策冲击下,小企业的金融加速器效应要明显超过中等规模和大企业的效应。第四,小企业在紧缩性货币政策冲击下的金融加速器效应要超过在宽松货币政策冲击下的金融加速器效应,其他规模企业在这两种冲击下的效应差距相对较小。因此可以认为,小企业的金融加速器效应要明显超过大企业的效应。这个结论符合本文的理论分析,也具有较强的现实针对性。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李虹檠 杨喆 陈芳
运用VAR模型实证检验了中国货币政策对不同产权结构企业的最终影响。结果表明,货币政策在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与"三资"企业、其他非国有企业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效应,从而影响到中央银行宏观调控的准确性和有效性。体制转型时期,不同产权结构企业面临不同的市场经营环境,形成不同的市场经营约束,由此形成不同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是差异效应形成的重要原因;同时,企业自身规模的大小和商业银行的信贷偏好也会促使差异效应的形成。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孙亮
与国内大部分文献专注于货币政策的计量研究不同,本文首次尝试以AWM指标库为数据源,严格遵循实证经济学"演绎到归纳"的统一逻辑分析欧元区货币政策冲击对宏观产出的影响程度。具体是以"金融加速器"为数理经济学基础揭示从"货币"到"产出"的内在理论传导机制,再将其嵌入DSGE模型并实现对产出放大效应精度的较好拟合,其适用性要优于传统的VAR模型分析。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兵
货币政策作为重要的宏观经济调控手段之一,其作用发挥关键在于传导。近年来,我国数字经济蓬勃发展,人们将越来越多地参与金融市场并对货币政策冲击作出反应。文章分析了数字金融视角下的货币政策传导的渠道效应差异,并选取2011—2021年中国省级层面的面板数据,构建固定效应模型实证检验了数字金融对货币政策通过信贷渠道和利率渠道的传导效果影响;进一步在稳健性检验中使用企业层面的微观数据检验数字金融发展对企业资本成本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数字金融的发展显著畅通了货币政策利率渠道的传导效果,有助于企业资本成本的降低;同时弱化了货币政策银行信贷的传导效果,减少了企业对银行信贷的依赖。
关键词:
数字金融 货币政策 信贷渠道 利率渠道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何德旭 张捷
金融加速器理论深刻揭示了危机时期金融动荡和经济下滑两者之间反馈循环的微观机制。基于金融加速器理论,通过对各国中央银行在反危机中实施的"超低利率+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内在机理以及有效性等进行反思后得知:一方面,货币政策在治理金融危机中担当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另一方面,后危机时代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又极易带来资产泡沫和通货膨胀风险。因此,当金融市场开始恢复或通胀压力显现时,货币政策应进行快速反应,坚持在灵活的通货膨胀目标制框架下,协调经济增长、金融稳定和货币稳定三者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
金融加速器 货币政策 金融危机 量化宽松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汪川 黎新 周镇峰
本文在一个带有"金融加速器"的DSGE模型中讨论了我国宏观经济波动背后的信贷因素,并检验了"金融加速器模型"对我国宏观经济波动的解释能力。在此基础上,本文进而分析了货币政策通过信贷因素对我国宏观经济的影响。本文分析的结果表明,受信贷市场中不对称信息的影响,宏观经济变量都表现出较大的波动性,模型模拟出的产出、实际利率和投资等主要变量的相对标准差都与实际经济数据相似;同时,脉冲响应分析的结论显示,相对产出等其他变量,货币政策对于价格水平和通货膨胀有着更好的控制力。从这个意义上说,本文的研究也为我国货币政策的目标明确了方向。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袁申国
文章利用1999~2008年月度数据,使用VAR和脉冲响应函数,分析了中国房地产信贷市场货币政策资产负债表传导过程中金融加速器效应的区域差异性。得出结论:在23个省市研究对象中,广西等7个省市房地产信贷市场对货币政策的传导不符合金融加速器理论;上海等16个省市则存在明显的金融加速器效应,上海市金融加速器效应最大,其次是江西省和云南省,效应最小的是辽宁省和陕西省。这些结论对政府制定货币和信贷政策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关键词:
货币政策 金融加速器效应 区域差异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中国货币安全的隐患与风险——基于金融加速器理论视角
资产价格的金融加速器效应与宏观审慎货币政策调控
货币政策应该关注劳动参与率吗——基于金融加速器效应的TVAR模型检验
论影响未来中国货币政策的国际金融因素
货币政策、消费品和投资品通货膨胀——基于金融加速器视角
高低杠杆下货币政策冲击效应与去杠杆过程中的货币政策平稳性——基于DSGE模型的金融加速器效应检验
转轨经济、金融加速器与货币政策资产负债表渠道
金融市场化进程是否改变了中国货币政策不同传导渠道的相对效应?
“金融加速器效应”抑或“理性资产价格泡沫效应”——基于货币政策、资产价格与经济波动的时变关系研究
中国货币政策的宏观经济效应——基于不同中介目标SVAR模型的比较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