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552)
2023(15368)
2022(13236)
2021(12547)
2020(10400)
2019(24056)
2018(23582)
2017(46283)
2016(24775)
2015(27994)
2014(27701)
2013(27564)
2012(25657)
2011(23340)
2010(23100)
2009(21309)
2008(20702)
2007(17864)
2006(15647)
2005(13974)
作者
(69648)
(57971)
(57370)
(54956)
(37137)
(27462)
(26180)
(22688)
(22045)
(20741)
(19668)
(19627)
(18385)
(18116)
(17975)
(17864)
(17274)
(16878)
(16737)
(16534)
(14364)
(14179)
(13806)
(13115)
(13015)
(12893)
(12738)
(12515)
(11579)
(11392)
学科
(104833)
经济(104717)
管理(71638)
(68004)
(54547)
企业(54547)
方法(50585)
数学(45226)
数学方法(44768)
中国(29582)
(28254)
(26440)
(22876)
贸易(22867)
(22262)
业经(21592)
(19356)
地方(19005)
农业(18746)
(18531)
(16487)
银行(16455)
(16058)
金融(16057)
环境(15904)
(15773)
(15669)
财务(15602)
财务管理(15576)
理论(15256)
机构
大学(356787)
学院(354344)
(154970)
经济(152058)
管理(143288)
理学(124631)
理学院(123363)
管理学(121483)
管理学院(120857)
研究(120822)
中国(92801)
(75061)
科学(70225)
(70054)
(59248)
财经(56867)
中心(54152)
研究所(53931)
(52000)
(51892)
(48927)
业大(48885)
经济学(48193)
北京(48119)
(45630)
师范(45310)
经济学院(43680)
(43670)
财经大学(42521)
农业(40529)
基金
项目(241144)
科学(191688)
研究(179015)
基金(178488)
(153952)
国家(152721)
科学基金(132256)
社会(115767)
社会科(109979)
社会科学(109957)
基金项目(93419)
(90062)
自然(84449)
自然科(82524)
自然科学(82509)
教育(81778)
自然科学基金(81056)
(76459)
资助(75090)
编号(72092)
成果(58459)
(55316)
重点(53120)
(50850)
(49587)
课题(49089)
国家社会(48372)
教育部(48243)
人文(46867)
创新(46256)
期刊
(163651)
经济(163651)
研究(110266)
中国(62332)
管理(51390)
学报(50471)
(49954)
科学(48263)
(46343)
大学(39127)
学学(36728)
教育(36040)
(35589)
金融(35589)
农业(32475)
技术(29141)
经济研究(28504)
财经(27748)
业经(25652)
(23708)
问题(21068)
(19467)
理论(17535)
技术经济(17520)
图书(17136)
(16968)
国际(16675)
世界(16431)
统计(16333)
商业(16167)
共检索到51726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柳阳  
本文采用动态面板阈自回归(DPTAR)模型检验1990-2012年我国各省份的货币政策消费需求效应在时间上和个体上是否存在非线性变化,并通过对比北京、上海、广州三个代表性城市在1990-2012年间居民收入增长率的面板数据,对货币政策需求效应出现非线性变化的原因进行了深入分析。实证结果显示:(1)货币政策的消费需求效应在1998年前后出现明显非线性变化;在不同城市货币政策的消费需求效应也并不一致。(2)收入增长率是非线性效应产生的原因。在收入增长率达到11.5%后,居民消费水平受收入约束的影响下降,货币政策会因此而产生更明显的消费需求效应。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曹永琴  
统一货币政策对三次产业的影响具有显著的差异性。本文运用ARMA模型和VAR模型分析了1978~2005年间中国三大产业对货币政策冲击的不同反应。研究发现,中国货币政策效应存在显著的产业非对称性,高有形资产产业对货币政策的敏感程度小于低有形资产产业,即第一产业对货币供给冲击的反应最为强烈,第三产业次之,第二产业最小。由于各产业的市场结构差异、产业内企业的规模和性质不同使得各产业所面临的金融摩擦存在较大差异,进而使得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出现非对称性,在金融加速器机制的作用下货币政策效应在产业层面上表现出了非对称性。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陈浪南  柳阳  
本文采用TVAR模型实证检验不同汇率制度下我国货币政策能否产生净出口的需求效应,并运用广义脉冲响应(GIRF)分析了该效应的作用强度和持续时间。实证结果表明,货币政策在不同汇率制度下均产生了净出口需求效应,但是随着汇率浮动幅度增大,货币政策的净出口需求效应出现非线性的变化。这种非线性效应主要表现为,货币供应环比增速的增长引起净出口环比增速波动的幅度在浮动汇率制度下明显大于固定汇率制度下;净出口环比增速受到货币政策冲击后在固定汇率制度下能够恢复到初始状态,而在浮动汇率制度下则一直在正负双向波动中逐渐扩大。此外,货币政策对净出口需求的有效性在固定汇率制度下仅有一年,而在浮动汇率制度下则始终存在。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郝雁  
货币政策的效应时滞是影响货币政策有效性的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本文运用脉冲响应函数与方差分析法,利用1998年至2003年的月度数据对我国货币政策宏观调控的效应时滞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货币政策无论是对国内总产出还是价格水平的影响均存在一定的效应时滞,以此试图对中央银行制定货币政策、以及把握货币政策的实施时机提供参考。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戴金平  金永军  陈柳钦  
本文从基于要素密集度不同的两部门例子出发,说明了由于行业自身的异质性,每个行业对同一货币政策冲击的反应各异。接着利用E-G两步法、ADL模型和基于VAR模型的脉冲响应函数分析1995年后中国六个行业对货币政策冲击的反应。结果显示第一、二产业、房地产业对利率政策冲击反应明显,第三产业、餐饮业和批发贸易零售业反应较小。在此基础上简单分析了造成行业反应不同的原因并给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期刊] 广东金融学院学报  [作者] 蔡彤娟  杨春艳  
本文在对中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区域差异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运用向量自回归(VAR)模型和脉冲响应函数对中国东、中、西部三大区域的货币政策执行效果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证实了中国区域间存在显著的货币政策非对称效应。非对称效应影响了货币政策的有效性,放大了东部与中西部的区域经济差距。对影响渠道的检验表明信贷渠道和汇率渠道是导致中国货币政策区域效应的主要原因。长期来看,只有改善中西部产业结构,提高中西部金融发展水平和地区开放程度,才能推动中国区域经济的同质化。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曹永琴  李泽祥  
已有研究表明,紧缩性与扩张性货币政策对真实产出的影响存在非对称效应。但与现有研究不同的是,本文实证结果表明:(1)扩张性货币政策更为有效;(2)不同经济周期阶段货币政策的政策效应具有非对称性,较之于经济扩张时期,经济紧缩时期的货币政策更为有效;(3)"大"的货币政策与"小"的货币政策的政策效应有差别,"小"的货币政策相对有效。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吕光明  
本文利用中国1999—2011年季度数据,构建由不同产业GDP、外汇储备、CPI、不同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组成的四元SVAR模型系列,测算出不同货币政策冲击对不同产业的具体效应。结果发现:①综合渠道冲击的作用力度最大,时滞最短;信贷渠道冲击的作用力度和时滞适中;利率渠道冲击的作用力度最小,时滞最长。②在信贷传导渠道乃至综合传导渠道中,第二产业的反应力度最大,第一产业次之,第三产业最小;而在利率传导渠道中,第二产业的反应力度最大,第三产业次之,第一产业最小。③不同产业对不同货币政策冲击反应时滞的长短差别较为一致。第三产业最短,第二产业次之,第一产业最长。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史永东  
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问题,是货币政策研究中的重要问题之一,同时也是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的关键性步骤。对该目标选择是否正确,不仅关系到货币政策最终目标能否实现,而且对货币政策有效性程度的判断,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改革开放以来,该问题在我国已得到了广泛...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唐志祥  
文章主要运用了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等计量经济学方法,利用1994年到2004年的季度数据,对货币供应量、利率这两个重要货币政策变量与GDP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计量分析,利率对实体经济的影响不显著;不同层次的货币供应量都能对经济产生影响,但它们对GDP的作用效果是有差异的。为提高我国货币政策的效果,实现我国货币政策的目标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史永东  
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问题,是货币政策研究中的重要问题之一,同时也是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的关键性步骤。对该目标选择是否正确,不仅关系到货币政策最终目标能否实现,而且对货币政策有效性程度的判断,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改革开放以来,该问题在我国已得到了广泛...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曹勇  
在开放经济的“三元冲突”中,中国选择了固定汇率,较严格的资本管制和较大的货币政策独立性,即用少量货币政策独立性的丧失换取有限度的资本流动。但在这种组合下,随着我国资本流动规模的扩大,货币政策独立性也将进一步丧失。对于中国,货币政策的自主权至关重要,除非有能力继续维持更严格的资本管制,我国必须逐步扩大汇率的浮动区间。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李斌  
本文分析了中国货币政策实践的特殊性 ,对中国货币政策工具、中间目标、传导效果及扰动因素进行了研究 ,并应用数理统计模型进行实证分析。
[期刊] 广东商学院学报  [作者] 王晓芳  景长新  
以普勒基本分析理论为基础,对我国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合理性和效率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目前我国基础性冲击仍然主要来自于商品市场,并且货币供应量与真实GDP之间存在着长期均衡关系,因此货币供应量作为中介目标仍然具有理论上的合理性,但是合理性并不一定意味着效率性,本文通过granger因果检验对货币供应量的低效性进行了证明。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对上述问题的产生原因进行了分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