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930)
- 2023(8708)
- 2022(7313)
- 2021(7101)
- 2020(5697)
- 2019(13121)
- 2018(13021)
- 2017(24697)
- 2016(13544)
- 2015(15412)
- 2014(15452)
- 2013(15128)
- 2012(14325)
- 2011(13314)
- 2010(13260)
- 2009(12310)
- 2008(12075)
- 2007(10718)
- 2006(9629)
- 2005(8891)
- 学科
- 济(54198)
- 经济(54133)
- 管理(35795)
- 业(31259)
- 企(23892)
- 企业(23892)
- 方法(22083)
- 数学(20153)
- 数学方法(19960)
- 中国(19690)
- 农(16150)
- 贸(14872)
- 贸易(14864)
- 易(14641)
- 财(13832)
- 制(13192)
- 银(11039)
- 银行(11026)
- 策(10772)
- 行(10757)
- 业经(10309)
- 学(10252)
- 融(10104)
- 金融(10097)
- 体(9764)
- 农业(9682)
- 地方(8847)
- 及其(8782)
- 理论(8107)
- 环境(7999)
- 机构
- 大学(190747)
- 学院(190091)
- 济(89096)
- 经济(87436)
- 研究(74214)
- 管理(68884)
- 中国(59974)
- 理学(57747)
- 理学院(57107)
- 管理学(56274)
- 管理学院(55915)
- 财(42019)
- 京(41509)
- 科学(40678)
- 所(37526)
- 研究所(33824)
- 中心(33037)
- 财经(32346)
- 农(30485)
- 经(29702)
- 经济学(28744)
- 江(28389)
- 北京(27262)
- 院(26662)
- 经济学院(25835)
- 范(25011)
- 师范(24777)
- 业大(24070)
- 财经大学(23957)
- 农业(23803)
- 基金
- 项目(120214)
- 科学(95300)
- 研究(91602)
- 基金(88725)
- 家(77349)
- 国家(76744)
- 科学基金(64561)
- 社会(59174)
- 社会科(56174)
- 社会科学(56167)
- 基金项目(44365)
- 省(43154)
- 教育(42197)
- 自然(39043)
- 资助(38344)
- 自然科(38166)
- 自然科学(38154)
- 划(38075)
- 自然科学基金(37521)
- 编号(36563)
- 成果(31811)
- 部(28678)
- 重点(27361)
- 课题(26771)
- 发(26464)
- 中国(25812)
- 国家社会(25560)
- 教育部(24779)
- 创(24443)
- 性(24142)
共检索到30616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评论
[作者]
张成思 牟鹏飞
本文研究中国货币政策的媒体沟通因素,特别是考察市场化指标还是传统政策指标是媒体沟通的焦点。我们通过使用2000至2016年期间"货币政策委员会例会"之后一周内国内报纸刊登的相关文章来确定解释媒体对货币政策相关报道的因素,进而考察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工具变量和其他经济环境变量对媒体报道(倾向性、离散度、数量和程度)的解释程度。研究结果表明:媒体报道对市场利率变化并没有过多关注,却更为关注主要政策利率水平和存款准备金率的变化,而且对广义货币增长率也非常关注。因此,从媒体舆论角度看,中央银行货币政策沟通可以考虑侧重于政策利率、存款准备金率以及货币增长率,以此来提高货币政策的沟通效果和效率,实现更有效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关键词:
媒体报道 货币政策 中央银行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李云峰
根据泰勒规则的有序概率模型,利用中央银行沟通指示器变量和宏观经济变量解释官方利率决定,预测2003—2009年官方利率决定。结果表明:(1)在样本期内,沟通指示器变量提高了官方利率决定的解释力;(2)经济增长的沟通指示器变量、预期的宏观经济变量以及当期的通货膨胀率对官方利率决定有显著影响;(3)在官方利率决定上升和不变时,沟通指示器变量模型的预测能力要好于宏观经济变量模型,但在官方利率下降时,却不能胜过宏观经济变量模型。
关键词:
中央银行沟通 官方利率 决定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张泽华 周闯
利用2005-2016年31个省级面板数据构建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运用脉冲响应函数、PanelGranger因果检验及方差分解对比分析了传统货币政策工具和央行沟通的货币政策效果。结果表明:传统货币政策工具中,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和基准利率均存在明显的时滞效应,并会加剧经济波动;而央行沟通的政策效果则更加迅速及时,且有效地避免加剧经济波动的不合意现象;受各地区经济发达程度和经济主体市场化水平差异的影响,基准利率的货币政策调节效应具有显著的区域效应;总体而言,传统货币政策工具对于实现经济增长目标的作用相对显著,而央行沟通对实现稳定物价目标更具优势。因此,央行应围绕不同时期的货币政策目标的侧重点,有针对性地选择货币政策工具。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孙艳梅 郭红玉
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央行通过主动的货币政策沟通管理预期,进而实现宏观调控目标的作用日益凸显。本文在综述不同货币政策框架下央行沟通实践的基础上,分析了中国人民银行的货币政策沟通的现状及存在问题,最后提出完善货币政策沟通管理制度的政策建议,以期提高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和促进宏观经济的稳定。
关键词:
货币政策 央行 沟通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樊怿霖
随着我国金融影响力的增强和全球事务参与度的增加,国际上对我国央行加强货币政策沟通、扩大政策透明度的呼声日涨。上世纪90年代,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后,发达国家央行普遍更加重视货币政策沟通,通过常规性沟通与前瞻性指引,主动传递政策导向,有效引导市场预期,货币政策沟通已经成为货币政策传导的重要部分。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宋杨
从货币政策调控的角度,考察利用货币政策的实际干预及信息沟通等手段能在多大程度上刺激具有"催化剂"效应的市场情绪,以提高货币政策的有效传导,进而促进经济稳定发展。研究表明,相对宽松的货币政策的实际调控能够提升企业家信心和消费者信心,利率的上升会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消费者信心和企业家信心,也即紧缩的货币政策能够使得膨胀的心理情绪得到一定的抑制。央行谈话沟通在提升市场信心方面的有效性要强于书面沟通,央行政策报告沟通在引导公众市场信心方面还具有进一步的提升空间。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张成思
前瞻性货币政策可以理解为一套系统的政策框架,涵盖政策目标变量的选择、政策反应形式以及政策传导体系的构建前瞻性货币政策理念的提出随着全球经济运行不断面临各种新局面和新挑战,各国货币当局普遍认识到前瞻性货币政策的重要性。前瞻性货币政策的基本涵义是货币当局基于对未来相关经济指标的前瞻(预测)考虑,相应制定当前的货币政策。尽管前瞻性货币政策是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杰里米·C.斯坦 申世军
当我们评估沟通部门的表现时,把重点放在我们一直致力于如何实现合法透明,而不是放在我们的各类通告多大程度地影响了市场,可能才是更好的选择从哈佛大学加入美联储之前,我对这份工作的许多方面预料不足,其中一项便是,我未曾料到货币政策沟通的全过程是如此具有挑战性。过去几十年里,在如何向金融市场和社会公众充分地传递信息方面,美联储已作出了显著改变。在美联储百年历史中,多数时间里它并不透明;20世纪80年代在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史焕平 胡滨 陈琪
近年来,随着预期管理逐渐成为货币政策调控的重要任务,各国央行开始逐渐摒弃以往的"隐秘性文化",逐渐转向"开放化"与"透明化",并且更乐于利用央行沟通的方式来实现货币政策目标,因此央行沟通已经成为一种新型的货币政策干预工具。本文在对相关文献进行全面梳理的基础上,通过构建两个VEC模型,分析了央行沟通对信贷市场与资本市场产生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央行沟通对信贷市场与资本市场会产生显著的影响,且书面沟通的影响效果更强,央行沟通同时也会对市场预期与传统货币政策干预工具产生较为显著的影响,这种影响的效果最终也会传导至信贷市场与资本市场。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宋杨
从货币政策调控的角度,考察利用货币政策的实际干预及信息沟通等手段能在多大程度上刺激具有"催化剂"效应的市场情绪,以提高货币政策的有效传导,进而促进经济稳定发展。研究表明,相对宽松的货币政策的实际调控能够提升企业家信心和消费者信心,利率的上升会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消费者信心和企业家信心,也即紧缩的货币政策能够使得膨胀的心理情绪得到一定的抑制。央行谈话沟通在提升市场信心方面的有效性要强于书面沟通,央行政策报告沟通在引导公众市场信心方面还具有进一步的提升空间。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陆昂
中国货币政策操作与基础货币管理陆昂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化,中国货币政策操作正经历着深刻的变化——经济手段替代行政手段,间接调控替代直接计划,基础货币管理逐渐成为货币政策操作的核心。在这一进程中,现行货币政策操作也正面临着挑战。本文在研...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李云峰 王彦卿
本文针对中央银行应该沟通什么、怎样沟通,中央银行增加或限制沟通信息的原因以及中央银行在管理预期中应该做什么进行调查,分析中央银行沟通在预期管理中的策略。研究发现,中央银行沟通策略应围绕沟通的确定性及易理解性,提升公众的关注度,强调预测的条件性以及尽可能提高中央银行预测的准确性展开。以此为基础,本文构建了适合我国的中央银行沟通策略。
关键词:
中央银行沟通 预期管理 沟通策略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薛立国 林辉 张润驰 马永远
近年来,我国央行通过多种方式加强与公众沟通,旨在提升政策传导效率,进而提高政策有效性。那么,如何从学理层面理解把握央行政策取向?本文通过构建时变参数结构向量自回归模型(TVP-SVAR)并基于符号约束识别策略,从政策反应系数、政策波动率、政策松紧度、政策目标等方面揭示不同政策规则(价格型和数量型)的政策参数所蕴含的央行政策取向,结果表明:我国央行在宏观调控时短期偏向数量型规则,长期倚重价格型规则,且对“促增长”的偏好优于“稳通胀”;数量型规则的波动率大于价格型规则,且二者的波动率具有明显的时变特征,总体呈现先升后降的“倒U型”结构;货币政策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时期较为宽松,经济新常态提出以后趋于稳健,新冠疫情时期适度宽松;经济新常态提出以前,数量型规则的通胀目标和产出缺口目标与实际目标值较为一致,经济新常态提出以来,价格型规则的通胀目标和产出缺口目标与实际目标值耦合较好。脉冲响应分析进一步验证了上述结论。本文的结论有助于不同经济主体通过考察政策参数的动态演化趋势透析央行政策取向,进而提升货币政策有效性。
关键词:
货币政策规则 央行政策取向 符号约束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匡可可
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迅速增强和对外经济贸易关系的发展,人民币迈出了国际化步伐。但人民币国际化在给中国带来一系列潜在收益的同时,也会影响到货币政策的有效性。本文从货币存量的管理与监测、货币政策的独立性以及人民币离岸业务的发展等角度分析人民币国际化对中国货币政策的影响,并提出人民币国际化条件下提高中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建议。
关键词:
人民币国际化 货币政策 有效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