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4648)
- 2023(21330)
- 2022(18335)
- 2021(17202)
- 2020(14403)
- 2019(33278)
- 2018(32692)
- 2017(62198)
- 2016(33943)
- 2015(38551)
- 2014(38477)
- 2013(38044)
- 2012(35385)
- 2011(32249)
- 2010(32230)
- 2009(30090)
- 2008(29835)
- 2007(26126)
- 2006(22841)
- 2005(20721)
- 学科
- 济(150667)
- 经济(150515)
- 管理(96911)
- 业(90751)
- 企(74040)
- 企业(74040)
- 方法(64992)
- 数学(57027)
- 数学方法(56323)
- 中国(39733)
- 农(38432)
- 财(36611)
- 学(31242)
- 业经(31148)
- 地方(31101)
- 贸(28557)
- 贸易(28546)
- 易(27696)
- 制(26395)
- 农业(25540)
- 银(22609)
- 银行(22554)
- 务(22445)
- 融(22419)
- 金融(22415)
- 财务(22358)
- 财务管理(22308)
- 理论(22067)
- 和(21853)
- 环境(21845)
- 机构
- 大学(490721)
- 学院(488767)
- 济(207610)
- 经济(203316)
- 管理(189589)
- 研究(171101)
- 理学(163325)
- 理学院(161469)
- 管理学(158592)
- 管理学院(157707)
- 中国(130356)
- 京(104365)
- 科学(103694)
- 财(94421)
- 所(86860)
- 农(78895)
- 研究所(78861)
- 中心(77559)
- 财经(75343)
- 江(71712)
- 业大(70574)
- 经(68459)
- 北京(66502)
- 范(64288)
- 师范(63720)
- 经济学(63673)
- 院(61806)
- 农业(61755)
- 州(57662)
- 经济学院(57237)
- 基金
- 项目(326558)
- 科学(256920)
- 基金(238018)
- 研究(237719)
- 家(207502)
- 国家(205832)
- 科学基金(176310)
- 社会(150664)
- 社会科(142847)
- 社会科学(142811)
- 省(125411)
- 基金项目(124653)
- 自然(114363)
- 自然科(111676)
- 自然科学(111644)
- 自然科学基金(109651)
- 教育(109327)
- 划(106255)
- 资助(99797)
- 编号(96347)
- 成果(78877)
- 重点(73422)
- 部(72842)
- 发(69919)
- 创(66638)
- 课题(66634)
- 科研(62553)
- 教育部(62439)
- 国家社会(62403)
- 创新(62336)
- 期刊
- 济(228601)
- 经济(228601)
- 研究(147880)
- 中国(92502)
- 学报(76482)
- 财(72296)
- 农(71047)
- 科学(70345)
- 管理(69040)
- 大学(57825)
- 学学(54329)
- 教育(50508)
- 农业(48813)
- 融(46936)
- 金融(46936)
- 技术(42910)
- 经济研究(37776)
- 财经(37297)
- 业经(35043)
- 经(32048)
- 问题(29352)
- 贸(26120)
- 业(25759)
- 统计(24936)
- 技术经济(24910)
- 图书(24835)
- 理论(23342)
- 国际(23152)
- 世界(22580)
- 版(22286)
共检索到73333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张文彬
文章基于TVP-GARCH模型构建货币政策反应函数,利用时变参数模型构建包含货币政策变量的省份宏观经济波动模型,发现货币政策对各省份经济的稳定性作用并不明显,可预期的货币政策的省份稳定效应高于不可预期的货币政策,而经济冲击和货币政策制定层面引发的货币增长的不确定性,加大了省份经济波动;货币政策的经济稳定能力存在明显的省份差异,和经济周期同步性以及货币、信用和汇率三个传导渠道的省份特征密切相关。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孙稳存
本文根据估计的中国人民银行利率政策规则,在具有粘性价格和垄断竞争的货币经济周期模型的分析框架上,考察了中国宏观经济的稳定性。由于中国利率政策规则不是积极的反通货膨胀规则,利率仅根据通货膨胀采取包容性的调整,因此,经济不存在惟一的稳定均衡,即经济不会向某一特定的稳态收敛,并且中国经济有可能存在多重均衡和内生波动。所以,在目前的利率政策规则下,中国经济可以长期处于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状态。本文最后的经验考察表明,以上结论与中国宏观经济波动所表现的特点是一致的。
关键词:
货币政策 利率规则 宏观经济稳定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谢绵陛
本文通过新、旧家庭的世代交替假设,引进股市波动对消费的影响,建立符合中国经济特征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DSGE)模型;用中国宏观季度数据估计模型参数,研究了中国的股市财富效应和货币政策选择问题。研究发现,中国股市财富效应存在,股市正向冲击对产出、通货膨胀和工资都有正向的短期影响。因此,股市冲击是经济短期波动不可忽视的因素。虽然存在股市财富效应,但中国的货币政策尚未对股市波动采取制度性的响应措施。通过模拟研究发现,提高货币政策对股市波动的响应力度能有效降低产出波动,但却会显著提高物价和利率的波动。
关键词:
动态随机一般均衡 财富效应 货币政策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戴金平 金永军 陈柳钦
本文从基于要素密集度不同的两部门例子出发,说明了由于行业自身的异质性,每个行业对同一货币政策冲击的反应各异。接着利用E-G两步法、ADL模型和基于VAR模型的脉冲响应函数分析1995年后中国六个行业对货币政策冲击的反应。结果显示第一、二产业、房地产业对利率政策冲击反应明显,第三产业、餐饮业和批发贸易零售业反应较小。在此基础上简单分析了造成行业反应不同的原因并给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货币政策 行业效应 利率 脉冲响应函数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牛晓健 武帅 朱树艳
货币政策对于国民经济的协调有序发展具有关键性的作用,而区域经济水平的差异会导致国家统一的货币政策的实施在不同的地区产生差异化的效果。该文将我国31个省(自治区及直辖市)划分为东中西三个地区,通过建立结构向量自回归模型,求解脉冲响应函数,分别检验了地区经济代表变量对于货币政策一个单位冲击的动态响应,证明在我国存在着显著的货币政策区域效应。该文还进一步做了分时期样本的检验,结果表明:在西部大开发政策实施前后,西部地区呈现出不同的货币政策敏感度,再次证明了前文所得到的结论是可以成立的。
关键词:
区域效应 货币政策 时间效应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玄相伯 吴诗锋
本文通过建立两区域AD-AS模型,从理论上分析了中国货币政策调整对区域经济和物价变动的影响。理论分析得出,在供给方,发达地区的供给斜率要小于欠发达地区的供给斜率;在需求方,发达地区的货币政策乘数要大于欠发达地区的货币政策乘数。因此货币政策调整可能会进一步拉大区际经济差距,对经济结构造成不利影响。在实证上,通过VAR模型考察了中国区域经济和物价水平在货币政策冲击下的脉冲响应,发现中国货币政策(2008年9月至2010年2月)对东部区域经济的拉动效应大于对中西部和东北部区域经济的拉动效应。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戴敬明
国内外经济学的理论研究和经济发展的实践证明,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作为调控宏观经济运行的两大主导政策和基本手段,既是促进经济增长的要素,也是引致宏观经济发生波动的要因。就两大政策在这两方面的作用而言,力度上有大小之别;就两大政策分别单独作为调控经济运行的手段时,其作用又具有不对称性。在这种情况下,两大政策如何协调运作才能有效发挥其“正效应”,避免其“负效应”?国外学者对这一问题作了比较深入的研究,成果也很多。相比之下,国内学者结合中国经济发展的实际所做的研究,无论是深度上还是方法上,甚至可操作性上都存在着明显的不足:一是定性分析多,定量分析少。比如,两大政策如何配合的问题,大多数论著只是停留在“松...
[期刊] 广东金融学院学报
[作者]
张晶
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地域广阔、经济发展日渐不平衡的国家来说更应该重视货币政策区域影响的差异问题。采用2000年4月至2005年12月期间的月度数据,运用结构VAR模型和脉冲响应函数,通过对中国东、中、西三大经济区域的货币政策效应的实证研究表明,尽管货币政策对三大经济区域的影响方向相同,但是在影响程度以及滞后期的表现上仍然存在明显差异,区域间的产业结构、企业规模及产值构成等方面的差别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给予解释。
关键词:
货币政策 区域效应 结构VAR模型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徐光远 李鹏飞
基于1985—2014年的统计数据,运用向量自回归模型和脉冲响应函数分析中国货币政策的区域及省际经济增长效应差异,结果显示:中国货币政策区域经济增长效应存在显著差异,央行统一的正向货币政策更好地促进了东部发达地区经济的快速增长,而对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经济的拉动作用则明显较弱,并且货币政策对区域内各省份的影响方向和力度也显著不均衡。进一步分析中国货币政策区域经济增长非对称效应的原因并运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发现,产业结构、金融环境、企业结构等因素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资本市场条件则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贸易开放度条件的影响不显著。
[期刊] 广东金融学院学报
[作者]
蔡彤娟 杨春艳
本文在对中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区域差异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运用向量自回归(VAR)模型和脉冲响应函数对中国东、中、西部三大区域的货币政策执行效果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证实了中国区域间存在显著的货币政策非对称效应。非对称效应影响了货币政策的有效性,放大了东部与中西部的区域经济差距。对影响渠道的检验表明信贷渠道和汇率渠道是导致中国货币政策区域效应的主要原因。长期来看,只有改善中西部产业结构,提高中西部金融发展水平和地区开放程度,才能推动中国区域经济的同质化。
关键词:
货币政策 非对称效应 传导机制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王国松 孙自胜
本文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基于1995-2014年的年度数据的实证研究发现,我国货币政策存在显著的非对称区域效应,货币政策产出的反应由强至弱次序为东部、西部、中部和东北部。经对区域异质性信贷传导渠道的检验发现,各区域信贷对货币政策响应存在同样的强弱次序,即货币政策区域非对称性效应是由于区域异质性信贷渠道所致。但对各区域的信贷产出效应检验发现,由强至弱次序分为西部、中部、东部和东北部,主要是由于各区域对信贷依赖度不同所致。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蒋冠 黄合建
货币政策可能通过区域中有结构性差异的金融体系对政策冲击的不同反应,产生出不对称的区域分配性政策效应。因此有必要对中国货币政策基于区域金融结构差异的区域分配性效应进行实证考察,以便提出在操作目标和执行机制层面配合总量性货币政策的结构性政策建议。本文基于区域金融结构差异的视角,从金融机构、金融资产结构和金融渗透程度差异的实证分析着手,分析了金融结构差异导致中国货币政策区域分配效应的机制和效应,由此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郝雁
货币政策的效应时滞是影响货币政策有效性的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本文运用脉冲响应函数与方差分析法,利用1998年至2003年的月度数据对我国货币政策宏观调控的效应时滞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货币政策无论是对国内总产出还是价格水平的影响均存在一定的效应时滞,以此试图对中央银行制定货币政策、以及把握货币政策的实施时机提供参考。
关键词:
货币政策效应时滞 脉冲响应函数 方差分解
[期刊]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
[作者]
谢八妹
利用单位根检验、协整分析、格兰杰因果检验方法对2004年1月至2008年9月货币供应量、金融机构贷款总量和中小企业贷款总量月度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货币政策信贷传导渠道是存在的。但在现有传导机制下,货币政策对中小企业信贷的影响是有限的。应建立长效机制,进一步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渠道,以寻求中小企业融资困局的新突破。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张向达 娄峰
本文基于FAVAR模型理论,从诸多宏观经济指标中提取出反映经济活动和通货膨胀的两个潜在因子,并结合货币政策变量实证分析了中国货币政策单变量和中国货币政策多变量对于中国宏观经济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银行存款准备金的增加,通货膨胀与经济活跃性有所降低;利率的改变对经济活动和通货膨胀也有重要影响;广义货币M2和新增贷款的冲击不会对经济活动和通货膨胀造成显著影响;总体而言,中国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已与西方市场经济体的传导机制趋同。
关键词:
中国货币政策 FAVAR模型 宏观经济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